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和我的布娃娃设计意图 生命教育的开端,从了解 “什么是生命”开始。本课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区别无生命的物体(布娃娃)和自身的差异,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特征,初步形成生命的概念。教学目标 (1)感知并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归纳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鉴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思维和认知特点,本课以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对比布娃娃和真娃娃的活动能力和方式,感知生命的特征。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带来一个自己心爱的玩具。 (2)乐曲(泥娃娃。 (3)一个听诊器供教师使
2、用。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说说你心爱的玩具会做什么小车会跑,洋女丰蚌会眨眼睛,小狗会叫二、主题活动 生命小问号 启发学生总结布娃娃和真实的小娃娃之间的区别,体验这种差异的根本在于“我”是有生命的。 活动一: 看图,在教师的帮助下诵读诗歌,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信息:“我喜欢布娃娃,她和我一样眼睛圆圆,鼻子翘翘”,这段是从外貌特征来概括布娃娃和“我”的相同之处,展开比较,为归纳区别做好铺垫;“可它不喝水,不睡觉,更不知饭菜的味道”,这句点明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一生命体需要从外界摄入滋养生命物质;“它不会喊痛,更不会被谁吓一跳”,这句表述的生命体的特征之二生命体对周围环境有刺激反应;“它永远都那么
3、小,不会像我天天长高”,这句表达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三生命体会生长。 活动二: 说说有生命的事物与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差别,讨论一下这首诗歌的插图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活动三: 学唱歌曲泥娃娃。 生命小秘密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活动,感受“活着”的生命状态,体会生命现象的奇妙。 活动一: 感知自身的存在。让学生触摸感受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在手腕上找到脉搏跳动。通过讨论或讲解,让学生了解脉搏跳动的原因是心脏将血液从动脉血管中泵出,携带养料,输送到全身。当动脉血管处于比较浅表的位置时,就可以触摸到脉搏。 活动二: 让学生尝试使用听诊器,听听同学的心跳。在两个纸杯的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线的
4、两端分别从下向上穿进纸杯底部的两个小孔,线的两头打结,就做好一个简易听诊器。将一个纸杯紧贴自己的耳朵,另一个纸杯紧贴同伴心脏的部位,可以听到心跳的声音。 活动三: 看图说话。看教材第3页下面的图,说说小猫和小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是一个答案开放的问题,其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学生对这两种事物的观察和描述,异同的比较,梳理出生命的共同特征。即小猫小草会生长(图片上有大猫和小猫,不同大小的草,都暗示出这两种生物的生长过程);小猫小草都会繁殖(大猫繁育小猫,小草开花结籽);小猫小草都需要其他物质的滋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小猫进食、排便,小草需要泥土)。从总结其不同到归纳其相同,把小猫和小草两种相
5、去甚远的动、植物,从生命特点的角度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概念。 生命小智慧 通过辨识自然界的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宽视野,感知生命世界,并通过培植、饲养、观察等活动形式,近距离观察身边的生物,感受生命的玄妙与生机。 活动一: 涂色游戏。看图,让学生给有生命的事物涂上颜色,包括大树、蘑菇、花草、两只小兔和一只绵羊。 活动二: 和我一起成长的伙伴。让学生2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些彩色笔,让同学讨论,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大家发现的身边有生命的事物。这些都是与我们共生共存的,也许有些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些是我们不喜欢的(例如,苍蝇、蚊子,有难闻气味的花草等)。我们与这些共
6、同生存的生命体共同分享着这个世界。 活动三:看看图片中的豆芽和蜗牛,说一说自己生活经历中种植过什么,或者养殖过什么,与小伙伴一起分享有趣的生命感受。三、活动小结。2砖头与房子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我们从生命体的一些现象和特征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生命,以及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这一课,将从生命的构成说起。对生命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的认识,是进一步认识生命体和生命现象的基础。因此,尽管细胞是个复杂的,甚至包含着许多未解之谜的话题,但编者还是选择以此作为生命教育的开端,这也为回答“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奠定了基础。鉴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基础,本课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细胞,知道
7、生命体由细胞构成,细胞里包含着生命的重要信息。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证,意识到细胞的存在,激起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2)通过砖头的比喻,接受“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这一命题。 (3)知道细胞基本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三部分组成,知道生命体的不同是因为细胞里藏着的秘密不同。教学重、难点 (1)细胞个体是肉眼不可分辨的,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呈现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对于教学素材的取合和表达尤其需要恰如其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显微镜、动植物细胞切片供学生课堂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准备细胞图片或投影片、相关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的纸张、墨水或印泥、彩色
