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广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98048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请将下面各小题符合要求的选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参(cn)差 狡黠 (xi) 蟠(pn)龙 言简意赅(gi)B孱(chn)弱 殷(yn)红 踉(ning)跄 自怨自艾(y)C阔绰(chu) 冗(rng)杂 禁锢(g) 众目睽睽(ku)D匀称(chn) 缜(zhn)密 抽噎 (y) 持之以恒(hn)2下列词语总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恻隐 桑梓 翻来复去 再接再厉B浮躁 雾霭 销声匿迹 正襟危坐C藻饰 萧索 寻规蹈矩 随机应变D滞留 荒谬 暗然失色 阿谀奉承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

2、一项是()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地欢叫着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D峰环水抱的闽中古城,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我们投宿的“幸福人家”坐落在绿树浓荫中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

3、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规范的一项是()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东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多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古代用地名称呼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

4、白居易C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笔下的葛朗台D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使用充足事实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或阐释7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5、。ABCD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8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

6、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

7、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 由部分到整体(2)短文第

8、自然段没有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下定义 C 作比较 D列数字(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B文章主要介绍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虐原理、显著的治虐效果和局限、不足。C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既于题目呼应,点出说明对象,又引出下文对青蒿素的介绍。D第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非选择题9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2)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

9、章)(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5)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10古诗鉴赏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1名著导读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笔记卡。时间2017.4.10编号099摘录: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姆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

10、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 (作者)繁星春水感悟:这首哲理小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读者(2) 的道理。摘录: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夏洛蒂勃朗特 (3) 感悟:这段节选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4) 的性格。12综合性学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生活,无线豪情洋溢在心中。在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衣服对联,请

11、你围绕主题拟写一副对联。上联: 下联: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者,请你拟写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3)活动中,老师出示了田汉毕业歌一段歌词,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请你从歌词中细心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为你的好友写上简短的临别赠言。歌词: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临别赠言: 。二、阅读与理解13记叙文阅读大 风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

12、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 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

13、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

14、,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

15、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选自萌芽,有删改)

16、(1)用一句话概括“【 】”之间文字的主要内容。(2)结合短文,概括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3)结合语境,体会作者写爷爷哼“歌子”的作用。(4)“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未被卷走的老茅草?(5)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的表达效果。二、(二)议论文阅读14“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

17、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时,发现“见”字能表达悠然自得之感。又想到在俗本中改为“望”,“望南山”就变为主动寻求,这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

18、陶渊明的节操相悖。“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

19、不能“出”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B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C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D处理好阅读中的“如”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2)根据本文的内容,谈谈阅读中“入”与“出”的辩证关系。(3)本文第段划横线的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

20、,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是作者的心灵契合。”(5)联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15(三)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

21、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林壑尤美 有冀然临于泉者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掇幽芳而荫乔木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修

22、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5)【乙】段中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四、作文16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雪,跌倒了才有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请以“跌倒”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烦恼积压在心头,沉甸甸的,他的房间里走来走去,无意间打开窗户,满

23、眼的绿意扑面而来,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自己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请将下面各小题符合要求的选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参(cn)差 狡黠 (xi) 蟠(pn)龙 言简意赅(gi)B孱(chn)弱 殷(yn)红 踉(ning)跄 自怨自艾(y)C阔绰(chu) 冗(rng)杂 禁锢(g) 众目睽睽(ku)D匀称(chn) 缜(zhn)密 抽噎 (y) 持之以恒(hn)【考点】1

24、2:易误读常见字【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答】A“参差”应读作“cn c”;B“踉跄”应读作“ling qing”;C正确;D“抽噎”应读作“chu y”,“持之以恒”应读作“ch zh y hng”故选:C2下列词语总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恻隐 桑梓 翻来复去 再接再厉B浮躁 雾霭 销声匿迹 正襟危坐C藻饰 萧索 寻规蹈矩 随机应变D滞留 荒谬 暗然失色 阿谀奉承【考点】14: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25、,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答】A有误,“翻来复去 ”应写作“翻来覆去”;B正确;C有误,“寻规蹈矩”应写作“循规蹈矩”;D有误,“暗然失色”应写作“黯然失色”故选:B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B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忍俊不禁地欢叫着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D峰环水抱的闽中古城,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我们投宿的“幸福人家”坐落在绿树浓荫中【考点】49:成语【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

26、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解答】A使用有误,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不符合语境B使用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后面的“欢笑”不符,不符合语境C使用正确,符合语境D使用有误,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符合语境故选:C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

27、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缺宾语,“的意识”;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下降”用分数,不能用倍数;D正确;故选D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规范的一项是()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C一个人只有真正

28、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东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考点】56:标点符号【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解答】A正确;B错误,“琵琶啊”“樱桃啊”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C错误,问号改为逗号D错误,省略号和等去掉一个故选:A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多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古代用地名称呼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

29、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C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笔下的葛朗台D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使用充足事实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或阐释【考点】F5: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解答】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杜少府不是杜甫;杜甫是杜工部,因为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杜少府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提到的姓杜的朋友而已;C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

30、,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还有一位就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D正确故选:D7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ABCD【考点】72:排列句子顺序【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

31、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答案:B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8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

32、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

33、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

34、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C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 由部分到整体(2)短文第自然段没有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BA举例子 B下定义 C 作比较 D列数字(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极

35、为可怕的瘟疫。B文章主要介绍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虐原理、显著的治虐效果和局限、不足。C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既于题目呼应,点出说明对象,又引出下文对青蒿素的介绍。D第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分析】文章第段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第段,分别介绍青蒿素的作用、性状,及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第段补充介绍了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顺序分为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类,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本文主要介绍了青蒿素的作用、性状、治疗效果,以及

36、它所具有的不足,可以看出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故选C(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再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判断文章第段:“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段:“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段中,又将中国的青蒿素与美国的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见没有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到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其

37、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表述: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答案:(1)C(2)B(3)A二、非选择题9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2)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5)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

38、种观点。【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的诗句均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集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解答】(1)玉垒浮云变古今 (重点词:垒)(2)会挽雕弓如满月 (重点词:雕)(3)博学而笃志 (重点词:笃)(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重点词:撼)(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重点词:畔)10古诗鉴赏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考点】EO:羁旅诗【分析】本题考查

39、诗歌鉴赏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

40、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2)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在通读全诗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答案:(1)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2)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

41、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11名著导读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笔记卡。时间2017.4.10编号099摘录: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姆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冰心(作者)繁星春水感悟:这首哲理小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读者(2)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摘录: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夏洛蒂勃朗特 (3)简爱感悟:这段节选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4)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的性格。【考点】F4:名著综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42、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作者、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要注重积累(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中心的把握,解答这道题要求我们看名著不仅要记住作者,还要对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所刻画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等(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作者等重要文学常识注重积累(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答案:(1)冰心(2)奋斗才能取得成功(3)简爱(4)刚烈坚强

43、、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12综合性学习“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生活,无线豪情洋溢在心中。在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衣服对联,请你围绕主题拟写一副对联。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未来宽阔似海洋(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者,请你拟写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3)活动中,老师出示了田汉毕业歌一段歌词,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请你从歌词中细心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为你的好友写上简短的临别赠言。歌词: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临别赠言:离别校园是为了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施展才干,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是为了成为社会的栋梁让我们不诉离殇,为美好的明天歌唱!未来加油!。【考点】84:综合读写【分析】本道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情景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充分流畅表达自己的内心要注意调动积累,充分发挥想象作答【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