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海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48720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9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海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海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海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海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海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1.040.99 CCS P35 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T 6122023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base 2023-09-16 发布 2023-10-14 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6/T 612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条件.2 林分质量.2 环境条件.3 5 基础设施.4 基本要求.4 公共设施.4 森林康养服务设施.6 6 健康管理服务.7 森林

2、康养产品.7 森林康养服务团队.7 7 基地运营管理.8 机构.8 人员.8 管理体系.8 8 生态环境保护.8 生态保护.8 环境保护.8 9 社区经济发展.8 10 评分方法.8 评分分值.8 评分表的应用.8 附录 A(资料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分表.9 参考文献.13 DB 46/T 61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海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中国林学会森林

3、疗养分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冬琴、李敦禧、高述超、叶兵、杜丽敏、刘立军、吴庭天、郭霞。DB 46/T 6122023 1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森林环境、基础设施、健康管理服务、基地运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经济发展、评定计分方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

4、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 GB/T 24421.2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构建 GB/T 27963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T 34290 公共体育设施

5、 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0939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GB 55025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 DZ/T 028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LB/T 051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LY/T 2586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LY/T 2934 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 LY/T 2935 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 LY 5104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DB 46/T 6122023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森林康养 forest based h

6、ealth and wellness 以促进大众健康和预防疾病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因子的康体保健作用,开展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促进(维持)身心健康的活动总称。来源:LY/T 2934-2018,3.1 森林康养基地 forest based health and wellness base 具备优质森林、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地方特色康养资源,开展休闲、健身、养生、养老、疗养、认知、体验等活动,能够提供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场地、配套设施和相应服务体系的康养综合体。来源:LY/T 2934-2018,3.2 森林康养资源 forest ba

7、sed health and wellness resources 凡能使到访者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增进(维持)身心健康的自然界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等各种资源。来源:LY/T 2935-2018,3.1 森林康养基础设施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infrastructure 为适应康养人群在森林康养活动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交通设施、服务设施、辅助设施等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森林康养道路 forest health and wellness road 在优质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区域内修

8、建的供人们进行步行、跑步、骑行等以观光体验、休闲养生、健身运动为目的的道路。来源:LY/T 2934-2018,3.3 森林康养健康管理服务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由具有健康管理师资质或相关从业经历与经验,熟练掌握森林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理论,以及森林食材与药材的属性与使用方法的专业人员,提供开发地域文化特色与明确辅助效果的康养产品,以及为康养客户提供健康监测、评估和干预全过程的森林康养专业化服务。森林医疗 forest medicine 利用森林康养资源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康复、保健、养老等活动,包

9、括但不限于养生太极及负离子/芬多精保健、SPA、艾灸刮痧、拔罐热疗、反射疗法等中西医康疗服务。4 基本条件 林分质量 4.1.1 森林面积 基地及其毗邻区域集中连片森林及红树林湿地总面积宜大于500 hm2,其中近熟林及以上林分30%。DB 46/T 6122023 3 4.1.2 基地面积 基地面积50 hm2,林地、林权权属清晰,无争议。4.1.3 森林覆盖率 基地区域内森林覆盖率50%。4.1.4 林分条件 森林群落结构完整,森林自然度较高,平均林分郁闭度0.40.8。4.1.5 森林健康状况 林木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林业有害生物为害。4.1.6 生物多样性 康养基地所在地域生物类型多样

10、,有视觉型、听觉型、嗅觉型、味觉型和触觉型等植物,能够提供多种感官体验。生物多样性等级达到HJ 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一般等级及以上。4.1.7 景观质量 森林景观应有利于康养活动,异质性丰富,景色多样,达到GB/T 18005的三级要求。环境条件 4.2.1 总体要求 无疫源疾病区和放射性污染风险。4.2.2 交通条件 森林康养基地外部交通便利通畅,距离最近的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或码头等交通枢纽行车时间不超过2 h。4.2.3 地质条件 森林康养基地选址按DZ/T 0286要求进行评估,确保无滑坡、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洪灾等地质灾害频发地段。4.2.4 舒适度 具有舒适的森林小

