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966542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一、选择题 1.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缩小、下降 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 D.收缩、扩大、下降 2.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 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 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4.一个A型血病人需要输血,他应该输 ( ) A.O型血 B.A型血 C.B型血 D.AB型血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 A.气体的压力 B.气体的扩散作用 C.呼吸运动 D.气体的过滤作用 6.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成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这样排列的作用是( ) A.防止被太阳晒黑 B.使皮肤更具有弹性 C.防止细菌入侵 D.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 7.医生在给一名病人的尿液做检查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8.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是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机盐 D.糖类 9.小麦种子与菜豆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部位分别是 A.胚乳和子叶 B.胚芽和子叶 C.胚轴和胚乳 D.胚乳和胚芽 10.人体登山运动时,参与调节各项生理活动的系统有(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C.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1.图中a表示人体的膈肌,可确定 A.甲的膈肌舒张,肋间肌收缩 B.甲的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 C.乙吸气 D.甲呼气 12.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速度快 B.静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13.下列关于平静吸气过程的表示,那项是正确的?(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14.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X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A.肺 B.心脏 C.肝脏 D.肾脏 15.下列不是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的是( ) A.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 B.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很薄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每时每刻都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进入肺的过程: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吸气时,肋间肌舒张,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 C.测量胸围差应该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D.我们吸入的氧气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17.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分解的顺序是(  ) A.淀粉→蛋白质→脂肪 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脂肪→蛋白质→淀粉 D.蛋白质→淀粉→脂肪 18.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 B.图b→c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C.图c→d时,气体出肺,肺回缩,胸廓扩大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过程受到了影响 19.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对生物圈不会产生影响 D.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这两种系统 20.医生给低血糖病人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其目的是( )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给水分 C.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D.供给能量 21.下表列出了甲、乙、丙、丁4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食物 糖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 (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甲 50 7 13 40 0 0 乙 45 3 10 0 5 45 丙 18 3 6 3 230 0 丁 90 1 8 10 1 6 A.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的食物是甲 B.有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乙 C.有利于儿童预防佝偻病的食物是丙 D.提供能量最多的食物是丁 22.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在呼吸时胸廓体积、肺内压均会发生节律性变化。请仔细观察下图,分析B点所处位置的特点( ) A.吸气结束瞬间,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B.呼气结束瞬间,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C.吸气结束瞬间,肺内压大于大气压 D.呼气结束瞬间,肺内压大于大气压 23.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可浓缩为下面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四肢着地逐步进化成为直立行走 B.从只会使用工具到能制造简单工具,再到能制造复杂工具 C.大脑越来越发达 D.上肢变短,功能逐渐退化 24.为了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现有4只分别贴有以下不同标志的垃圾桶,废旧报纸应投入( ) A. B. C. D. 25.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C.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咽 D.大肠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26.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很小,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多 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 27.入冬以来,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实施煤改气工程,减少废气排放 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8.下列关于“食物中水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B.能为生命活动适当提供能量 C.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D.可以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 29.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  ) A.鼻腔前部的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以上三项都对 30.人体的肝脏是构成 的器官之一。( ) A.内分泌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详解】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 2.D 解析:D 【分析】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 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C 解析:C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据此解答。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故选C 【点睛】 知道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B 解析:B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所以A型血病人应给他输A型血。 故选:B。 【点睛】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5.C 解析:C 【分析】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6.D 解析:D 【分析】 人体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表皮位于皮肤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据此解答. 【详解】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宜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该层内含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就是由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由于身体各部分的触觉感受器的分布不同,因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指尖处的感觉神经末梢最多,因而对外界的敏感性最强。 故选D。 【点睛】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尿的形成过程,可以结合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肾单位的结构进行解答。 【详解】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因而出现糖尿。 故选C。 【点睛】 注意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掌握尿形成的两个过程。 8.D 解析: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A.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无机盐不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及萌发的知识,菜豆种子的子叶和小麦种子的胚乳是储存养料的结构. 解答:解: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肥大的子叶组成,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提供营养;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小麦种子储存养料的结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分别来自菜豆种子的子叶和小麦种子的胚乳; 故选A. 点评:有关种子的结构及发育情况可结合图示对比记忆,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10.D 解析:D 【分析】 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 【详解】 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所以人体登山运动时,参与调节各项生理活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故选D。 【点睛】 人体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11.B 解析:B 【分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下降,为膈肌和肋间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乙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的过程。 