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初一新生小升初语文分班摸底考试卷
语 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基础知识(25分)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每一穗( )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 )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顶的舱,船舱( )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绽( )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仙露琼( )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根据拼音写成语。(4.5分)
yī yán jiǔ dǐng wán bì guī zhào shèng qì líng rén
( ) ( ) ( )
3.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填对四格满分,全对再加一分。(4分)
(1) 卧薪藏胆。
(2) 无颜见江东父老。
(3) 三顾茅庐。
(4) 囊萤、 映雪。
4.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语病。(4分)
(1)春天的西湖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2)通过小学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5.根据所学的诗歌,写出有关四季中的风景或天气的四个古代诗句(每空连写两个诗句)(8分)
(1)
(2)
(3)
6.请分别给教室、食堂、阅览室选择一条合适的格言。(4.5分)
教室:
食堂:
阅览室: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蜻蜓和蚂蚁(14分)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它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说:“收留我吧,好人儿!在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真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去!嘿,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载歌载舞”中的“载”读作 ;运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载歌载舞”的意思是。 。(3分)
2.文中加点的“好日子”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2分)
3.“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式是 ,“这个道理”指什么道理?(3分)
4.蚂蚁说:“那么你——”破折号表示。蚂蚁想说什么呢?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认为补充最合理的一项。( )(3分)
A.一定玩得痛快啦? B.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
C.在干什么呢? D.就一直这样玩吗?
5.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二)歧 途(13分)
于德北
羊是曹操送的,但关羽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它。
这这只羊浑身炭黑,只有两只蹄子是雪白的,因此得名乌锥羊,也叫雪中送炭。
起初,关羽封金挂印,收拾行囊,羊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关羽护着甘、糜二位夫人远去,曹操带着左右赶来,挺胸顿足大呼小叫一番之后,羊明白了,自己被抛弃了。
关羽是天下闻名的义气之士,他怎么会丢下自己不管呢?
羊决定去找他。
这一日,羊来到一个叫东岭关的地方,恰逢一只狼拦住去路。
狼问它:“你欲何往?”
羊自豪的说:“我欲往河北寻找关将军。”
狼说:“关将军已离去多日,你恐怕寻不到他。”
“寻到寻不到,也要等去了才知道。”
狼笑了,说:“如此说来,你也是一个讲义气的羊了,不如这样,你周济一下我,我家中的几个孩子都饿着肚皮呢。”
羊心想:我乃关将军之羊,岂能怕你。这样想着,抬头向狼的身后望去,欣喜地叫道:“你还说寻不到关将军,那不是关将军吗?”
狼一听,急忙回头看,羊趁机冲过去,一下子把狼顶了一个大跟头。
羊一路跑到汜水关,向一个屠户打听关羽的去向。
屠夫眼珠一转,说:“如此说来,你是关羽将军的羊了?”
羊说:“正是。”
“快请家里坐。”
羊轻信了他的话,随他一起往家里去了。在屠户的家中,羊受到了礼遇,屠户和他的妻子给它上了一杯清水和一盘绿豆,还为他详细解说了美丽的行进路线。
屠夫说:“你走了许多日,一定累了,今夜你就我家暂住一宿,明天一早送你上路。”
屠夫说“上路”的时候,眼睛里边有一丝冷冷的杀气。羊偷眼乡下看看,发现窗外有人影闪动,知道事情不好,就借口去后院厕所,从栅栏的空隙走脱了。
羊一路走得惊险,心里只想早一点见到关羽。它只顾着赶路,不料在一座土山之下,失去落入陷进。上边一阵吵嚷,数把挠钩伸下来,七手八脚把它搭了上去。
羊定眼一看,为首的是一只白色的母羊,正眼泛桃花地看着自己。
这母羊原本在农舍居住,因嫌弃主人性格粗暴,愤而反抗,离家出走,在这山上聚众而居。
母羊把乌锥羊引到一边,娇羞地对它说:“我早知你的大名,不如留在山上做一对夫妻。”
羊说:“我一心追随关公,怎能留在此处偷欢。”
母羊反驳:“大丈夫左拼右杀,不过是为了安居乐业,如今我可以给你一切,你又何必一再推脱?”