8、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生物总动员 请同学们简要讲述几个自己知道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或者由教师讲述诸如女娲造人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一起来创造自己的生命世界。规则是说出你所知道的生物的名称,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可以把学生分成24组,在黑板上分割出相应的板块。已经出现过的名称就不能再次出现了,几个组轮流,看谁的板块里物种最丰富。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复习辨别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感知生物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索:生命体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它们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学生积蓄已久的疑虑。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大多数生物差异的背后其惊人的一致性说起,这就是: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主题活动 生命小问号
9、 用砖头和房子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知细胞。 活动一: 教师提问:有谁看见过细胞? 活动二: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面细胞的切片。教材第5页提供了青蛙和枫叶两种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图片,可以看到细胞紧密排列。在第6页青蛙细胞切片上,用红线勾画了单个细胞的外形轮廓,帮助学生认识单个细胞的样子,但要告诉学生,红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生命小秘密 活动一: 绘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描画细胞的结构:首先把圆圈内部涂成红色,再按照数字顺序连线,构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告诉学生这个圆圈代表细胞剖面的细胞膜;然后把圆圈以内,红色圆形以外的部分涂成黄色
10、,这是细胞质,剩下的中间部分是细胞核。这是细胞的剖面图,好像一枚煮熟的鸡蛋被切成两半后切面的样子。细胞和鸡蛋一样,细胞核被细胞质包裹着,犹如蛋黄被蛋白包裹着;这一切又被细胞膜包裹住,犹如蛋白被蛋壳包裹着。要告诉学生,红色、黄色并不是细胞本来的颜色。 活动二: 比指纹。让学生把拇指涂上墨水或印泥,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指纹,并签上名字。鼓励学生在这张纸上搜集更多人的指纹,试一试并讨论: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指纹吗?告诉学生:每个人的指纹都是唯一的,人体身上还有很多唯一的特征。引导学生体味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活动三:画树叶。采集不同的树叶,用彩色笔在纸上描出树叶的轮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能找到两片完全
11、重合的叶子吗? 师帮助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的内容,告诉学生:生命个体(每一个人、每一棵树)的不同,秘密在细胞核里。这个秘密就是细胞核里藏着的东西不同。生活小智慧活动一: 拼图游戏。让学生观察六个拼板上的六种不同的海洋生物,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在下面的大图中找到它们。大图是显微镜下一滴海水被放大25倍的图片。这六种动物依次是:硅藻、海洋蠕虫 螃蟹 蓝藻 桡足动物 鱼卵 活动二: 了解地球上的物种。鼓励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物种的分类和数量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讨论或制作简单的墙报来分享信息。三、活动小结。3我从哪里来设计意图 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对于自己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充满兴趣和好奇。孩子们的小脑袋常思
12、考着这样一些他们认为是很“深奥”、很“伟大”的问题:自己是捡来的吗?自己真的是猿猴变来的吗?自己是妈妈生的,跟爸爸有关吗?随便两个人住在一起都可以生宝宝吗?为了让儿童了解自己生命产生的真相,我们认为从细胞(即受精卵)话题谈起,用“细胞运动会”来讲述精子和卵子受孕的过程,既能给予学生科学简洁的回答,又能启迪学生感悟生命的精彩、神奇与幸福,为学生从小播种下珍爱生命的种子。 考虑到文化与道德等因素,我们没有涉及“精子如何与卵子相遇”以及“胎儿从哪个地方生出”两个话题,如有需要展开此类话题,建议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教学目标 (1)知道“我”的生命开始于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在妈妈肚子里孕育
13、成婴儿。 (2)知道父母结婚生育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一方面需要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我”是父母爱的结晶。教学重难点 (1)小男孩、小女孩长大以后,成熟的身体里才有精细胞和卵细胞。 (2)精子是通过竞争和卵子结合。“我”的生命源自一场竞争中唯一的优胜者。生命的诞生是精彩的、神奇的。教学准备 父母童年照片各l张、父母婚前照片各1张、父母结婚照1张、我和父母全家福照片1张。教学过程 生命小问号 通过对“我从哪里来”的发问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追问中反思、质疑、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寻找自己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科学答案的浓厚兴趣。 主题活动:谈话导人:“我
