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1.根据拼音写词语。
挡不住时光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回想这一路走来,我们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可能有过jīng huāng( ),可能有过jǔ sàng( ),可能有过zāo gāo( ),可能有过tuí rán( )……但要相信,所有kùn nan( )都是岁月kāng kǎi( )的馈赠,它将zhào yào( )我们前行的道路。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柔(róu)美 威风凛(lǐn)凛 B.肃 (shù)静 技高一筹( chóu)
C.检阅( yuè) 热血沸(fèi )腾 D.颓(tuí)然 暴露无遗( yí)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陡然 澄碧 刺猬 断断续续
B.陶醉 琴键 谱写 呆头呆脑
C.慷慨 滥用 谚语 斩钉截铁
D.悬涯 顷听 暴露 心惊肉跳
4.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是( )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C.夜的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园中有月神在徘徊着,有牛童织女在恋爱着,有夜莺啼着,有花香绕着。
D.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翻开一张张旧相片,想起许多从前的事。
B.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C.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D.“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7.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成排比句。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雨,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人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8.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鲁迅先生《自嘲》用“(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挂着(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是《少年闰土》的片断,闰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父亲说他五行缺土,“五行”指的是( )古文《咏雪》中的少年才智是:公欣然曰:“(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作为当代少年儿童,我们更应懂得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 ),空悲切。”
(2)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整理科研资料,看着视频,所有人都潸然泪下,我们不禁想起诸葛亮的一句话“ ( ),( )”
(3)夏季的暴雨骤来骤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印象最深的两句是“( ),( )”唐代诗人刘禹锡望着奔腾的黄河水,联想到一个典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写道 “( ),( )”
(4)我本学期积累了不少离别的诗句。王勃的“( ),天涯若比邻。”李白的“浮云游子意,( )”还知道了司马光对德才关系的论述“才者,( );德者,( )”
9.填空。
(1)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条件最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有连绵数百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大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一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两到三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专家经过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拿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10、结合上下文,理解第2段中“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大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③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2、第③段介绍了风能发电的四个优点,请分别概括,至少写三点。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④自然段提到,影响风力发电普及的两个主要因素分别是:
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夜语肖邦<节选>
三十年前的一天深夜,我躺在蚊帐里打开那台半导体收音机,飘忽的电波中,断断续续传来雄浑的管弦乐旋律。这是一家我不熟悉的外国电台,当时我曾想,也许是海风把这电波吹到了我这里。电台的信号游移不定,必须不断调整频率才能听清楚。管弦乐像大海的波涛,在星月暗淡的夜空下汹涌起伏,时隐时现。这是我从没听过的音乐,然而却似曾相识,好像有点耳熟。突然,一艘小船出现在浪峰上,小船光芒四射,把夜空和波涛映照得一片通亮。这小船,是钢琴。琴声被管弦乐烘托着,又引领着乐队走向远方。我一边调节着收音机旋钮,一边屏息静听,唯恐遗漏了其中的旋律。这是一部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气势恢宏博大,仿佛有人在用庄严悲凉的声音倾吐心中的激情,那种悲凉,在我的心里激起强烈的共鸣,它使我联想起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二乐章是优美柔曼的抒情,活泼的琴声犹如一个心情急切的游人在山水间寻觅胜景,然而山重水复,云雾茫茫……听第三乐章时,电波受到了干扰,音乐含混不清,我竭尽全力,也无法将频道调节好。留下的印象,是从遥远的海上传来一个落水者时续时断的呼救,那微弱的呼喊不时被呼啸的风声打断。音乐结束时,我听到了播音员的介绍,这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这次经验,使我对肖邦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看法。那个能写美妙绝伦的《升c小调圆舞曲》和优美夜曲的肖邦,原来也能写如此博大深沉的协奏曲。作曲家情感的丰富和曲折,使人叹为观止。我以为此后天天都能收听到这家电台的音乐节目,然而奇怪的是,第二天晚上,我那台半导体收音机里便再也找不到这家外国电台,以后也没有找到。我不知道是我的收音机太蹩脚,还是那家电台失了踪。不过,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尽管它残缺不全。
现在,我已经有了全套的肖邦钢琴曲唱片,可以随心所欲选择听他的作品。我常常听的作品中,有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同一段音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心情去听,体会可能完全不一样。然而每次听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想起那种沉醉和焦灼交织在一起的神秘气息。
15、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 )
(2)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16、作者是通过联想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听了第一乐章,作者联想到_____________;由第二乐章,作者又联想到______________;第三乐章让作者联想到_____________。
17、从作者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到《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二乐章的曲调变化是( )
A.激昂热烈——舒缓平坦 B.庄严悲凉——心情急切 C.恢宏博大——优美柔曼
18、“这次经验,使我对肖邦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看法。”“这次经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以前不同的看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画线的句子,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习作。
生活百味,细细体会,你会有许多的感受: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离别的痛苦;成功的喜悦……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有难以忘怀的经历吗?请你张开感受的“触角”,捕捉生活中那个最“亮”的点,以“我感受到了 ”为题,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事件之中,有条理地写下来。书写整洁、规范。写之前想一想:
①你要表达的感受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或者是用怎样的事例来表达?
