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73901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PDF 页数:224 大小:4.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ii iii iv 目录 目录.i 1 前 言.1 1.1 项目背景.1 1.2 本次环评内容.4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5 1.4 报告书总体结论.5 2 总 论.7 2.1 编制依据.7 2.1.1 法律、法规.7 2.1.1.1 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7 2.1.1.2 地方法规、部门规章.8 2.1.2 技术规范.9 2.1.3 相关技术资料.10 2.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10 2.2.1 环境影响识别.10 2.2.2 评价因子.11 2.3 评价目的及评价重点.12 2.3.1 评价目的.12 2.3.2 评价工作重点.12 2.4 评价等级、范围与评价时段.12 2.4.1 评价等级.12 2.4.2 评价范围.14 2.4.3 评价时段.14 2.5 评价标准.14 2.5.1 大气环境.14 2.5.2 地表水环境.15 2.5.3 声环境.16 2.5.4 水土流失评价标准.17 2.6 环境保护目标.18 2.7 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路线.18 2.7.1 评价方法.18 2.7.2 评价技术路线.19 2.8 相关规划.19 2.8.1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19 2.8.2 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 年修编).21 2.8.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1 2.8.4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2 2.8.5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2 2.8.6 海口市如意岛控制性详细规划.23 2.8.7 海口市江东组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4 2.8.8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5 2.8.9 海口市东海岸度假旅游区规划.25 v 3 工程分析.27 3.1 工程概况.27 3.1.1 项目基本情况及路线走向.27 3.1.2 技术指标.29 3.1.3 预测交通量.29 3.1.3.1 可研中的预测交通量.29 3.1.3.2 如意岛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中的预测交通量.30 3.1.4 工程设计方案.32 3.1.4.1 总平面布置.32 3.1.4.2 纵断面布置.32 3.1.4.3 横断面布置.33 3.1.4.5 承台标高.34 3.1.4.6 全桥总体布置.34 3.1.4.7 集散地侧引桥布置.35 3.1.4.8 如意岛侧引桥布置.35 3.1.4.9 路基工程.36 3.1.4.10 路面工程.36 3.1.4.11 给排水工程.38 3.1.4.12 道路绿化、交通工程.38 3.1.4.13 其他辅助工程.40 3.1.4.14 工程量汇总.40 3.1.5 施工组织与施工工艺.43 3.1.5.1 施工组织.43 3.1.5.2 施工工艺.44 3.1.5.3 施工工艺的先进性与环境可行性.48 3.1.6 征地拆迁及工程土方数量.48 3.1.6.1 永久占地.48 3.1.6.2 临时占地.49 3.1.6.3 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49 3.1.6.4 工程土石方.49 3.2 污染源分析与源强估算.52 3.2.1 产污环节分析.52 3.2.2 污染源强估算.54 3.2.2.1 施工期污染源估算.54 3.2.2.2 营运期污染源估算.56 4 区域环境概况.61 4.1 地理位置.61 4.2 地形、地貌.61 4.3 气候、气象.62 4.4 土壤.65 4.5 地震.65 4.6 地质.65 5 陆域环境现状评价.68 5.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8 vi 5.1.1 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性调查.68 5.1.2 周边 200 米范围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68 5.1.3 植被现状调查与评价.69 5.1.3.1 调查范围与方法.69 5.1.3.2 项目区植被类型概况.69 5.1.3.3 植被的基本特征分析.70 5.1.3.4 植物组成特征分析.72 5.1.3.5 生态环境评价与建议.78 5.1.3.6 生态问题与生态恢复.79 5.1.3.7 植被现状调查结论.81 5.1.4 陆栖脊椎动物现状调查与评价.81 5.1.4.1 陆栖脊椎动物资源评价方法.81 5.1.4.2 调查区域和调查方法.82 5.1.4.3 项目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组成.82 5.1.4.4 动物群落组成.95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6 5.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7 5.3.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97 5.3.2 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98 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02 5.4.1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102 5.4.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03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4 6.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04 6.1.1 陆域工程对植物的影响分析.104 6.1.2 陆域工程对动物的影响分析.105 6.1.2.1 规划项目可行性分析.105 6.1.2.2 项目施工期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预测和分析.106 6.1.2.3 项目营运期对陆栖脊椎动物的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107 6.1.2.4 重点保护陆栖脊椎动物在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109 6.1.2.5 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结论.111 6.1.3 陆域工程对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111 6.1.4 陆域工程对南渡江的影响分析.112 6.1.5 陆域工程对潭漤河的影响分析.112 6.1.6 陆域工程对海岸、沙滩的影响分析.112 6.1.7 陆域工程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分析.113 6.1.8 陆域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113 6.1.9 临时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14 6.1.9.1“三场”环境影响分析.114 6.1.9.2 临时占地环境影响分析.114 6.1.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5 6.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16 6.2.1 征地、拆迁影响分析.116 6.2.2 工程施工对沿线居民出行影响分析.116 vii 6.2.3 工程施工对沿线基础设施影响分析.116 6.2.4 对东海岸景观的影响分析.116 6.2.5 对附近交通路网的影响分析.116 6.2.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2 6.3 水环境影响评价.122 6.3.