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84958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厦门市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解析一、选择题1考古学者在北京周口店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据此推断北京人A使用打制石器B有爱美意识C懂得狩猎D学会用火2关于如图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彩陶制作工艺高超B体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掌握了绘画技能C图案反映了渔业对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性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3下列事迹与下图人物相符的是( )被推举成为尧的继承人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ABCD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长平之战盘庚迁殷牧野大战国人暴动ABCD5余秋雨盛赞:“汉字是第一项中

2、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图示文字按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6三字经有这样的文字:“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这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大一统时代7作为中国私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哪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 )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有教无类”8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建立县制D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9“新皇帝(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

3、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皇帝制10陈胜呼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上两则材料所包含的共同意图是A反对国家户籍制度B抨击封建君主专制C反对宦官专权D不信天命,鼓动起义112020年10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点赞东台西溪大型仙幻实景秀天仙缘。该剧借董永与七仙女的天人之恋展现东台先民勤劳勇敢、不畏强权的美好品质,巧妙融入东台盐文化和发绣等,是一幅鲜活的东台文化“藏宝图”。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发生于东汉中期以后,当时的政治局

4、面是A“王与马,共天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文化经济高度繁荣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四句诗 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 )A西洋B天竺C西藏D西域13下方漫画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选项中,该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A轻徭薄赋汉景帝B“推恩令”汉武帝C休养生息汉高祖D“以德化民”汉文帝1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著名的两大石窟。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A伊斯兰教B儒家思想C佛教D道教15历史上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景象

5、称为“盛世”、“治世”,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B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D为西汉进入鼎盛奠定了基础16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说明当时使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社会安定C北人南迁D生产工具改进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东晋B西晋C北朝D南朝18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

6、之战C赤壁之战D城濮之战19历史穿越剧中,主人公穿越回到了502年的北魏的时候,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娘是鲜卑人,新郎是汉族人B在洛阳的街头,鲜卑族穿着汉族的服装C在朝廷上,大臣都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曾经叫独孤x而现在名叫刘x的学生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割据,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曹魏 西晋 东晋 前秦 北魏ABCD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材料二: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

7、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材料三: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又是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1)桀和纣的统治有什么共同之处?(2)材料二、三中的“我”分别指的是谁?(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你的感悟。材料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4)战国时期各国都掀起了改革潮流,请指出材料四反映的改革的名称。(5)材料四的改革发生在战国时期,如果你是

8、变法时期这个国家的一位农民,你怎么做才可以获得爵位与土地?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的。材料一 尧知子朱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史记五帝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 礼运(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供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材

9、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从材料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秦朝时全国分为 36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根据材料四回答,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从事原始农耕的古代人类。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

10、府”也。(2)材料二指哪一水利工程?它对四川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 (见如图)(3)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材料四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宋书描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4)根据材料四,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北京周口店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11、”,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北京人有爱美意识,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北京人懂得狩猎,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C【详解】本题考查氏族公社时期我国人类文化遗址,半坡文化相关知识。半坡人面鱼纹陶盆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日常用具,陶盆中的鱼纹反映了渔业对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性,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发现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氏族公社时期我国人类文化遗址,半坡文化相关知识。半坡人面鱼纹陶盆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日常用具,陶盆中的鱼纹反映了渔业对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性,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发现于西安半坡文

12、化遗址,不属于河姆渡文化,排除A项;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属于黄河流域的绘画技巧,排除B项;陶器是原始社会使用的生活器具,不属于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大禹的相关知识,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因治理黄河水患有功,他接受舜的禅让,继承王位,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子启继承了他的王位,正确,D项符合题意;被推举成为尧的继承人表述错误,含的选项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4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平之战的时间是公元前264年;盘庚迁殷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320年;牧野大战的时间是在公元前

13、1046年;国人暴动的时间是公元前842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故选C。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主要是指我国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后来又出现更为简便的隶书,汉朝时期隶书流行,再到后来魏晋时期,草书等字体流行,因此按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B正确,ACD 排除。故选B。6C【详解】“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体现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

14、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7D【详解】孔子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有教无类就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体现“教育公解析:D【详解】孔子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有教无类就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体现“教育公平”,排除。故选择D。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

15、的内容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县至今还在沿用,是商鞅变法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C正确;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属于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排除AB;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属于军事方面的内容,排除D。故选C。9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