②哪些部分应该写得具体些,哪些可以写得简略些呢?
【参考答案】
1. 跌跌撞撞 惊慌 沮丧 糟糕 颓然 困难 慷慨 照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撞”“丧”“糟”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肃静,读音:sù jìng,意思是严肃寂静。
故选B。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字形的识记与辨析。
D、悬涯——悬崖
顷听——倾听
4.A
解析: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修辞的辨析。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A.从两个连续的“只听见”来看属于反复修辞。
B.从连续的三个“就像”来看属于排比修辞。
C.从连续的四个“有”来看属于排比修辞。
D.从题干来看这是三组结构相似,字数相似并且都有“什么是什么的美”的句式,所以也是排比修辞。
所以从上述来看A是不同的。
5.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病句辨析,要找出有病因的句子。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辨析出没有病句的一项。
A 正确。
B 有语病。病句中“尽快”与“早日”意思重复了,去掉任意一个即可。
C 有语病。病句中“好坏”与“之一”前后矛盾,应将“之一”删除。
D 有语病。病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懂得了时间的可贵”与“那么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之间是因果关系,应用“既然……就”,把“即使”改为“既然”即可。
故选:A。
6.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应使用逗号,不能使用冒号,将冒号改为逗号即可。
7. 夏天里的一阵风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雨”,可以知道剩余的应该是“爱心是”,可以用四季的顺序来写爱心的特点。
8. 横眉冷对千夫指 深蓝的天空 一轮金黄的圆月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金、木、水、火、土。 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织女家 海内存知己 落日故人情 德之资也 才之帅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句鲁迅的名人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选自《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出自刘义庆 (南北朝)《咏雪》意思:“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了年纪大了,就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也指年轻时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去学习、努力,而不要等到年老时,才来懊悔自己年轻时虚度光阴。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意思: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意思: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9. 南望王师又一年 暖风熏得游人醉 天光云影共徘徊 桃花一簇开无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1)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原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2)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3)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4)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原诗: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5)宋代陆游的《示儿》,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0、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一旦被利用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但目前由于技术原因还没有被开发利用。
11、作比较
12、 容量大
消耗低 投资小
13、 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 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风电
14、风能利用前景诱人。
【分析】
1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从文章第③段“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以建两到三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可知,句中的“财富”“梦想”指的是利用江苏沿海连绵数百里的滩涂的风力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③段中用江苏沿海的滩涂和三峡相对比,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分析。
从“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可知风能发电优点为容量大;从“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可见风能发电优点为消耗低;从“一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两到三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可见风能发电优点为投资小;从“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可见风能发电优点为污染小。
