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的课题报告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组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11月25日下发.课题的选定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辽宁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委员会成立.关键词:课题报告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课题类别:论文报告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关于高等职业教
2、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的课题报告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组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11月25日下发的辽教发2002120号文件“关于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的精神,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批准立项的117个项目中的第一类23项研究课题中的第7项(序号为107)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研究”,作为项目主持单位,在三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中紧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探索,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课题组通过开展对本项目的研究,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紧紧结合全省同类院校的教
3、学特点,通过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在实践中加以实施、调整和反馈,探索出一条适应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有借鉴和推广价值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一、 课题的选定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辽宁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辽宁省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实现辽宁省高等教育事业“十五”计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在新形势下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辽宁省教育厅辽教发200268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意见的要求,通过对我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特别是针
4、对市属同类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师资不足、整体水平低的现状,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深入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到2002年底,学院建院四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学院奋斗目标和工作主题的确立以及“三项改革”的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基本上适应了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总量的增长适应了办学规模的扩大,具有大中专教师职务的人员从建院之初的148人增加到229人(其中专任教师184人)。二是教师的职务结构得到了改善,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人员从建院之初的22人增加到52人,
5、占总数的22%。三是教师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具有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从建院之初的1人增加到38人,占总数的24%。四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得到了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的主体,35岁以下的教师107人,占总算的47%,教师队伍富有朝气。五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骨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六是专任教师的津贴和待遇优于干部和职工,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广大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该看到,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形势下,特别是加入WTO后教育服务的国际化和大众化以
6、及终身教育的新特点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也给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应进一步全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 专任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素质整体偏低以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随着学院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应用技术推广相关的教师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二) 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任务十分严峻。尤其是拔尖人才短缺的严峻现实制约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的发展。(三) 教师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能力亟待提高。教师学历提高的任务十分艰巨,外语和教育技术的应用水
7、平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四) 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环节薄弱。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道德水准不高,职业感情淡漠,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上不思进取。 二、 课题的准备(一) 成立课题组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由课题研究的主持单位和参与单位的主管领导以及师资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课题组,结合主持单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目标、师德目标、能力目标、结构目标和梯队目标分工加以落实。 (二) 深入调查研究2002年12月初,课题组对全省市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调
8、查的主要内容有:1、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包括思想状况、敬业精神、对待学生的态度。2、教师的“三项”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实践能力。3、师资队伍的结构状况,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职务结构、专业学科结构、专兼职教师结构。4、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学习研究,把握国家和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坚持“大众教育”条件下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队伍建设宗旨,坚持立足于提高现有教师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基础,适当引进高学历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补充的建设方针,构建开放性的建设体系,进而制定研究方案,确保课题
9、的顺利开展。(三) 确定师资目标确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1、基础课教师专业化。2、专业课教师工程化。3、实验实训教师技师化。(四) 确定师资标准确定高职院校教师的“三项能力”标准。1、教学能力一是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二是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力;三是所任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写能力;四是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五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能力;六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使用外语教学的能力。2、教研(科研)能力一是综合课的开发、教材(讲义)的编写能力;二是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三是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四是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10、的能力。2、专业实践能力一是技术应用、工艺设计的能力;二是实际操作的能力;三是工艺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五) 确定评价标准确定高职院校教师的“五证标准”的评价标准。1、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2、外语应用能力证书。3、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4、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证书。5、课堂教学(双语教学)合格证书。(六) 设计建设序列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三项能力训练序列表名称训练项目训练内容顺序教学能力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的特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1二门课以上教学能力要求讲师以上的教师主讲二门课,熟悉相关专业课程2教学大纲的编写能力根据教学计划编写出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大纲3毕业设计的指导能
11、力通过培训、专家讲座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4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要求获得等级证书5教(科)研能力综合课开发、教材编写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课程、自编教材6课题研究及教学改革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开展省级及院级课题研究7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规定教师年度发表专业论文的数量8运用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教师运用最新成果解决学生实验、实训中的问题9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工艺设计强化技术应用和工艺设计的能力10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获得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11工艺开发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自主创新、改进工艺开发产品12三、 课题的实施(一) 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1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辽宁省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精神,以辽宁省教育厅200268号文件的要求为指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竞争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于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应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足于现有教师和适当引进人才办好学院的人才战略,积极借鉴同类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坚持高标准,确立以“三项能力”和“五证
13、标准”为前提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从而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从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出发,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第一、强化职业道德,确立教师的资质标准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恪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教师“三项能力”的培养,用教师资质评价的“五证标准”去规范教师,使“五证标准”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第二、加强教师培训,加快梯队人才培养根据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充分利用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的作用,使教师的培训工