16、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项符合题意;B项与西周有关,排除;C项开始于夏朝的启,排除;D项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排除。故选A。10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口号,其含义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

17、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口号,其含义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动者,张角的口号,意思是:汉王朝理当灭亡,黄巾起义应该取代它,就在中平六年,天下就会太平了。这两句口号都反应当时起义者不信天命,通过这些口号鼓动人们发动起义。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陈胜呼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其目的都是为了起义造势,让人们相信自己,由此可以排除错误选项。11D【详解】根据材料“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发生于东汉中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

18、知: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个小皇帝,即位的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这种皇权低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发生于东汉中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个小皇帝,即位的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昏暗。故选项D符合题意;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故选项B不符

19、合题意;文化经济高度繁荣是唐朝,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D【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D项正确;西洋一般都是指外国,排除A项;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D项正确;西洋一般都是指外国,排除A项;天竺指的是印度,排除B项;西藏是藏族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依据漫画信息并结

20、合所学可知,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推恩令”汉武帝。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解析:B【详解】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推恩令”汉武帝。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

21、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项漫画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14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石窟的雕造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文化艺术。故选C。解析: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石窟的雕造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文化艺术。故选C。15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A符合题意;BCD项表述与文景之治的内容相符,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解析:A【详解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A符合题意;BCD项表述与文景之治的内容相符,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A。16B【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稳,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稳,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17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

23、衰落。263年,魏灭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实现了短暂的统一。B正确;ACD都没有实现统一,排除;故选B。解析: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实现了短暂的统一。B正确;ACD都没有实现统一,排除;故选B。18C【详解】根据材料“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结合所学可知都与赤壁之战有关,赤壁之战成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故选C;A发生在秦末,排除;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D发生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结合所学可知都与赤壁之战有关

24、,赤壁之战成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故选C;A发生在秦末,排除;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D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1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说汉语,因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主张鲜卑族和汉族人通婚,A项排除;孝文帝改革主张穿汉服,B项排除;孝文帝改革主张改汉姓,D项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说汉语,因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主张鲜卑族和汉族人通婚,A项排除;孝文帝改革主张穿汉服,B项排除;孝文帝改革主张改汉姓,D项排除。故选C。20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

25、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统一北方;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分裂的解析: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统一北方;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符合题意,B正确;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

26、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没有统一黄河流域。错误,ACD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21(1)都推行暴政。(2)商汤和周武王。(3)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4)商鞅变法(5)当兵立战功【详解】(1)根据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解析:(1)都推行暴政。(2)商汤和周武王。(3)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4)商鞅变法(5)当兵立战功【详解】(1)根据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桀和纣的统治的共同之处是都推行暴政。(2)根据材料二“你们大家听我说

27、,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我”指的是商汤,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根据材料三“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又是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我”指的是周武王,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统治者要实行仁政。(4)根据材料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28、赏不私亲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改革的名称是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5)材料四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如果我是变法时期这个国

29、家的一位农民,我当兵立战功才可以获得爵位与土地。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2(1)禅让制;特点: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大意对即可给分。)(2)启继承了禹的首领之位。(大意对即可给分。)(3)分封制;宗亲和功臣;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解析:(1)禅让制;特点: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大意对即可给分。)(2)启继承了禹的首领之位。(大意对即可给分。)(3)分封制;宗亲和功臣;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大意对即可给分。)(4)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大意对即可给分

30、)【详解】(1)根据材料一“尧知子朱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禅让制的特点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2)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首领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可是了“天下为家”局面。(3)根据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对西周分封制的描述。根据材料“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可知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宗亲

31、和功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4)根据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分为 36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可知,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的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3(1)黄河流域:半坡人;长江流域:河姆渡人。(2)都江堰。影响: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四川地区成为“天府之国”。(3)春秋战国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1)黄河流域:半坡人;长江流域:

32、河姆渡人。(2)都江堰。影响: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四川地区成为“天府之国”。(3)春秋战国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4)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向富庶。影响: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原因:优越的自然条件;注重兴修水利工程;注重技术革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力增加等。【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据

33、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材料二指李冰开凿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3)根据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4)据材料四“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

34、饿,亦亡千金之家。”、“宋书描述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时指出,当时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向富庶,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注重兴修水利工程;注重技术革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力增加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江堰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