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容器讲座电子文档.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874245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器讲座电子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本文档共2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高压电力电容器的技术进展 1、 电容器的发展简史 2、 行业情况 3、 高压并联电容器 A 介质的进步 B 不同结构产品的比较 4、 并联补偿成套装置 A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 B 容量的确定 C 串联电抗百分率的选定 D 额定电压的校核 E 过电压能力 F 谐波放大和谐振校核 G 三相电容平衡的调节 H 装置保护的配置 I 装置的构成 J 装置的主要部件 K 电容器的例行维护 5、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A 阻尼器 B 电抗器 C 中压 D 电容分压器电容量 E 在线监测谐波 电容器的发展简史 1745年来顿瓶问世,拉开了电容器历史的序幕。 191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创了电容器工业生产的先河,并用于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 1958年我国正式开始电容器的规模生产(第一个五年计划项目)。 行业简况 国外 GE:大元件,外熔断器,成套供货; ABB:ASEA+BBC。小元件,内熔丝; COOPER:外熔断器、内熔丝; 其他: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印度。 国内 台湾约18家(以台北士林电机为最大,按GE技术生产)。 大陆约150家,其中能生产高压者仅占1/10。 按老规定:骨干企业2家(西安、桂林) 重点企业3家(北京、锦州、无锡) 定点企业13家 (牡丹江、太原、本溪、济南、济宁、南京、苏州、 上海、新安江、湘潭、武汉、重庆、温县即中原) 介质的进步 1、 极板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锡箔,也比较厚。以后采用铝箔,厚度仅5 ~ 7μm。 2、 固体介质 20世纪30年代为电缆纸。以后才有电容器纸,其厚度一般是8 ~ 12μm。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 丙烯薄膜。从此以后开启了聚丙烯薄膜和电容器纸搭配使用的新阶段----膜纸复合介质阶段。常用膜的厚度为9 ~ 18μm。 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膜表面经过特别处理的所 谓粗化膜。先是单面粗化,随后又有双面粗化产品,这就是全膜电容器阶段。 比特性等都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例如,电容器 的介质损耗tgδ由0.4%下降至现在0.04%以下,使电容器的能耗下降了一个数量级!重量比特性由原来的2~3kg/kVar减少到0.1kg/kVar左右。 3、 液体介质 习惯上又称电容器油。其进展详情见下表。 油 的 进 展 名 称 矿 物 油 烷 基 苯 苯基 基乙二烷 甲@ 苯 苯 乙 基 烷 乙 @ 苯 基 异 丙 基 联 苯 苄 基 甲 苯 苄 二 基 苯 甲 基 苯 乙 加 烷 代 号 MO AB PXE PEPE IPB MBT/DBT MBT+DBE 商品名称 S油 Wemcol C101 SAS--40 产品代号 Y W F F B A S* 国 别 美国 中国 日本 中国 美国 法国 日本 国 内 使用年代 至80年 代 1975 年 以 后 1975年 以 后 1990年 以 后 1980 ~ 1990年 1982 年 以 后 1992年 以 后 凝固点℃ -45 -60 -48 -72 -50 -67 -70 相对粘度 ℃ +40 -40 +30 (7.69) +30 (3.60) 1.96 5769.2 1.53 26.7 +20/-30 (1.42/ 108.59) 1.38 133.8 1.0** 19.7 芳香指数 ~0.1 0.167 0.44 0.50 0.56 0.645 0.678 吸气能力 69 71 85 100** 介电系数 80℃ 2.20 2.25 2.50 2.53 2.54 2.66 2.50 毒性,LD50 无毒 无 毒 无 毒# 无 毒# 无 毒# 无 毒# 无 毒# 注1:1975~1985年间个别厂曾用过硅油,代号G,介电系数约2.7; 2:多氯联苯(PCB)因巨毒于1972年禁止生产; 3:*系临时命名; 4:**系参照基准值; 5:#表示无累积效应,可生物降解; 6:@二者同属于二芳基乙烷系列。 不同结构产品的比较 A、 单台(铁壳)式 有内熔丝和外熔断器双重内部故障保护,安全可靠,备品价廉,易更换。220kV以上变电站基本上只用这类产品。安装工程量大,巡视麻烦(但直观)。 B、 集合式 安装方便,维护简单,一般占地少。但国外仅有日本用! 但是日本已停止生产2年了。主要不足之处:产品本身对地击穿(闪络)无保护措施,即自身保护设计上有“死区” ;内熔丝动作到一定根数后产品就会投不上,一般只能返厂修理。 C、 箱式 大油箱内直接放置电容器芯子,即无小铁箱壳。