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的平方根是()
A.2 B. C. D.
2.下列生活现象中,不是平移现象的是( )
A.人站在运行着的电梯上 B.推拉窗左右推动
C.小明在荡秋千 D.小明躺在直线行驶的火车上睡觉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若,与相交,则与也相交;③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平分,平分,,,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若,则x和y的关系是( ).
A.x=y=0 B.x和y互为相反数
C.x和y相等 D.不能确定
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折叠.使顶点,分别落在点,处,交于点,若,则( )
A. B. C. D.
8.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点从出发沿图中路线依次经过,,,…按此规律一直运动下去,则( )
A.1009 B.1010 C.1011 D.1012
九、填空题
9.若=x,则x的值为______.
十、填空题
10.若点P(a,b)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1 ,而点P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 ,若点P的坐标为(-3,4),则a=_____,b=______
十一、填空题
11.在△ABC中,AD为高线,AE为角平分线,当∠B=40º,∠ACD=60º,∠EAD的度数为_________.
十二、填空题
12.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的度数为_____.
十三、填空题
13.将长方形纸带沿EF折叠(如图1)交BF于点G,再将四边形EDCF沿BF折叠,得到四边形,EF与交于点O(如图2),最后将四边形沿直线AE折叠(如图3),使得A、E、Q、H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恰好落在BF上若在折叠的过程中,,且,则________.
十四、填空题
14.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3}=,min{-1,2,3}=-1,如果M{3,2x+1,4x-1}=min{2,-x+3,5x},那么x=_______.
十五、填空题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4),C(1,﹣2),E(a,a),D(4﹣b,2﹣b),其中a+b=2,若DE=BC,∠ACB=90°,则点B的坐标是___.
十六、填空题
16.如图,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第一秒它从原点跳动到点(0,1),第二秒它从点(0,1)跳到点(1,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 →(1,1) →(1,0)→…],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长度,那么43秒后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
十七、解答题
17.计算:
(1)
(2)
(3)
(4)
十八、解答题
18.求下列各式中的的值:
(1);
(2).
十九、解答题
19.填空并完成以下过程:
已知:点P在直线CD上,∠BAP+∠APD=180°,∠1=∠2.
请你说明:∠E=∠F.
解:∵∠BAP +∠APD=180°,(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
∴∠BAP=________,(__________)
又∵∠1=∠2,(已知)
∠3=________-∠1,
∠4=_______-∠2,
∴∠3=________,(等式的性质)
∴AE∥PF,(____________)
∴∠E=∠F.(___________)
二十、解答题
20.已知点A(-2,3),B(4,3),C(-1,-3).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点A,B,C的位置;
(2)求线段AB的长;
(3)求点C到x轴的距离,点C到AB的距离;
(4)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5)若点P在y轴上,且三角形ABP的面积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
二十一、解答题
21.已知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是的整数部分,求的算术平方根.
二十二、解答题
22.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处一块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
(1)请帮小丽设计一种可行的裁剪方案;
(2)若使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3:2,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处符合要求的纸片吗?若能,请帮小丽设计一种裁剪方案,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十三、解答题
23.已知,AB∥CD.点M在AB上,点N在CD上.
(1)如图1中,∠BME、∠E、∠END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如图2中,∠BMF、∠F、∠FND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2)如图3中,NE平分∠FND,MB平分∠FME,且2∠E+∠F=180°,求∠FME的度数;
(3)如图4中,∠BME=60°,EF平分∠MEN,NP平分∠END,且EQ∥NP,则∠FE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EQ的度数.
二十四、解答题
24.如图1,,在、内有一条折线.
(1)求证:;
(2)在图2中,画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两条角平分线交于点,请你补全图形,试探索与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条件下,已知和均为钝角,点在直线、之间,且满足,,(其中为常数且),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二十五、解答题
25.如图,直线m与直线n互相垂直,垂足为O、A、B两点同时从点O出发,点A沿直线m向左运动,点B沿直线n向上运动.
(1)若∠BAO和∠AB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AQ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2)若AP是∠BA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BP是∠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P、BP相交于点P,AQ的延长线交PB的延长线于点C,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P和∠C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P和∠C的度数;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先计算出,再求出的平方根即可.
