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92.1项目背景9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83.1市场供求分析183.2风险预测及对策22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244.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44.2 人员及技术力量264.3 基础条件284.4 近年取得的科研成果、进展及获奖情况29第五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315.1 选址原则315.2 选址方案325.3 建设条件32第六章 技术方案及设备356.1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原则356.2技术
2、、品种来源366.3技术参数396.4工艺技术流程396.5设备选型44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布局467.1项目建设目标467.2项目建设思路和总图规划布局47第八单 项目建设内容508.1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508.2田间工程建设508.3购置配套农机具528.4购置种子质量检测仪器及加工设备528.5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54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59.1项目建设总投资559.2 资金筹措59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6110.1建设期限6110.2 项目实施进度61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6211.1土地来源及权属6211.2土地规划6211.3环境保护62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
3、管理与运行6612.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6612.2项目运营期组织管理69第十三章 节能节水7113.1设计依据7113.2节能措施7113.3节水措施72第十四章 综合分析与风险评价7314.1经济效益分析7314.2效益分析7714.3风险评价79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8115.1 招标依据8115.2 招标范围8115.3 招标组织形式8215.4 招标方式8215.5 招标程序8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8316.1综合评价8316.2结论意见8316.3问题与建议84附表附表1:任务与投资计划表附表2:效益估算表附表3:仪器设备及农机具清单表附表4:项目投资估算表附表5:销售收入估算表附表6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图附图1: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位置定位图附图2: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现状平面图附图3: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规划图附图4: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工程设计平面图附图5:考种挂藏工作室平面图附图6:考种挂藏工作室剖面图附图7:排灌干沟(渠)剖面图附图8:道路及排灌支沟(渠)剖面图附图9:水泥预制板支沟(渠)剖面图附件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1.1.2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建设单
5、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差供事业单位1.1.3 建设期限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1.1.4 项目性质新建1.1.5 建设地点*市农科所科研示范基地。1.1.6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常规稻与两系杂交水稻亲本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总规模180亩,其中:建设常规稻(扩繁品种:珍珠糯)与两系杂交粳稻(扩繁品种:信旱优26)亲本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总规模180亩,其中:1、建设水稻两系原原种繁育基地30亩,其中不育系20亩,恢复系10亩,生产不育系原原种4000公斤(20亩200公斤/亩),生产恢复系原原种4000公斤(10亩400公斤/亩)。2、建设水稻两系原种繁育基地147亩,其中恢
6、复系17亩,不育系130亩,生产两系原种32800公斤(恢复系17亩400公斤/亩,不育系130亩200公斤/亩)。3、建设优质常规稻原原种繁育基地3.0亩,年产珍珠糯原原种1200公斤(3.0亩400公斤/亩)。以上产品全部由*农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预约生产合同收购,其中大部分产品该公司自用,其余面向市场、有偿提供给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1.1.7 建设内容根据基地建设总体规划与项目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本次可研期间的现场踏勘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计划,本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有:1、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质检挂藏工作室。新建100平方米的质量检验、种子挂藏工作室。用于种子纯度、含水量等质量初检与整株干燥、悬
7、挂、保存。2、田间工程建设1)道路硬化。对四条田间道路进行改造以改变基地遇到雨雪天气交通不便的情况。东西、南北方向路各二条,总长度1275米、总面积4375平方米。2)排灌渠系改造。基地排灌沟渠均为未硬化的简易排灌沟渠,暴雨天气,容易坍塌堵塞,给基地生产造成隐患。本项目对现有排灌体系进行扩建硬化,具体如下:排灌干沟(渠)约350米长,硬化后底部宽4.00米、上部宽4.5米、深1.5米、总面积2450平方米;排灌支沟(渠)总长1905米,总面积2889平方米;西北部与主干道平行的支沟(渠)则采取水泥预制板结构以降低成本,该条支沟(渠)长265米、宽0.30米、深0.35米。3、购置配套农机具市农
8、科所科研条件较好,但是缺少专门用于原原种、原种繁殖的配套农机具,为改善耕作条件,计划购置配套的农机具9台(套)。4、购置种子质量检测仪器及加工设备对现有的种子质量检测仪器及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换代。需购置质检、加工设备32台套。5、科技推广结合种子生产,进行科技推广,主要内容为对员工、种田大户及农民进行种子知识、制种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等科技培训。1.1.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62.56万元。其中土建工程(生产性基础设施与田间工程)投资121.0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74.43%;配套农机具7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4.3%;质检仪器及加工设备投资24.34万元,占项
