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83151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 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

2、题,也就是实验目的。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

3、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3.培养或观察:放在

4、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特别提醒: 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述。三、通过对实验结果(现象)的处理,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果即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实验结论则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的定性表述,结论要依据实验原理并与实验目的相对应。实验目的的类型不一样,结果和结论的写法

5、就不一样。验证性实验一般有一种结论,而探究性实验可能有多种结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预料之中”的,因此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情况。结果即由所学知识或实验原理推出的现象,结论即实验目的。如“验证CO2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的实验,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叶片遇碘变蓝,实验组叶片遇碘不变蓝。结论为:CO2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索,因此预期的结果及结论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其书写格式一般为“如果则”。如“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结果和结论会有以下几种情况:若相同时间内,在光下的一组比在黑暗中的萌发数多,则光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若在光下

6、的一组比在黑暗中的萌发数少,则光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若两组的萌发数相同,则光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四、回归检验1.检查实验原理、原则:检查是否遵循实验原理;检查是否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如有无对照实验,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检查实验过程:有没有科学性错误、是否违背实验原理、语言文字表达是否应用专业术语,一定要避免方言、俗语在答案中出现。3.检查实验器材:是否“物尽其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器材都有用,除特殊说明外不允许额外添加实验器材,如有的同学一时疏忽把生理盐水换成了蒸馏水,这样就额外为实验添加了材料,不符合实验要求。4.检查实验结果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实验结果要符合实验原理

7、,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有一种结论,而探究性实验可能有多种结论,都需要与实验目的相对应。五、题例领悟【典例1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2)方法与步骤:_。(3)结果预测与分析:_。【典例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想要做一个探究实验。他们现已得到了两类动

8、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这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 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1)本实验的目的是_。(2)设计依据的实验原理: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_。(3)应准备的仪器有_。(4)实验的步骤:_。(5)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_。_。_。【典例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择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过程如下: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

9、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除去残翅果蝇; 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将F1分成甲、乙两组,让其分别_; 当F6分别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_; 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百分比,分别计算出_。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10、。【典例1 】【解析】(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观察指标:实验目的: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原理: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使耗氧量增加;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活动量增加。观察指标: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3)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自变量:甲状腺激素和蒸馏水。因变量: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无关变量:鼠龄、温度、药剂量、灌胃次数等。(4)设计实验步骤:分组标号:包括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等。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为两组并分别标记为甲组和乙组,然后分别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测定与记录

11、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每日用灌胃器给甲组大白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乙组大白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段时间。培养或观察: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5)结果预测与分析:实验目的中有“验证”,因此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情况。实验结果预测: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 给甲组大白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结果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答案】 见解析中的加粗部分【典例2】【解析】(1)确

12、定实验目的。题目中有“探索”字眼,由此可确定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2)找准实验原理。由题干“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原理是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 (3)确定实验器材。本实验是让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组装渗透装置要用到烧杯、半透膜、细线等。 (4)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即淡水动物的血浆中),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一段时间后观察漏

13、斗管中液面的变化。 (5)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和结论不是唯一的。本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有三种: 若液面上升,则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的。 若液面不变,则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的相等。 若液面下降,则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的。【答案】 见解析中的加粗部分。【典例3】【解析】 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实验评价题,先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看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有,看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否合理:本实验无对照实验。此实验应该分为两组,甲组无人工选择,乙组有人工选择。 看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没有对照实验,所以没有单一变量。 看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

14、否完整:不合理、不完整。应该对甲组不进行人工选择,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6次,统计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看是否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检测和记录:正确。 看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是否合理:本实验不合理,不能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果应该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答案】 (1)不科学,没有对照实验。 (2)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除去残翅果蝇 甲、乙两组

15、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甲、乙两组中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3)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解答实验设计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题目要求;其次,遵循实验设计原则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再次,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最后,回归检验,以确定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平时要注意总结实验设计题的一般解答模式,当再次遇到新情境实验设计题时也能灵活变通,理清解题思路,最终取得好成绩。08、09、10、11高考实验题汇编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

