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911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真题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试卷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青稞酿酒B滴水成冰C瓦斯爆炸D钻木取火2(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石榴中含有的钙、磷、铁是指()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3(2分)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KClBFe2O3CC60DCa(OH)24(2分)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SiO2中S

2、i的化合价是()A+1B+2C+3D+45(2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B报警器装在炉灶下方探测天然气泄漏C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跑离6(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C将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D将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无明显现象7(2分)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

3、可再分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8(2分)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B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C向一定量的K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D向等质量的Mg、Al、Fe粉末中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9(4分)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1)2021年,“复兴号”列车将首次行驶在雪域高原。用于制造列车车体的镍不锈钢属于 材料;(2)化学在青稞增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田地里的青稞叶发黄

4、,需施 肥(选填“氮、磷、钾”)补充养分;(3)牦牛肉、酥油、糌粑、土豆等农产品是西藏人民喜爱的食物,其中酥油富含的营养素是 ;(4)含钛的形状记忆合金常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由如图可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0(4分)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举行。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D分别是NaOH、Fe、CuO、CuCl2中的一种,C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1)C的化学式是 ;(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11(4分)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

5、问题:(1)D点的含义: ;(2)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将A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4)在t1时,将15g 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2(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1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为干燥氧气,可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 (填药品名称)的E装置。(2)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氢气,a为进气口,请将图2中的导管用实线补画完整。13(4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

6、法。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2)图乙A中溶液呈紫红色,B中溶液无色,说明A中溶液呈紫红色的原因是含有 (填离子符号或名称);(3)图丙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填序号)。自行车链条防锈措施是 。(任填一条)14(7分)戴口罩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措施之一。一次性医用口罩绒布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C3H6)n,随意丢弃易引起白色污染。某兴趣小组尝试用焚烧法对口罩绒布进行处理,并将燃烧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1)聚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6)n+9nO26nCO2+6nX,X的化学式为 。(2)为“看见”CO2与Na

7、OH的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反应。(3)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吸收液。乙同学对吸收液的成分产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吸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CO3、NaHCO3的溶液均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NaOH与NaHCO3能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2NaHCO3+CaCl2CaCO3+2NaCl+H2O+CO2【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NaHCO3猜想四:NaHCO3【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吸

8、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呈碱性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猜想 成立【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为了对吸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丙同学向吸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5(6分)将硝酸钠(NaNO3)和硝酸钡Ba(NO3)2的混合物29.1g放入烧杯,加入10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4.2g硫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忽略溶液的损失),称得滤液的质量为200.0g。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沉淀质量为 g;(2)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

9、解题过程)。2021年西藏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青稞酿酒B滴水成冰C瓦斯爆炸D钻木取火【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青稞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瓦斯爆炸,瓦斯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0、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石榴中含有的钙、磷、铁是指()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磷、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石榴中含有的钙、磷

11、、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磷、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分)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KClBFe2O3CC60DCa(OH)2【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K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错;B、Fe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错;C、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D、Ca(OH)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

12、关键是熟悉单质的定义。4(2分)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SiO2中Si的化合价是()A+1B+2C+3D+4【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5(2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B报警器装在炉灶下方探

13、测天然气泄漏C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跑离【分析】A、根据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来分析;B、根据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来分析;C、根据就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来分析;D、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解答】解: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让其吸入新鲜的空气,故A正确;B、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装在炉灶上方探测天然气泄漏,故B错误;C、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为防止人发生窒息,所以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故C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

14、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火场逃生的知识、防范爆炸的做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C将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D将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无明显现象【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氨水与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

15、: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氧化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得到黄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浓氨水与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将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7(2分)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在

16、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分析】观察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u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可构成迪翁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由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为:2NO+2CO2CO2+N2;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故A说法错误;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C说

17、法正确;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反应过程的分析8(2分)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B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C向一定量的K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D向等质量的Mg、Al、Fe粉末中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进行分析;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

18、、铝、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错误;B、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由于有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变小,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是先上升后不变,该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故B错误;C、氢氧化钾溶液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的过程中,是碱不断消耗,碱性不断减弱,PH不断变小,恰好反应时PH7,直至过量PH小于7,图像正确;故C正确;D、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

19、顺序为镁铝铁,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观看斜率,斜率越大,反应的越快;由于等质量的Mg,Al,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是AlMgFe;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9(4分)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1)2021年,“复兴号”列车将首次行驶在雪域高原。用于制造列车车体的镍不锈钢属于 金属材

