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pdf

上传人:z****6 文档编号:49266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 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i c h ua n Bui l di ng S c i e nc e 第 4 0卷第 5期 2 0 1 4年 1 0月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修订简介 姚 涛 , 黎红兵 , 薛伶俐 (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北京 1 0 0 8 3 5 ; 2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4 1 0 0 8 2 ; 3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 四川 成都6 1 0 0 8 1 ) 摘要: 国家标准G B 5 0 3 6 7 -2 0 0 6 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自颁布实施以来 ,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 起到了规 范加固市场、 指导加固设计的作用。

2、本文回顾了国家标准 G B 5 0 3 6 7 -2 0 0 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修订过程 中 的重要环节, 阐明了该标准修订的目的及意义, 并重点介绍了修订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和主要修订内容。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 加固; 设计规范; 修订 中图分类号 : T U 3 7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4 ) 0 5 0 5 4 0 3 1 修订的 目的及意义 2 。 。 1 应力钢绞线加固法 国家标准 G B 5 0 3 6 7 -2 0 0 6 混凝 土结构加 固设 计规范 发布于 2 0 0 6年 6月 , 迄今为止已实施 了

3、 近 6年 , 在每年约 8 0 0 0万平方米混凝土结构维修 、 加固 、 改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起到 了很大的技术 支持作用。然而 , 由于国家标准的制定 , 是本着“ 成 熟一条, 制定一条” 的原则进行的 , 因此 , 在 2 0 0 6年 批准发布该规范时 , 尚遗留两种加 固方法和若干参 数 , 因尚未完成工程试用或验证性试验数据 尚不 足 而未纳人规范 J 。经过近 6年的努力 , 上述未纳入 规范的内容 已达到 可以推荐应用的程度 。为此 , 报 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局部修订计划 , 后又根据 技术的发展, 调整为全面修订的计划 , 以满足全国约 4 0亿平方米建筑物 由于各

4、种原 因而必须分期 、 分批 加固改造的需要。基于这些情况 , 住房 和城乡建设 部在 2 0 0 8年 l 0月以建标 2 0 0 8 1 2号文下达 了局 部修订本规范计划 ; 又在 2 0 1 1年 1 0月 以建标标便 2 0 1 1 1 0 3号函同意将本规范局部修订调整为全面 修订 , 以应当前工程实践 的急需。 2主要修订工作 在认真整理近 6年来管理本规范所搜集到的反 馈信息及组织修订组成员学习掌握编制国家标准的 基本要求与编写方法的基础上 , 主要对几种加固方 法及加 固材料进行了考察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1 2 作者简 介: 姚涛 ( 1 9 8

5、 3一) , 男 ,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标准 化管理 与研 究 。 组织有关编委实地考察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 绞线加 固的试点工程和部分推广应用 的工程 , 并总 结了这些工程的实践经验 。 2 )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方法 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了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 加固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 , 明确了这项技术 的适用 范围, 并提出了锚具的若干设计方案。 3 ) 钢丝绳网一 聚合物改性砂浆面层加 固法 细致总结 了钢丝绳 网一 聚合物改性砂浆面层加 固法 的工程应用经验 , 明确 了施加预张紧力的重要 性 , 并通过实测提出了其最佳力值的指标 和检测方 法 , 使这项加固技术在今后 的工

6、程应用 中更加安全 可靠 。 2 2加 固材料 1 ) 芳纶纤维复合材 对新纳入规范的芳纶纤维复合材进行 了系统的 安全性能检测与鉴定 ,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对这类 纤维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2 ) 抗震锚栓 从我 国是多地震 国家的现实出发 , 组织研究了 抗震设 防区锚栓技术的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筛选 了 4种较为安全可靠的锚 栓纳入规范 , 并参照美 国 A C I 3 l 8等有关标 准 , 给 出了锚栓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和构造要求 , 为锚栓连接承载力的验算提供 了 安全可靠的依据。 3 ) 纤维复合材及其用胶 通过调研和总结大量工程应用经验 , 适 当调整 2 0 1 4 N