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122 6.3.1.1 施工生活污水影响分析.122 6.3.1.2 施工场地废水影响分析.122 6.3.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123 6.3.3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4 6.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24 6.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24 6.4.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25 6.4.3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125 6.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6 6.5.1 施工期声环境预测与评价.126 6.5.1.1 主要噪声源强及其影响范围.126 6.5.1.2 施工噪声影响评价.126 6.5.2 营运期声环境预测与评价.127 6.5.2.1 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及参数选择.127 6.5.2.2 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28 6.5.2.3 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130 6.5.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0 6.6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30 6.6.1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30 6.6.2 营运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31 6.6.2.1 预测模式.131 6.6.2.2 预测参数.132 6.6.2.3 预测结果与评价.134 6.7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134 6.7.1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34 6.7.2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35 6.8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35 6.8.1 项目区概况.135 6.8.2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目标值.135 6.8.3 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35 6.8.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36 6.8.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36 6.8.6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措施总体布局.136 6.8.6.1 路基工程区.136 6.8.6.2 桥梁工程区.137 6.8.6.3 施工生产生活区.137 6.8.6.4 施工道路区.137 6.8.7 水土保持监测.138 viii 6.8.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38 6.8.9 水土保持结论与建议.138 6.9 景观影响分析.139 6.9.1 景观质量综合评价.139 6.9.2 景观协调性分析.141 6.9.3 景观影响分析及建议.142 6.10 预制件影响分析.142 6.10.1 预制件的预制影响分析.142 6.10.2 预制件的运输影响分析.142 7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143 7.1 周边海域使用现状.143 7.2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144 7.2.1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44 7.2.2 海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45 7.3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146 7.3.1 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6 7.3.1.1 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146 7.3.1.2 工程用海对附近潮流场的影响分析.147 7.3.2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0 7.3.2.1 泥沙来源和含沙量.150 7.3.2.2 桥墩冲淤计算分析.151 7.3.2.3 大桥建设对岸滩冲淤变化的影响分析.151 7.3.3 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1 7.3.4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2 7.3.4.1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152 7.3.4.2 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152 7.3.5 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153 7.3.5.1 跨海大桥对海口市东海岸旅游休闲娱乐区的影响分析.153 7.3.5.2 对皇冠度假酒店海水浴场、鲁能希尔顿海水浴场的影响分析.153 7.3.5.3 对海南近海农渔业区、桂林洋保留区的影响分析.153 7.4 海洋环境风险.154 7.4.1 溢油风险分析.154 7.4.2 溢油风险防范措施.159 7.4.3 溢油应急计划.159 8 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经济论证.161 8.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61 8.1.1 节约占用土地的措施.161 8.1.2 施工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61 8.1.3 临时施工场地植被恢复措施.162 8.1.4 道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63 8.1.5 生态避让及保护措施.163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64 8.3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65 8.3.1 施工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65 ix 8.3.2 营运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66 8.4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66 8.4.1 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66 8.4.2 营运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67 8.5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67 8.5.1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67 8.5.2 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68 8.6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69 8.6.1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69 8.6.2 营运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69 8.6.2.1 降噪措施.170 8.6.2.2 工程管理措施.171 8.6.2.3 对沿线乡镇规划建设的控制要求.171 8.6.2.4 跟踪监测建议.171 8.7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171 8.7.1 施工期振动污染防治措施.171 8.7.2 营运期振动污染防治措施.172 8.7.2.1 工程降噪措施.172 8.7.2.2 规划管理措施.173 8.8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73 8.8.1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73 8.8.2 运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73 8.9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汇总.173 9 环境事故风险评价.176 9.1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176 9.2 风险分析.176 9.2.