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地点:#市#区#市农科所内4.建设单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法人代表:6.技术负责人: #市农科所油菜室主任,研究员)7.项目主管部门:#省农业厅二、建设规模新建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面积6000m2),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新建质检挂藏楼一幢,建筑面积252 m2,配套购置仪器设备7台套。三、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原种繁殖网室的网室框架;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的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硬化;质检挂藏室土建工程;与项目配套添购的仪器设备
2、。四、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83.8万元(土建工程133.0万元,仪器设备50.8万元),其它费用9.2万元,预备费7.0万元。五、资金筹措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50万元。六、投资使用计划本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 2008年1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12月底全部建成投用,故资金使用不分年度。七、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一年,即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八、项目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单位正常年份可获利24.2万元,该部分所得将可继续用于油菜育种研究工作,以保持其在油菜研究中的优势地位。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
3、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3.#市统计年鉴(2006);4.其它相关技术经济资料。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植物油消费量及油菜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直接促进了油菜良种的需求。为此,根据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有关内容、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市农科所为省内一流的从事双低杂交油菜研发的科研单位,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赣两优二号”油菜原原种繁育面积,申报建设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赣两优二号”原原种扩繁基地项目。我国是植物油及其油料生产大国和
4、消费大国,产量及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1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有了明显增长,每年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80年代初的2.2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6公斤。2005年,我国油料产量为2805万吨,食用油进口量为541万吨。油菜是我国普遍种植的重要油料作物,与大豆、花生一起,构成了我国油料作物的主体。此外,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当前,我国植物油产量稳定在830万吨左右,但与消费需求相比,每年仍有600万吨以上的缺口。发展油料作物的种植业,应用优良品种,提高植物油的产量和品质是我
5、国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2004年长江流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总产占全国83.16%。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产业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优势。国家实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已有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稳定了油菜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开展油菜育种的单位,研究条件和水平位居全省首位,自197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省内油菜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育种和栽培方面有10多项
6、研究成果,特别是“九五”育成省内第一个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品种“赣油14号”,填补了省内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空白,种植面积已达120万公顷,1998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五”期间又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主推品种,现已成为#、安徽、湖北、湖南省的主栽品种,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177.8多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33亿余元。“两优586” 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异地制种技术研究” 2007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继“两优586”之后,又培育出比“两优586”增产10%以上的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品种“赣两优二号”(两优589),同时还培育出了一系列高含油量的甘蓝型黄籽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是#市农科所利用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优质恢复系C189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高产、优质(芥酸0.3%,硫甙28.7mol/g)、含油量40.7%、抗(耐)病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十五” 国家“863”计划、省科技重点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
8、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2007年列入#省科技厅重点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赣两优二号”2003-2004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7.6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33%,增产达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6.89kg,比“中油杂2号”增产11.76%,增产达显著水平,菌核发病率9.5%,病指3.78。近几年,该品种已在#、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试种示范推广,种植农户普遍反映,“赣两优二号” 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耐)病性较好,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满足市场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需要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也是油菜产品消费大国。油
9、菜作为满足食用油和饲料用蛋白质需求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提供我国国民60%左右的食用油份额;菜籽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畜禽蛋白质饲料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优质油脂和饲料用蛋白质的需求量稳步增长,现有的油料作物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可以认为,优质植物食用油及系列产品和饲料用蛋白质是21世纪我国最紧缺的大宗农产品,大力发展优质油菜是缓解乃至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国家发展双低油菜优质区域规划的需要国家确定建设的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带,已实施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