9、目建设总投资的14.97%;其他投资10.22万元(原原种、原种扩繁费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69%,项目管理费4.22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60%)。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162.56万元,拟申请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其中省级34.40万元,市级共5.6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22.56万元。1.1.9 综合分析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162.56万元。项目达产后正常运营年可年产两系不育系原原种4000公斤、两系恢复系原原种4000公斤、生产两系原种32800公斤(恢复系17亩400公斤/亩,不育系130亩200公斤/亩),
10、珍珠糯原原种1200公斤。年销售收入达112.8万元,年利润为39.6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实施单位事业的发展。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建设,从源头上保证了粮食生产最主要的要素种子的质量安全,保证了种子种性的高度纯合,从制度上排除了因种子种性严重退化导致粮食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的挫农、伤农事件发生,大大降低了种子经营风险,保障了农民生产利益、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利益,强化了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提高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在制种中的比重,整体提高了我国稻米品质,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快了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壮大了科研实力,也推进了农业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创造出更多的农业物质
11、财富,造福于全社会。3、生态效益本项目是绿色种子良繁和高产栽培项目,能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本项目主要施用有机肥,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因此,项目实施后能改善土壤,改善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其生态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1.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繁育基地用地亩1801.1常规稻原原种繁育亩3扩繁自用1.2两系原原种繁育亩30扩繁自用1.3两系原种繁育亩147制种2项目总建筑面积1003主要设备台(套)414项目定员人75项目建设期限年16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162.567主要经经济指标
12、7.1年销售收入万元112.8项目达产年7.2年总成本万元59.96项目达产年7.3年经营成本万元51.23项目达产年7.4年利润总额万元52.88项目达产年7.5投资利润率%27.82项目达产年7.6销售利润率%40.09项目达产年7.7财务内部收益率%46.057.8财务净现值万元202.36Ic=8%7.9投资回收期年3.167.10盈亏平衡点%46.45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3、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4、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
13、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豫政办 2010114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8、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9、GB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0、GB4404.1-2008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 禾谷类;11、GB/T7415-2008农作物种子贮藏;12、NY/T611-2002农作物种子定量包装;13、GB20464-2006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14、GB/T 17314-1998籼型杂交水稻“两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5、关于
14、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及附件(农办计201155号);16、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发201046号);1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降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比例的通知(国农办2010143号);18、国家及部颁其它相关标准、规范及规划;1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与安全不仅关系农业的发展,更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关系着国家稳定与社会安全。加快发展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
15、国和稻米消费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34.5亿亩,总产量1.86亿吨,分别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30%和粮食总产的40%左右,全国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非凡的主导作用和战略地位。*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粮食总产已连续11年稳居全国首位。水稻是*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年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产稻谷150亿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5%以上。*市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光热资源丰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是*水稻的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占到全省水稻面积的三分之
16、二。水稻是*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到粮食播种面积的54,产量占粮食总产的70以上,水稻生产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促进*“*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举足轻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水稻良种既是水稻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水稻生产最重要的科技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稻种业的发展,“九五”期间以来,我省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示范和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水稻生产的科技进步,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水稻种业也得到有效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与地区先进的种子种苗产业比较,仍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来看,*水稻生产的发展仍