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176 9.2.2 桥面危险品运输环境风险分析.177 9.2.3 天然气上岛环境风险分析.177 9.3 风险防范措施.178 9.3.1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措施.178 9.3.2 桥面交通事故防范措施.179 9.3.3 天然气管道泄漏风险防范措施.180 9.4 风险应急计划.180 10 产业政策和项目选址合理性.182 10.1 产业政策.182 10.2 规划相符性分析.182 10.2.1 相关规划.182 10.2.2 海口市如意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182 10.2.3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相符性.184 10.3 选线合理性分析.184 10.4 清洁生产分析.185 1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86 11.1 经济效益分析.186 x 1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86 12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188 12.1 环境管理计划.188 12.1.1 环境管理目标.188 12.1.2 环境管理体系.188 12.1.3 环境管理计划.188 12.1.4 环境保护计划的执行.190 12.2 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191 12.3 环境监测计划.192 12.4 竣工环保验收.193 13 结论与建议.195 13.1 项目概况.195 13.2 产业政策的相符性结论.195 13.3 与当地规划的符合性结论.196 13.4 选线合理性分析结论.199 13.5 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汇总.199 13.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2 13.6.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2 13.6.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3 13.6.3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204 13.6.4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5 13.6.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6 13.7 主要环保措施汇总.206 13.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汇总.206 13.7.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汇总.210 13.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212 13.9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13 13.10 监测计划.213 13.11 经济损益结论.214 13.12 总结论.214 1 1 前 言 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海口市北临琼州海峡,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具备开展海洋旅游的基本条件。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海口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口市滨海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洋旅游、海岛旅游将成为国际旅游岛旅游的全新领域和重点领域。海口市作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美丽滨海城市,临海却不亲海,滨海旅游城市特色不能得到充分展现,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及海口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适应国际旅游发展趋势,海口市将重点发展游艇经济、建设知名旅游度假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塑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品位之城。为了充分发挥海口市的热带滨海旅游优势,增强海口市滨海旅游吸引力,努力实现海口市成为国际海岛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海口市组织多方相关单位进行前期论证选址,最终利用铺前湾湾口西侧白沙浅滩进行围填以形成海上人工岛-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如意岛性质定位为具有海洋特色的集时尚创意、时尚交流、休闲娱乐、休闲度假、时尚商务于一体的低碳、生态、环保型高端旅游度假区。目前如意岛项目已获得了海口市相关部门的批复意见,完成了发改委项目备案和相关设计工作,并已进入施工阶段。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于 2012 年 7 月编制了海口市如意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专题,国家海洋局分别以国海管字2011836 号和国海管字2013416 号批准了如意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局部优化调整方案。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工程主要由如意岛岛体、上岛通道、交通集散地三部分组成。经过前期工可研阶段的论证,岛体岛形已基本确定,填海面积约 710 公顷,形成陆域面积约 610 公顷,岸线长度约 20 公里。上岛通道项目和交通集散地工程为海口市东海岸人工岛配套工程。(1)如意岛是海口市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而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并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流。海口市旅游业依托绵延的海岸线,宜人的热带气候,吸引了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大量游客。但海口市旅游产品开发受 2 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影响,开发程度和深度较低,且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雷同,因此充分发挥海口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如意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口市加快发展特色海洋旅游,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加快如意岛建设是海口市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2)如意岛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客观需要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之一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并将该战略定位细化分“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海洋旅游以旅游地产开发为主,缺乏高端旅游配套设施;自然岛和人工岛由于规模小、产品类型单一难堪海岛旅游大任。