14、从哪里来?我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可能的观点包括“猿猴变来的,聪明的猿猴变成了人”、“父母从垃圾堆(或街边、大桥下、山上捡来的、“是圣诞老人送给父母的”、“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或腋窝下、口中)生出来的”、“与爸爸、妈妈都有关系”、“与妈妈有关,与爸爸没有关系”。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观点,适当归类,如“动物变来的”作为一类,“被父母偶然捡来”,是一类,等等。 针对动物变来的观点,追问“想要宝宝了就去找一支聪明的猴子养在家里?”捡来的观点,追问“想要宝宝了就去垃圾堆(或街边、大桥下、山上)转悠?”针对妈妈生的观点,追问“妈妈怎样才有了你?突然就生下你了?爸爸可以生宝宝吗?” 生命小秘密 通过对自己父母
15、成长、结婚等生命历程的审视,知道生小宝宝与长大、成熟、结婚有关。通过对“细胞运动会”的学习讨论,懂得人的生命开始于细胞。 活动一: 分享照片。将“我”的全家福照片和父母照片与同桌分享交流。 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男孩和小女孩可以结婚吗?引导学生发现父母也有小的时候;知道父母要长大了才相爱结婚的,结婚还需要去登记。 活动二: 细胞运动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细胞运动会”故事,了解生命的秘密。可详谈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简略谈胎儿在母体内的成长。 让学生谈谈在故事里的发现:“宝宝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生命开始于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 “精细胞生长在哪里?小男孩有吗
16、?”精子生长在长大的男子身体里。 “卵细胞生长在哪里?小女孩有吗?”卵子生长在长大的女子身体里。 “精细胞多吗?卵细胞呢?”每场比赛中,男子身体里精细胞有很多,女子身体里通常一个月才有一个卵细胞成熟。 “什么样的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了?”只有一个最强壮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 “受精卵在谁的肚子里长大的?长成什么?”受精卵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经过十月怀胎后分娩。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阅读“细胞运动会”故事后的感受。 。 最后问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问题:精子怎样进入妈妈的身体?我在妈妈肚子里怎样吃东西?胎儿吃得太胖了就会变成双胞胎吗?妈妈从哪里生出了我?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
17、法,将问题留给孩子们,建议学生用询问有学问的人、查阅书籍资料等方法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将这些答案发表在教室板报“生命的话题”专栏内,供学生分享、思考、探究。 对于一些可能引发道德争议的材料,建议教师慎重使用。 活动三: 贴照片。将全家福贴在教材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长相、习惯、性格等哪些地方像妈妈,哪些地方像爸爸。 最后用一句美丽的话来形容、描述自己的全家福。 活动四:考一考。教师考考学生:“小男孩和小女孩可以结婚生宝宝吗?”、“随便两个叔叔阿姨在一起就可以生宝宝吗?”三、活动小结。4、我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证,意识到细胞的存在,激起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2)通过砖头的比
18、喻,接受“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这一命题。 (3)细胞基本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三部分组成,知道生命体的不同是因为细胞里藏着的秘密不同。教学重、难点 (1)细胞个体是肉眼不可分辨的,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呈现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对于教学素材的取合和表达尤其需要恰如其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显微镜、动植物细胞切片供学生课堂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准备细胞图片或投影片、相关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的纸张、墨水或印泥、彩色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生物总动员请同学们简要讲述几个自己知道的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或者由教师讲述诸如女娲造人的故事等。 鼓励学生一起来
19、创造自己的生命世界。规则是说出你所知道的生物的名称,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可以把学生分成24组,在黑板上分割出相应的板块。已经出现过的名称就不能再次出现了,几个组轮流,看谁的板块里物种最丰富。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复习辨别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感知生物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索:生命体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它们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学生积蓄已久的疑虑。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大多数生物差异的背后其惊人的一致性说起,这就是: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主题活动 生命小问号 用砖头和房子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知细胞。 活动一: 教师提问:有谁看见过细胞? 活动二: 让
