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哪种方式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了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A遗址中灰烬、烧石和烧骨B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学家的论文、著作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ABCD3史前史上限不断前移,内容不断丰富得益于A考古资料的发掘B古本文献的考订C神话传说采用D口述史料引入4某朝代为巩固疆土实行了新的政治制度,形成的形势如下图所示。这一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井田制D分封制5尚书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的依据是甲骨文的记载,请你判断,这里的“先人”所处朝代应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6论语中说“
2、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局面开始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7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面两幅文物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B思想界“百家争鸣C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8王帅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无为而治,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9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统一文字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0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
3、09年)七月,被征发赴渔阳戍边的900士兵在途中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秦法规定,失期要判处斩首之刑。在戍卒中担任屯长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兵反秦。陈胜、吴广举兵反秦在历史上被称为A巨鹿之战B大泽乡起义C黄巾起义D淝水之战11现行的国家和各地方监察委员会,是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机构。历史上,汉朝也设置了类似监察机构,主要监察地方官员和诸侯。行使这一职能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刺史D诸侯王12历史上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景象称为“盛世”、“治世”,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
4、A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B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D为西汉进入鼎盛奠定了基础13纵观东汉一代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皇帝大都早殇,继位者必年幼,母后必易临朝称制,外戚易专权这动摇了刘姓皇朝的根基,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开始动荡。这表明A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严峻C外戚专权动摇东汉统治根基D政治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爆发14李白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此诗评价的战役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5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
5、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A张仲景B王祯C华佗D蔡伦16司马迁在汉书张骞传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之为“凿空”,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B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C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D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17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改革,具体措施有迁都洛阳 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贵族联姻 用汉制,学汉礼等ABCD1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
6、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9下列哪些内容不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的是A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B被农民起义所推翻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D短期统一20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其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家是( )A钟繇B王羲之C颜真卿D柳公权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会说话的文物请回答(1)图1和图2文物反映了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请分别写出代表居民的名称,从图片中能获得有关他们生活的哪些信息?(2)图3和图4文物是哪一时期文明的代表?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历史地位。(3)从图5和图6文物可知,春秋战国
7、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别指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知历史?22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和最北的诸侯国名称(2).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请列举三个著名的战役。(3).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时,最后灭掉的是是哪个国家国家?(4).秦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5)秦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2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
8、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栏目一】杰出的建筑工程(1)下图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2)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历史上是在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栏目三】灿烂的医学农业(3)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请列举两位该时期出现的著名医学家、医药学家。(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
9、的成就是著有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栏目四】辉煌的文学艺术(5)中国古代文学灿烂辉煌,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是什么?(1分)(6)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赞他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 “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第一篇(政权分立)材料一 仔细观察如图第二篇(民族融合)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
10、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第三篇(经济重心南移)材料三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巳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材料一的图片中A、B、C代表的政权分别是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2)材料二中“从平城到洛阳这一举动是北魏的哪位皇帝实施的?作为“汉化先行者”,他还采取了哪些举措?(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东晋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根据上述三则
11、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故遗址中灰烬、烧石和烧骨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了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A符合题意;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含有主观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含有虚假性,故C不符合题意;历史学家的论文、著作,含有主观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12、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项B符合题意;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建造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河姆渡居住房屋河姆渡居住房屋猴子等牲畜。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会栽培
13、人工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铜鼎是在夏朝遗址中发现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前史时代是指在有文字记载之前,人类所经历和演变的历史(约前170万年前4000年,即在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由于史前史是指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因此,它的上限不断前移,内容不断丰富得益于考古资料的发掘,故选A项;古本文献考订属于文献史料,不符合史前史时代,排除B项;神话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因其主观性较强,神化色彩浓厚,史料价值不如实物史料,且不符合史前史时代,排除CD项。4D解析D【详解】根据都城“镐京”可得出这是西周,结合所学可得出西周推行分封制,巩固
14、疆土,D项正确;AB项与巩固疆土无关,排除;C项是经济制度,排除。5B解析B【详解】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B项正确;夏朝时期尚未出现甲骨文,排除A项;秦朝时期使用的文字是小篆,排除C项;西汉时期使用文字是隶书,排除D项。故选B项。 6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为争夺霸权连年混战,分封制逐渐瓦解,C项正确;商朝没有分封制,排除A项;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排除B项;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C【详解】根据图片“春秋护头铜胄”“战国铜壶”可知都属于战
15、争必需品,所以体现了诸侯争霸战阵争十分频繁,C正确;图片没有体现ABD的内容,排除。故选C。8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提倡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逍遥、无为”,故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孔子有关学习的主张,故A错误;C选项是孟子的主张,故C错误;D选项是兵家的主张,故D错误;故选B。9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政治上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