11、气候,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按照 GB/T 27963中3级(舒适)的规定执行,天数不小于220 d。4.2.5 空气质量 森林康养基地空气质量总体上应符合GB 3095的二级标准要求;按照LY/T 2586空气负离子监测要求,森林康养区空气负离子浓度3000 个每立方厘米。4.2.6 声音环境 森林康养基地整体声音环境应达到GB 3096规定的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制,即噪声昼间限值55dB,夜间限值45dB。康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区域的环境噪声0类限值。DB 46/T 6122023 4 4.2.7 水体质量 地表水质量应符合GB 3838规定的类及以上标准,地下水质量应符合GB/T 14848规

12、定的类及以上标准。4.2.8 土壤环境 基地周边5 km范围内无污染源,土壤质量指标应符合GB 15618要求。4.2.9 环境辐射 远离天然辐射高的地区,无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工辐射和工业辐射,应符合标准GB 18871的规定。5 基础设施 基本要求 5.1.1 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开发、集约利用原则。5.1.2 功能区应包括森林康养区、体验教育区和综合服务区,各功能区可根据基地功能需要,再另行设置突出特色的功能区域。5.1.3 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过程中,应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避开古树名木,预留野生动物迁移通道。5.1.4 森林康养基

13、础设施风格、造型、色彩应与森林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基地原有景观和自然环境。5.1.5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应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做好相应的安全设计,包括防灾、防火、安防、通行、环境等。公共设施 5.2.1 道路 按LY 5104的规定执行,对外交通及各功能区之间的交通应较为便捷。5.2.2 停车场 停车场应建在综合服务区,布置按GB 51192的规定执行;可借用自然地形,就势建造,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用高大乔木和蔓藤植物遮荫,避免采用大面积车辆暴晒的硬化停车场;规模应与基地的接待容量相适应。5.2.3 接待中心 选择地势平坦、集散方便、位置合理、视野开阔的地方,应能容纳较大规模的康养旅游人群

14、和车辆。5.2.4 住宿设施 住宿设施的设置与建设应符合GB 55025的规定,住宿接待设施应根据康养人员规模及淡旺季需求变化情况,确定客房的数量、规格和档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建设合理规划接待设施,避免过度开发。5.2.5 餐饮设施 DB 46/T 6122023 5 餐饮设施的设置与建设应符合LB/T 051的规定,布局合理,可达性好,舒适性好,总体规模应与基地接待能力相匹配。提供符合康养理念的特色餐饮或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有机膳食。5.2.6 购物设施 基地内应具有相对集中、便捷、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购物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购物场所,销售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的康养产品、旅游商品及当

15、地特产。5.2.7 医疗设施 森林康养基地应具备规范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医养结合资质,并具备以下条件:设置的医疗机构(如康复中心、护理站等)建议有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资质,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诊所、医务室,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设置的医疗机构应根据机构规格、等级、执业类别和实际需求,具备相应的建筑面积、医疗用房和配备相应医疗设施,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医疗/康复和保健需要;配备远程(互联网)医疗设施、设备,在远程医疗系统的支持下,开展医疗(医疗评估、用药评估、认知评估、心理评估、睡眠评估)、慢病控制(日常检测、阶段评测)、康复(营养膳食、运动训练、心理辅导)、中医药特色(黎医黎药)服务等;配备基本的医学急

16、救设施、设备,与属地或就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建立应急救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建议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所属医疗机构应纳入属地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管理,满足服务对象特殊就医、用药需求;规范设置自然疫源检测设施,定期进行检测;医疗垃圾处理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5.2.8 无障碍设施 应充分考虑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无障碍服务,无障碍设施设计按照GB 50763执行。5.2.9 安全应急救助设施 应建立安全应急、求助设施,设施设计按照LB/T 051的规定执行;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提示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安全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5.2.10 环境监测设施 具备必要的环