因此,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类型丰富、产品高端、参与性强的人工岛项目。通过建设海口如意岛,不仅能完善海口市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而且大大提升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海洋旅游和海岛旅游的品味和档次。因此,海口市如意岛的建设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客观需要。(3)如意岛是推动环北部湾特色旅游发展的内在需要 北部湾涵盖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和越南北部沿海,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2020 年建成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规划拟构建一核、两圈、三极、五轴旅游格局。海口市位于环北部湾旅游圈内,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三极”中的一极,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海南国际旅游岛拓展轴是“五轴”中的重要一轴。然而,从北部湾地区旅游发展来看,拳头旅游产品较少,特别是能代表北部湾海洋文化特色的海岛旅游产品缺乏,虽然近年来广西防城港等地填海造陆力度较大,但是填海项目绝大多数用于工业基地建设,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旅游业。因此,如意岛的建设将会填补海南海洋海岛特色旅游产品的缺口,有力地推动北部湾旅游业的整体发展。(4)如意岛是拉动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海口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海岛旅游度假可以增加国内外游客的消费场所,同时也是增进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渠道之一。通过营造南海旅游岛文化氛围,体现我国开放性海岛城市的文化底蕴,通过引进先进的西方海洋文化,来逐渐改变本土娱乐消费观念,提升自然文化、生态意识的水准。另外,海南如意岛的开发建设能够构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带动建筑业、低碳节能产业等多方得利的长链产业,对经济发展有极为强大的拉动作用,将是带动海口 3 现代服务业整体提升的突破点。(5)如意岛是增强海口城市竞争力的内在需要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所具有的挖掘、控制和转化资源、抢占和控制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棕榈岛的建设让迪拜一夜成名,并带来了众多游客和投资,成为了迪拜一个重要旅游增长极核和经济增长极核。通过迪拜的例子可以预见,随着海口如意岛的开工建设,势必会吸引国人乃至世人的眼球,从而提升海口市知名度和旅游形象。目前,海口市旅游业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旅游通道变成了旅游过道。究其原因,是海口市没有能留得住游客的景区和度假地,在与三亚等旅游城市此消彼长的竞争过程中,海口市走向了下坡路。如意岛以建设大型娱乐、高端休闲度假设施为规划理念,必能增强海口市旅游竞争力,扭转海南旅游南热北冷的不平衡发展局面,巩固海口市在国际旅游岛的旅游极核地位。因此,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海洋旅游项目是增强海口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内在需要。(6)如意岛是整合海口市区域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发展合力的内在需要。海口市目前各主要景区呈散点状分布于海口市南部区域和沿海一线,各景区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如意岛位于海口市滨海一线、处于南渡江入海口处,是海口西海岸旅游带、东海岸旅游带和南渡江旅游带的交接景区,因此可凭借其所处位置和复合功能将海岸旅游带、东海岸旅游带、南渡江旅游带等整合成一个统一整体,共同发力海口市旅游业。松散的现状旅游景区 有机联系多赢共创的旅游景区格局 由此可见,海口市如意岛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海口市如意岛用海规划也是迫切的、必需的。如意岛位于海口市东北角,铺前港湾白沙浅滩,距离集散地 4.4 公里,填海面积约 7.16 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 6.12 平方公里。如意岛形状呈极富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如意”型,是中国最大的填海人工岛之一。整合 4 如意岛跨海大桥为人工岛与集散地之间建设的跨海交通工程,位于海口市以东的铺前湾,南渡江出海口东北侧。如意岛与集散地之间跨海大桥的建设,是联系人工岛与海口市的重要交通形式,它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人工岛与海口市周边各组团间的有机联系,对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和地域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建设对于完善整个地区的交通和塑造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1.2 本次环评内容本次环评内容 如意岛跨海大桥(上岛通道项目)是作为连接人工岛与内陆的唯一的陆路通道,人工岛通过跨海大桥接驳海口市城市道路网。如意岛跨海大桥包括陆域段和跨海段两部分,其中跨海段属于海洋环评,已经由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于 2016 年 2月编制完成并批复。目前建设单位将进行陆域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工程主要包括跨海大桥南端(集散地端)和北端(如意岛端),总修建长度为 3714.96m,其中:A、南端(集散地端)陆域部分:总修建长度为 1854m,包括分修段和合修段,分修段包括左桥梁、右桥梁以及有轨电车,分修段长度分别为 528m、528m、558m;合修段在靠近集散地端海岸线处进行合并修筑,合修路段长度为 240 米(具体见表 3.1-1)。B、北端(如意岛端)陆域部分:总修建长度为 1860.96m,包括左线桥梁公路、右线桥梁公路、有轨电车、离岛匝道和上岛匝道,为立交形式,修建长段分别为 506.13m、506.13m、604.44m、122.13m 和 122.13m(具体见表 3.1-2)。