7、 o 5 姚涛, 等: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修订简介 5 5 了纤维复合材及其用胶 的性能指标并 明确规定了厚 型碳纤维布的应用条件 , 使之更经济适用, 也更符合 工程实际需要。 3主要修订 内容 3 1 关于结构加固后设计使用年限的修订 原规范从 既有建筑结构 的使用情况 出发 , 参照 欧美有关标准的规定 , 作出了以 3 0年为宜的规定 , 而现实的国情是 : 有不少新建工程也存在着必须立 即加固的问题 , 并且要求加 固后 的结构仍能保持 5 0 年的设计使用年限。这对使用普通结构加 固的工程 而言, 有较大难度 。因为这类胶通常是按 3 0年的使 用期限设计的, 按国

8、际上 的共识, 只要求能通过 2 0 0 0 h耐湿热老化检验 , 便可认为能满足 3 O年使用 期的要求。如果要求结构胶安全工作 5 O年 , 按国际 惯例 , 就必须 以著名的 F i n d l e y理论 为依 据 , 进行不 少于 5 0 0 0 h的耐长期应力作用 的检验。经鉴定通 过后 , 才允许用于结构加固工程。 据此 , 为了及时处理这一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 这次修订时, 本规范作出相关规定: 当结构加固材料 中含有合成树脂或其他聚合物成分时, 其结构加 固 后 的使用年限宜按 3 0年考虑 ; 当业主要求结构加固 后的使用年限为 5 0年时, 其所使用 的胶和聚合物的 粘

9、结性能 , 应通过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的检验。 3 2 关于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 固法的正截 面计算方法问题 元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 固钢筋混凝土梁的 正截面计算 , 不少文献是按压弯构件进行 的。此次 修订本规范改为按受弯构件计算 。其理由如下 : 1 ) 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可知 : 对普通 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 土梁 , 应要求其受压 区混凝土 相对高度 。因此对无粘结 钢绞线体外预应力 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 , 也应有同样的要求 , 以保证加 固后的梁仍然是适筋梁 而非超筋梁 , 以避免混凝土 发生脆性破坏。因此 , 钢绞线的配置量应受到相应 的限制。 2 ) 如果按照压弯构件

10、进行计算 , 有可能 出现大 偏心受压构件和小偏 心受压构件两种情况 , 如果呈 现小偏心受压状态, 也就是说该梁已经属于超筋梁 , 这是不容许的。如果呈现大偏心受压状态 , 说 明该 梁仍然属于适筋梁 , 其加 固方案是可行的。根据压 弯构件的 一 V相关 曲线可知 , 在大偏心受压状态 下 , 压力 的存在对抗弯承载力是有利 的, 因此不考虑 受弯构件的纵向压力是偏于安全的。 3 ) 对一般框架梁施加预应力 , 产生的预压应力 不全是由框架梁单独承担 , 而框架梁到底承受多少 预压应力是无法准确判定的。因此 , 若按压弯构件 进行设计计算 , 如何确定预压应力将很 困难 , 况且 , 一

11、般加固梁施加的预应力也不是很大 , 预压应力在 计算中不予计入, 仅作为安全储备 , 不仅可行, 而且 相应 的计算将得到简化。 3 3 关于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仅允许使用 碳纤维板的规定 在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技术引进的初期 , 由于碳 纤维板材价格较 昂, 很多单位均致力于研究 以碳纤 维布作为预应力筋材 的加 固工艺 , 并为此次修订规 范做了不少工作 。但实践效果表明, 采用碳纤维布 施加预应力不仅施工难度大 , 均匀性和可靠性差 , 并 且也不经济 ; 而采用碳纤维板施加预应力 , 其工艺相 对 比较简单 , 施力均匀而可靠 , 经济性也较好 , 尤其 是其价格这几年来不仅大幅下降

12、, 而且 国内也能成 批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 , 本规范仅推荐采用预应力 碳纤维板加固法 , 以确保工程应用的安全可靠性。 3 4 关于钢 丝绳网一 聚合物改性砂浆面层 加固法 的预张紧力必须量化的问题 这几年来 , 各地在应用钢丝绳网一 聚合物改性砂 浆面层加 固法过程 中, 之所 以出现褒贬不一的声音 , 主要是由于安装过程中所施加的预加张紧力的大小 相差悬殊 。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 , 编制组委托北京和 厦门两地 的编制组成员进行张紧度与承载力关系的 测试研究 。其结果一致表明 : 在最佳张紧度下 , 这种 加固法的承载力可 比韩 国的手感绷 紧法提 高 1 8 以上 , 且破坏的模 式有