13、本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风电”说明了影响风力发电普及的两个主要因素。
14、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
拟标题需要提取出文章中心,结合主要内容从关键词语去概括提炼。文章主要描写了风能发电的优势、困难以及展望了风能发电的广阔前景。故可拟标题为风能利用前景诱人或风能将使江苏沿海成为“海上三峡”。
B
解析:15、 叹为观止 情不自禁
16、 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心情急切的游人在山水间寻觅胜景,然而山重水复,云雾茫茫…… 从遥远的海上传来一个落水者时续时断的呼教,那微弱的呼喊不时被呼啸的风声打断。
17、B
18、 听到肖邦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以前认为肖邦只能写美妙绝伦的《升C小调圜舞曲》和优美夜曲
19、同意。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心情。听到的音乐也会因心情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感受。
【解析】
15、考查了根据解释写词语。
结合平时积累及上下文内容理解即可。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6、考查了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仔细阅读短文,从中找到描写作者乐曲后想象到的事物的语句,画出来。一般联想句都会有“像”“我好像看见了……使我联想起…… ”之类的标志语,我们找到含有这些标志语的句子,概括出重点即可。如“管弦乐像大海的波涛,在星月暗淡的夜空下汹涌起伏;时隐时现”一句中有“像”,显然是作者把管弦乐想象成大海的波涛了。
1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我们先从短文中找到描写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如描写第一乐章的“仿佛有人在用庄严悲凉的声音倾吐心中的激情,那种悲凉,在我的心里激起强烈的共鸣”k可知曲调是庄严悲凉,描写第二乐章的“活泼的琴声犹如一个心情急切的游人在山水间寻觅胜景”可知曲调是心情急切;最后结合作者的联想概括出曲调的变化。
18、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音乐结束时,我听到了播音员的介绍,这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那个能写美妙绝伦的《升c小调圆舞曲》和优美夜曲的肖邦,原来也能写如此博大深沉的协奏曲”可知,“这次经验”指的是听到肖邦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以前不同的看法”指的是以前认为肖邦只能写美妙绝伦的《升c小调圆舞曲》和优美夜曲。
19、考查了对文章观点的认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即可。如:同意。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心情。听到的音乐也会因心情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感受。
20.范文:
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是攻克了难题,可能是学了很久的手工终于做成了,可能是成功,可能是失败,可能……
“啊——好痛呀,呜呜——”我大喊着。
天空万里无云,洁白的云朵在湛蓝的天空悠闲地飘着,花儿们在草地里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柳枝在空中翩翩起舞。在马路上,传来一阵欢笑,我们到了期望已久的沙滩。
看!们搭了一座豪华的沙滩城堡。而我和爸爸呢?我们在游泳,不过对于像我这种对游泳一窍不通的人来说,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学游泳,首先要学会憋气。”爸爸一字一句地说。什么?憋气!我压根不是块憋气的料。让我潜在水里,能不呛死都算好了。算了,还是试一下吧!我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头猛地一扎。“咕噜咕噜——”我在水里不停地吐着泡泡,而爸爸则在计时:“一、二、三……”还不到三秒,我就从水里钻了出来,用一副像憋了几分钟的气一样看着爸爸。
爸爸用一副开玩笑的语气对我说:“才忍了三秒。”
“三秒?么鬼,才忍了三秒?小姐可是使出了平生所有的力气来忍,才忍了三秒。”你别吓我啊,我还以为自己忍了一分钟呢。我在心里边想边说。
没事,再来一次。一秒、三秒、五秒……五秒,有进步,继续!
“噢,太好了!”终于学会憋气了,我可是忍了三分钟哦。
之后,爸爸教我蛙泳。双腿成八字向外蹬,手再交叉地往下按,然后在双手按下的一瞬间,把头抬起来,深吸一口气……
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学习,我的蛙泳游得可利索了,我真是欣喜若狂,这可能就是成功的喜悦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而且前面有一段的提示性语言 ,它的写作难度并不大。这个题目一共有三个关键词语:感受、我xx,它的意思是在某一时刻被我所感觉,或者是我经历的一个事件使我感受到XX,我们写作时,应注意到这些词语。写这个题目的时候,选取的一些场面一定是关于XX的,可以尝试采用分镜头式、小题目式来写作。可以想想你是如何感受到的?过程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试着从生活中寻找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场面,把它写下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或场面描写的方法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这个题目非常适合写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不适合写成议论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景物描写式开头等。
正文:把事情讲清楚。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经过,是记叙文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这部分要写得详细。要将最精彩的地方写清楚。除了叙事,也要注意对人物的描写。要学会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将人物的心情和感受写出来。
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