14、作由单纯的政府行为转变为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者行为的结合。一是要确立和完善新录用的教师和未获得高校教师资格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二是加强外语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双语和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三是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通过选拔培养和引进拔尖人才等途径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快梯队人才建设,对梯队人才进行动态管理。第三、优化师资配置,健全兼职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坚持教师总量控制,一是要使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实际数量控制在教师总量的80%左右;二是保持重点专业和基础学科的教学优势;三是严格把好教师的入口关,选聘新教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四是使不符合教
15、师资质标准的教师在一段时期的过渡后实现转岗分流;五是拓宽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健全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第四、深化职称改革,建立教师岗位制度和分级制度深化教师职称改革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逐步实行聘用合同制的框架内教师的岗位制度和分级制度。1、教师岗位的聘任制度根据教育教学任务设立高级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助理教师三类岗位,由教师的职务聘任过度到岗位聘任。具本办法是:(1) 按照专业大类和基础学科明确岗位的种类。(2) 根据师生比和教学工作量核定岗位的数量。(3) 在具有教授、副教授教师职务和其他系列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中聘任高级主讲教师。
16、(4) 在高级主讲教师岗位落聘的人员和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中聘任主讲教师。(5) 在主讲教师岗位落聘的人员和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中聘任助理教师。(6)明确三类教师岗位的教学、教研(科研)任务。2、建立教师岗位的分级制度(1)根据岗位责任对上岗教师实行分级管理,每类岗位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级别。(2)四个级别的比例分别控制在5%、30%、60%、5%。(3)实行岗位级别的动态管理,对两次考核为四级的教师调离教师岗位。(4)教师的工资和教学岗位津贴按级别发放。第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和发展后劲,因此要
17、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在院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学院师资主管部门和教学行政部门要协调一致做好落实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各教学单位要认真落实师资建设任务,本着标准从高、要求从严、待遇从优的方针,在教师资质的认定、梯队人才选拔、教师岗位聘任、工资和教学津贴发放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方面要严格把关,要做好阶段性教师培养培训计划,顺利地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二) 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应结合院校的特点分阶段进行。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从课题立项开始,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
18、建设时间安排表阶段时间建设项目建设内容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1、整体目标的规划2、师德目标的确定和实施3、能力目标中的教学能力训练1、根据省教育厅的文件重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深入开展师德教育3、开展“达标课”活动、院级“优秀课”建设4、教师的岗前培训、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1、师德目标的实现2、能力目标中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3、结构目标部分项目的实现4、确定梯队建设目标1、将德育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教案中2、2、确定教师教(科)研的工作量、制定奖励政策3、“双师型”教师培养,从生产一线调入教师4
19、、提高教师的学历、调入高学历教师第三阶段2005年9月2006年7月1、完善能力目标2、巩固师德目标 3、实现结构目标 4、实现梯队目标的阶段性成果 1、建立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2、教师达到“五证标准”3、师资结构合理优化4、培养出“省级”专家提高阶段2006年9月整体“三化”目标的实现:基础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工程化;实验实训教师技师化。1、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2、师资队伍达到办学的优秀指标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重新修订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02年9月1日,学院
20、下发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施意见,分析了学院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确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在此阶段中,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前提,队伍建设的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全体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育人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每学期初结合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学前周和前两周以教研室为单位深入开展讨论,并在第三周周二下午以系(部)为单位将讨论结果集中汇报。二是根据学院“三级”课程建设规划开展全员的“达标课”建设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全面考核,
21、“达标”的教师发给“课堂教学合格证书”,对没有“达标”的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要求限期达标,否则视为不合格教师调离教师岗位。三是开展院级优秀课建设活动,重点建设学院骨干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以次作为遴选省级“精品课”的依据。四是抓好新调入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培训,重点抓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五是分专业、分层次进行第一阶段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外语和核心专业课的结合以及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没有获得全国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证”和“三级证”的教师在第二阶段的时限内获得证书。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巩固第一阶段的成果,更
22、主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确定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从2003年9月开始,学院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一是将德育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教学计划之中,在对教学单位的教学检查中,把教师教案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德育的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在结合督教和评教的其他师德指标进行综合评比,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模式。二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明确了教师的教科研工作量,大力开展以解决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内容的课题研究,同时完善制度,
23、规范教科研管理工作。三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速度,提高公共课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到生产一线、参加国家级、省级基地培训和在实践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实习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从一线调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现有的教师队伍之中。四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把教师入口关,调入高学历教师,提高现有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明确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标和途径。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阶段。要以梯队目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师德目标、完善能力目标、实现结构目标。在这一阶段中,要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
24、来带动专业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材建设,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合理构建教师队伍的考评体系,完善以“岗位制”和“分级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务的聘任制度。从2005年9月开始,到今后的一定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起梯次分明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出省级专家。二是严格用“五证”标准规范教师,使之成为教师任职的资质条件。三是使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师资队伍达到高职教育办学的优秀指标。四是在提高阶段,实现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即基础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工程化、实验实训教师技师化,师资队伍最大
25、限度地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四、 研究的成果(一) 整体目标坚持教师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相一致、教师职称改革的任务和深化教学改革的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最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即基础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工程化、实验实训教师技师化。(二) 师德目标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高职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积极向上的开放心态和合作精神,自觉地为高职教育事业做贡献。(三)能力目标经过三年的训练和实践,教师的“三项能力”得到加强,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显著提高,实践和创新的
26、能力不断增强;三年来,学院建设院级“优秀课”9门、省级“精品课”1门;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6项、院级课题40项,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4篇,编写教材(含内部教材)30余部,出版个人学术专著5部;有创造性地建设教学实训中心4个,一些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得到省市政府的表奖。(四)结构目标到2005年我院全日制大中专在校生将超过4000人,成人学历教育将达到3000人,当量学生3800人,我院专任教师总数为245人,师生比为1:15.5。1、学历结构经三年努力,到2005年7月统计,我院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2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研究生同等学力的教师达到40人,比例分别
27、为18%和34.6%。2、职务结构到2005年9月,我院中专系列的教师95%转评为高校教师职务,现有教授、副教授72人,占专任教师29%。3、专业(学科)结构经过加强专业教师和实践教师的培养;加强外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教师的提高;到2005年“双师型”教师1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形成一支由基础学科教师、专业教师、实践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1、 专兼职教师结构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院从生产一线和专业建设相关的行业聘请符合任教条件的兼职教师近30人,兼职教师参加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活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五)梯队目标实施我省“315人才计划”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院用八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实现我院“135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到2005年选拔出10名左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2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第二阶段到2010年,培养选拔10名左右的优秀拔尖人才,形成我院的专家队伍;形成30名左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形成5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执笔人:马继权200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