单台容量很大,但是,一旦内部出现局部击穿,有碳黑析出时,整台产品可能报废! D、 半封闭式 导电部分封闭,接地部分外露,电容器卧放,有外熔断器。它介于A和B之间。 E、 干式 自愈性。若自愈失效?!常规保护?μs!! F、 充气式 实为集合式大油箱内的油换成气体(N2 或 SF6),里面小铁壳内还是充油的(即油浸式电容器)。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 A、 按功率因数(0.80,0.85,0.90); B、 按经济无功当量; C、 按线损的降低效果(10kV线路5km以上,功率因数不足0.9,在线路2/3处装设); D、 按系统母线电压的升高 (~2%/组,或小于分接头的一档); E、 按主变容量(10~30%); F、 按就近、就地的原则; G、 两组及以上带不同串联电抗百分率的电容器并列运行时,串联电抗百分率大的一组要先投后切; H、 多组电容器并列运行时,按九域图自动投切。 ↑COSφ(or Var) 上限 下限 7 8 9 4 5 正常情况 6 1 2 3 下限 上限 U→ 容量的确定 1 按前述的补偿原则和避开谐振点的要求确定补偿总容量和分组容量。 2 按下面的原则计算单台容量: A、 按照电容器的爆破能量,kJ; B、 按照电容器内部故障后备保护的要求; C、 按照电容器投运率的要求; D、 按照最佳安全运行状况的要求。 串联电抗百分率的选定 β =ωL / (1/ωC) 1、 基本无谐波时,取0.5 ~ 1.0%; 2、 仅有5次谐波,取4.5 ~ 6.0%; 3、 仅有3次谐波,取12 ~ 13% 。(GB50227-95?) 4、 电抗器的位置 额定电压的校核 按下式计算: 1.1√3Un/K≥Um 即 Un≥KUm/1.1√3 Un---电容器的额定电压,kV; Um---系统最高运行电压,kV; K---串联电抗器接入后,电容器端电压抬高的倍数。 请注意,串入不同电抗百分率的电抗器后,电压抬高的倍数如下: k = 1 /(1-β), 1 /(1-β)≠ 1+β! 电容器的过压能力 按国家标准GB/T 11024.1—2001的规定: 1.10Un:长期运行; 1.15Un:24小时内允许30分钟; 1.20Un:轻负荷时的电压升高,允许5分钟; 1.30Un:轻负荷时的电压升高,允许1分钟。 高于1.15Un的过电压,在电容器的整个寿命期限内不允许超过200次! 谐波放大和谐波校核 一般按电流源等值回路计算: Icn = In /(1 + k) Isn = kIn /(1 + k) k =(nXL + Xc/n)/ nXs 式中:Icn—流入电容器支路的谐波电流; Isn---流入电容器系统的谐波电流; In----谐波源流出的电流; XL-----串联电抗; Xc---容抗; Xs---系统的短路阻抗。 k<0,谐波放大; k>0,正常并补; k=0,滤波; k=-1,并联谐振!! 具体谐振点的计算: n ≈ √(Sd/Qc) 式中:Qc----电容器的容量; Sd-----母线对地短路容量;n---谐振谐波次数。 三相电容的平衡调节 这是一项既简单又极其重要的工作,做得不好,会使继电保护失出必要的前提,影响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只要认真的在“纸上谈兵” ,几分钟就可完成任务。具体做法是,先将待安装的电容器用粉笔临时编号,然后记下它们的电容,在纸上进行分相,尽量减小各相间的偏差,最好调节到最大最小二者之差小于1%,甚至于0.5% 。这时方可按调定的方案分相上架安装,最后正式用油漆编号。 装置保护的配置 1、通用保护:过电压、过电流、过流速断、失压(欠压); 2、电容器内部故障后备保护: 3、开口三角电压(单Y)、中线不平衡电流(双Y)、纵向 差压、横向差流(桥差)等; 开口三角(零序)电压保护一次接线图 差压保护一次接线图 桥差保护一次接线图 中线不平衡电流保护一次接线图 图中:QF-断路器、QS-隔离刀闸、FV-氧化锌避雷器、FD-放电线圈、RD-喷逐式熔断器、L-串联电抗器、C-并联电容器、TA-电流互感器。 4、过负荷保护、对地保护: 5、 整定值的确定 下图(每个元件上都串有内熔丝,为简化计图中未画出)是电容器内部结构示意图,设串联数为S,每个串联段内的并联数为P,则当某串联段内有一个元件击穿时(如图b),与它并联的完好元件上的电压就会升高。 在星型接线中,忽略中性点的漂移,则不难得出x根熔丝动作后,完好元件上的过电压倍数K可用下式描述: K = PS / [S(P-x) + x] 一般取K值为 1.15 ~ 1.5作为整定值的计算依据。在确定元件击穿根数后,根椐相关的公式,便很容易得出各种保护下所需要的不平衡电压或电流值。此外,也可由上式得出: x = PS(K-1)/K(S-1) 如果电容器的内部接线不是简单的先并后串,上述公式则不适用,那时要根据具体接线另行推导新的公式。 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 一般由断路器、隔离开关、并联电容器、熔断器、放电装置、串联电抗器、避雷器、母排、支柱绝缘子及钢结构支架构成。下面就取其重要内容逐项加以说明。 装置的主要部件 1、 断路器:不弹跳、三相尽可能同步动作、不重燃!六氟 化硫开关好于真空开关。 真空开关分闸时电容器组开口三角电压波形 电容器组合闸过电压倍数 电容器组分闸过电压倍数 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 SF6气体的状态参数 2、 串联电抗器:空芯好于铁芯(含干式和油浸式),磁屏 蔽式好于半芯式,前置优于后置。 5000kVar 300MVA 5次 限制谐波(<In/2)进入电容器支路的参数对照表 参数名称 参 数 取 值 背景谐波 3次 3次 5次 5次 5次 β,% 12.0 13.0 4.5 5.0 6.0 QC/Sd,< 0.0089 0.0189 0.005 0.010 0.020 3、 放电装置:一般用放电线圈(干式和油浸式);杆式和 几百千乏的小容量可用内置放电电阻。 