17、境监测设备(负离子、温度、湿度、噪音、PM2.5等),并实时显示监测数据。5.2.11 标识体系 在特色景点、餐饮场所、住宿场所、康养场所等应设置必要的解说、导向、警示、管理等标识设施。5.2.12 辅助设施 应配备充足的服务点,提供避雨、休息、补给、应急医疗等设施与设备。5.2.13 旅游厕所及污水处理 应按照GB/T 18973的要求配置旅游厕所,污水处理应符合GB 18918的要求。5.2.14 水电等设施 DB 46/T 6122023 6 基地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按GB 51192的规定执行,沿主路布置同时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给水排水、通信工程的配套设施、

18、垃圾中转站及绿色垃圾处理站等应设在隐蔽地带。森林康养服务设施 5.3.1 健康管理服务中心 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应符合以下要求:主要功能区应包括健康监测、康疗服务、应急救助、健康讲座、森林康养职业能力培训与康养产品发展等区域;应具备开展森林医疗活动的专业服务设施;应配备养生讲座、职业能力培训必须的教学设备;在交通枢纽、旅游活动场所等游客相对密集的地方,建设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森林康养服务点;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与康养服务人员,提供受理投诉机制、常规医疗检测仪器与医学急救设备服务,配套医疗救助设施,有条件的配备救护车1辆(含急救医生、护士、司机和随车抢救设备);医疗设施设计按照GB/T 50939的规

19、定执行。5.3.2 户外康养体验点 户外康养体验点应符合以下要求:应设置与基地森林康养资源特色相适应的户外康养体验点;应合理设置遮阳避雨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救助设施(如氧气瓶、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和防护栏等设施。5.3.3 营养餐厅(药膳食疗)营养餐厅应符合以下要求:餐饮设施规模与游客量匹配,就餐环境宜体现森林康养产品的养生文化特色;按照国民营养计划和膳食指南,在提供有机食品、民俗膳食、健康饮品、中药药膳等普适性康养餐饮产品的基础上,能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宜提供规范的早、中、晚时段康养膳食服务。菜单明码标价,菜品数量合理,推行简餐、分餐制;餐饮服务设施应符合GB 31654相关要求。5

20、.3.4 森林康养道路 森林康养道路应符合以下要求:森林康养道路总长度不少于5 km,以完全环形步道或局部实现环形步道为宜;设置不同长度、不同坡度类型的森林康养道路以满足全龄段不同访客的需求,路面坡度按照GB 51192的规定执行;森林康养道路宽度以满足使用者心理舒适度和安全通行为宜,山地丘陵地区步康养道路平均宽度以1.5 m以上为宜;森林康养道路铺装材料应选用木质等生态环保的防滑材料,避免棱角。5.3.5 健身场所 DB 46/T 6122023 7 在森林康养区,针对各类康养疗法和康养产品的功能定位,结合地形条件统筹设置健身平台并配置健身设施设备,如观景台、瑜伽场、冥想台、手工作坊等,以便

21、森林康养参与人进行体验、冥想、观赏、休息等行为,其建筑造型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康养建设设施设计按照GB/T 34290的规定执行。5.3.6 自然教育设施 在体验教育区建设宣教中心,设置自然教育平台并配置相应设施。6 健康管理服务 森林康养产品 6.1.1 产品要求 森林康养产品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应体现森林医学、健康管理学、康复医学及中医养生学的有机结合,使康养对象在身体、心智、道德与情致上达到自然和谐状态;核心康养产品的接待能力与森林康养基地接待容量相适应;针对健康养老型、康复疗养型、运动健身型、休闲度假型及认知体验型等不同人群,应提供不少于适合3类人群的康养产品,且产品类型丰富、特色鲜明

22、、主题突出,体验性与参与性较好;针对亚健康及常见慢病人群,能够全面开展基础健康监测、咨询、理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森林康养健康管理服务,为不同康养对象提供安全有效的短周期和长周期森林康养方案;不同康养产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宜相对集中,交通便捷。6.1.2 产品类型 6.1.3 森林康养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保健疗养型森林康养产品,包括中医理疗、食疗、芳香疗养等;休闲游憩型森林康养产品,包括森林体验、森林冥想、森林浴、温泉浴、日光浴等;运动型森林康养产品,包括森林徒步、森林骑行、森林瑜伽、森林太极等;科普宣教型森林康养产品,包括森林经营、园艺制作、手工制作、农事体验、绘画写生、自然观察等。6.1

