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
2、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泉香而酒洌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伛偻提携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
3、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B.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C.“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答案】 (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2)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3)B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
4、如“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洌”“伛偻”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得”:领会。“寓”:寄托。还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判断句的翻译。“醒能述以文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B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被贬谪后痛苦抑郁”错。本文通过描写滁州的山水美景、太守与民同乐一起游玩的乐趣,表达了醉翁醉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故答案为: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B【点评
5、】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6、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
7、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
8、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节选自诗话总龟)【注】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又欲作“推”字_(2)把文中
9、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 (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于”翻译为“在”;“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
10、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在;想要 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
11、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3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12、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连月不开_朝晖夕阴_而或长烟一空_日星隐曜_樯倾楫摧_把酒临风_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去国怀乡_(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D.不以物喜/以君之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
13、,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 (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2)A(3)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
14、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A. 一:均翻译为“全、都”;B. 之: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而:表承接/却 ;D. 以:因为/凭借 ;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以:因为;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 故答案为: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A; 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
15、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
16、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
17、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
18、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良将李牧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 急入收保 ,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
19、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注】便(bi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莫府:即幕府。飨(xing):用酒食招待。入盗:入侵。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让:责备。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20、是( )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军细柳 上自劳军B.居无何 常居雁门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D.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3)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
21、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如是数岁,亦不亡失。(5)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案】 (1)B(2)C(3)A(4)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5)共同点: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22、。 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据此断句为: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故选B。 (2)A驻军,动词;军队,名词。B停留;居住。C派。D到;的。故选C。 (3)A 【甲】错在“以示君威”,“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以示敬意。BCD理解和分析正确。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约:规定;军:军营;驱驰:纵马奔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将军
23、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如:像;是:这样;岁:年;亡失:伤亡损失。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5)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共同点,从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等都从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从“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可以看出李牧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李牧独特之处,从“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可以看出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从李牧平时只操练不出兵,出
24、兵就要给匈奴痛击,可以看出李牧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故答案为:B;C;A;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共同点: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
25、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译文】 李牧
26、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他)制定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
27、(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又请李牧出山。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
28、边境城邑。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便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升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弟之怠。危录毕,走送之,不散耕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热经叩何。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鬲身俯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发;俟其欣悦,则又请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9、。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本文作者是_代文学家_(人名)。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每假借于殿书之家_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_负箧曳展_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3)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_”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_”的诚信守时品质
30、。(4)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上联:先达_传_上联:弟子_成_【答案】 (1)明;宋濂(2)借,求借;拿;背着;破旧(3);(4)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5)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填空即可。注意“宋濂”的“濂”字不要写错。 (2)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
31、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其中“假”和“借”两个词都是借的意思。“执”,拿着。 (3)意思是天气非常寒冷了,砚池里的墨冻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也冻僵了,但我还是不放松抄书,因此这句话表现宋濂刻苦学习的精神。句意思是我抄好之后,跑着去给人家送书,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时间。这句话表现宋濂的诚实守信。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选文前两段主要写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第三段里面虽有自谦的意思,但我们能看出宋濂如今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其实就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由此看出其目的是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5)解答本题,注意拟写对联的要求,再根据题中提示拟写即可。由文章内容
32、可知,“德隆望尊”“色恭礼至”是形容弟子的,先达向弟子传的是“圣贤之道”,弟子最后成就君子之名。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明;宋濂; 借,求借;拿;背着;破旧 ; 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
33、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本题非常简单,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蕴含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语句即可。 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
34、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6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 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盖:如果。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35、。汩: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忝,辱。所生:生身父母。(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千里从师(_) 夙兴夜寐(_)(2)翻译文中画线句。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3)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流露出的感情十分复杂。结合全文,你能从“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这位父亲心中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呢? 【答案】 (1)跟随、跟从;早晨(2)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3)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从”是
36、“跟随、跟从”;“夙”是指“早晨”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然(表转折)、遣(派遣)、汝(你)、汩(扰乱)、专意(专心读书)”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结合上文“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可知,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结合下文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既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又担心日夜监督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跟随、跟从;早晨; 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
37、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如果你
38、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记住!记住!“勤奋学习,
39、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7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晚籁:指秋声。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王禹偁(ch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
40、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 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选自宋代散文选注
41、)【注】刳(k):削剔,挖空。挹(y):文章指望见。幽阒(q)辽夐(xing):幽静辽阔。稔(r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庶(sh):表示期待或可能。(1)解释下列划线词。 奔走不暇_比屋皆然_因作小楼二间_亦谪居之胜概也_(2)与“以其价廉而工省也”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策之不以其道D.醒能述以文者(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5)赏析古诗中画横线句子。 (6)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
42、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答案】 (1)空闲;挨着,靠近;于是;优美的(2)B(3)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4)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5)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相衬,(以动衬静)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6)第一首诗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记叙
43、了在黄州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画对,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比”“因”“胜”的解释。 (2)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的“以” 是“因为”的意思。A来;B因为;C按照;D用。故选B。 (3)这句话的大意是:适宜投壶,箭入壶中铮铮动听。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因为竹楼才得以听到。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这个句子的
44、关键词是:岂:难道;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这个句子是反问句,翻译时要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5)这句话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感官角度赏析,“万壑有声”是从听觉角度写傍晚的求生,数峰无语立斜阳是从视觉角度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的情形;从表现手法赏析,前一句写傍晚的声音,后一句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的情形,这是一种以静衬动的写法, 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 ;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无语”这个词语把“山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的情态,饶有韵味。 (6)结合诗文结尾内容分析,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作者自问自答,我为什么会突然惆怅呢,原来是看到这里的景色和我家乡的景色比较相似,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篇结尾写到自己短短四年多次贬谪,不知明年又将在何处,作者为为将来仕途迷茫而感慨。 故答案为:空闲;挨着,靠近;于是;优美的 B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楼容易朽烂(败坏)呢? 前句从听觉写傍晚秋声,后句从视觉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相衬,(以动衬静)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傍晚的寂静。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