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3个高中物理常见问题解题锦囊.doc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9809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个高中物理常见问题解题锦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3个高中物理常见问题解题锦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3个高中物理常见问题解题锦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个高中物理常见问题解题锦囊锦嚢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和推论的应用1.对三个公式的理解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位移速度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三个公式中的四个物理量x、a、vO、v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凡是与vO方向相同的x、a、v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这样就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2.巧用推论式简化解题过程推论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推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秒、第2秒、第 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推论连续相等时间

2、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x=aT2,也 可以推广到xm-xn=(m-n)aT2。(式中m、n表示所取的时间间隔的序号)。锦嚢二:正确处理追及、图像、表格三类问题1.追及类问题及其解答技巧和通法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追及问题的实质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 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两 个关系”和“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画出运动示意图,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探寻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是解决此类

3、问题的通用技巧。2.如何分析图像类问题图像类问题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是髙考必考的一类题型。探寻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代表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将物理过程“翻译”成图像,或将图像还原成物 理过程,是解此类问题的通法。弄清图线的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截距、斜率、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3.何为表格类问题表格类问题就是将两个或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考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一类试题。这也是近年来髙考经常出现的一类试题。既可以出现在实验题中也可以出现在计算题中。解决此类试题的通法是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结合运动学公式探寻相关物理量间的联系,然后求解。锦嚢三:追

4、及问题中的多解问题1.注意追及问题中的多解现象在以下几种情况中一般存在2次相遇的问题:两个匀加速运动之间的追及(加速度小的追赶加速度大的);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追赶匀加速运动;两个匀减速 运动之间的追及(加速度大的追赶加速度小的)。2.追及问题中是否多解的条件除上面提到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外,两物体间的初始距离 s0是制约着能否追上、能相遇几次的条件。3.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谨防漏解认真审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性质,画出物体间的运动示意图。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紧扣前面提到的两个关系和 一个条件,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要注意将两个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然后由运动示意

5、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锦嚢四: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2.隔离分析:将研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它施加了哪些作用。3.按一定顺序分析:口诀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即先分析重力,再分析弹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是非接触力,容易遗漏;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要依据其产生条件,切忌想当然凭空添加力。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査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锦嚢五:求解平衡问题的三种矢量解法1.合成法所谓合成法,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

6、定则,先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两个力合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合成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此方法简捷明了,非常直观。2.分解法所谓分解法,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分解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运用此方法要对力的作用效果有着清楚的认识,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3.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x轴和y轴)进行分解,再在这两个坐标轴上求合力的方法。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Fx = 0, Fy= 0。(1)正交分解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当物体受力较多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应用该法可

7、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正交分解法是一种纯粹的数学方法,建立坐标轴时可以不考虑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也是此法与分解法的不同。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成(求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3)坐标系的建立技巧。应当本着需要分解的力尽量少的原则来建立坐标系,比如斜面上的平衡问题,一般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样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就落在坐标轴上,只需分解重力即可。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坐标系的选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题目的具体情景和设问灵活选取。锦嚢六:关于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

8、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1)摩擦力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可能相同(作为动力),可能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能成任意角度。锦嚢七: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两层含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两个概念: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速度)的原因

9、。又根据加速度定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情况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怎样运动。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 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因此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锦嚢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常

10、用方法1.合成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沿着加速度方向将各个力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加速度方向上合成,直接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此方法被称为合成法, 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2.分解法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将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此方法被称为分解法。分解法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常 用方法。但此法要求对力的作用效果有着清楚的认识,要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3.正交分解法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相关作用力投影到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上,然后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求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11、求解的方法被称为正交分解法。直角坐标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建立的不合适,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麻烦。如何快速准确的建立坐标系, 要依据题目的具体情景而定。正交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成。4.用正交分解法求解牛顿定律问题的一般步骤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正方向;把各个力向x轴、y轴上投影;分别在x轴和y轴上求各分力的代数和Fx、Fy;沿两个坐标轴列方程Fx=max,Fy=may。如果加速度恰好沿某一个坐标轴,则在另一个坐标轴上列出的是平衡方程。锦嚢九:牛顿第二定律在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中的应用不论是已知运动求受力,还是已知受力求运动,做好两分析是关键,即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

12、时画出受力图, 运动分析时画出运动草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锦嚢十:滑块与滑板类问题的解法与技巧1.处理滑块与滑板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是什幺?判断滑块与滑板间是否存在相对滑动是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等。即先假设滑块与滑板相对静止,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再讨论滑块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是不是大于最大静摩擦力。2.滑块与滑板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1)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2)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 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13、m的关系。3.滑块滑离滑板的临界条件是什幺?当滑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滑板滑下,恰好滑到滑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是滑块滑离滑板的临界条件。锦嚢十一:求解平抛运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求解平抛运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幺?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处理平抛运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而适用于这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的规律和推论,在这两个方向上仍然适用,这为解决平抛运动以及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水平分运动;竖直分运动:平拋质点在t秒末的合速度v:大小,方向(为v与v0的 夹角)。平抛质点在t秒内的合位移s:大小,方向tan = (为 s与

14、v0的夹角)。锦嚢十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巧理解1.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两类模型的动力学条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按运动至轨道最髙点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支撑(如球与绳连结,沿内轨道的过山车等),称为绳(环)约束模型,二是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在弯管内的运动等),称为杆(管道)约束模型。(1)对于绳约束模型,在圆轨道最髙点,当弹力为零时,物体的向心力最小,仅由重力提供,由mg= mv2/r,得临界速度。(2)对于杆约束模型在圆轨道最髙点,因有支撑,故最小速度可为零,不存在脱离轨道的情况。物体除受向下的重力外, 还受相关弹力作用,其方向可向下,也可向上。2.解答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基

15、本思路和解题方法两点一过程是解决竖直面内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两点,即最髙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的来源,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一过程,即从最髙点到最低点,用动能定理将这两点的动能(速度)联系起来。锦嚢十三:绳连问题的解法与技巧1.求解绳连问题的依据是什幺?绳连问题,即绳子末端速度的分解问题,是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搞不清哪一个是合速度,哪一个是分速度。求解绳连问题的依据,即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效果相同,具有等效性。物体相对于给定参照物(一般为地面)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实际运动的方向就是合运动的方向。物体的实际运动,可以按照其实际效果,分解为两个分运动。2.求解绳连问题的具体方法是什么?解决绳连问题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绳端的速度是合速度,绳端的运动包含了两个分效果:沿绳分运动(伸长或缩短), 垂直绳的分运动(转动),故可以将绳端的速度分解为,沿绳 (伸长或收缩)方向的分速度和垂直于绳的分速度。另外,同一条绳子的两端沿绳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