17、然面临着良种选育与引进滞后、知识产权保护欠佳、优良品种利用缓慢、良种保纯扩繁能力不强、商品种子质量不稳、市场营销体系不全、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不足等制约性问题,特别是良种的保纯扩繁基地规模不大,基地不稳,基础设施陈旧等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的困扰,严重制约着我省水稻生产品种结构的优化、稻米品质的改善、比较效益的提高、竞争能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粮食产量增加,扩大耕地面积固然可以实现,但是,随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呈现出刚性减少的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就成为我国当前增加粮食产量无它的选择,只能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来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从
18、数量制约性向质量制约性转变,外观美、品质好、适口性佳的优质水稻品种越来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我省水稻生产既具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增产目标,各地推出了各种促进粮食增产的战略措施,*省被赋予增产155亿斤的任务,*市提出了增产15亿斤的目标,这些目标所对应的战略举措就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适宜新品种,保障适宜品种供给,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因此,搞好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农业部下发的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把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项目再次列为专项予以申报,足显种子作为科技载体对农业生产的重
19、要性,科技兴农种子先行。*市农科所(原名*水稻研究所)是*市唯一一家集农业科研、信息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豫南农业综合性科研机构,为进一步增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特申报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项目。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在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我国经济安全和百姓生活安危的最重要堡垒。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总产量3500亿斤以上。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消费国,在中国目前有接近14亿人口中,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每年稻米口粮消费量占口粮总消费量的55%左右。人口学专家近日
20、推测,2030年国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15亿。面对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增地减必然趋势,如果没有有效的提高粮食单产的科技措施,我国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受到粮食安全的威胁,加之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重了粮食供给的压力,因此我国政府提出到了2020年,中国需要增加1000亿斤粮食以实现粮食供需平衡。中国粮食第一大省*正在推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核心区规划建设”,而*需要承担30%的增产任务,增产300亿斤,落实到*,至少要增产30亿斤至40亿斤。因此,本项目建设,必将有利于促进水稻育种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更多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更快培育,生产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不断提高水
21、稻生产的产量和品,满足人们对粮食需求,确保粮食安全。2.2.2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粮食产业政策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强化惠农政策,加强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粮食安全,最核心的是要立足国内, 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粮食自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
22、增加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国家粮食产业政策的需要,是实现“十二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根本保证。2.2.3项目建设是加快种子产业发展进程的需要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本项目的实施,是种子工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产优质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环节,走繁育与推广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育种成果,进行规模化的高效繁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种子产业体制,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发展,科学有序的加速新成果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3、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为*、*乃至全国种业公司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竞争优势明显的糯稻与两系杂交粳稻原原种与原种,这将极大提高这些种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必将进一步提高我们水稻育种能力,不断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生产更多更好的优良种子,推广应用生产,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从而形成育、繁、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管理科学有序的种子生产一体化链条,加快种子产业化发展进程。2.2.4项目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将从两个方面实现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一是种子生产繁育方面,通过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
