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市徐汇区实验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rèn duàn liàn nán kān liáo kuò niǔ kòu
2.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涟漪(qí) 烟波浩渺(miǎo) 锻练 胸有成竹
B.踌躇(chú) 矜持不苟(jīn) 慈详 心惊胆战
C.手腕(wǎn) 膘肥体壮(biāo) 衔接 出谋画策
D.萌动(méng) 熠熠发光(yì) 崭新 摩拳擦掌
3.从下列三个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替换画线部分,填在括号里
险胜 力挫 轻取
在我校进行的五年级男子篮球比赛中,一班以20:15战胜五班,八班以28:6战胜( ) 四班,三班以38:37战胜( ) 七班,六班以40:38战胜( ) 上届冠军二班。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B.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C.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D.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在树下听故事。
6.下列句中的省略号有不同的作用,请找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A.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B.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吞吐
7.句子重组,选择正确一项( )
①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②湖中心有个小岛。
③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④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儿了。
⑤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⑥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⑦湖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
⑧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A.③⑦②⑤④①⑧⑥ B.⑥③①⑤④⑧②⑦
C.①③②④⑤⑧⑦⑥ D.②⑤⑥③①⑦④②
8.实践与运用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6亿,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一老一宠物”的现象成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过门望母”的滑稽现象也时有发生。“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孝道,请你运用知道的古代孝顺父母故事,对这些所谓“完成任务”的“孩子”进行劝诫,帮助他们改变思想,真正做到尊老孝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提示填写诗句、歇后语。
(1)我的运气真不好,每次玩游戏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2)童年中有快乐的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诗句描写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10.经典诗文,理解填空。
(1)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 。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____________ ,忽作玻璃碎地声。 【宋】杨万里《稚子弄冰》
(3)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 。 【宋】雷震《村晚》
(4)___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5)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 。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调查统计表》,完成练习。
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针对小学生上网情况,五年级(1)班某学习小组做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抽样年级
开始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
每天平均上网时间
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
二年级
5岁
20分钟
80.3%
四年级
7岁
36分钟
83.5%
六年级
8岁
1小时15分钟
78.9%
11、根据调查结果,如果小明现在就读于四年级,那么他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可能是(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12、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逐渐呈( )趋势。
A.低龄化 B.高龄化
13、根据调查结果,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2)无线上网是小学生们主要的上网方式。( )
(3)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两倍。( )
(4)六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低于低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 )
14、同学们,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存在弊端。请你列举两条电子产品的弊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15、请将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填在标题处横线上。
16、并用“________”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1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其”指代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泥活
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镟一镟。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乎有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A.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颌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大笑起来。
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打虎”,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了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B.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20、在第一段中找出“精巧生动”具体所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A句是对冯兰瑞的______和______描写,从中能体会到冯兰瑞老人______的心情。B句运用了______描写,写出了冯兰瑞老人______的心情。
22、找出文中从侧面描写冯兰瑞手艺精湛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了此文,你认为冯兰瑞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习作。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一定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东西,它为什么让你如此难忘?关于它有着怎样的故事?请你把真实经历分享给大家。
要求:(1)题目自拟;
(2)叙事清楚、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3)书写字迹工整、美观。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承认 锻炼 难堪 辽阔 纽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承、炼、堪、阔、纽”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解析:D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A有误。涟漪:lián yī,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
锻练——锻炼:指锻造或冶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
B有误。慈详——慈祥:形容善良、和蔼、安详的样子,多用于老人。
C有误。手腕:shǒu wàn,手和臂相接的部分。
出谋画策——出谋划策: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
3. 轻取 险胜 力挫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险胜:在比赛中以极小的优势取胜。
力挫:奋力击败。
轻取:轻而易举地战胜对手。
本题指八班以28:6战胜四班,八班比四班多得到22分,说明八班轻易取胜,应选择“轻取”;指三班以38:37战胜七班,三班只比七班多得到1分,说明三班在比赛中以极小的优势取胜,应选择“险胜”;指六班以40:38战胜上届冠军二班,说明六班奋力击败上届冠军,应选择“力挫”。
4.B
解析:B
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项“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这句话中虽然有喻词“正如”,但没有本体、喻体。不构成比喻句。
5.C
解析: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错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里意思变成了要事故再次发生“防止”与“不”相矛盾,应该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
B错误。搭配不当。应该将“分享”改为“分担”。
C正确。
D错误。重复啰嗦。“繁星满天”与“明月高悬”去掉其一。
6.B
解析:B
【详解】略
7.A
解析:A
【详解】略
