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人教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阅读专题八古诗文阅读4能力提升(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900353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阅读专题八古诗文阅读4能力提升(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阅读专题八古诗文阅读4能力提升(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阅读专题八古诗文阅读4能力提升(word含答案) 考点解读: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中被后人传诵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会默写学过的诗词,弄清作者及其所处的朝代;会给诗词分类,按要求写出诗句子; 解释重点字的意思;翻译句子;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作者(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考查重点:重点考查的是熟记学过的诗词,弄懂其意思;对古诗文的翻译、理解,探索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常靠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题、问答题为主,也常与拼音、词语以及句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第四步: 能力提升 1.把下面诗句填写完整。 (1)         ,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2)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         。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孟郊 (3)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王安石 (4)昼出耘田夜绩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5)         ,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 (6)         ,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7)西塞山前白鸳飞,         。青箬笠,绿蓑衣,         。《渔歌子》张志和 (8)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夜泊》张继 (9)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寻隐者不遇》贾岛 (10)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李绅 2.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4)(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5)( )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6)(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才能没( )蹄。 (5)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6)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7)(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8)(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9)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 )阴学种( )。  (10)留恋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4.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泰山: (2)长江: (3)庐山: (4)梅花: (5)西湖: (6)小草: (7)竹子: (8)柳树: 5.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 (1)描写春天的: (2)描写夏天的: (3)描写秋天的: (4)描写冬天的: (5)描写山水的诗句: (6)歌颂情谊的诗句: (7)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8)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 (9)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 (10)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6.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春夜喜雨》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 ) (2)《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 (3)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一幅饶有风味的“初夏荷池”水墨画。( )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 7.选择题。  (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 )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6)“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天地       B.天下       C.天涯  (7)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8)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        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  E.青春作伴好还乡     F.山外青山楼外楼  8.写出合适的诗句。 (1)《暮江吟》这首诗,“ ”一句交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 。原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 。 (3)《清平乐·村居》中的词牌名是清平乐,词的作者是 ,抒发了词人 的向往,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等。 (4)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 ”;《泊船瓜州》中的“ , ”? 9.根据情景写诗句。 (1)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 ”。 (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 , 常常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写作文时,有时我们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 , 。 (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 , 。高适的《别董大》写到 , 。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到 , 。 10.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2)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1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想想它符合哪首诗的意境?把它写出来。 12.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练习。    (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这首诗的作者是 。