20、学生观察显微镜下面细胞的切片。 生命小秘密 活动一: 绘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让细胞膜;然后把圆圈以内,红色圆形以外的部分涂成黄色,这是细胞质,剩下的中间部分是细胞核。 活动二: 比指纹。让学生把拇指涂上墨水或印泥,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指纹,并签上名字。 活动三:画树叶。采集不同的树叶,用彩色笔在纸上描出树叶的轮廓的东西不同。生活小智慧5、 上学路上设计意图 安全教育,首先应注意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对危险的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且是急待建立的安全意识,只有了解危险才能有效地规避危险。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有几个安全隐患时间和空间段。教材选择了“上学路上”这个空间段来展开本课,常见的
21、活动参与、认识交流和生活经验分享等方式,希望能初步培养学生对行路中危险的辨别能力与简单的预测能力。教学目标(1)能充分意识到“上学路上”可能引发危险的一些重要因素。(2)知道上学路上的危险有三类:危险的地方、危险的行为和危险的东西。(3)学习一些防范危险发生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行路过程中存在危险的种类辨别。 (2)基本的规避危险的方法。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体会上学路上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初步建立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通过对上学路上可能面临的危险的分类认识,了解引发危险的因素,加强对行路途中危险的辨别能力。 活动一: 连环画呈现两个小男孩上学路上的情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图画中自主发
22、现两个小男孩上学路上有怎样的危险状况发生。提示学生观察图画中对环境的描绘,注意理解和评价画中各个角色的语言行为。第二幅画中有引发危险的事物:断了的电线、松动的岩石;也有危险的行为:一个小男孩准备脱离路队,不听劝告。第三幅画中有危险的地方:破损的小桥;有危险的行为:在桥上玩耍,并在桥栏杆边探身取物。第四幅画中有危险的地方:公路;危险的行为:不注意往来车辆,强行过马路。 本故事设计的几名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农村,步行至镇中心校,上学路途涵盖了一般农村和城镇的情况。有红绿灯的路口,孩子一般容易受到提示,红灯停,绿灯行。本课设计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该如何观察路途交通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过马路,这也比较符合广
23、大农村和乡镇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连环画下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分享观点、完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以丰富其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对诱发危险的因素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二: 教师引导学生由课文中四幅连环画所描述的故事联系到自己的上学经历,反思自己的上学路上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或者有没有其他的诱发危险的因素,扩大学生对危险因素的样本积累,激发学生对危险状况的警觉。 安全小博士 学习简单的规避危险的方法,并渗透预测危险的意识。活动一: 排险智囊团。学生应在教师的
24、引导下,通过这个活动有针对性地了解、认识、学习和初步掌握规避危险的简单方法。 根据连环画中小男孩的经历,教师引发学生讨论“如何排险一,带领学生对照危险的分类,依托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对各种场所和个体行为可能产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学习正确的避险方法。教材上给出了部分正确的行为建议,例如,“有危险的地方,要离得远远的”、“走人行道,别在车道上玩耍”、“有些东西不能碰,比如断了的电线”。活动二: 我的上学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更多的规避危险的方法和行为。此环节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学生的逐一汇报来抽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比赛中激发学生“排险”的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以
25、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或制作安全标志牌。 安全小卫士 检验评估学生对行路过程中潜伏危险的预见性和应对策略,运用对危险的认识和避险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活动一: “火眼金睛”。教师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行路安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群体表演,呈现所认识到的危险瞪和应对危险的方法。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危险的存在疏理危险的类别,明确避险的方法,并发现学生对认识危险和正确避险学习的不足与错漏,及时加以评价指导。活动二:“说说我的上学路”,是将学牛对行路安全的学习与讨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与“小小情报员”形成前后呼应。通过学生对自己上学路上存在的危险和规避危
26、险方法的描述,进一步加强“危险意识”和完善学生的生活行为。此环节的教学,还可以将学生的家人或学校所在片区的民警对孩子提出的危险警告包含在内,让我们的安全教育有机地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三、活动小结。6、危险的碰撞教学目标:1、通过读新闻,看录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2、认知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今年重大交通事故新闻。2、搜集文明交通小知识。教学过程:一、认识文明交通的重要性。1、看视频2、教师导言:说起死亡,人们常常将其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第一次世界大战,2000万人丧失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3600万人化为硝