10、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省2005年油菜播种面积为814万亩,双低品种为412万亩,双低品种发展的空间较大。3.发展油菜、地位重要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具有养地作用,在长江流域以稻田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油菜的成熟期比小麦早,在三熟制地区和两熟制地区均可栽培。另外,油菜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
11、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成为WTO正式成员,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入世给中国油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我国油菜产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为此,必须显著增强我国油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逐步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建设单位的名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3.法人代表情况:高海军,42岁,学士,高级
12、农艺师,现任#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该同志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及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工作,参与或主持的农业科研及成果开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农业科研及成果开发方面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市农科所成立于1949年,为副县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归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类,全所占地面积约300亩。#市农科所下设四个专业研究室,即油菜研究室、苎麻研究室、水稻研究室、蔬菜研究室,主要从事油菜、苎麻、水稻和蔬菜的科研与开发工作,并在油菜、苎麻、水稻等作物研究上先后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油菜育种是我所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自1970年以来一直承担着本省重点攻关课题,
13、2000年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应用,国科生字2000112号;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2002AA207009),在育种和栽培方面有10多项研究成果。随着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所已在省内外建立了3个制种基地,其中本省1个、外省2个,总面积达120公顷,同时还在省内外建立起了良种推广与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目前,#市农科所正围绕“突出苎麻特色、打造油菜品牌、夯实水稻基础、做好瓜菜文章”四个研发主攻目标,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科研管理机制,促进多出、快出优秀成果,不断加强科
14、研成果开发,正朝着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地市级农业科研所迈进。三、人员及其构成#市农科所现有在职人员71人。在职人员中,管理人员10人,科研技术人员46人,试验工人15人。技术人员中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23人、初级职称人员11人。#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尊文,男,研究员, 农学专业,大学,省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六十年代后期从事科研生产管理任指导员;七十年代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白菜型杂交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
15、究”,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主持省科委重点项目“三系法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主持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甘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九五末至十五”期间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油菜育种主持人之一。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农科教三等奖1项,以及#市特别贡献奖。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或专利技术及其获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市农科所累计获得一批国家、省(部)、市(厅)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1项,市厅级奖励46项。近年来,#市农科所每年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科研项目(课题)四十余项,并
16、且在油菜、苎麻、水稻等作物研究上获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在油菜方面,利用光温敏生态型不育系在国内率先成功培育出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两优586”。该品种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主推品种,现已成为#、安徽、湖北、湖南省的主栽品种,至2006年累计推广面积177.8万多公顷,新增经济效益33亿余元。“两优586” 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生态型两系法杂交油菜在青海东部地区的制种技术”专利一项申请号031552722、公开号CN1515148A;在苎麻方面,育
17、成国内品质最好的苎麻品种“赣苎三号”,单纤维支数达2400支以上,并建成国内唯一的集保存与利用功能于一体的野生苎麻资源圃;水稻方面,利用目前分布纬度最高的东乡野生稻,成功转育出多个极具应用前景的东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全所科研用地约240亩,试验地地势开阔,地面平整,土壤肥沃,无树木、建筑物遮挡,排灌系统较完善;有固定网室及大棚等设施,有种子贮藏室20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近几年来,为了改善科研硬件环境,该所还投入150余万元进行了机耕道路面硬化,进、排水渠道和田塍修缮,科研大楼装修等。1.可利用的房产科研楼:建筑面积约1000m2(其中#省苎麻生物技术重点
18、实验室300m2、#市油菜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m2);种子加工房:面积400m2;种子贮藏室:面积200 m2;钢架尼龙网罩隔离网室1亩,用于油菜原原种繁殖;水稻实验楼:建筑面积300m2,包括品质分析室及人工气候室。2.可利用的设备 #市农科所设有苎麻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油菜生物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和人工气侯室。用于油菜科研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台式恒温振荡器、理化干燥箱、电光分析天平、冰柜、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品质分析仪、双低油菜速测仪、PCR仪、荧光成像系统、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体视显微镜、低温冷冻箱、PH计、电热蒸馏水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数码相机等。 3.可利用的辅助设施2006
19、年新建了一间配电房,进行了电网改造,能保证科研、生产正常用电;农用拖拉机两台;种子加工设备一套;配置电脑25台组建了局域网,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资料的检索,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研动态。4.技术条件情况#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一直承担了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甘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承担过“863”计划预研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利用” (国科生字2000112号)及课题“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系统研究及杂交种选育” (2002AA207