【详解】
解:∵,
∴的平方根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
根据平移是某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平移的性质,A、B、D都正确,而C小明在荡秋千,荡秋千的运动过程中,方向不断的发
解析:C
【分析】
根据平移是某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平移的性质,A、B、D都正确,而C小明在荡秋千,荡秋千的运动过程中,方向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是平移运动.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D
【分析】
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详解】
解:点(3,-2)所在象限是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D
【分析】
分别根据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即可解答.
【详解】
①对顶角相等,正确;
②在同一平面内,若,与相交,则与也相交,正确;
③邻补角之和为180°,所以它们平分线的夹角为,即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正确;
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定理,两直线位置关系和对顶角、邻补角等知识,熟练掌握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5.B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平角定义可得∠BCF=90°,进而可得①正确;首先计算出∠ACB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的度数,从而可得∠1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3的度数,然后计算出∠ACE的度数,可分析出③错误;根据∠3和∠4的度数可得④正确.
【详解】
解:如图,
∵BC平分∠ACD,CF平分∠ACG,
∴
∵∠ACG+∠ACD=180°,
∴∠ACF+∠ACB=90°,
∴CB⊥CF,故①正确,
∵CD∥AB,∠BAC=50°,
∴∠ACG=50°,
∴∠ACF=∠4=25°,
∴∠ACB=90°-25°=65°,
∴∠BCD=65°,
∵CD∥AB,
∴∠2=∠BCD=65°,
∵∠1=∠2,
∴∠1=65°,故②正确;
∵∠BCD=65°,
∴∠ACB=65°,
∵∠1=∠2=65°,
∴∠3=50°,
∴∠ACE=15°,
∴③∠ACE=2∠4错误;
∵∠4=25°,∠3=50°,
∴∠3=2∠4,故④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理清图中角之间的和差关系.
6.B
【解析】
分析:先移项,再两边立方,即可得出x=-y,得出选项即可.
详解:
∵,
∴,
∴x=-y,
即x、y互为相反数,
故选B.
点睛:考查了立方根,相反数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得出x=-y.
7.B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进而即可得解.
【详解】
解:∵在矩形纸片中,,,
,
,
∵折叠,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是解题的关键,另外,根据折叠前后的两个角相等也很重要.
8.B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A(1,1),B(-1,2),C(2,3),D(-2,4),E(3,5),F(-3,6),则,,,,,,,,由此可知当n为偶数时;,,,,可得 ,,可以得到,由此求解即可.
解析:B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A(1,1),B(-1,2),C(2,3),D(-2,4),E(3,5),F(-3,6),则,,,,,,,,由此可知当n为偶数时;,,,,可得 ,,可以得到,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A(1,1),B(-1,2),C(2,3),D(-2,4),E(3,5),F(-3,6),
∴,,,,,,,,由此可知当n为偶数时 ,
∴
∵,,,,可得 ,,
∴可以得到,
∴,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坐标规律的探索,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找到相应的规律进行求解.
九、填空题
9.0或1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般地说,若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则这个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求解.
【详解】
∵02=0,12=1,
∴0的算术平方根为0,1的算术平方根
解析:0或1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般地说,若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则这个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求解.
【详解】
∵02=0,12=1,
∴0的算术平方根为0,1的算术平方根为1.
故答案是:0或1.
【点睛】
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般地说,若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则这个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求解.
十、填空题
10.a=3 b=-4
【分析】
先求得P1的坐标,再根据点P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则即可求得a与b的值
【详解】
由于P1与P2关于x轴对称,P2的坐标为(-3,4),则P1的坐标为(-
解析:a=3 b=-4
【分析】
先求得P1的坐标,再根据点P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则即可求得a与b的值
【详解】
由于P1与P2关于x轴对称,P2的坐标为(-3,4),则P1的坐标为(-3,-4),
点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P1,则P点的坐标为(3,-4),
则a=3,b=-4.
【点睛】
此题考查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难度不大
十一、填空题
11.10°或40°;
【分析】
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E,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ED,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
解析:10°或40°;
【分析】
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E,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ED,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
【详解】
解:当高AD在△ABC的内部时.
∵∠B=40°,∠C=60°,
∴∠BAC=180°-40°-60°=80°,
∵AE平分∠BAC,
∴∠BAE=∠BAC=40°,
∵AD⊥BC,
∴∠BDA=90°,
∴∠BAD=90°-∠B=50°,
∴∠EAD=∠BAD-∠BAE=50°-40°=10°.