27、烟,然而,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被人们忽略了,自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已有4000多万人惨死在那些飞旋的车轮之下。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数,每年受伤人数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数,更为可怕的是,全国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每1分钟就在车祸中受伤。中小学生的死亡比率更是占到了1/5。 那么,如何降低交通事故对我们的危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3、危险离我们很近,说说今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4、听了刚才同学了解到的新闻,想想,引发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违反交通规则)5、再深究一下,为什么会违反?(有时是不
28、知道,有时是知道,但思想上麻痹大意)6、所以,我们不光要了解更多的交通知识,更要怎样?(懂得时时遵守)二、学习交通小知识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说说走路,骑自行车,乘车安全知识。2、通过做是非题,选择题,辨析题巩固交通知识。3、小游戏:交通知识连连看三、学写交通安全警示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个游戏,也知道了更多的交通知识,光自己知道还不行,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来,一起读读这些安全口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交通法规,经常看看。、实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转弯抹角要谨慎,减速慢行记心头。、驾车头盔要戴好,流汗总比流血好。、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交通法规要遵守,
29、行车畅顺乐悠悠。、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互让半步,处处通途。、各行其道,平安有靠。、最大的幸福是平安。选择其中一句或自己创作,把它写在发下来的小纸上,有心思的同学还可以把它贴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或爸爸开车时容易看到的地方,时时提醒,注意安全。四、总结: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我们小学生应该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大人们郑重承诺:生:一定学好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用我们的小手去拉爸爸妈妈的大手,文明交通一起走。决不随意穿马路,闯红灯,决不在公路上追逐玩耍并排走,决不逞能骑英雄车,事事处处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关心他人的文明好少年。师:因为有爱,世上才有了阳光雨露,因为懂得珍惜,人间才有了花草树木
30、。珍爱生命,共创平安大道,公筑文明交通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勉励,共同呵护,让生命的轮渡在爱心和责任的护航下一路欢歌,一路芬芳!7尖利的物体会伤人一、活动目标: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吸管、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二、活动准备:准备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笔、刀、吸管、游戏棒等三、活动过程:1、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1)在小朋友的桌上摆放着些什么东西?(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3)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4)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5)你还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小结:在我们生活
31、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的忙。但尖利的东西却容易伤人。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体会。(1)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尖利的东西?(2)它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3)为什么会弄伤?使幼儿知道不正确地使用尖利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伤害。3、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1)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2)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4、教师进行小结。8。安全游戏才快乐设计意图 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孩了间的游戏活动中。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到游戏活动可能引发的危险和学会
32、安全地进行游戏非常重要。和“上学上”一样,“安全游戏才快乐”的设计,旨在帮助孩子对校园游戏中的危险因索有所认识,通过辨别危险、预测伤害后果,建立安全游戏的意识。教学目标1)感知校园游戏中可能引发危险的各种因素。2)借助分类,认识和辨别游戏过程中的各种危险。3)能对危险作简单的预测和学会安全游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能对校园游戏中的不同危险进行辨别。 (2)学会安全游戏的简单方法。教学过程 安全小问号 体会校园游戏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帮助学牛初步建立游戏中的“危险意识”。 活动一 : 学生讨论“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引人话题,呈现出学生熟悉的各种游戏,以此作为本课学习材料的储备;同时也唤起学
33、生对游戏情景的回忆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学生所提供的游戏中有安全的游戏也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游戏,教师在此不必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和引导,只作素材的收集。 活动二: 发现游戏中存在的危险。教师可以在收集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所呈现的游戏,并提出“这样做游戏安全吗”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材呈现了四个游戏的场景,分别是“跳楼梯”、“捉迷藏”、“叠罗汉”和“打仗”,其中渗透了我们想传递给孩子关于“游戏中的危险”的简单分类,即危险的游戏地点如楼梯间,危险的游戏如“叠罗汉”,危险的游戏工具如尖锐的笔和游戏中危险的行为如给蒙住双眼的同学制造行进障碍等。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游戏中的危险,并