16、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4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

17、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5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取材位置不合适 取材时间不合适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解离时间不合适视野选择不合适 A B C D6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 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 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 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7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和都只发生在酵母

18、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9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方法不包括 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

19、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10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A 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11(多选)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 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12(多选)下列关于DNA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A提取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都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用不同浓度NaCl

20、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 C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 D蛋白质和DNA都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13(多选)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 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 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4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

21、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 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一20条件下保存24 h。 DNA粗提取: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l5 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10mL滤液,再加人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 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

22、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 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15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资料

23、一 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资料二 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细胞周期间 期分 裂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43412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

24、44303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671885计数细胞总数1 000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8.06.71.83.5(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_(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根据“资料二”,在答题卡上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取材时间 根尖培养温度 解离时间长短 载玻片厚度 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16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

25、、B、C和D 共4组实验,用1 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曲线、和分别是_组、_组和_组的结果。(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和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17.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

26、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水温/102030405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渍时间/min67668852518336347711126891167清除油渍时间/min93789587639182468575277769868(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

27、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18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19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的原理是利用酶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蜗牛酶液从蜗牛(以植物为食)消化腺中提取;果胶酶、纤维素酶从微生物中提取。为了研究不同酶液 的酶解效果,某实验小组取无菌烟草幼叶,切成相同大小的小片,

28、等量放入6支试管中,试剂用量和实验结果列于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注:“+”越多表示绿色越深,“-”表示颜色无显著变化)(1)实验过程中,需要轻摇试管,其目的是 ,使原生质体从叶小片中游离出来,以便观察悬浮液绿色的深浅。(2)从绿色的深浅可推测:蜗牛酶液酶解效果最好,原因是蜗牛酶液含有 等多种酶。 该实验中 是空白对照组,其设置意义是 。(3)用网筛过滤原生质体到离心管内,离心后收集沉淀物,并用 洗涤。(4)原生质体是否符合要求还需进行检验,其检验的方法是 。20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 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29、。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 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 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21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

30、的分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mL的蔗糖溶液中。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 (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mL的蔗糖溶液,则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 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

31、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 保持在03/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22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 别是酵母菌_ 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 (填序号)。(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的结构是 (填序号)。(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但应在 溶液中进行。来源:学&科&网(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

32、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将适量干酵母放人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08、09、10高考实验题汇编答案12345678910BBABCCCBCC111213BDBDAD14 (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2)DNA断裂 (3)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 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

33、氯仿充分混和静置一段时问,吸取上清液15(1)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见下图 (3)16.(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 (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浸泡和冲洗17.(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18(1)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

34、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19(1)为了使细胞壁与酶充分接触,提高酶解效果 (2)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I、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3)等渗溶液 (4)低渗涨破法20(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 (3)增长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

35、捕食和种间互助)21 (1) (2)无色、绿色 红色、绿色 改变光圈大小 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22(1)没有叶绿体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3) (4)等渗 (5)(2011年福建卷)26.(28分)回答下列、题。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组无辐射损伤;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

36、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组别处理方法0 h12 h24 h48 h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1) 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集体重要的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 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从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 科研

37、小组还设置了第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组相比,设置第组的目的是_。(4) 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涉嫌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育种,其特点是_(至少答出两点)。(1)免疫 抗体(溶菌酶)(2)编程性(程序性) 少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辐射)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2011年江苏卷)31(8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38、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 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蛋白酶活性

39、( U/mg)脂肪酶活性( U/mg)淀粉酶活性( U/mg) 对照组1. 090. 080.12 实验组1. 710. 100. 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其原因是 。 (3)步骤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3 1(8分)(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

40、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2011年安徽卷)29.(18分)(10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方法步骤: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molm-2s-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