4、 避雷器:现在只用氧化锌一种。要校核方波通流容量。 多种结线方式要慎重选取。 5、 喷逐式熔断器:小的容性电流可靠动作为主,大的极限 感性电流开断为辅。二者兼备更佳。 一般按被保护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 ~ 2.0(+In)倍选配。 电容器的例行维护 1、 切忌频繁打耐压,即使按标准规定值(0.75×2.15Un)打也不合适。因为这个折扣值仍高达1.6125倍额定电压!打多了会给电容器带来内伤,构成隐患。 2、 一般以定期(或非正常跳闸后)测电容和对地绝缘电阻为好。 3、 有条件时可测(或抽检)电容器的介质损耗。 4、 定时清扫瓷套(污秽区),并逐个检查每个电气联结处的螺母有无松动!!! 5、 加强对温升偏高的电容器的监测。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由电容分压器和电磁装置组合而成。电容分压器部分的技术进展情况大多与前面提到的相同或相近,只是最好不要用全膜介质,这个问题与介质的电容温度系数亦即精度有关。故不再赘述。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进展主要反映在电磁装置上。重大的有以下几方面: 1、 阻尼器。 先后采用过电阻式、谐振式和速饱和电抗器式三种。这方面的进步,不仅使该产品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特别是在铁磁谐振和瞬变响应方面),而且为该产品负载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近又有一种半导体阻尼器问世,它是双向可控硅与电阻串联而成。 速饱和式:电压为0.8U1N、1.0 U1N和1.2 U1N而实际负荷 为零时,可在二次端子短路后又突然消除短路,其二次电压峰值在0.5秒内恢复到与正常值相差不大于5 %(标准是10 %)的电压值; 额定电压下高压端子对接地端子发生短路后,二次 输出电压可在额定频率的一个周期内衰减到短路前电压峰 值的5 %(标准是10 %)以下。 半导体式:对抑制铁磁谐振则与速饱和式相同(有时还 快一点)。对瞬变响应几乎一次电压短路的同时,二次电压降为零。 2、 电抗器。 即与中压变压器一次线圈相串联的补偿电抗器。它的铁芯结构、电抗值的调节方式,都直接影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性能,特别是精度的稳定性。 3、 中压。 我国的传统产品一般沿用原苏联的设计,取13 kV。 但是,为了提高输出伏安数,现在大多将此值升高至20 kV左右。当然,35kV级,或者输出负荷要求不很高时,也可取较低的值。 4、 电容分压器电容量。 以110 kV级而论,老产品的电容量通常小于0.01 μF,现在为了配合输出容量的要求,已将此值加大到0.01 ~ 0.04μF。也就是说,可以确保500 kV 级产品的电容量达到0.01μF及以上。这就为各个电压等级产品的输出调控开了方便之门。 5、在线监测谐波。 5.1 可以测谐波?! 近来有人声称他们的CVT可以在线监测谐波!这个说法要加以解释才能明确。如果说可以测谐波,那必须对该台CVT的精度预先在各个频率下进行校对,画出精度修正 曲线,然后按照此曲线解读实测值,否则必然得出极不准确的读数。因为不加修正,CVT是不能用来测谐波的。它的变比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见下图,这是国外报道的,其变化范围大致在0.25 ~ 3.0之间。 5.2 变比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5.3 加串一个电容器 又有人说,只要在端子排上增加一个端子,在分压电容器下面再串一个电容,便可进行测量。但这时,它的二次绕组的精度也就不可能正确反映工频电压的数值了,保护也可能误动作。 5.4 采用专用电容分压器 其实,要解决在线监测谐波的问题,可以另配一台价廉的电容分压器,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以上观点,纯系个人一孔之见,疏漏甚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并联电容器型号: B □ □ □ □-□-□W 户外 相数 额定容量,kVar 额定电压,kV 设计序号 固体介质代号:F--复合介质,M--全膜 液体介质代号(见表) 并联电容器 举例说明: BFF11/√3—334---3W BAM211/√3—200---1W 并联补偿成套装置型号: T BB □ - □ / □ - □ □ W 户外 保护方式(见表) 一次接线方式: A单星; B双星 单台容量,kVar 额定容量,kVar 额定电压,kV 并联补偿 成套装置 保护方式 零序电压 纵向差压 中线差流 横向桥差 代 号 K C L Q 举例说明: TBB10---3000/100---AKW TBB10---3600/100---ACW TBB10---6000/100---BLW TBB10---7200/100---BCW TBB210---8400/100---BQW 耦合电容器型号: OWF110/√3—0.01H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型号: TYD110/√3—0.01H TYD2110/√3—0.01H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