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
同法可得∠EAD=10°+30°=40°
故答案为10°或40°.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求出∠BAE的度数
十二、填空题
12.40°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1=∠3=50°,
∵∠2+∠3=90°,
∴∠2=90°﹣∠3=40°,
故答案为:40°.
解析:40°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1=∠3=50°,
∵∠2+∠3=90°,
∴∠2=90°﹣∠3=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十三、填空题
13.32°
【分析】
连接EQ,根据A、E、Q、H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E、Q、H在同一直线上
∴∥
∴
∵∥
解析:32°
【分析】
连接EQ,根据A、E、Q、H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E、Q、H在同一直线上
∴∥
∴
∵∥
∴
∵,=90°
∴=180°-90°-26°=64°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32°
故答案为:3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十四、填空题
14.或
【详解】
【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
【详解】M{3,2x+1,4x-1}==2x+1
解析:或
【详解】
【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
【详解】M{3,2x+1,4x-1}==2x+1,
∵M{3,2x+1,4x-1}=min{2,-x+3,5x},
∴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2x+1=2,x=,此时min{2,-x+3,5x}= min{2,,}=2,成立;
②2x+1=-x+3,x=,此时min{2,-x+3,5x}= min{2,,}=2,不成立;
③2x+1=5x,x=,此时min{2,-x+3,5x}= min{2,,}=,成立,
∴x=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分情况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十五、填空题
15.或
【分析】
根据,求得的坐标,进而求得的长,根据DE=BC,∠ACB=90°,分类讨论即可确定的坐标.
【详解】
,
的纵坐标相等,
则到轴的距离相等,即轴
则
DE=BC,
A(1,4
解析:或
【分析】
根据,求得的坐标,进而求得的长,根据DE=BC,∠ACB=90°,分类讨论即可确定的坐标.
【详解】
,
的纵坐标相等,
则到轴的距离相等,即轴
则
DE=BC,
A(1,4),C(1,﹣2),
的横坐标相等,则到轴的距离相等,即轴
则轴,
当在的左侧时,,
当在的右侧时,,
的坐标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点的平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根据题意求得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十六、填空题
16.(5,6)
【分析】
根据题意判断出跳蚤跳到(n,n)位置用时n(n+1)秒,然后根据43秒时n是偶数,即可判断出所在位置的坐标.
【详解】
解:跳蚤跳到(1,1)位置用时1×2=2秒,下一步向下跳
解析:(5,6)
【分析】
根据题意判断出跳蚤跳到(n,n)位置用时n(n+1)秒,然后根据43秒时n是偶数,即可判断出所在位置的坐标.
【详解】
解:跳蚤跳到(1,1)位置用时1×2=2秒,下一步向下跳动;
跳到(2,2)位置用时2×3=6秒,下一步向左跳动;
跳到(3,3)位置用时3×4=12秒,下一步向下跳动;
跳到(4,4)位置用时4×5=20秒,下一步向左跳动;
…
由以上规律可知,跳蚤跳到(n,n)位置用时n(n+1)秒,
当n为奇数时,下一步向下跳动;
当n为偶数时,下一步向左跳动;
∴第6×7=42秒时跳蚤位于(6,6)位置,下一步向左跳动,
则第43秒时,跳蚤需从(6,6)向左跳动1个单位到(5,6),
故答案为:(5,6).
【点睛】
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规律,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
十七、解答题
17.(1)6;(2)-4;(3);(4).
【分析】
(1)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绝对值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2)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3)类比单项式乘多项式展开计算
解析:(1)6;(2)-4;(3);(4).
【分析】
(1)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绝对值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2)利用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化简,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3)类比单项式乘多项式展开计算;
(4)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再进一步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详解】
解:(1)
=3+2+1
=6;
(2)
=2-3-3
=-4;
(3)
= ;
(4)
=
=.
故答案为(1)6;(2)-4;(3);(4).
【点睛】
本题考查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混合运算,先化简,再进一步计算,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简算.
十八、解答题
18.(1);(2).
【分析】
(1)先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开平方求出答案;
(2)把先看作一个整体,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开立方求出答案.
【详解】
解:(1),
,
,
解析:(1);(2).