13、显著 的规律性和一致性 。因 此, 这次修订本规范作出了预张紧力应予定量, 并取 为 0 ( 为钢丝绳抗拉强度设计值 ) , 且应进行 检测的规定 。 3 5 关于抗震设 防区使用锚栓连接的计算与构造 规定应进一步充实的问题 原规范的锚栓一章基本上是参照欧洲相应标准 编制的, 其所采用 的锚栓品种及其设计 , 虽经过欧洲 有关机构认证为“ 地震 区适用” , 但欧洲毕竟缺乏地 震灾害 的考验。因而在经历 了 5 1 2强震后 , 编制 组组织专家重新对 原规定进行 了评估。其结果表 明: 宜按美国 A C I 3 1 8标准进行必要的充实。据此, 在这次修订 中, 作 出了如下新规定 : 1

14、) 仅允许使用 4种较为安全可靠 的锚栓 : 承重 5 6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4 0卷 结构用的机械锚栓 , 应采 用有锁键效应的后 扩底锚 栓。这类锚栓按其构造方式 的不 同, 又分为 自扩底 、 模扩底和胶粘- 模扩底 3种 ;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型锚 栓 , 应采用特殊倒锥形胶粘型锚栓。 自攻螺钉不属 于锚栓体系 , 不得按锚栓进行设计计算 。 2 ) 参照 A C I 3 1 8的规定 , 在承载力计算 中补充 了“ 锚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 以提高锚栓的抗震 能力。 3 ) 作 出抗震设 防区承重结构使 用锚 栓连接有 效锚 固的最小深度的规定。 3 6 关于适当提高植筋连接

15、粘结强度设计值 的问 题 原规范对植筋连接 的粘结强度设计值作了偏于 保守 的取值 规定。其 理 由是我 国施 工质量不如 欧 洲 , 而植筋技术在当时又是新引进的。现经十多年 的应用已积累了不少数据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 , 不少单位建议将其粘结强度设计值提高到与欧美等 国相当的水平, 经修订组研究、 试算后作出了平均提 高约 1 0 的决定。 4 结 语 国家标准 G B 5 0 3 6 7 i2 0 0 6 (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 计规范 的修订丰富了推荐使用 的加 固技术及加 固 材料 , 在安全范围内修正了若干技术参数 , 使混凝土 结构的加固技术更为可靠 、 安全 、 适用 、 经济合

16、理 , 并 确保其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G B 5 0 3 6 7 -2 0 0 6混凝土结构加 固设计规范 s 黄小许 , 黄穗欢 , 罗辉 群 , 等 关于 现行 混凝 土结构加 固设计 规范 中碳纤维布抗拉强度设计取值问题的探讨 c 第五 届全 国 F R P学术交流会论 文汇编 2 o o 7: 5 3 - 5 8 严景明 , 严林 应用混凝 土结构 加固设计规范 对框架柱进行 加固设计的探讨 c 第九届全 国建筑物 鉴定与加 固改造学 术会议论文集 2 0 o 8 : 7 2 7 - 7 3 2 霍艳华 , 熊进刚 预埋 钢筋 和植筋锚 固长度 的对 比分析 J 混 凝土 ,

17、 2 0 1 1 ( 6 ) : 1 3 6 1 3 9 项剑锋 , 陈 微关 于 混 凝 土 结 构 加 固 设 计 规 范 ( G B 5 0 3 6 7 -2 6 ) 中几个 问题的探 讨 c 第 二届全 国工程 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 流会论文集 2 0 1 0: 3 - 3 4 6 王春林 , 陈越粤 , 周强 , 等 对 混凝土结构加 固设计规范 中 植筋技术的讨论 J 特种结构 , 2 0 0 8 , 2 5 ( 1 ) : 1 0 3 一 l o 4 宋文强 对 混凝土结构加 固设计 规范 有 关纤维 复合材 的个 别条款 的探讨 C 第二届全 国工程结构 抗震加 固改造技术 交流会论文集 2 0 1 0 : 3 4 2 - 3 4 3 , 5 2 7 欧 阳煜 , 王鹏 , 张云超 , 等 玄武岩纤维布加 固钢筋混凝土 梁 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 J 工业建筑 , 2 0 0 7, 3 7 ( 6 ) : 2 4 - 2 7 j 1 1j 1 j 1 J 1J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加固修缮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