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1.小鹏的计算器的“3”键坏了,要计算“35×6”,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A.30×6+5×6 B.40×6-5×6 C.20+15×6
2.下列图形中,有( )个是轴对称图形。
A.4 B.3 C.2
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第3条边的长度可以是( )。
A.80厘米 B.90厘米 C.110厘米
4.从前面看到的是( )。
A. B. C.
5.0.7与0.700相比( )。
A.数值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B.数值不等,计数单位相同 C.数值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D.数值不等,计数单位不同
6.一个小数,个位上是9,百分位上是3,其余数位上为0,这个小数是( )。
A.9.3 B.9.03 C.0.93
7.一根绳子用去了41.5米,剩下的比用去的多22.31米,剩下( )米。
A.14.19 B.105.31 C.63.81
8.鸡和兔共20个头,56只脚,兔鸡有多少只?用假设法来解:求鸡的列式( );求兔的列式( )。
①(56-20×2)÷2=8 ②(4×20-56)÷2=12 ③(56-20)÷2=18
A.①② B.②① C.②③
9.把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 )原来长方形周长。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0.3.8平方米=( )平方分米;19.08千米=( )千米( )米。
11.0.7里面有( )0.1,0.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12.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3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0,积是( )。两个数的商是36,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则商是( )。
13.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1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5克。照这样推算,100000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 )吨。
14.某商场举办迎“五一”促销活动,一种小毛巾买四条送一条,这种小毛巾每条4元,张阿姨按促销的方式买了15条,一共花了( )元。
15.一个梯形上底长10厘米,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它的上底延长( )厘米会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上底缩短( )厘米,会变成一个三角形。
16.小马虎在计算35×(◆+5)时,算成了35×◆+5,这样他的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小( )。
17.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15辆,一共有35个轮子,三轮车有( )辆。
18.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一共是25平方米.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空白部分的面积一共是________
19.直接填得数。
16×5= 164-56= 210÷7= 74+67= 27÷3×7=
450×2= 300-82= 299+63= 1.2-0.5= 24+10-8=
1.56-0.35= 320÷40= 125×8= 2.5+0.9= 3-1.4=
20.用竖式计算。
8.75+9.48= 17.4-6.53=
2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求写出简便过程。
8.29+3.7+0.71+6.3 57.38-(40.9-2.62)
5.9×88+12×5.9 720÷[(340-325)×6]
2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33厘米,其中一条腰长是6.5厘米,它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
23.李叔叔把一根5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自家的鱼塘中,竹竿的入泥部分长0.8米,露出水面的部分长1.2米,鱼塘的水深多少米?
24.一辆车装了34箱苹果,46箱香蕉,一共装了25辆车,一共运来了多少箱水果?
2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四年级各班2020年比2019年近视人数有所降低,请你根据这条信息将上面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补充完整。
(2)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26.“卧龙书院”8月1日到3日统计的参观人数见下表。
8月1日
8月2日
8月3日
380人
305人
421人
(1)8月1日门票收入多少钱?
(2)提一个两步或两步以上的问题并解答。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算式35×6用别的算式代替,注意这个算式中不能出现“3”。
【详解】
A.35×6=30×6+5×6,算式中出现“3”,则方法错误;
B.35×6= 40×6-5×6,且算式中没有出现“3”。方法正确;
C.35×6=20×6+15×6≠20+15×6。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能否找出对称轴,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详解】
如下图,只有第二个图形找不到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判定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50-40<第三边<40+50,
所以10<第三边<90,
即第三边的取值在10厘米~90厘米之间(不包括10厘米和90厘米),所以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80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
明确三角形的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别找出选项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找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详解】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答案: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小数的计数单位,只要看最后一个数字在什么数位,知道这个数位上对应的计数单位即可,再根据小数的性质进一步判定大小,解决问题。
【详解】
0.7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700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计数单位不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0.7=0.700;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搞清数字所在的数位以及对应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结合对小数的数位的认识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
A.9.3的个位上是9,十分位上是3,因此不满足;
B.9.03的个位上是9,十分位上是0,百分位上是3,因此满足;
C.0.93的个位上是0,十分位上是9,百分位上是3,因此不满足;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对小数的数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用去的长度+22.31米就是剩下的米数。
【详解】
41.5+22.31=63.81(米)
故答案为:C