【分析】
(1)先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开平方求出答案;
(2)把先看作一个整体,将原式变形为形式,再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开立方求出答案.
【详解】
解:(1),
,
,
;
(2),
,
,
解得:.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解方程是解题关键.
十九、解答题
19.已知;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BAP;∠APC;∠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决问题;
【详
解析:已知;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BAP;∠APC;∠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BAP+∠APD=180°(已知),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AP=∠A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已知),
∠3=∠BAP-∠1,
∠4=∠APC-∠2,
∴∠3=∠4(等式的性质),
∴AE∥P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解答题
20.(1)见解析;(2)6;(3)3;6;(4)18;(5)(0,9)或(0,-3)
【分析】
(1)根据三个点的坐标,在坐标系中标出来对应的位置即可;
(2)根据两点坐标求出两点的距离即可;
(3)根
解析:(1)见解析;(2)6;(3)3;6;(4)18;(5)(0,9)或(0,-3)
【分析】
(1)根据三个点的坐标,在坐标系中标出来对应的位置即可;
(2)根据两点坐标求出两点的距离即可;
(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到x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可求解;
(4)根据三角形面积=AB的长×C到直线AB的距离求解即可;
(5)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2)∵A(-2,3),B(4,3),
∴AB=4-(-2)=6;
(3)∵C(-1,-3),
∴C到x轴的距离为3,到直线AB的距离为6;
(4)∵AB=6,C到直线AB的距离为6,
∴;
(5)如图所示,三角形ABP与三角形ABC同底等高,即为所求
∴P(0,-3);
同理当P在AB的上方还有一个到AB距离是6的点满足要求,即P(0,9);
∴P(0,-3)或(0,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二十一、解答题
21.【分析】
首先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可得2a−1与a+3b−1的值,进而可得a、b的值;接着估计的大小,可得c的值;进而可得a+2b+c,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求法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可得2a−1与a+3b−1的值,进而可得a、b的值;接着估计的大小,可得c的值;进而可得a+2b+c,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求法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得2a−1=9, a+3b−1=-8;
解得:a=5,b=-4;
又∵6<<7,
可得c=6;
∴a+2b+c=3;
∴a+2b+c的算术平方根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无理数的估算能力,“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
二十二、解答题
22.(1)可以以正方形一边为长方形的长,在其邻边上截取长为15cm的线段作为宽即可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2)不能,理由见解析.
【解析】
(1)解:设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 cm
∴
解析:(1)可以以正方形一边为长方形的长,在其邻边上截取长为15cm的线段作为宽即可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2)不能,理由见解析.
【解析】
(1)解:设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 cm
∴a2=400
又∵a>0
∴a=20
又∵要裁出的长方形面积为300cm2
∴若以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长方形的长,
则长方形的宽为:300÷20=15(cm)
∴可以以正方形一边为长方形的长,在其邻边上截取长为15cm的线段作为宽即可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
(2)∵长方形纸片的长宽之比为3:2
∴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cm,则宽为2xcm
∴6x 2=300
∴x 2=50
又∵x>0
∴x =
∴长方形纸片的长为
又∵>202
即:>20
∴小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
二十三、解答题
23.(1)∠BME=∠MEN﹣∠END;∠BMF=∠MFN+∠FND;(2)120°;(3)不变,30°
【分析】
(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作FH∥AB
解析:(1)∠BME=∠MEN﹣∠END;∠BMF=∠MFN+∠FND;(2)120°;(3)不变,30°
【分析】
(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作FH∥AB,易得F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
(2)根据(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BME+∠END)+∠BMF-∠FND=180°,可求解∠BMF=60°,进而可求解;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知∠FEQ=∠BME,进而可求解.
【详解】
解:(1)过E作EH∥AB,如图1,
∴∠BME=∠MEH,
∵AB∥CD,
∴HE∥CD,
∴∠END=∠HEN,
∴∠MEN=∠MEH+∠HEN=∠BME+∠END,
即∠BME=∠MEN﹣∠END.
如图2,过F作FH∥AB,
∴∠BMF=∠MFK,
∵AB∥CD,
∴FH∥CD,
∴∠FND=∠KFN,
∴∠MFN=∠MFK﹣∠KFN=∠BMF﹣∠FND,
即:∠BMF=∠MFN+∠FND.