16、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秦,虽死犹存”,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故选D。10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因此陈胜、吴广举兵反秦在历史上被称为大泽乡起义。选项B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A排除;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
17、农民起义,C排除;淝水之战是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D排除;故选B。11C解析C【详解】根据“汉朝也设置了类似监察机构,主要监察地方官员和诸侯”可得出这是汉代设立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故C项正确;A项是秦朝的中央监察官,负责监察百官,排除A项;B项负责军事,排除B;诸侯王没有监察权,排除D项。故先C。12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A符合题意;BCD项表述与文景之治的内容相符,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A。13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即皇帝大都早殇,继位者必年幼,母后必易临朝称制,外戚易专
18、权这动摇了刘姓皇朝的根基”说明东汉中期,皇帝早死,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外戚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的根基,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政治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内容,排除ABD。故选C。14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及所学可知,材料中评价的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进行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淝水之战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
19、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5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名医,A排除;元朝的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B排除;华佗是东汉名医,C排除。故选择D。16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
20、知,张骞的事迹主要是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故A正确;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与张骞无关,故B错误;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故选A。17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汉化改革,具体措施包括迁都洛阳;鲜卑贵族和平民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将鲜卑族复姓改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联姻;学习借鉴汉族政治制度和礼仪文化;这些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壮大了北魏实力,所以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全面,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8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结合所学
21、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给江南地区带去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劳动,关系逐渐融洽起来,民族融合趋势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9B解析B【详解】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乱消耗国力,再加上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导致西晋的灭亡,西晋不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B符合题意;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属于魏变晋,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排除A;西晋统治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排除C;西晋是266年建立,317年灭亡,属于短
22、期统一,排除D。故选B。20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B符合题意;ACD项与“天下第一行书”无关,排除。故选择B。二、综合题21(1)半坡人、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夏商周或商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铁制解析(1)半坡人、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夏商周或商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
23、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考古资料;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半坡居民制造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色彩绚丽的彩陶。图2反映的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耒耜,表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商朝的司
24、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4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图5反映的是铁农具,图6反映的是牛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有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在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考古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方式获知历史。22(1
25、)秦国;燕国。(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齐国。(4)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5)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解析(1)秦国;燕国。(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齐国。(4)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5)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详解】(1)依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和最北的诸侯国分别是秦国和燕国。(2)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6、。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因此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时,最后灭掉的是齐国。(4)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秦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5)依据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3(1)都江堰 李
27、冰(2)西汉时期(3)张仲景 华佗(4)B (5)史记(6)“书圣”【解析】(1)依据图片中文字“岷江”“宝瓶口”“飞沙堰”等信息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都江堰解析(1)都江堰 李冰(2)西汉时期(3)张仲景 华佗(4)B (5)史记(6)“书圣”【解析】(1)依据图片中文字“岷江”“宝瓶口”“飞沙堰”等信息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依据课本所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
28、经有了纸并掌握了基本的造纸方法,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3)依据题干“两汉时期”,“医学家、医药学家”,结合课本所学,汉代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用于开刀等外科手术。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4)依据课本所学,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9、,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符合题意;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A不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C不合题意;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5)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文中文字生动,叙事性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故而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依据课本所学,东汉末年,书法逐渐
30、成为一种艺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赞他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走兰亭序,由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誉为“书圣”。点睛文字表述题都给了已知条件(1)问图片中的文字中“岷江”“宝瓶口”“飞沙堰”和题干中“水利工程”是解题关键;(2)问的已知条件“造纸术”,(3)问已知条件“两汉时期”,“医学家、医药学家”,(4)问的已知条件“贾思勰”,(5)问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问的已知条件“王羲之”。由这些条件结合课本所学,可确定答案。24(1)A.魏,B.蜀,C.吴;西晋。(2)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
31、采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3)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为南方提供劳动力、生产经验和技术;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江南解析(1)A.魏,B.蜀,C.吴;西晋。(2)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采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3)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为南方提供劳动力、生产经验和技术;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东晋政权采取有利生产发展的措施。(4)北方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大交融。【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定都建业,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故A.魏,B.蜀,C
32、.吴;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结合所学可知,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还有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这些举措促进了民族融合。(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东晋政权采取有利生产发展的措施,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局部统一的完成都推动了社会最终走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