23、.4 产品研发能力 能够研发不同地域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类型,并根据不同康养对象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定制功效不同的森林康养产品与配套服务。森林康养服务团队 6.2.1 森林康养指导人员 森林康养指导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应满足岗位需求。6.2.2 专业医护人员 专业医护人员数量及配置比例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中相关要求,并根据实际森林康养服务需求,配备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DB 46/T 6122023 8 7 基地运营管理 机构 森林康养运行和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确保协调、高效运行。人员 森林康养运行和管理机构应配备适宜的人员,并建立资质训练体系,定期开展培

24、训,确保人员能力满足服务需求。康养服务人员的森林康养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满足岗位需求,经森林康养运营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后上岗。医护人员能够提供康养指导,并具备紧急救护的能力。管理体系 森林康养基地应建立完善火灾、台风、暴雨、地质灾害、有害生物等应急防灾防控体系,针对可引起自燃灾害的极端天气做好监测预警,并制定自然灾害、疫情、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拥挤踩踏、防恐防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物资储备方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工作程序和措施。同时,宜按照GB/T 24421.2的要求,建立并保持适宜的日常运行管理体系,加强对管理体系的绩效评估,确保服务目标实现。8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

25、保护 具备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方案及相应设施设备,监测森林康养活动对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环境保护 森林康养运营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康养服务产生的垃圾废物等必须达标处理排放,避免生活垃圾和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9 社区经济发展 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森林康养相关的住宿、餐饮、康养等服务产业,优先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机会。优先选择当地社区种植、养殖、加工的产品和其他服务,与社区协调共建、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0 评分方法 评分分值 从森林环境、基础设施、森林康养服务、

26、运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经济发展等6个方面采取量化打分的方法进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分,具体分值见附录A。评分表的应用 评分表可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等在基地建设、评估、考核等工作中参考使用。DB 46/T 6122023 9 附录A (资料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分表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分表见表A.1。表A.1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分表 序号 指标 量化分级 分值 1 森林环境(25 分)林分质量(15分)森林面积 1000 hm 3 2 500 hm 2 3 基地面积 基地面积80hm 3 4 基地面积50hm 2 5 林分条件 近成熟林及以上林分比例50%2 6 近成熟林及以上林

27、分比例 30%50%1 7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70%2 8 森林覆盖率 5070%1 9 郁闭度 森林郁闭度0.40.8 1 10 生物多样性 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生境类型众多,具有丰富的森林(竹 林)、灌丛林地、草地、湿地,地域特色突出,多样性保护和监测系统完善 1 11 景观质量(按照 GB/T 18005 评分)4050 分 3 12 3039 分 2 13 2029 分 1 14 环境条件(10分)选址合理性 选址合理,交通便利,距离城市行车时间不超过 2 h;宜选在地质稳定、无疫源疾病区和污染风险的地方 1 15 舒适度(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3级的天数)240 d 1 16 220

28、 d240 d 1 17 空气质量(GB 3095 要求)一级标准要求 2 18 二级标准要求 1 19 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平均值 5000 个每立方米 2 20 30005000 个每立方米 1 21 声音(GB 3096 要求)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制,即噪声昼间限值 55dB,夜间限值 45dB 1 22 水体(地表水按照 GB 3838 要求,地下水按照 GB/T 14848 要求)地表及地下水同时达到国家类标准 3 23 地表及地下水同时达到国家类标准 2 24 地表及地下水同时达到国家类标准 1 DB 46/T 6122023 10 表 A.1(续)序号 指标 量化分级 分值 25 基础设

29、施(32 分)综合服务设施(3 分)道路、停车场、接待中心、食宿购物、环境监测、无障碍等综合服务设施 非常完整 3 26 较完整 2 27 一般 1 28 基本医疗设施(3 分)健康检测、监测应配备血压计、心电图机、血糖测定仪、雾化吸入器、出诊箱、血常规与尿常规检测仪等设备 非常完整 3 29 较完整 2 30 一般 1 31 远程医疗设施(3 分)具有远程视频会商系统,能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并记录远程诊疗行为 非常完整 3 32 较完整 2 33 一般 1 34 医疗应急设施(3 分)医疗及安全急救设施 非常完整 3 35 较完整 2 36 一般 1 37 医疗垃圾处理(1 分)医疗垃圾处理设施