故答案为∠BME=∠MEN﹣∠END;∠BMF=∠MFN+∠FND.
(2)由(1)得∠BME=∠MEN﹣∠END;∠BMF=∠MFN+∠FND.
∵NE平分∠FND,MB平分∠FME,
∴∠FME=∠BME+∠BMF,∠FND=∠FNE+∠END,
∵2∠MEN+∠MFN=180°,
∴2(∠BME+∠END)+∠BMF﹣∠FND=180°,
∴2∠BME+2∠END+∠BMF﹣∠FND=180°,
即2∠BMF+∠FND+∠BMF﹣∠FND=180°,
解得∠BMF=60°,
∴∠FME=2∠BMF=120°;
(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
由(1)知:∠MEN=∠BME+∠END,
∵EF平分∠MEN,NP平分∠END,
∴∠FEN=∠MEN=(∠BME+∠END),∠ENP=∠END,
∵EQ∥NP,
∴∠NEQ=∠ENP,
∴∠FEQ=∠FEN﹣∠NEQ=(∠BME+∠END)﹣∠END=∠BME,
∵∠BME=60°,
∴∠FEQ=×60°=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作平行线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四、解答题
24.(1)见解析;(2);见解析;(3)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
(2)由(1)结论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
(3)由(2)结论可得:.
【详解】
(1)证明:如图1,过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
(2)由(1)结论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
(3)由(2)结论可得:.
【详解】
(1)证明:如图1,过点作,
∵,
∴,
∴,,
又∵,
∴;
(2)如图2,
由(1)可得:,,
∵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
,
∴;
(3)由(2)可得:,,
∵,,
∴
,
∴;
【点睛】
考核知识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是关键.
二十五、解答题
25.(1)∠AQ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AQB=135°;(2)∠P和∠C的大小不变,∠P=45°,∠C=45°.
【分析】
第(1)题因垂直可求出∠ABO与∠BAO的和,由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可求出∠BA
解析:(1)∠AQ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AQB=135°;(2)∠P和∠C的大小不变,∠P=45°,∠C=45°.
【分析】
第(1)题因垂直可求出∠ABO与∠BAO的和,由角平分线和角的和差可求出∠BAQ与∠ABQ的和,最后在△ABQ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各定理可求∠AQB的大小.
第(2)题求∠P的大小,用邻补角、角平分线、平角、直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求解.
【详解】
解:(1)∠AQ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其原因如下:
∵m⊥n,
∴∠AOB=90°,
∵在△ABO中,∠AOB+∠ABO+∠BAO=180°,
∴∠ABO+∠BAO=90°,
又∵AQ、BQ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
∴∠BAQ=∠BAC,∠ABQ=∠ABO,
∴∠BAQ+∠ABQ= (∠ABO+∠BAO)=
又∵在△ABQ中,∠BAQ+∠ABQ+∠AQB=180°,
∴∠AQB=180°﹣45°=135°.
(2)如图2所示:
①∠P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其原因如下:
∵∠ABF+∠ABO=180°,∠EAB+∠BAO=180°
∠BAQ+∠ABQ=90°,
∴∠ABF+∠EAB=360°﹣90°=270°,
又∵AP、BP分别是∠BAE和∠ABP的角平分线,
∴∠PAB=∠EAB,∠PBA=∠ABF,
∴∠PAB+∠PBA= (∠EAB+∠ABF)=×270°=135°,
又∵在△PAB中,∠P+∠PAB+∠PBA=180°,
∴∠P=180°﹣135°=45°.
②∠C的大小不变,其原因如下:
∵∠AQB=135°,∠AQB+∠BQC=180°,
∴∠BQC=180°﹣135°,
又∵∠FBO=∠OBQ+∠QBA+∠ABP+∠PBF=180°
∠ABQ=∠QBO=∠ABO,∠PBA=∠PBF=∠ABF,
∴∠PBQ=∠ABQ+∠PBA=90°,
又∵∠PBC=∠PBQ+∠CBQ=180°,
∴∠QBC=180°﹣90°=90°.
又∵∠QBC+∠C+∠BQC=180°,
∴∠C=180°﹣90°﹣45°=45°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角平分线,平角,直角和角的和差等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以静求动的一个点型题目,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几何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