【点睛】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求鸡:假设全是兔,依此计算出全是兔时脚的总数量,1只鸡与1只兔的脚的数量差,全是兔时脚的总数量与实际脚的数量差,然后用全是兔时脚的总数量与实际脚的数量差除以1只鸡与1只兔的脚的数量差就得到鸡的数量,再根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列式即可。
求兔:假设全是鸡,依此计算出全是鸡时脚的总数量,1只鸡与1只兔的脚的数量差,全是鸡时脚的总数量与实际脚的数量差,然后用全是鸡时脚的总数量与实际脚的数量差除以1只鸡与1只兔的脚的数量差就得到兔的数量,再根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列式即可。
【详解】
20×4=80(只)
80-56=24(只)
4-2=2(只)
24÷2=12(只)
即求鸡的列式为:(4×20-56)÷2=12
20×2=40(只)
56-40=16(只)
4-2=2(只)
16÷2=8(只)
即求兔的列式为:(56-20×2)÷2=8;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周长的意义可知,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各条边的长度不变,则周长不变。
【详解】
把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于原来长方形周长。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周长的意义,关键是明确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不变。
10.19 80
【解析】
【分析】
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详解】
3.8平方米=3.8×100=(380)平方分米;
19.08千米=19千米+0.08千米=(19)千米(80)米。
【点睛】
①分清是由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由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②明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③根据以上两点,判断小数点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
11.1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的意义进行填空即可得解。
【详解】
0.7的计数单位是0.1,0.7里面有7个0.1,0.015的计数单位是0.001,0.015里面有15个千分之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9
【解析】
【分析】
在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不为0时,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20,积就乘20;在商不为0的除法算式里,当被除数一定时,除数乘4,商就除以4,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130×20=2600;
36÷4=9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积与商的变化规律,应熟练掌握。
13.5
【解析】
【分析】
先求出计数单位“百”与“亿”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所以100000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5000000克。因为:1吨=1000000克,所以:5000000克=5吨。
【详解】
100000000÷100×5
=1000000×5
=5000000(克)
5000000克=5吨
所以,100000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5吨。
【点睛】
熟练掌握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48
【解析】
【分析】
先计算买4条的价钱,再求15条里有几个5条,然后相乘即可解答。
【详解】
4×4×(15÷5)
=16×3
=48(元)
【点睛】
买四条送一条,也就是促销时买5条只要花4条的钱。
15.10
【解析】
【分析】
根据“一个梯形上底长10厘米,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可知,这个梯形的下底是(10×3)厘米;再根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把这个梯形的上底延长(30-10)厘米会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上底缩短(10-0)厘米,会变成一个三角形。
【详解】
10×3-10
=30-10
=20(厘米)
10-0=10(厘米)
所以,一个梯形上底长10厘米,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它的上底延长20厘米会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上底缩短10厘米,会变成一个三角形。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170
【解析】
【分析】
给◆一个数值,分别计算出两个式子的结果,再作差即可解答。
【详解】
◆=5
35×(5+5)
=35×10
=350
35×5+5
=175+5
=180
350-180
解析:170
【解析】
【分析】
给◆一个数值,分别计算出两个式子的结果,再作差即可解答。
【详解】
◆=5
35×(5+5)
=35×10
=350
35×5+5
=175+5
=180
350-180=170
【点睛】
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确定一个值,然后计算出结果,再比较。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第1个式子去括号,再与第2个式子对比。
17.5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三轮车,则一共有轮子3×15=45个,这比已知的35个轮子多出了45-35=10个,因为1辆三轮车比1辆自行车多3-2=1个轮子,由此即可求出自行车有10辆,15-1
解析:5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三轮车,则一共有轮子3×15=45个,这比已知的35个轮子多出了45-35=10个,因为1辆三轮车比1辆自行车多3-2=1个轮子,由此即可求出自行车有10辆,15-10=5,所以三轮车有5辆。
【详解】
假设全是三轮车,则自行车有:
(3×15-35)÷(3-2)
=(45-35)÷1
=10÷1
=10(辆)
则三轮车有:15-10=5(辆)
【点睛】
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18.45平方米 20平方米
【解析】
【分析】
(1)题意可知,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5份,也就是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即把大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大
解析: 45平方米 20平方米
【解析】
【分析】
(1)题意可知,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5份,也就是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即把大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大正方形面积=阴影部分面积(25平方米),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用除法即可求出大正方形面积.(2)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空白部分占其中的4份,也就是空白部分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即把大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大正方形面积=空白部分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已求出,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可求出空白部分面积.