24、让农民得到实惠;二是大面积生产增产增收得到实惠。“信旱优26”是项目申报单位选育的国审杂交旱稻新品种,制种产量达400斤每亩,每斤按5.0元回收,扣除投工投料,可实现稻农50%以上种稻收益,亩增收入500元以上;“信旱优26”比对照增产28.7%,一般旱稻产量平均750斤每亩,“信旱优26”亩产千斤左右,每亩增产增收300元。高产籼糯“珍珠糯”优质高产,在豫南及长江中下游籼稻区亩产达600公斤,与杂交籼稻几近持平,繁殖及生产均按20%加价,亩增产240元,在*、安徽、湖北等省的糯稻主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2.2.5项目建设是提升我省水稻主产区稻米品质、重塑“*大米”形象的需要“原阳大米,天下第一
25、米”,增辉*;“*大米”却以杂籼、加工粗糙招人毁诟。*市是*水稻主产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优势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800万亩以上。近年来,水稻生产快速发展,产量连年丰收并屡创新高,但是水稻原粮品质结构优化速度相对滞后,优质水稻栽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栽培面积过小,加之农民在收获时混打混收,不能满足加工企业收购要求而造成优质不能优价;“高产、优质、广适”始终是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主线,其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专用水稻的栽培面积。粮食要发展,种业要先行。自1990年以来,项目单位*市市农科所一直强化优质水稻选育攻关,研究重点从常规稻向杂交优质稻转变,在成功选育出高档优质稻“
26、特优2035”、“豫籼3号”、 “豫籼9号”后,一大批优质杂交组合不断涌现,2005年以来,有5个水稻组合、品系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形成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群,其中有3个品种已成为众多的米业企业竞相开发的中、高档优质稻米品种,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得到了广大消费者认可,在我省优质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鱼米之乡,宜籼宜粳,近年来*在研究推广高产优质杂交籼稻同时,更加注重优质粳稻的选育和推广。发展粳稻生产是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粮食单产,促进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选择。2010年*市启动“籼改粳”重大科技专项,自育的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信旱优26以及9优418 、郑稻18等粳稻品种2011年在
27、*推广面积近20万亩。但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优质稻与粳稻品种的种子生产。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原原种、原种生产,进而使得供给优质稻种子能力大幅度提高,必将使*在优质高产水稻科研、加工、销售上取得新突破,从而进一步提升稻米产业水平,把“*大米”打造成*“优质籼米、优质粳米”新品牌。对于促进优质稻的普及、对于提高大众粮食消费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是最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举足轻重,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予以政策支
28、持。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把提高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支撑,把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作为整合种业资源的重要切入点,致力于建立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2.3.2项目建设区位优势明显*是农业大省,对于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项目政府一直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市,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地跨淮河,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
29、*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量丰富,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四季分明,气候生态条件具有代表性,是水稻生产种植最佳区域。 境内京港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宁西铁路、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107国道、106国道、312国道贯穿全境。 拟建的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沟渠配套,排灌方便,四周有隔离防护栅栏,南湾水库水资源优良丰富,可确保基地常年灌溉。周边环节干净、无污染源,自然及生态环境优良,是建设水稻原原种基地理想场所。2.3.3项目单位水稻研究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丰富*市农科所前称*水稻研究所,有着悠
30、久的水稻研究历史并取得水稻研究硕果。先后搜集鉴定405份*特有水稻种质资源收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建国以来,*稻作经历了“高改矮”、“单改双”、“常改杂”、“籼改粳”等几个大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整套以良种为中心的配套技术群,带来耕作栽培制度的深刻变化。先后育成豫籼3号、豫籼4号、豫籼6号、豫籼9号、青二籼、特糯2072、特优2035、信杂粳1号、550、II优688、II优1511、珍珠糯和国审品种两优培粳、信旱优26。1989年,杂交稻制种单产跃居全国先进水平,推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现了杂交水稻化,稻谷增产1500 kg/hm2,被原国家科委和*省政府誉为大别山北麓的“绿色革命”。自19
31、56年*开始进行“籼改粳”的研究,选育高产优质粳稻品种同时,开展豫南粳稻栽培研究工作,由籼稻生产播期的4月下旬推迟到5月下旬,灌浆成熟期由8月底至9月上中旬,后延1个月左右,使灌浆期处于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改善了品质,增加了产量,也减轻了病虫危害。“豫南粳稻高产优质障碍因子与栽培对策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农科所水稻研究技术力量雄厚,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科技管理经验。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以育成品种为载体,以科技示范基地平台,以体系网络为纽带,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召开农村科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形式把农业新技术、新
