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分类复习卷——综合题(80题)
综合题
为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
1.在实验中,橡皮筋的作用是( )
A.方便拿住试管
B.方便看清冰
C.方便观察冰面和水面的高度
2.实验中发现冰块融化所需的时间( )
A.非常短暂 B.比较漫长 C.需要1分钟
3.图中试管中温度计的液柱,下降快的是( )
A.左图温度计下降快些 B.右图温度计下降快些 C.一样快
4.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冰面和水面的高度相比( )
A.冰面低些 B.水面低些 C.没有变化
5.观察冰融化成水发生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多选题)
A.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
B.冰融化成水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C.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液态
如图,为了观察和研究水结冰过
程中的各种变化,实验中会将装
有四分之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
冰(加入了食盐)的烧杯中,并
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其正确的方法是( )
A. B. C.
7.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A.让碎冰结成块 B.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 C.让碎冰变得更多
8.探究题。
小明准备了食盐、白糖、小苏打三种物质,想对这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研究。
(1)小明想比一比在一定量的水中,谁溶解能力更强。为了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___________。 (可多选)
A.三种物质各取20克,平均分成8份 B.三杯水水量各不相同
C.每一种物质放人水中后进行搅拌 D.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人下一份 E.每个杯子放入相同多的物质 F.三杯水同样多
(2)小明取了三种物质各一份分别放人三杯水中,搅拌后都溶解了,他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小明想选择其中一个因素来进行实验,研究它对白糖溶解速度是否有影响,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
我的研究问题:白糖溶解的快慢跟(__________)有关吗?
需要改变的条件
(_____________)
不能改变的条件
(____________)
实验的方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
将乒乓球用杯子倒扣水中(如下图所示),乒乓球会停留在杯子的哪个位置?
甲 乙
9.请在图乙中画出乒乓球的位置。
10.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题:
有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1号杯里加自来水、2号杯是空杯子、3号杯装着冰块,都放在室温26℃左右的桌子上。
1号杯 2号杯 3号杯
11.隔几分钟后,观察到杯子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的是( )。
A.1号杯 B.2号杯 C.3号杯
12.隔3天后,不能观察到杯子中水位逐渐下降的是( )。
A.1号杯 B.2号杯 C.3号杯
13.如果把3号杯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房间中,冰块融化的最快的是( )。
A.5℃房间 B.15℃房间 C.30℃房间
14.冰块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杯中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
A.0℃ B.大于0℃ C.低于0℃
15.为了减慢冰块融化的速度,我们可以( )。
A.摇晃冰块 B.对冰块吹气 C.用毛巾包住冰块
探究题。
小明在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是这样做的:
A. 他手拿温度计中间有刻度的部位。
B. 把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没有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C. 然后马上进行读书,最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16.小明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填“A”“B”“C”)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小明在大家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用温度计测量甲、乙两杯水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如图),请你帮助他写出下面两个温度计的读数。
甲 乙
18.你认为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杯水会结冰。
为了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丁丁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下
图所示)。
19.除了一杯冷水,还需要哪些材料?请你帮丁丁在上图中圈一圈。
20.如果实验结果是搅拌的那杯水中方糖溶解得较快,那么说明( )
A.搅拌不影响溶解速度 B.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 C.搅拌会减慢溶解速度
21.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我们在课堂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搅拌的一杯溶解快 B.不搅拌的一“杯溶解快 C.两杯溶解一样快
明明不小心将沙子混进食盐中了,他想将食盐和沙子分开,得到干净的食盐,你能帮助他吗?