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海南如意岛旅游度假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组认真分析研究了工程可研资料,对如意岛跨海大桥陆域所在地及周围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相关材料,进行了环境现状委托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2016 年 8 月 9 日海南省环境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海口市主持召开了 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会后环评单位根据技术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根据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74 号),海南省生 5 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2016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由于项目占用的海岸带为生态红线(属于类红线区中 4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敏感),因此建设单位须安装相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直至 2017 年 5 月 19 日建设单位获得了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批复海口市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在海岸带 200 米内范围建设的函,同意本项目占用生态红线及海岸带 200米范围内建设,在此基础上,环评单位于 2017 年 7 月完善了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为桥梁建设工程,建成后为如意岛出行提供交通服务,本项目在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施工期工程建设引起的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等。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1)项目施工期将填土堆筑连接道路的路基,摊铺水泥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此将加大水土流失强度、产生施工噪声、产生施工扬尘和沥青烟气,并有可能影响沿线海水的水质。本环评将重点分析施工期水土流失对周边河流、沙滩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并提出生态保持措施。(2)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开发等方面。从本项目将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如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对周边的路网规划产生影响,从而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3)项目建成后产生的主要污染是噪声污染,报告将重点对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规划要求,如桥南端目前离声环境敏感目标较远,但对今后桥南端的规划要提出相应的要求;桥北端为如意岛填海形成的陆域,报告将重点关注北端桥梁处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否会对北端的规划敏感目标产生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及规划要求。1.4 报告书总体结论报告书总体结论 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鼓励类。本项目为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项目跨海大桥的陆域部分,项目符合当地路网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当地公众的支持,大桥建成通车后将配套服务如意岛项目,对于推动海口市和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 6 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可以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生态影响最小,项目建成后大桥所在地的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的建设是可行的。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海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局、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等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7 2 总 论 2.1 编制依据 2.1.1 法律、法规 2.1.1.1 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 1 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 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 年 8 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年 12 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 7 月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年 8 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 年 8 月;(1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 年 6 月;(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年 10 月;(1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 号),1996 年 8 月;(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 年 6 月;(18)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2005 年 12月;(19)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 号),2000 年 12 月;(20)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 号),2007 年 3 月;(21)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通知(环然1994184 号),1994 年 3 月;(2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 年);8(2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8年 1 月;(24)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 号;(25)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0 年 3 月;(26)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 号),2005年 12 月;(27)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 号),2006 年 2 月;(28)关于发布实施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 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2012 年 5 月;(29)关于在道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交道路发2004164 号);(30)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 2003 年第 5 号),2003 年 4月;(31)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2004314 号文);(32)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 号),2010 年 1 月;(3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 号;(3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订);(35)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文;(3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文;(37)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5 号,2015 年 9 月 1 日施行);(3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 37 号,2016年 1 月 1 日施行);(39)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 年版)(环办函20152139 号,2015 年 12 月 17日);(40)关于于印发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 的通知(环发2015162号,2015 年 12 月 10 日)。