32、成果、优农惠农政策送到农民手中,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并通过他们的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广泛宣传带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产业建在体系中。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市场供求分析旱稻是全球稻作五大类型之一,常年收获面积1900万公顷,占全球总稻作面积的13。旱稻即旱作稻,也称陆稻,耗水量仅是水稻的1/51/3,灌水量仅是水稻的1/5甚至更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日益短缺,我国旱灾频繁,我国是世界最缺水的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水资源与人口、生产、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缺水将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同时,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
33、而水稻更是占农业用水65以上。干旱缺水始终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制约我国稻作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首要因素。中国适合旱稻种植面积5300万6700万公顷,可推广面积2000万3 000万公顷,其中北方低洼易涝地就达数亿公顷,南方多雨的坡岗地有1500万2000万公顷,沿海及内陆沙、荒、盐碱地上亿亩,特别是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平原约1500万公顷低洼易涝地尤其适于旱稻的优先开发,再加上我国北方的400万公顷水稻,一半以上面积水源不足,三分之一面积面临水源枯竭,以旱稻替代水稻实属必然。发展旱稻生产,不仅可以增强稻作抗灾能力、大幅度扩大稻作面积,而且能够减少玉米等旱作物因涝灾造成的损失,特别是
34、在低洼易涝旱作区(1955.4万亩)、中低产区(6497万亩),可以改粗粮作物为细粮作物,改低产作物为高产稳产作物,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种植旱稻,可以大幅度减少稻田排水,进而减少水污染源,改善水质,并且还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率。因此,研究节水措施成为稻作能否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无论是南方水稻的季节性旱灾,或者是北方稻区的水资源短缺,客观上已对发展旱稻生产形成强劲需求。在当前人均耕地减少、旱情频繁、农业用水紧张的情况下,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旱稻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看,不管是是豫南丘陵岗坡稻区还是豫北洼地旱区都具有广阔的前景。种植旱稻,还能开发利用瘠薄地、荒山园林地,提
35、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与在同等地上种别的作物相比,有的地方种别的作物颗粒无收,而种旱稻至少可收每公顷1500公斤,每公顷可增收3000元左右,且便于机械化种植,投资少、见效快,同时种植旱稻还能解决农民吃米难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高寒山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响应国务院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中强调优先发展节水农业及旱作农业技术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精神,高度重视旱稻育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我国的社会安全和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信旱优26”是国审杂交旱稻新品种,产量高、抗旱能力强、抗病性好,多年试验稳居产量第一位,比对照增产2
36、8.7%,亩产500公斤左右,适宜在*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的黄淮流域稻区作麦茬夏播旱稻种植以及在河北省的唐海稻区作一季旱稻种植。*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多年来在上述地区建立了完善高效的种子销售、服务体系,常年销售杂交稻300多万公斤以上,在四川、*、江苏建立了3000多亩的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仅该公司每年生产“信旱优26”就需要“信旱优26”不育系10000公斤以上、保持系5000公斤以上,多余部分可采取有偿转让的方式向市场提供。糯稻属于优质专用水稻。糯米用途广泛,除可用于日常生活作为主食直接消费外,以其为原料加工制作成的汤圆、糍粑、粽子、糕点等食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糯稻也是酿造等食品加工
37、工业的重要原。糯稻市场价格一般高于同类普通粘稻稻谷20-30%。但同普通粘稻相比,在糯稻生产中存在糯稻品种改良难度大、育种工作滞后、品种适宜区域狭窄,可供大面积利用的品种较少,抗性差,单位面积产量比普通粘稻品种低10-20%,使得大面积种植糯稻的比较效益不显著,严重制约了糯稻生产的发展。项目单位2010年通过审定的“珍珠糯”糯稻新品种,多年来在*省南部稻区、安徽、湖北糯稻主产区大面积试验、示范及大面积种植结果表明:珍珠糯一般亩产600kg左右,高产田块可达750kg以上,产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普通粘稻,并具有稻米品质优良、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耐肥抗倒、成熟早等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该
38、品种在市场极受广大农民和种植户的欢迎,现在在*、安徽和湖北等省的糯稻主产区已成为当家种。*、安徽和湖北等省的糯稻主产区糯稻总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常年需要糯稻种子超过1000万公斤。*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每年向上述地区提供150多万公斤的糯稻种子,需4000亩以上繁殖田,仅该公司用于繁育销售所需珍珠糯大田生产用种就需要珍珠糯原种级别以上的繁殖材料10000公斤以上。所以项目建成实现产能后,产品销售市场前景明朗,风险极小。3.2风险预测及对策3.2.1 市场风险本项目符合自然规律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我国这个缺水大国,发展节水旱稻种植,顺应自然,我国有大面积适宜旱稻种植的缺水水稻田和低洼易涝旱地;随
39、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细粮稻米必将取代玉米等粗粮,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旱稻直播便于机械化种植,节本省工,种植旱稻已显现出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信旱优26”是国审杂交旱稻新品种,产量高、抗旱能力强、抗病性好,多年试验稳居产量第一位,市场对其种子需求量每年在200万公斤以上;珍珠糯的产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普通杂交稻水平,并具有稻米品质优良、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耐肥抗倒、成熟早等突出特点,该品种在市场极受广大农民和种植户的欢迎,现在在*、安徽和湖北等省的糯稻主产区已成为当家种,每年种子需求量在100万公斤以上。*农科种业有限公司经项目单位授权独家对以上两个品种进行开发,基地生