22.将食盐和沙子分开,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我们观察到( ) 。
A.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颗粒 B.在滤纸上留下了沙子 C.过滤后的液体变浑浊了
23.实验的正确步骤应该是( )。
A.先过滤再加热 B.先加热再过滤 C.边加热边过滤
24.在加热时,我们应用酒精灯的( )进行加热。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25.在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 ) 。
A.在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在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可以在任意时刻熄灭酒精灯
26.小刚在研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探究,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用(________)量取50毫升水倒人烧杯中。
(2)用(________)称量出2克一份的食盐若干份,先把第一份倒入水中并进行(________)。
(3)第一份溶解后,再倒人第二份食盐……直至食盐(__________)。
(4)通过这个实验,小刚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会越来越(_____)。在20℃时,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_____)克食盐。
27.结合对联,回答问题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1)对联中出现的是(_______)和(_______)的混合物。
(2)反映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
28.我们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一个普通的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1)我们会在碎冰中加人较多的食盐,是为了(_______)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2)我们发现,水在(_______)℃ 时开始结冰。
(3)水结冰是液态的水(_______)成了固态的冰。[填“凝结”或“ 凝固”]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态的水在(_______)时有可能会结冰。[填“受冷”或“受热”]
29.写出酒精灯各部分的名称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30.实验探究
小刚同学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入等量的水,并且标出水的高度。一个用塑料薄膜封好杯口,另不一个不封。把它们放到通风且向阳的位置,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2天后,发现:不封的杯子里的水量变少了;而用塑料薄膜封好杯口的杯子,水量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塑料薄膜里面有一些水珠。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1.实验中小刚发现,水在(______)℃出现沸腾。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_______)。
3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那么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33.请帮小刚完善活动记录
水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
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
聪聪对有关溶解的探究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聪聪完成下列科学探究题
图A 图B
34.请你在图B的框中写出相应实验器材的名称。
35.如果图A中1号烧杯里的液体是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的某种物质,那么1号烧杯里的液体是( )。
A.盐+水 B.面粉+水 C.清水
36.如果图A中2号烧杯里也有液体,那么这种液体是( )。
A.盐+水 B.面粉十水 C.清水
37.爸爸拿来了一瓶海水,要想知道海水里面是否真的溶解了盐,应该用( )。
A.图A的方法 B.图B的方法 C.两种都可以
38.过滤时,漏斗内液体的液面( )
A.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B.不能超过漏斗的边缘 C.不能超过漏斗一半的高度
39.图B中的实验用加热的方法,目的是( ) 。
A.让盐蒸发 B.让盐和水一起蒸发掉 C.让水蒸发
40.阅读科学小故事《龙卷风中的五匹马》,完成下面的问题。
1915年11月10日,在美国一个叫大本德的小镇上发生了一件事,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那天,城市附近出现了一团奇怪的漏斗状乌云,那是可怕的龙卷风。几分钟内,龙卷风就摧毁了一百六十几个农场,夺走了十一个人的生命,龙卷风卷走了无数的东西,其中包括一千只羊还有五匹马。后来,人们在距离事发地四百米远的地方发现它们的时候,它们仍被拴在一起,居然安然无恙,就像龙卷风没有来过一样。
人们都知道龙卷风很可怕,也知道龙卷风虽然只持续几分钟,却可以摧毁房屋,吹走卡车,把大树连根拔起……人们亲眼看到龙卷风卷走一切,却从未见过被吹走的动物还能活着回来。这是因为在龙卷风的中心位置有个风眼,里面气压很低,几乎无风,相对安全。而那五匹马,大概正是由于位于风眼才躲过了一劫!