【详解】
(1)5÷9=;25=45(平方米)
故填:45平方米
(2)4÷9=;45=20(平方米)
故填:20平方米
19.80;108;30;141;63
900;218;362;0.7;26
1.21;8;1000;3.4;1.6
解析:80;108;30;141;63
900;218;362;0.7;26
1.21;8;1000;3.4;1.6
20.73;10.87
【解析】
【分析】
计算8.75+4.98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计算17.4-6.53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详解】
8.75+4.98=
解析:73;10.87
【解析】
【分析】
计算8.75+4.98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计算17.4-6.53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详解】
8.75+4.98=13.73 17.4-6.53=10.87
21.19;19.1;
590;8
【解析】
【分析】
8.29+3.7+0.71+6.3此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57.38-(40.9-2.62)此题先将括号去掉,然后再运用加法的
解析:19;19.1;
590;8
【解析】
【分析】
8.29+3.7+0.71+6.3此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57.38-(40.9-2.62)此题先将括号去掉,然后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5.9×88+12×5.9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720÷[(340-325)×6]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详解】
8.29+3.7+0.71+6.3
=8.29+0.71+3.7+6.3
=(8.29+0.71)+(3.7+6.3)
=9+10
=19
57.38-(40.9-2.62)
=57.38-40.9+2.62
=57.38+2.62-40.9
=60-40.9
=19.1
5.9×88+12×5.9
=5.9×(88+12)
=5.9×100
=590
720÷[(340-325)×6]
=720÷[15×6]
=720÷90
=8
22.33厘米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周长和腰长已知,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所以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减去两条腰长,即可解答。
【详解】
20.33-6.5-6.5
=13.83-6.5
=7.33
解析:33厘米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周长和腰长已知,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所以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减去两条腰长,即可解答。
【详解】
20.33-6.5-6.5
=13.83-6.5
=7.33(厘米)
答:它的底边长是7.33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23.3米
【解析】
【分析】
先用5米减去入泥土部分部分的长度后,再减去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即可。
【详解】
5-0.8=4.2(米)
4.2-1.2=3(米)
答:鱼塘的水深3米。
【点睛】
熟练掌握小
解析:3米
【解析】
【分析】
先用5米减去入泥土部分部分的长度后,再减去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即可。
【详解】
5-0.8=4.2(米)
4.2-1.2=3(米)
答:鱼塘的水深3米。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2000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加法,先求出一辆车装水果的箱数,再乘车的辆数,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34+46)×25
=80×25
=2000(箱)
答:一共运来了2000箱水果
解析:2000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加法,先求出一辆车装水果的箱数,再乘车的辆数,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34+46)×25
=80×25
=2000(箱)
答:一共运来了2000箱水果。
【点睛】
求出一辆车装水果的箱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见详解
(2)2019年近视人数最多的班级是四(2)班,最少的班级是四(3)班。
【解析】
【分析】
(1)观察统计图,2019年近视人数多些,2020年近视人数少些,据此解答即可。
(2)观
解析:(1)见详解
(2)2019年近视人数最多的班级是四(2)班,最少的班级是四(3)班。
【解析】
【分析】
(1)观察统计图,2019年近视人数多些,2020年近视人数少些,据此解答即可。
(2)观察统计图,比较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发现,2019年近视人数最多的班级是四(2)班,最少的班级是四(3)班。
【详解】
(1)补充统计图如下:
(2)19>15>13>12>11
答:2019年近视人数最多的班级是四(2)班,最少的班级是四(3)班。
【点睛】
首先从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再进一步分析各方面信息,完成解答任务。
26.(1)5700元;
(2)8月2日门票收入多少钱?比8月1日少多少钱?1125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用8月1日的参观人数乘票价,即可求出8月1日门票收入多少钱,即是:380×15=
解析:(1)5700元;
(2)8月2日门票收入多少钱?比8月1日少多少钱?1125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用8月1日的参观人数乘票价,即可求出8月1日门票收入多少钱,即是:380×15=5700(元)。
(2)根据题意,已知8月1日的收入是5700元钱,已知票价与8月2日的参观人数,据此可以提问:8月2日门票收入多少钱?比8月1日少多少钱?,先计算出8月2日的收入,再用8月1日的收入减去8月2日的收入即可。
【详解】
(1)380×15=5700(元)
答:8月1日门票收入5700元钱。
(2)8月2日门票收入多少钱?比8月1日少多少钱?
305×15=4575(元)
5700-4575=1125(元)
答:8月2日门票收入4575元钱,比8月1日少112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