34、结合上一环节大家提出的其他游戏,尝试对危险进行分类。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小博上所说的话:“如果在游戏中给自己或小伙伴造成了伤害,游戏就不再快乐了。”通过“伤害”与“快乐”的对比,加强学生对危险的重视,通过列“快乐游戏”的向往,巩固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小博士 了解、学习简单的安全游戏的方法,渗透、培养学生游戏中预测危险的意识。 活动一: “友情提示大征集”。学生通过对游戏中危险的初步认识,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安全游戏提出自已的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时时对照前期对危险的分类,有针对性地了解、认识、学习和初步掌握安全游戏的简单方法;在学生充分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带领大家梳理、归类和总结
35、,继而形成对如何安全游戏的较为完整的认识。 教材上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给出了四句提提示性的话,分别指出危险的游戏地点、危险的游戏方式、危险的游戏工具和游戏中危险的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大家的建议和举例中对每类危险补充具体事物或事例,让每一类危险都能在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同时也让学生对开课之初所提出的各种游戏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将学习的成果作用于实际生活,改变游戏方式,开展更安全的娱乐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也不应该排除学生对游戏中的危险或如何安全游戏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来进行讨论。教材中小博士的话,“你还想到了什么?”便是为此设计。 此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学生
36、的逐一发言来抽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收集、整理与完善信息。 活动二: 说一说。以讨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游戏中危险的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辨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如何安全游戏的认识。 教材第18页呈现的六个情景中,有比较简单的辨析如“唱歌”和“滑楼梯扶手”;也有需要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行为如“玩呼啦圈”,本来安全的游戏因为不安全的行为也让游戏中存在了危险。 教师在此环节教学时,不应只停留在简单地判断游戏的安全与否,应该让学生明确不安全的游戏中存在哪一类或哪几类危险,该如何改进。在六个情景辨析结束后,还应鼓励学生继续在身边,在校园内寻找有危险的游戏,通过寻找、发现、讨论和改进
37、,将安全意识和规范行为进行内化。 安全小卫士 运用对游戏中危险的认识和安全游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内化意识和行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 “小小设计师”。要求学生设计或改造一个好玩又安全的游戏,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玩。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设计中自觉地运用对危险的认识和如何安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规范学生的校园行为。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捕捉学生在设计中的想法、困惑和解决的思路并抽取出来与大家分享;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对其中有创意或有争议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与完善,在讨论中融汇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设计思路和生动有趣的游戏将安全教育做
38、到“润物细无声”。三、活动小结。9、燃放烟花、爆竹要小心教学目的:教育引导学生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教学重难点: 注意烟花爆竹特点,掌握燃放方法以及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燃放地点。 烟花爆竹不得在室内燃放,不许对人、物燃放,应选择室外、空旷平坦、无障碍的地方燃放。严禁在市场、剧院、繁华街道等公共场所和古建筑、山林、电力设施下方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燃放。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当地政府有关的安全规定。2、注意烟花爆竹特点,掌握燃放方法。(1) 燃放吐珠类烟花时,应将烟花固定在地上或75-90度角对空燃放,严禁手持相互对射,以免伤人或引起火灾。(2) 燃放组合烟花时,应将烟花直立平放于地面,四周夹紧并
39、固定,防止燃放时因振动而倾斜或倾倒。(3) 燃放线香手提吊挂烟花时,应平提线头或用小竹杆吊住棉线,点燃后,手向前伸,勿近身体。(4) 燃放旋转升空及地面旋转烟花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放置平坦地面,点燃引线后,离开观赏。(5) 燃放钉挂旋转类烟花时,应将烟花钉牢在壁上或木板上,用手转动烟花,能旋转自如,才可点燃引线离开观赏。(6) 手持烟花不得朝地面方向燃放。(7)爆竹应在屋外空地吊挂燃放,点燃后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地面,不得横放。3、燃放注意事项。(1)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2)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时,不得向人群、车辆、建筑