在这首诗中,作者赞美了 ,表达了诗人对 的无限热爱。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中的九月九日就是农历九月九日,即 节。诗中表达了作者 、 的感情。    (3)《赠汪伦》: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是 朝的 。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林樾:_______ 意欲________ (2)本诗中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 )心情。 (2)李白的诗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 )。 (2)这首诗描绘的是( )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 )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 ),他与孟浩然合称( )。 14.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涉江( ) 不亦惑乎(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 考 答 案 1. (1)夜来风雨声(2)游子身上衣 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3)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4)村庄儿女各当家(5)锄禾日当午 谁知盘中餐(6)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7)桃花流水鳜鱼肥 斜风细雨不须归(8)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9)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10)春种一粒粟 秋成万颗子 2.(1)春蚕(2)春潮(3)春城(4)春宵(5)春江(6)春风(7)春色(8)春风 3.(1)黄鹤(2)白鸳(3)藤 鸭(4)草 马(5)黄蝶 菜花(6)犬(7)竹 桃花 鸭(8)小荷 蜻蜓(9)桑 瓜(10)蝶 莺 4.示例:(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示例:(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4)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1)×(2)√(3)×(4)× 7.(1)B(2)A(3)C(4)C(5)B(6)C(7)C(8)D 8.(1)一道残阳铺水中(2)阳春三月 黄鹤楼 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辛弃疾 对乡村悠闲自得生活 西江月、卜算子、菩萨蛮(此题答案不唯一)(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示例:(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绝句 唐 杜甫 11. 回乡偶书 赠汪伦 唐·贺知章 唐·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 李白乘舟将欲行 乡音无改鬓毛催。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 桃花潭水深千尺,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及汪伦送我情。 12.(1)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春天 春天(2)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 思乡 思念亲人(3)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唐 李白 13.(1)林中生萌的地方 心想(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 14.(1)急切(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1)zhài(2)傍晚(3)幽静(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孟 16.(1)渡 迷惑,糊涂 (2)①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②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 鲁国法律规定,如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后可由国家报销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其他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事后却拒领国家支付的赎金。大家都交口称赞,孔子说:“唉,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一头牛谢他,他不客气地收下了。大家都嘲笑子路,孔子说:“从此这样的救人事情会更多。” 中国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由来已久。读了上面文段,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在许多情况下,只有将个人的“道德和利益”和整个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社会公德去审视个人的品行,用民族利益去维护社会公德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2)道德和利益统一;(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高考试题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作。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当我们幸运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著名作家林清玄用富有哲理的语句阐释了他对“心”与“境”的领悟与认识。 十八岁的我们即将走出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围绕“心与境”这一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主题鲜明,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心态和境遇 人非圣贤,境遇又如何随心转? 假如你现在中了五百万大奖,我不能相信你还会有耐心在这里把文章读完,我也不相信你会像八旬老者一样淡然地躺在摇椅里,晒着太阳,喝着清茶,哼着小曲。我只相信你会坐立不安,十分忐忑,急切地想把那些钱弄到手。 所以,你只是凡夫。所谓的境遇随心转,我觉得只是主观上的自欺欺人。客观的现实摆在那里,你不可能只因为换了个想法就逃避现实的困扰,你也不可能只因为主观臆测了所以境遇也就随之改变了。就像你明明中了五百万,你要是硬着头皮说没中,我也没办法,最多帮你去领。这就有点像阿Q,现实无法改变竟只能用臆想麻木不仁地对待自己,最后也只得落个悲惨境地。 于是,所谓的圣贤,我自然一个没见着,但所谓的凡夫却是一抓一大把。 再者,如果“心态和人所处的境遇紧密相关”,按照他的逻辑圣贤的心态是不会随境转的,自然可以得出圣贤的心态与他所处境遇是无关的,进而可以推出圣贤不是人这一结论。于是我对这个十分荒谬的结论十分不解,但论证过程又没有错误可言。所以我据此断定,此命题是错误的。 我转而又想,在面对同一个人生挑战的时候,甲是斗志昂扬,乙是心态平和。我不知道这两种心态对他俩一生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影响。我只知道,面对挑战不要畏缩不前,勇敢面对就行,无论你是满怀激情亦或是保持平常心,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我只是觉得“心态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太空泛。就像A城到B城有三条路,三个人因为三种心态而踏上了不同的路,但其实三条路都是一样的平坦,三个人也就都顺顺利利到达了目的地。“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结果相同,那么也就不在乎过程了,可谓是殊途同归,功成圆满罢了。 所以我难以想象这种类似的空谈大道理而又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禅语坑害了多少无辜的人们。 这种种人为的东西,我从中看不见一点希望。 