羊挺了挺胸脯说:“恕我愚钝。”
母羊感动于它有情有义,竟不为难,十八里相送,洒泪而别。
羊过了黄鹤,滂沱大雨就追了上来,羊努力眯着眼睛,向雨幕中观看,只见前边不远处停着一哨人马,为首一人正是关羽。羊大喜,一路奔去。
再说关羽带着甘、糜二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方脱离危险,又遇雨阻路,行装尽湿,炊饮皆断。正无计可施时,看见曾操送的羊赶来,不由欣喜过望,提刀催马,大叫一声:“真乃‘雪中送炭’”也!”手起刀落,羊还未叫一声,头已经滚落到一边去了。
1.整体感知,以羊为视角,补全故事情节。(3分)
踏寻关于之路——( )——( )——( )——追到关羽被害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屠夫说:“你走了许多日,一定累了,今夜你就我家暂住一宿,明天一早送你上路。”
(2)(关羽)正无计可施时,看见曾操送的羊赶来,不由欣喜过望,提刀催马,大叫一声:“真乃‘雪中送炭’”也!
3.结合选文内容概括羊的现象。(3分)
4.选文为何有以“歧路”为题目,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游子吟(5分)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诗中“游子”的含义是 ,“寸草”比喻 ,“三春晖”比喻 。(3分)
2.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 ,同时也抒发了 。(2分)
三、作文(40分)
1.根据下面材料写一份通知。(10分)
时间:5月7日上午9点;
地点:学校三楼会议室;
内容:讨论十三中初一新生录取有关事宜;
参加人员:学校行政人员
发放通知:十三中办公室;
发通知时间:2015年5月6日。
2.请根据提示写作。(30分)
“我”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我”的世界里,有好奇,也有想象;“我”的世界里,有探索,也有思考……以“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
一、基础知识
1.suì diàn cāng jīn zhàn qióng
解析 这是考查对常用字读音的掌握,其中“穗”的读音不要读成“shuì”,“禁”的读音不要读成“jìn”。
2.一言九鼎 完璧归赵 盛气凌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字的掌握及成语积累的情况,尤要注意的是“鼎”字上半部分的书写。
3.(1)勾践 (2)项羽 (3)刘备 (4)车胤 (5)孙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典故的积累。其中车胤、孙康的故事不为大众所熟悉,并且“胤”字的书写也是一个难点。
4.(1)“春天的西湖”改为“西湖的春天” (2)删掉“通过”或“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题意较为简单,属典型的“语序颠倒”和“语意矛盾”,对于一些常用修改符号的掌握还是十分必要的。
5.示例:(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情况,对于新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不仅要烂熟于心,而且也要分门别类地区别理解。
6.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食不言,寝不语。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格言警句的掌握,所以平时在学习中,也应依据不同情境有针对性地积累。
二、阅读理解
(一)1.zài 戈 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解析 这是单纯考查“查字典”的题目,难度不大。
2.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
解析 这是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语言”的题目,比较容易得分。
3.反问 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的阅读复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全面地阅读全文,应该能做到正确的解答。
4.话题的转变 B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的语意理解能力。四个义项比较接近,但联系原文就可以得到答案是B项。
5.美好的生活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与创造,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勤恳、踏实的努力换取明天幸福的生活。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能力。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要力求流畅、准确。
(二)1.智脱恶狼纠缠 逃脱屠夫圈套 拒绝母羊温情
2.(1)这是屠夫对羊假情假义的客套话,实际暗含杀机,突出了屠夫的阴险。 (2)
既写出了关羽得到了羊可解眼前困顿的欣喜,又照应了前文了前文羊因体态特征而得名“雪中送炭”,从而突出了关羽的残忍,增添了羊的悲剧色彩。
3.羊为了寻找关羽,历尽千辛万苦,克服各种磨难,折射出羊智慧、勇敢和执着;羊最终找到了关羽,却被关羽无情杀戮,又反映了羊单纯、愚忠和盲目。
4.以“歧途”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羊踏上了寻找关羽之路是一条歧途,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告诉人们人生之路凶险,必须三思而后行,否则容易误入歧途。(答出两方面内容即可)
(三)1.离家远游的人 子女 母亲的恩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2.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儿女对慈母的一片感恩之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没有唯一答案,答案只要符合情境即可。
三、作文
略
新初一分班分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语 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将下面的诗歌(包括题目、作者)工整地抄写在格子里,要求:书写正确,字体端正,字迹清楚。(2分)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1)杭州的秋天虽然不像春天那样姹紫嫣红,妖娆( )妩媚,但有桂花飘香,秋风送爽,同样令人心旷神怡。
(2)古人读书时,“‘头悬梁,锥刺股’,可谓晨夕不休,勤奋刻苦。”妈妈常以此来告诫( )我应该发奋读书。
(3)徜徉在历史的星空,总有先哲动人的精神缓缓流淌:蔺相如的宰相胸jīn( ),教会我们宽容;陶渊明的淡bó( )名利,教给我们洒脱;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教给我们旷达……
(4)高大挺拔的香樟绿得发亮,法国梧桐黄叶飘飞如同蝴蝶piān piān( )起舞,银杏枝头挂着累累硕果:这些都是大自然最好的馈( )赠。
3.填写下列成语。(5分)
目 口呆 斩钉 铁 忐 不安 然起敬 目不 接
4.请在空格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5分)
(1)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留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己亥杂诗》)