20、料;(2)化学在青稞增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田地里的青稞叶发黄,需施 氮肥(选填“氮、磷、钾”)补充养分;(3)牦牛肉、酥油、糌粑、土豆等农产品是西藏人民喜爱的食物,其中酥油富含的营养素是 油脂;(4)含钛的形状记忆合金常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天线。由如图可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2。【分析】(1)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田地里的青稞叶发黄,说明缺乏氮元素。(3)酥油富含的营养素是油脂。(4)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解答】解:(1)用于制造列车车体的镍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2)田地里的青稞叶发黄,说明缺乏氮元素,需施氮肥补充养分。故填:氮。(

21、3)酥油富含的营养素是油脂。故填:油脂。(4)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如图可知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2。故填: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4分)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举行。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D分别是NaOH、Fe、CuO、CuCl2中的一种,C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1)C的化学式是 NaOH;(2)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A与B的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2、分析】根据“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A、B、C、D分别是NaOH、Fe、CuO、CuCl2中的一种,C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所以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铜反应,所以B是氯化铜,氯化铜会与铁反应,所以A是铁,D是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解答】解:(1)“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A、B、C、D分别是NaOH、Fe、CuO、CuCl2中的一种,C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所以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铜反应,所以B是氯化铜,氯化铜会与铁反应,所以A是铁,D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是NaOH;(2)B与C的反应是氯化

23、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A与B的反应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NaOH;(2)CuCl2+2NaOHCu(OH)2+2NaCl;置换反应。【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1(4分)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D点的含义: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

24、的顺序为 CBA;(3)将A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任填一种);(4)在t1时,将15g 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D点的含义: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5、,所以将A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4)在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15g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2.5g的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1)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CBA;(3)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4)20%。【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1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

26、2;为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D(填序号);为干燥氧气,可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 浓硫酸(填药品名称)的E装置。(2)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氢气,a为进气口,请将图2中的导管用实线补画完整。【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2)氢气的收集。【解答】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2H2O

27、22H2O+O2;D;浓硫酸;(2)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氢气,a为进气口,因此a管要短,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气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3(4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图乙A中溶液呈紫红色,B中溶液无色,说明A中溶液呈

28、紫红色的原因是含有 MnO4(填离子符号或名称);(3)图丙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填序号)。自行车链条防锈措施是 涂油。(任填一条)【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回答;(2)根据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分析回答;(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解答】解:(1)图甲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二者温度均达到着火点,但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不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图乙A中溶液呈紫红色,B中溶液无色,说明A中溶液呈紫红色的原因是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符号为:MnO4;(3)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由图示可知,图丙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a。

29、自行车链条防锈措施是涂油等。故答案为:(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MnO4;(3)a;涂油等。【点评】本题通过探究对比实验考查了燃烧的条件、溶液的颜色和铁生锈的条件等知识,难度不大,熟悉探究的方法是ijeida本题的关键。14(7分)戴口罩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措施之一。一次性医用口罩绒布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C3H6)n,随意丢弃易引起白色污染。某兴趣小组尝试用焚烧法对口罩绒布进行处理,并将燃烧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1)聚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6)n+9nO26nCO2+6nX,X的化学式为 H2O。(2)为“看见”CO2与NaOH的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

30、案,当观察到 气球胀大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反应。(3)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吸收液。乙同学对吸收液的成分产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吸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CO3、NaHCO3的溶液均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NaOH与NaHCO3能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2NaHCO3+CaCl2CaCO3+2NaCl+H2O+CO2【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2CO3、NaHCO3猜想四:NaHCO3【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吸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31、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呈碱性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猜想 一成立【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为了对吸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丙同学向吸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行分析;(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

32、:(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2(C3H6)n+9nO26nCO2+6nX可知,反应前有:6n个碳原子、12n个氢原子和18n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n个碳原子、12n氧原子,因此6nX中含有12n个氢原子和6n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X的而化学式为H2O;(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但瓶内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胀大说明反应发生;(3)【猜想假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吸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碳酸钠。【实验探究】步骤1取吸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23滴

33、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所以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步骤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题干信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说明与氯化钙反应后溶液还呈碱性,而氯化钙为中性,则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一成立。【交流反思】向吸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答案为:(1)H2O;(2)气球胀大;(3)【猜想假设】Na2CO3;

34、【实验探究】溶液变红;一;【交流反思】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5(6分)将硝酸钠(NaNO3)和硝酸钡Ba(NO3)2的混合物29.1g放入烧杯,加入10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4.2g硫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忽略溶液的损失),称得滤液的质量为200.0g。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沉淀质量为 23.3g;(2)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分析】(

35、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2)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硝酸钡质量和生成硝酸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29.1g+100.0g+94.2g200.0g23.3g(2)设参加反应的硝酸钡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Ba(NO3)2+Na2SO4BaSO4+2NaNO3 261 233 170 x 23.3g y x26.1g y17.0g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答案为:(1)23.3g;(2)10%。【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