(1)龙卷风也是风的一种,它是由于_____________流动引起的。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填“台风”或“微风”)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灾害。
(2)在文中的龙卷风天气时,空气流动速度就______________,相对在教室里,空气流动的速度就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喷洒了一些花露水,______________(填“前排”、“中间”或“后排”)的同学最先闻到。
(4)在炎热的夏天,说说你有哪些制造风的方法。(至少写2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如图1,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塞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果从A管往里面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会有什么现象?请先用画图的形式在图2、3上记录实验现象,再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42.如图所示,拿一个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挥动几次,然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___________,这时,塑料袋内装满了___________。
星期天,楠楠一家准备出去游玩。
43.早上,妈妈用燃气灶做好了早餐,这需要( )。
A.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 B.空气助燃 C.空气流动
44.楠楠在卧室里就闻到了香味,这是因为( )。
A.空气被压缩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流动
45.吃完饭,爸爸开车带着妈妈和楠楠一起去公园玩,汽车的轮胎是( )的应用。
A.压缩空气 B.空气流动 C.空气助燃
46.一阵风吹过, 公园里的人、树摇晃起来,风的形成是(___________)的结果。
47.解释铺在地面下的地热管是怎样使室内变热的,并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
48.画图题。
画出向下压缩和向上拉伸空气时,管内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表示空气颗粒)
49.如图,瓶中装了半瓶水,瓶口用橡皮塞密封,A、B是两根吸管。
(1) 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会产生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从A管往里面吹气,会产生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在家打算用简易天平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他准备了如下的材料。
50.实验时小明需要先调节简易天平____________。
51.小明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入了一个塑料袋,此时天平会向_____ (填"左"或“右”)倾斜,他又在右边放入了一些绿豆,使天平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
52.小明想要给塑料袋装满空气,你建议他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3.在简易天平左边放入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后,天平会( )。
A.向左倾斜 B.向右倾斜 C.保持平衡
54.想要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小明该怎么做?请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下面的方框中表示出来。(提示:简易天平可用简图表示)
小明利用一节3厘米长的蜡烛和一个透明玻璃杯来继续研究空气的特点,你也可以跟着小明一起来做一做。
55.如图1所示为实验所需材料,小明把蜡烛点燃后,盖上玻璃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56.小明在小蜡烛的两旁,玻璃杯盖上时会在压住的地方各放一个一元硬币,点燃小蜡烛,使烛焰燃烧稳定后,盖上玻璃杯,如图2,所示。这一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57.这个实验说明( )。
A.空气加热后会上升 B.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C.空气的流动会形成风
58.你认为需要把杯子垫到多高,蜡烛才可以一直保持燃烧,请把你的想法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画在下面的方框中,接着做一做,并试着解释一下原因。
我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书上,我们研究了风是怎样形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59.如下图所示,在纸箱里放入一根点燃的蜡烛,可以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__________。
60.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生活中,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制造风。
6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63.下列方法中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
A.换用火焰更小的蜡烛 B.缩短风管的长度 C.换用更重的风叶
64.有一天,小猫咪咪发现了一个瓶子,这个瓶子上面还有一个漏斗被固定在瓶口(无法被分开)。咪咪对这个瓶子爱不释手,它决定用这个瓶子来存水。可是,当咪咪把水从漏斗倒进去时,它发现水无法从漏斗流下来,咪咪被吓得哇哇大叫。
小朋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给咪眯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吗?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水留下来呢?
65.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橡皮塞堵住出口,用力压活塞(如下图),观察空气的体积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上实验说明了_________这时,如果将手松开,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以上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
66.以下是小米同学记录的一段时间的“降水量柱状图”和气象学家制定的“降雨量等级标准”,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1)13日、14日两天是______________雨。