(5)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5.名著阅读。(5分)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道,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文中描写的是当时蜀汉宰相诸葛亮的一个著名故事—— ,体现了他 的性格特征。你还了解他的其他故事吗?试再举两例: 、 。
6.下列表格是初中某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统计,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初三某班58名同学零花钱使用统计表
用途
所占比例
用途
所占比例
零食
28%
自置书籍
5%
电脑上网
24%
学习用品
5%
添小玩意儿
17%
资助他人
2%
请客送礼
14%
其他用途
5%
(1)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2分)
(2)根据表格呈现的内容,写一两句调查感言。(2分)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童年读书
莫 言①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真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接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通,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忠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注视】莫言: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者。
7.“我”童年时“迷恋读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8.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④节中画线的句子。(3分)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9.莫言说“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看”‘闲书’便成为我最大的乐趣”,请结合文章和你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感受。(不少于60字)(5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①。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布,市罢②,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坐:通“座”,座位。②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夫②至,曰:“吾非圣人③,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
【注释】①俄:不久,一会儿。②老父:老人。③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先自度其足( ) (2)反归取之( )
(3)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 (4)俄有老父至( )
11.“之”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主要有下列意义的用法:A.代词,代指人或事物。B.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动词,去、往、到。D.调节音节与句子结构,无义(或不解释)。请给下列句子加点的“之”选择恰当的意义选择。(3分)
至之市( ) 遂依而截之( ) 世之愚者( )
12.郑人和鲁人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写作(50分)
13.读懂下面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诗句中的具体画面,要求100字左右。
所 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①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成长的路上,有和煦的春风,也有凄然的苦雨;也有失败的茫然……这些是青春的小插曲,但我们依然昂首前行。因为前行路上那一个个身影,一抹抹微笑,一个个眼神,一句句问候……它们拼接出了成长路上的记忆。
请你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5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小明、地名
一、积累与运用
1.略
2.(1)ráo (2)jiè (3)襟 泊 (4)翩翩 kuì
3.瞪 截 忑 肃 暇
4.(1)春风又绿江南岸 (2)洛阳亲友如相问 (3)自在娇莺恰恰啼 (4)不拘一格降人才 (5)门前流水尚能西
5.三国演义 空城计 沉着镇定、足智多谋 示例:锦囊妙计、挥泪斩马谡
6.(1)学生零花钱中用于零食、上网以及请客等的比例很大,而用于学习及资助他人的比例很小。 (2)主要从这些用途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说起,应注意引导如何使用零花钱。
二、现代文阅读
7.①为了看《封神演义》给同学家拉磨;②为了看《青春之歌》被虫咬且耽误喂羊;③为了看《破晓记》被马蜂蜇。(意对即可)
8.示例:“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时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地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9.示例: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书十分专心,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三、文言文阅读
10.(1)测量 (2)通“返”,返回 (3)拿 (4)来到
11.C A B
12.从郑人的“宁信度,无自信”和鲁人的“计无所出”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思想僵化,做事不会思考,不知变通。(言之有理即可)
四、写作
13.野外林荫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14.略
新初一语文分班摸底试卷
语 文
班级 姓名 得分(等级)
一、基础部分(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收敛(liǎn) 屏气(píng) 人行道(xíng)
B.忧郁(yù) 提防(tí) 河堤(dī)
C.几乎(jī) 间隔(jiān) 称职(chèn)
D.粗犷(guǎng) 旷野(kuàng) 胆怯(qiè)
2.下列句中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读者女儿写给自己的信,妈妈第一次发现女儿的字写得那么漂亮,文章写得那么有文彩。
B.影响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主因是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做不住、开小差、做作业摩蹭。