12.A 解析:A 【分析】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A正确。 B.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的输送到心脏的血管,B错误。 C.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速度非常慢,有利于物质交换,C错误。 D.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静脉,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 13.A 解析: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详解】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气和吸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 14.D 解析:D 【解析】 血液流经X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该器官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会降低,同时血液携带的氧气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15.C 解析:C 【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 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16.D 解析:D 【分析】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空气进入肺的过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 B.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错误。 C.测量胸围差应该测量三次,求最大值,C错误。 D.吸气时,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进入肺泡。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变化、肺内的气体交换等。 17.A 解析:A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图: 据此解答。 【详解】 淀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其最先在口腔内被消化。口腔中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因此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分解的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18.D 解析:D 【分析】 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 A.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A错误。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此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错误。 C.曲线图中,曲线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廓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气体由肺排出,C错误。 D.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表示的吸气过程受到了影响,D正确。 【点睛】 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19.D 解析:D 【分析】 此题考查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据此答题。 【详解】 A.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不随手扔垃圾、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少用含磷洗化用品、骑自行车等,错误。 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好好保护,错误。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会产生影响生态系统,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0.D 解析: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详解】 当伤员不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糖类或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时,由于胰岛素具有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发生血糖不足,人就会出现头晕等现象。所以医生为了给低血糖的病人供给能量,需要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这是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掌握糖类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1.D 解析: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A.食物丙中含有的维生素C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坏血病,A错误。 B.食物甲中含有的维生素A最丰富,有利于防治夜盲症,B错误。 C.食物乙中含有的维生素D最丰富,有利于防治佝偻病,C错误。 D.食物丁中糖的含量最多,因此能提供的能量最多,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22.B 解析:B 【分析】 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详解】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点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故选B。 【点睛】 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23.D 解析: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进化过程、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方面来切入。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爬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 了条件,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I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 故选D。 【点睛】 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4.D 解析:D 【分析】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详解】 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人造合成材料包装。不可回收垃圾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包括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废弃后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物品。分析可知废旧报纸应投入可回收物。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垃圾分类,解题关键是熟记垃圾的分类标志和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 25.D 解析:D 【分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具有的生理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细胞中。 【详解】 A.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A不符合题意。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肝脏可以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B不符合题意。 C.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器官,则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咽,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但有吸收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6.A 解析:A 【分析】 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 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虽小,肺泡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而肺泡不是一个细胞,故选项A说法错误。 【点睛】 掌握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7.A 解析:A 【分析】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 【详解】 A.实施煤改气工程,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A正确。 B.焚烧秸秆形成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容易产生雾霾天气,B错误。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容易产生雾霾天气,C错误。 D.汽车尾气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引起大气污染,如果降低汽车尾汽的排放标准,会使汽车尾汽的排放量增加,更容易产生雾霾天气,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空气质量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8.B 解析:B 【分析】 食物中有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至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详解】 A.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的,水不能为生命活动适当提供能量,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是人体细胞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至70%,所以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体产生的尿素等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所以水可以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掌握水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9.D 解析:D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对吸入的气体还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详解】 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能够阻挡吸入的灰尘,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A正确。 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可以湿润空气,粘住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湿润作用,B正确。 C.鼻腔中的黏膜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起到预热空气的作用,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C正确。 故选D。 【点睛】 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即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是解题的关键。 30.B 解析:B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详解】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肠腺。消化道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所以人体的肝脏是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之一。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道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