2.1.1.2 地方法规、部门规章(1)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7 年 1 月;9(2)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 年修订本),2012 年 9 月;(3)海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海南省人民政府,2004 年 8 月;(4)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 5 月;(5)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人民政府,2005 年 6 月;(6)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海南省人大常委会,2002 年11 月;(7)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2 年;(8)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2012 年;(9)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5 年;(10)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2005 年;(11)海南省实施办法,2008 年 8 月;(12)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2008 年 10 月;(13)海南省城市市政设施管理规定,1995 年 6 月;(14)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年 6 月;(15)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2012 年 7 月;(16)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2013 年;(17)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实施细则,2016 年 8 月。2.1.2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200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116453.6-1996);(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2006);10(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HJ552-2010);(1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2.1.3 相关技术资料(1)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 年 8 月;(2)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 年;(3)海口市如意岛控制性详细规划,2015 年;(4)海口市如意岛项目跨海大桥工程深化初步设计,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5 年 12 月。2.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 2.2.1 环境影响识别 对项目建设及运营可能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因素按照长期、短期,可逆、不可逆,严重、一般、轻微等进行矩阵列表分析,分析结果见表 2.2-1。11 表 2.2-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施 工 行 为 环 境 资 源 前期 施工期 运营期 占 地 拆 迁 安 置 取 弃 土 路 基 路 面 桥 涵 材 料 运 输 机 械 作 业 运 输 行 驶 绿 化 复 垦 桥涵边沟 社 会 发 展 就业、劳务 经 济 航 运 公路运输 农 业 水 利 土地利用 生 态 资 源 土 质 地表水文 地面水质 水土保持 水生生物 陆地植被 陆栖动物 生 活 质 量 居 住 声学质量 空气质量 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影响 2.2.2 评价因子 根据对拟建项目工程特点、沿线环境特征、工程的环境影响要素分析和识别,筛选出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 2.2-2。表 2.2-2 环境影响评价因素筛选表 环境要素 评价内容 评价因子 大气 环境 1)施工期车辆道路扬尘、施工粉尘 PM10、PM2.5 2)营运期道路交通汽车尾气 NO2、CO 生态 环境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生生态 植被、土壤侵蚀、生物量、永久占地、临时占地 水环境 1)施工场地的污染物排放 2)营运期路面初期雨污水排放;危险品运输车辆泄露或翻车后产生的污染 pH、石油类、COD、SS 声环境 1)施工期机械噪声 2)营运期交通噪声 LAeq 固体 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场地生活垃圾 固废 12 2.3 评价目的及评价重点 2.3.1 评价目的 2016 年 2 月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规划研究院编制了 海口市东海岸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重点论证了如意岛跨海大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项目实施对临近海域的水质及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本次环评为跨海大桥的陆域部分环评,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如下:(1)对桥梁沿线(陆域部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分析,了解沿线的陆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陆域环境影响因素。(2)针对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对陆域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3)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与陆域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4)为跨海大桥项目陆域部分的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管理,以及沿线陆域部分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3.2 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初步工程分析和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本次评价重点为施工期工程建设引起的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施工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和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评价以及营运期环境风险评价。2.4 评价等级、范围与评价时段 2.4.1 评价等级 1、生态环境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详见表 2.4-1。13 表 2.4-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 或长度50km100km 面积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