(2)由柱状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日是小雨。
(3)21日、22日两天是_____________雨。
67.科学课后,小明同学想自己制作一个雨量器,于是她准备了透明塑料桶、卡纸。剪刀等工具进行制作,制作如下图:
(1)这个雨量器的刻度条对吗?如果不对,请给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雨量器的刻度条位置对吗?如果不对,请给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还准备了透明胶带,你知道她打算用来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哪几天有降水?________________
2. 其中属于中雨等级的是哪几天?_____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记录情况,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量(毫米)
0
25
14
10
0
0
0
0
6
15
10
0
0
0
0
日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降水量(毫米)
30
40
55
13
0
0
0
5
0
10
0
15
107
60
10
69.在这个月中,共有___________天下雨,其中小雨___________天,中雨___________天,大雨___________天,暴雨___________天,大暴雨___________天。
70.在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1日是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一):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合计
降水量(毫米)
__
__
__
__
__
__
71.下图是小明同学用一个底部不规则的烧杯制作的一个简易雨量器,烧杯的底部没有刻度。用这样的雨量器怎样测量降水量呢?请写出你的方法。
72.培优训练
12月26日12时10分,杭州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中午到上半夜该市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请有关方面注意防范持续降雨和短时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小流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阅读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出现这样的预警信息,应尽可能不要外出
B.天气状况会与一些自然灾害相联系
C.不良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课外拓展
校园气象站一般都会放置百叶箱,用来测量气温。常见的百叶箱一般是木质的,外表漆成白色。百叶箱的四壁由许多木板条组成。这样的结构使得百叶箱既有很好的通风性能,又不会被太阳光直接照射,就像在树荫下,既通风、又阴凉。
73.百叶箱里的环境相当于( )。
A.操场上 B.教室里 C.树荫下
74.百叶箱里主要放着( )。
A.气温计 B.水温计 C.体温计
75.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气温变化柱状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期
天气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9月8日
晴
22℃
26℃
28℃
30℃
32℃
30℃
(1)用铅笔画出柱状图。
(2)你从气温变化柱形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76.综合题。
下表是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温州
广州
贵阳
5~16℃
9~18℃
16~26℃
24~32℃
23~32℃
25~31℃
14~26℃
(1)从表中可以看出,温州当天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最高气温_______,最低气温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比南方地区要_______。(填“高”或“低”)
雅琪明天一大早要去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到多云,最低温度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77.雅琪带伞吗?为什么?
78.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衬衫加外套 C.衬衫
79.观察我们记录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变化?
80.探究题
一天,贝贝同学运用科学课学到的知识,制作了一面简易的风旗和一个风向标准备去操场测验。
(1)来到操场,贝贝看到地上的落叶被风吹着一直往南跑,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判定时的风向是___________。她拿起风向标测量,此时的风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____。
(2)贝贝拿起风旗,看见风旗微微被风吹动,根据此时的风速判断风为___________(填“无风”、“微风”或“大风”),并用数字记录在天气日历上,记为___________(填“ 1”“2”或“0”)级。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A B C
6.C
7.B
8.ACDF 错误 每一种物质只溶解一份,而且都是溶解完的,这样不能说明哪一份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强还是弱。 温度高低 温度 水量、加入白糖的量、搅拌
9.
10.空气会占据杯子的空间,水只进去一少部分,被扣在杯子中的乒乓球会浮在杯中较低的水面上。
11.C
12.B
13.C
14.A
15.C
16. A、C 手拿温度计上端,等液柱基本稳定后再读数
17.5℃ -1℃
18.乙
19.
20.B
21.A
22.B
23.A
24.C
25.B
26.量筒 天平 搅拌 不能溶解 慢 18
27.冰 水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
28.降低 0 凝固 受冷
29.外焰 内焰 焰心 灯芯 酒精
30.没有封闭的杯子里的水量少了,是因为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跑到周围的空气中了。而用塑料薄膜封好的杯子,水量基本没有变化,是因为塑料薄膜能防止水的蒸发。
31. 100 吸收 不变
32.B
33. 100℃ 有大量气泡出现,并往上升 泛起水花,气泡破裂 水蒸气遇冷形成大量“白汽”
34.
35.B
36.C
37.B
38.A
39.C
40.空气 台风 大 小 前排 打开电扇 用扇子扇
41.图2 图3
从A管往瓶子里吹气,水中会冒气泡,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满了,多余的空气就会从B管口冒出来。从B管往瓶子里吹气,瓶子里的空间被占满,A管连接着瓶子里的水,所以水会从A管口喷出来。
42.鼓鼓的 空气
43.B
44.C
45.A
46.空气流动
47.地热管加热地面附近的空气,空气受热后上升,上方的冷空气下降填补空间,然后冷空气被地热管加后再上升,空气如此循环流动,室内很快就变热了。
48.