C.爸爸在儿子的衣袋里发现了来历不名的钱,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D.“寻物启示”已经播出很多天了,一点反映都没有,真另人着急啊。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竹竿太长,进不了门,小明干脆把它截成两截,直截了当。
B.时尚的潮流没有冷落年轻的小伙儿,在春的诱惑下,他们也脱去了厚重的冬衣,穿上了春装,花枝招展地走上了春意盎然的街头。
C.奔波了一天,饥乏交集的父子俩很快将一桌的饭菜一扫而光。
D.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让小李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同情的热泪。
4.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运河“贡多拉”到底做成什么样子?3月上旬在“红楼”,8个运河游船设计方案公示,听取市民意见。
B.“放心房”验收报告将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水电、泥工、木工、油漆……等等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是否过关。
C.“薄薄的本子、笔,可以直接用手拿,或者放进书包里,”小江皱着眉头说:“爸爸却用了塑料袋。”
D.这些塑料袋塞满了一辆别克商务车,开车的司机笑着解嘲说,“这是一辆豪华的垃圾车。”
5.选词填空。( )(3分)
①这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这阵子他一直 ,振作不起来。
②一心去看球赛,排了两个钟头的队,结果竟然没买到票,他 地回到了家。③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 呀!
④面对一双双责备的眼睛,她 地低下了头。
A.灰心丧气 垂头丧气 害羞 羞怯
B.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羞怯 害羞
C.灰心丧气 垂头丧气 羞怯 害羞
D.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害羞 羞怯
6.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词语意义。( )(3分)
A.坐井观天( ) B.安然无恙( )
C.窗明几净( ) D.贻笑大方( )
7.下列语段每句都有一处错误,请仿照示例写出修改方案,注意引号的适用( )(3分)
示例:我们要尽快改正并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修改方案:把“改正”与“发现”互换位置。
①美国研究者发现社交活动不仅能让你变得更聪明,还能帮你结识许多朋友。②在测试结果表明,社交越广泛的人认识水平测试的成绩越好。③这是因为人与陌生的对象打交道的同时,同时认知水平也得到了锻炼。
①
②
③
8.名词填空。(8分)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
(3)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
9.下列人物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那一部?(3分)
A.武松出自《 》
B.诸葛亮出自《 》
C.“金角大王”出自《 》
二、阅读(26分)
(一)信(16分)
(苏联)尤里·里希特
时值12月31日,一年的最后一天。帕潘科夫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这一年的最后几件紧要公事。他一本正经地板着一副面孔,俨然一派首长的风度。每当电话铃响,帕潘科夫总是一边抓着话简,简要而认真地回答着,一边继续处理着他眼中的大事。
一会儿,女秘书柳多奇卡敲门进了办公室:“对不起,帕潘科夫,打扰您了。有您一封信,您私人的。”
说着,她把信放到帕潘科夫的桌上,随即转身走了。
帕潘科夫拆开信就念起来: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真是活见鬼!”帕潘科夫惊论不已。他又看了看信封,上面分明写着他的吧机关地址和姓名,而且一点儿也没错。帕潘科夫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仍然把信继续念下去: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春光明媚、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身体很好,还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我好。
你的爱子帕潘科夫”
帕潘科夫更加莫名其妙,他又把信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又往心里看了看。信封上面里果然还有一张小字条:
“亲爱的帕潘科夫:
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我只好替你写了这封信,你只要简单地把那些不该要的词句画掉寄给我就行了。
吻你!
你的妈妈”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帕潘科夫认为的“大事”和“小事”分别是什么?(4分)
2.帕潘科夫的妈妈在字条中写道:“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帕潘科夫是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请结合母亲的信谈谈你的理解。(3分)
3.结合信和字条,说说它们蕴含了妈妈对儿子的哪些情感?(4分)
4.这篇小说有两个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全文阐述理由。(5分)
A.“唉,妈妈呀,你可真是位幽默家呀!而且对世间还掐算得那么准,让信不迟不早刚好在12月31日送到,这一天我可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啊!”
帕潘科夫叹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动手删起信众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
B.他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日历上,久久地凝视着这个一年中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有些失神地楠楠自语道:“哦,妈妈呀!”
帕潘科夫叹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拿起电话预定了一张明天最早回家的火车票。
(二)(10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①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③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④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⑤,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望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⑥,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注释】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