30、 医疗垃圾处理设施设置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 1 38 配套基础设施(3 分)标识体系、水电辅助设施、污水处理等 非常完整 3 39 较完整 2 40 一般 1 41 康养设施(16分)健康管理中心 功能区明确(健康咨询与检测、应急救助、远程医疗、特色康养养生文化教育、康养产品展示、健康教育及职业培训场地),设施齐备、室内外康养文化特色鲜明 3 42 康养功能分区较明确、设施较齐备;室内外设计有一定文化特色 2 43 康养功能分区较明确、设施基本满足要求;室内外设计的文化特色一般 1 44 营养餐厅(药膳食疗)非常完整 3 45 较完整 2 46 一般 1 47 森林康养

31、步道 总长度不少于 5km 且至少有 4 种不同长度、坡度的步道系统 2 48 总长度不少于 5km 且至少有 3 不同长度、坡度的步道系统 1 49 步道总长 50%及以上铺装使用木质等生态环保的防滑材料 2 DB 46/T 6122023 11 表 A.1(续)序号 指标 量化分级 分值 50 步道总长20%50%铺装使用木质等生态环保的防滑材料 1 51 健身场所 有至少 5 处特定活动的平台设施 3 52 有至少 3 处特定活动的平台设施 2 53 有至少 1 处特定活动的平台设施 1 54 自然教育设施 有 3 处以上宣教中心且配套设施完善 3 55 有 2 处宣教中心且配套设施完善

32、 2 56 有 1 处宣教中心且配套设施完善 1 57 森林康养服务(21分)森林康养产品(11 分)产品要求 能够全面开展基础健康检测、咨询、理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森林康养健康管理服务,为不同康养对象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养方案 2 58 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森林康养体验方案至少 1 个,至少包含 2 类向导式活动,课程总时长 6 h8 h。2 59 产品类型 开发 6 种以上(含 6 种)森林康养产品,且各产品具备相应的指导人员、课程、场地、设施等开展活动的条件 3 60 开发 45 种森林康养产品,且各产品具备相应的指导人员、课程、场地、设施等开展活动的条件 2 61 开发 13 种森林康养产品,且

33、各产品具备相应的指导人员、课程、场地、设施等开展活动的条件 1 62 产品研发能力 形成康养效果显著的某类特色产品,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内得到宣传推广 1 63 中医康养特色 中医特色康养服务能力强,提供不少于 8 种中医 康养项目 3 64 中医特色康养服务能力较强,提供 57 种中医康 养项目 2 65 中医特色康养服务能力一般,提供 34 种中医康 养项目 1 66 森林康养服务团队(10分)康养服务团队 康养服务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其森林康养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应满足岗位需求 4 67 康养指导人员 森林康养指导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应满足岗位需求 3 68 医护人员 专业医护

34、人员数量及配置比例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中相关要求 3 69 基地运营管理(6 分)机构(2 分)具备运营管理机构,明确职能责任范围、短期与长期运营目标,相应材料齐全 2 70 人员(2 分)各岗位人员配备齐全 2 DB 46/T 6122023 12 表 A.1(续)序号 指标 量化分级 分值 71 管理体系(2 分)设置合理的服务流程规范、技术等级要求、收费标准、预约制导、局部区域管制方法等管理制度,相应材料齐全 2 72 生态环境保护(8 分)生态保护(4 分)具备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方案及相应设施设备,监测森林康养活动对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根据监

35、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73 环境保护(4 分)森林康养运营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康养服务产生的垃圾废物等必须达标处理排放,避免生活垃圾和污水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4 74 社区经济发展(8 分)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4 分)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森林康养相关的住宿、餐饮、康养等服务产业,优先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机会。提供 20 人以上就业。4 75 提供 1120 人就业 3 76 提供 110 人就业 2 77 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4 分)优先选择当地社区种植、养殖、加工的产品和其他服务,与社区协调共建、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 DB 46/T 6122023 13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令 380号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国家卫计委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