49.水从A管流出 产生气泡
50.平衡
51.左
52.把塑料袋打开,在空气中挥舞几下
53.A
54.往简易天平的右边一颗一颗地,轻轻地放入绿豆,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再测出这些绿豆的质量。(图略)
55.蜡烛慢慢熄灭
56.蜡烛慢慢熄灭
57.B
58.杯子需要垫高到火焰高度的一半以上时,蜡烛才可以一直保持燃烧,因为蜡烛燃烧需要大量空气。(图略)
59.摆动
60.盒子里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61.扇扇子 打开电风扇
62.风叶转动起来
63.B
64.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瓶口被封住,空气出不来,水就无法流下来。 通过漏斗口插一根吸管,让瓶子里的空气出来。
65.变小 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 活塞往上弹回来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66.大 11 中
67.不对,刻度要均匀 不对,刻度条要沿着杯子外壁由下往上贴 在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放水
68.11日、12日、13日、18日、21日、22日共6天有降雨。 11日、21日、22日属于中雨等级。
69. 16 2 8 3 2 1
70. 48 31 138 137 70 425
71.在测量前将水倒入烧杯至0刻度线。
72.ABC
73.C
74.A
75.(1)
(2)①一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②清晨的气温最低。 ③下午14时气温最高。 ④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间相差10℃。
76.晴 32℃ 23℃ 低
77.需要,如果睛天怕太阳晒。(合理即可)
78.B
79.每天的天气都不完全相同。(合理即可)
80.北风 北 微风 1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教科版含答案)
一、填空(空2分,共26分)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红糖和食盐放入水中,红糖和食盐会 在水中。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 、 和 。
2.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 、 、 等。
3.风吹来的方向叫 ,西北风是指从 方向吹来的风。
4.我们把土块放到水里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块里有 存在。
5.为了准确地知道某一时间段的气温,我们可以用 进行测量。
6.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后,要对气温计进行读数,此时视线和液柱顶端要保持 。
二、慧眼识错(每题3分,共21分)
1.夏天的时候,小明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感觉到有点冷,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冷。( )
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3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式,而空气是干燥的,因此空气中不可能
有水蒸气。( )
4.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傍晚日落十分。( )
5.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但是没有空气人类无法生存。( )
6.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如果一天的降雨量达到最大等级时一定是
大暴雨。( )
7.降水的形式有很多,但它们都属于液本。( )
三、择优选择(每题3分,共21分)
1.自然界中的水有多种存在形态,下列属于液体的一项是( )。
A.雪 B.冰雹 C.露珠
2.气温的单位是( )。
A.摄氏度 B.毫米 C.毫升
3.我们要测量一下今天的气温,需要使用哪种仪器? ( )
A.体温计 B.水温计 C.寒暑表
4.下面的几种物质中,能够溶解在水中的一种是( )。
A.水晶 B.土壤 C.小苏打
5.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块融化的是( )。
A.加热 B.用太阳晒 C.放在0℃以下的地方
6.昨天下了一场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 )毫米之间。
A.100~249.9 B.50~99.9 C.25~49.9
7.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利用空气的作用的是( )
A.动物呼吸 B.火山爆发 C.植物生长
四、连线(9分)
1.水的状态在不断地的变化着,请将左边的概念跟右边的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5分)
蒸发 水壶里的水开了
沸腾 水洼里的水不见了
凝固 河里的水结冰了
凝结 夏天冰棍冒着白气
融化 冰块变成了液体
2.请将下列科学仪器跟对应的名称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气温计 酒精灯 三脚架 蒸发皿
五、智慧问答(6分)
炎热的夏季,人们经常会往地面上酒一些水,这会让人感到凉快一些,你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六、趣味实验(17分)
观察食盐、碱面、细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将观察结果填入记录表中(每空1分)
溶解情况记录表
食盐
碱面
细沙
颗粒大小的变化
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能否溶解
实验结论:
。(2分)
期未学业水平能力测
一、快乐填空
1.溶解 碱面 味精 小苏打(后三个空答案不唯一)
2.风 雪 雷 雨(合理即可)
3.风向 西北
4.空气
5.气温计(寒暑表)
6.齐平
二、慧眼识错
1. × 2.√ 3,× 4.× 5.√ 6.× 7.×
三、择优选择
1.C 2A 3.C 4,C 5.C 6.B 7.B
四、牵战搭桥 略
五、 略
六、结论:食盐和碱面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