8.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孝敬父母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无偿地付出了艰辛,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孩子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孝敬父母,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本题要借用古代孝顺父母故事,对这些所谓“完成任务”的“孩子”进行劝诫,帮助他们改变思想,真正做到尊老孝老。可以列举出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告诉那些“完成任务”的“孩子”,要学习古人那种孝敬父母的品德,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无偿地付出了艰辛,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孩子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言要有号召力,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9.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童孙未解供耕织 彩丝穿取当银钲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详解】考查课内默写与填空。
(1)我的运气真不好,说明我玩游戏总是输。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孔夫子是指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所以这句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
(2)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0. 也傍桑阴学种瓜 敲成玉磬穿林响 短笛无腔信口吹 黄沙百战穿金甲 五千仞岳上摩天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C
解析:11、C
12、A
13、 × √ × √
14、 电子产品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如果分辨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好,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盯着电子产品的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
【分析】
11、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后解决问题。
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四年级”开始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是“7岁”,故本题选C。
1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作答。
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网络了,这是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年龄逐渐呈低龄化的体现,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本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作答。
(1)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二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0分钟,四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6分钟,六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1小时15分钟,据此可知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本题说法错误。
(2)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83.5%、78.9%,由此可见无线上网是小学生们主要的上网方式。故本题说法正确。
(3)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小时15分钟,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0分钟,据此可知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三倍多。故本题说法错误。
(4)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83.5%、78.9%,由此可见六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低于低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故本题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子产品弊端的认知能力。解答此题结合生活实例,表述出电子产品的弊端即可。
示例:长时间对着电子产品有损身心健康,削弱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使视力下降,使眼睛近视等。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6、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17、 树 蝉
18、蝉伏在高高地树枝上,高声鸣叫着,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19、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分析】
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15、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16、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为: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意思是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其:指树。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其:指蝉。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意思是蝉伏在高高地树枝上,高声鸣叫着,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19、本题考查故事主旨的概括。
故事讲述了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黄雀正想要捕捉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就在它的下方。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20、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
21、 神态 动作 满意于自己的作品和完成作品后的轻松 神态 对孙子失望
22、“我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
23、起因:冯老汉精心制作“武松打虎”;经过:孙子去卖泥人,泥人大卖;高潮:孙子想要贿赂老刘;结局:冯老汉毁掉“武松打虎”。
24、冯老汉是个手艺精湛且有着高尚的品格的人。
【解析】
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仔细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本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这里的“精巧生动”具体指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
2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描写手法的掌握。
由“一丝儿不易觉察的笑容”可知,由运用了神态描写,“放下”、“搓着”、“站”等词语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从中能体会到冯兰瑞老人满意于自己的作品和完成作品后的轻松的心情。
由“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熄灭了”写出了冯兰瑞老人对孙子失望的心情。
22、本题考查重点段落的查找。
结合文中“我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中“眨眼之间”、“卖个精光”可知,冯兰瑞手艺精湛,来买的人很多。
2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中“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可知,故事的起因是冯老汉精心制作“武松打虎”;经过是孙子去卖泥人,泥人大卖;高潮是孙子想要贿赂老刘;结局是冯老汉毁掉“武松打虎”。
24、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
解答人物形象类试题,要结合人物语言、心里、情节结构以及环境描写等多方面,然后综合概括。文章开头冯兰瑞对“武松打虎”这件艺术品反复雕琢,中间通过孙子对艺术品的赞赏,表明冯兰瑞泥活技艺高超。除去这个特点外,结尾段通过冯兰瑞压碎“武松打虎”艺术品,表现了他对不正之风的厌恶,表现了他秉性刚直的特点。
25.范文:
童年的玩具
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一个布娃娃。我可喜欢了。
小小的布娃娃非常漂亮,她土黄色的头发,在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既大又明亮的眼睛。蓝蓝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小嘴巴,显得格外漂亮。
我的布娃娃,我总是喜欢让它穿上一个紫红色的外衣,黄色的裤子,白色的鞋,还让它戴上我最喜欢的帽子。怎么样?
我的布娃娃漂亮吧!有空来我家玩我的布娃娃。在布娃娃的身上还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家玩布娃娃又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们正在给布娃娃梳头。可是布娃娃的头怎么也不好梳。
于是,我想起来大人们爱洗头。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就给布娃娃洗头。等到给布娃娃洗完头以后,发现布娃娃的头好梳多了。我们高兴的蹦了起来。
记得还有一次,我发现布娃娃的头型简直太难看了,于是,我自作主张,当起了小小理发师。给我的布娃娃理发,我给布娃娃理的是学生头,我自己看起来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布娃娃陪着我走过了童年的生活,给我童年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让我童年的生活过的更充实,更美丽。
我爱你,可爱的布娃娃!
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为叙事的作文,要求将童年时代中难忘的东西介绍出来,它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玩具,也可能是一件小小的礼物,要将自己与其的故事写出来,表明自己的难忘之情。题目自拟。
开头:抒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首先可以简单介绍事物的特点,也可以说明自己是怎么得到它的,再通过记叙自己与其之间发生的故事,表明自己对其的情感。叙事的作文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结尾:总结全文,表明自己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