40、物抛掷点燃的烟花爆竹;不得在建筑物内、屋顶、阳台燃放或者向外抛掷烟花爆竹;不得妨碍行人、车辆安全通行;不得采用其他危害国家、集体作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3)烟花爆竹不可倒置。(4)点燃烟花爆竹如发生瞎火现象,千万不要再点火,更不许伸头用眼睛靠近观察。10坐、立、行、卧设计意图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骨骼比较柔软,骨头里的胶质较多,而钙质较少。如果不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脊柱很容易变形,造成驼背、斜肩、各种各样的脊柱弯曲和压迫心肺等后果。同时,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本课的设计便是为了让学生及早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养成健康良
41、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1)知道不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对自身的危害。(2)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教学过程 健康小问号 认识、了解不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讨论其危害,初步探究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活动一 : 观察三幅画。画中分别呈现了一个小男孩不正确的坐、立、卧姿势。趴在桌上看书、趴着睡觉和扭动身子、歪着肩膀站立都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喜欢采用的不正确姿势。 银杏宝宝问:“应该怎么做?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回答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不正确的姿势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通过对伤
42、害的体验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错误姿势的了解和排斥。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始探究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里,对学生提供的正确的姿势,教师不必过早进行评价,而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活动二: 照镜子。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将学生对日常行为习惯的了解、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学生所谈到的不正确的姿势,教师要注意收集,作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素材;同时,对学生提出的不正确姿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改一改。 健康小博士 认识、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在此环节中,教术才通过
43、四幅画和两个口诀将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作了一个形象的演示。其中传统的口诀是每幅图下面的较小的文字:坐如钟,站如松,形如风,睡如弓。另外一首口诀是对坐、立、行、卧正确姿势的进一步刻画。两首口诀应分别诵读。教师在教学此环节的时候,要组织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口诀,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模仿和纠正。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健康小卫士 掌握、运用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 活动一: “说一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关于坐、立、行、卧姿势的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不正确的姿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伤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关于坐、立
44、、行、卧的其他相关常识。 通过这个活动,丰富学生的健康常识,也促进学生自主地纠正自身不正确的日常行为。 活动二:“评一评”。通过学生对四个小朋友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在这四幅图中,第一幅图中小女孩的睡姿是正确的,第二幅图中小男孩的坐姿有问题,第三幅图中小男孩背没有挺直,最后一幅图中小女孩的站姿是正确的。三、活动小结。11我是小学生啦一、教育与训练目标1、知道自己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2、初步学会大胆地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自己的爱好。3、初步学会向老师和同学讲讲自己想当怎样的小学生的愿望。二、教育与训练点1、我是什么学校一年级几班的学生。2、
45、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及爱好。3、讲讲自己想当怎样一个小学的愿望。三、教育与训练准备1、选择几位胆子大、口齿清楚的学生按教学要点先作准备。2、用小黑板先写好课题、校名、班级并上拼音。四、教育与训练过程1、谈话揭题小朋友,从今天起,你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姓名,另一个是大家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小学生。(揭示课题)跟老师读“我是小学生了”。当小学生高兴吗?当了小学生说明你们已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2、认识校名、年级、班级当开学的第一天,大哥哥大姐姐把小红花戴在你们胸前,这说明,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1)出示带有注音的小黑板。(2)教师按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学生念。(3)谁知道,我们的学校在什么路上?我们学校周围有什么商店、机关、公园?教师正确地介绍学校所在地的道路名称、学校周围的环境。(4)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请每个学生自己讲讲:我是一几班的小学生。(5)巩固校名、年级、班级。出示: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