我只是相信,在心态与境遇面前,我们只是凡夫,亦是俗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从材料的提示语可以看出,心态与境遇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在作文时可以讲述境随心转的故事,叙事可以跌宕起伏,采用欲扬先抑的办法,先写自己心随境转,是多么的烦,后来发现换一种心态,柳暗花明,境随心转则悦,具体到内容,可以写学习、生活、大学生就业等等;也可以论述心态决定境遇,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举例和说理有机结合,从而倡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作家林清玄强调的是调整好心态,因为生活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顺风也有坎坷,有平坦也有荆棘,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原味,心态最重要。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心态”其实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学习竞争中,学生的心态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健康的心理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如果举足轻重的高考作文命题出现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无疑会促使更多的人重视这个问题。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需要培养良好的心态。那你的人生境遇一定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境界,使你走上成功之路。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大城市出现的共享单车火了。其租借费用相当便宜,方便了人们的“最后一公里路”,因此共享单车成为不少人出行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的纽带。与此同时问题也多了起来。最近的一则新闻:上海一男子用电锯锯断一辆共享单车车锁并将车占为己有,被判拘役4个月、罚金2000元。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城市的角落里被私藏、上私锁、涂抹二维码的共享单车已经司空见惯。不仅如此,关于它们屡遭破坏的新闻就没间断过:车座被卸、脚蹬子被卸、车轱辘被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且极为普遍的现象———乱停乱放。如今,不少城市的地铁站、公交站等交通枢纽周边,很多共享单车使用后并没有被整齐摆放,而是被人随意一扔,有的甚至干脆横在马路中间。 对于以上做法和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共享单车别只方便自己 共享单车火了,相应的问题也多了。 最近的一则新闻:上海一男子在上下班途中发现一辆共享单车长时间停放于路边,无人骑走,遂用电锯锯断其车锁并将车占为己有。该案日前在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宣判,该男子被判拘役4个月、罚金2000元。 其实,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的事件并不少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被锯断了锁的共享单车已经司空见惯。本来共享单车的租借费用已经相当便宜,为什么还有人索性将便宜变免费?还是人性里的贪念在怂恿,趁着共享单车监管上的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将“占便宜”的心态进行到底。 而说起共享单车监管上的漏洞,还有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也不得不提——乱停乱放。如今,不少城市的地铁站、公交站等交通枢纽周边常常见到扎堆乱放的共享单车,显然,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不少人出行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的纽带。 但很多车在被使用后并没有被整齐摆放,而是被人随意一扔,有的甚至干脆横在马路中间。如此一来,骑车、停车的人倒是“方便”了,但其他人的方便和城市的景观却被狠狠地打了折扣。 从根本上说,共享单车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出行成本降低、环保意识增强,尤其是建立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以如此低廉的成本有租有还,并且使用有序,足以彰显一个社会中公民素质之高。 然而,伴随着这一文明产品出现的种种乱象,却恰恰暴露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尚未达到与我们的创意能力相媲美的高度。于是乎,如果说共享单车的创意和实践意味着理想的文明愿景,那么,现实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则显得愈发赤裸裸和碍眼。 而这恰恰是中国社会公民素质亟须补上的一堂课。毕竟,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以公民个人素质的提升为前提的。方便别人才能方便自己,这个幼儿园里就开始讲的道理,并不是一句教条主义的空话。 【解析】试题分析:从根本上说,共享单车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出行成本降低、环保意识增强,尤其是建立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以如此低廉的成本有租有还,并且使用有序,足以彰显一个社会的公民素质。材料中提到的种种做法,骑车、停车的人倒是“方便”了,但其他人的方便和城市的景观却被狠狠地打了折扣。有人利用共享单车监管上的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将“占便宜”的心态进行到底,方便了自己却损害了别人。当然,有的人甚至是既损人,又不利己。伴随着这一文明产品出现的种种乱象,恰恰暴露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尚未达到与我们的创意能力相媲美的高度。我国部分公民的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当然,共享单车的管理人员也应找一找车辆使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如车辆结构不牢固、单一密码无定位、有待修复“漏洞”智能升级等,使本欲双赢的初衷能够顺利实现。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到瓷器店买碗。他记得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的诀窍:用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如果听到清脆的声响,那就一定是好碗。于是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与别的碗轻轻碰击,可是每次都听到浑浊的声响。他几乎试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然没挑到一只满意的。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老板拿起另一只碗递给他,让他再试试。奇怪!他用这只碗再去碰别的碗,几乎每次都能听到清脆的声响。他向老板请教其中的缘由。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你一开始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件次品,用它试碗的声音当然浑浊。你要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真诚 你发现了吗?在这大千世界里,任何生灵都可以让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和它的美。清晨,微风拂过那枝头的点点茸茸绿色,淡淡的笑靥。与墙头上的夹竹桃一起,似唱响生命中最明快的乐章——真诚。这便是大自然毫不虚假的美,是质朴、真实的本质。这“美”便在于“真诚”。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哎,真对不起!踩着您了!”“没关系,没关系!”被踩着了是常有的事,有时还挺疼,但这不打紧,因为有那句悦耳的“对不起”。也许这是一句很轻很轻的话语,可分量却是沉甸甸的,你会感到对方发自内心的真正歉意和诚挚的问候,心里仅存的怨气便宛如云烟散去。听,“对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