40、产的种子全部由*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收购,该公司收购后主要用于该公司生产大田用种,剩余少部分可向其他种业公司有偿转让;此外,原原种在适宜储存条件下可保存3-5年,因此原原种产量可进行年际调整,丰收年份或库存量加大可在下年生产中适度压缩扩繁面积或更换扩繁品种,以回避市场风险。因此,本项目可利用市场与生产手段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市场风险可控。 3.2.2 技术及自然条件风险*市农科所是水稻研究老所,开展时期早,资源丰富,可扩繁材料丰富;专业技术人员代代传承,技术沉淀厚重;项目单位水稻原原种与原种扩繁生产操作技术配套成熟,针对本项目区具体情况,只需对个别环节问题进行较小的改进完善,技术风险较小;项目区光
41、温资源年纪间变化不大,便于两系不育系种子的选择和安全制种,从项目所处位置、气候状况、历年产量分析,项目区连续7年水稻单产在400公斤以上。原原种、原种扩繁花期选择7月下旬和8月初中旬,从*历史资料来看,此期间连续3天以上的高低温危害和长期雨水危害的概率为5%,自然风险概率很小,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排灌系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因此,本项目自然风险可以化解到最低水平。3.2.3 意外问题及对策农业研究及生产开放于大自然,洪涝干旱等不可控因素决定了农业产业的弱质性,风险性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容易遭受无序竞争的影响。自然界发展变化有其规律,市场繁荣萧条亦有迹可循,针对必然存在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
42、,制定周密的预警计划及防范方案。技术创新、品种过硬、质量上乘、服务至上,最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将是我们申建项目的初衷和归宿。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4.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省农科院*分院)是*市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省最早设立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也是*市唯一一家从事农业领域综合研究的科研机构。内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特产、畜牧兽医、农业科技信息、茶叶研究中心等8个专业研究室(中心)和办公室、科研管理科等7个机关管理科室,辖有试验农场、机关服务中心2个二级机构,拥有水稻、油菜、茶叶、麻类、小麦5个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省级籼稻、茶叶工程中心
43、和市级水稻、茶叶工程中心,兴办了*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丰源科贸中心、*金谷农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和科技平台。研究领域涵盖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检验分析、农业信息等多个专业。 全所现有干部职工699人,在职人员4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人,拥有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的38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61人,其中研究生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管专家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劳动模范4人,市劳动模范2人,市政协委员4 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4人。 1978年以来,*市农科所秉承面向农村、
44、服务农业、造福农民的科研宗旨,在水稻、茶叶、油菜、小麦、特产、植保等众多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为*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技攻关和推广项目230余项,获得科技成果奖240 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68项,育成推广稻麦油作物良种21个,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专著60余部。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先进单位”、“星火计划先进单位”、“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科技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 特别是1998年*撤地设市以来,农科所从“区域特征、*特点”出发,以农民增收为切入点,以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合作共建为结合点,推进创新平台建
45、设、强化良种良法展示、服务粮油订单生产,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一体化组织体系。科研质量明显提高、成果水平显著提升、学科体系基本形成、支撑能力显著加强、创新队伍持续优化,产业规模明显提升、经营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布局已呈雏形、组织架构初步建立、经营队伍正在成熟。作物种子、外贸出口等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在*十县区建立了30多万亩的稻麦油定单生产基地。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了特糯2072、特优2035、豫籼9号、珍珠糯、*234、丰抗38、信优2405等优良品种。深入开展以作物栽培、良种繁育、植物保护为内容的科技入户和三下乡活动,精心指导标准化生产,为保障我市乃至于全省、国家粮食安全和当地农民
46、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4.2 人员及技术力量*市农科所籼稻科研与产业开发在*省居于领先水平,拥有*水稻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是*市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是我省重要的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长期以来该所始终把水稻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以水稻新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涵盖专业齐全、创新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单位现有从事水稻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15人,研究领域涵盖水稻遗传育种、高产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检验分析、植物生理生化等多个专业。在搞好水稻研究工作的同时,该所还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新方式。建立水稻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基地,提高技术示范推广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全市10个县区分别建成长期稳定的核心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