20、009)。先后培育出“秀油1号”、“秀油2号”、“赣油14号”、“两优586”等一批品种。其中“赣油14号”获1998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优586”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1007,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863”计划课题2005年底通过国家验收;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底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市农科所保存有“赣两优二号”的核心种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圃有生态雄性不育系材料及其它材料1096份,利用5018S转育成新的甘蓝型黄籽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21、100多份。苗头新组合比“中油821”增产20%以上的6对。其中新质源两用系03N196S等与当前国内普遍应用的波里马保持系和陕2A的保持系配组,其杂一代育性恢复率100%,优势强,平均亩产185.6kg,比中油821增产29.7%。与法国的优质油菜品种沙木菜配组,其杂种平均亩产182.5kg,比中油821增产27.9%;与国内油菜品种豫油1号配组,杂交种平均亩产184.2kg,比对照种中油821增产29.4%。还有优质恢复系113份,为后续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六、资产与财务状况我所固定资产360万元。#市农科所经费来源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地方财政拨的事业费,每年约380万元左右,另一部
22、分为科技三项经费,每年约为20多万元。资产负债表见证明材料1。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一、国内外及本地区的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1国内外市场前景(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3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籽播种为3.8亿亩左右,产量360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1000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
23、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364.5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210万吨。(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量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243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吨,2004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为1380万吨以上,2005年在1470万吨以上,而当前我国食用油产量保持在830万吨左右,缺口600万吨。由于产
24、消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年我国净进口植物油430万吨(含进口油料折油),其中进口油菜籽296.8万吨,菜籽油7.5万吨。2005年我国食用油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进口食用油541万吨,同比增长69.6%。近5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7%。(3)市场需求潜力大。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不足16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5公斤。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50万吨的水平,略低于“九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预计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1600万吨,比2000年增加
25、354万吨。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2本地区油菜种子市场需求预测#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国油菜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省总人口4311.2万,其中农业人口3200.0万,占总人口的74.2%;全省有耕地面积3422万亩,可用于油菜生产的冬闲田土资源2012万亩,实际已利用的111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5.6%,还有894万亩适于油菜种植的冬闲田土未被利用。国家农业部实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已多年,取得了较大进展。长江流域油菜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开发潜力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产业具有非常鲜
26、明的区域优势。根据#市农科所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按每亩平均需“赣两优二号”种子0.20公斤计算,仅#实际已利用的田土资源就需良种2236吨,如将未被利用的冬闲田土资源全部加以利用,则每年需油菜良种4042吨。至于整个长江流域,其市场容量更加巨大。由此可见,优质油菜种子的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二、生产规模及销售的区域,以及产品的市场定位、份额与价格的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赣两优二号”不育系原种1400公斤,“赣两优二号”恢复系原种400公斤。用这些亲本种子可安排制种266.7公顷,产优质杂交种50万kg。“赣两优二号”主要在#省及长江中游区域销售,以中、低价销售,每公斤2024元,争取占有
27、#份额的20%。三、生产规模的确定与市场供求关系的阐述#省有耕地面积3422万亩,可用于油菜生产的冬闲田土资源2012万亩,实际已利用的111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5.6%,还有894万亩适于油菜种植的冬闲田土未被利用。按每亩平均需“赣两优二号”种子0.20公斤计算,仅#实际已利用的田土资源就需良种2236吨,按照“赣两优二号”占有#份额的20%,确定年生产“赣两优二号”不育系原种1400公斤,“赣两优二号”恢复系原种400公斤。本项目走产研相结合之路,建立完善的两系杂交油菜选育、原原种扩繁、制种、示范推广体系,突出一个科研课题开辟一个产业群体的模式,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科技成果
28、的转化,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项目所制亲本原种将销售给种业公司,再由种业公司分发给基地农户种植制种,过程中农科所还将负责为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制成杂交种子销售给农户,形成种业集团、科研、农户的生产模式,以种业公司为龙头,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农业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经济合作形式将杂交制种、生产商品种的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通过基地建设,使生产规模化,提高公司与农民的双方利益。四、市场竞争力或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赣两优二号”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9、审定,4月通过省级鉴定。“十五” 国家“863”计划、省科技重点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该品种与#或周边省份当前主栽品种比较有以下优点:1.品质优、抗逆性强据中国油料所检测中心分析“赣两优二号”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8.7umol/g,含油量40.7%,符合国家要求的双低优质标准。抗倒性、抗冻害、抗(耐)菌核病较强,菌核发病率9.5%,发病指数3.78(省级区试汇总结果)。2.产量高20032004年度#省油菜区域试验,“赣两优二号”平均亩产137.69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33%,增产达显著水平;20042005年度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6.89kg,比“中
30、油杂2号”增产11.76%,增产达显著水平。生产试验结果: 20032004年平均亩产164.17kg,比中油821增产22.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平均亩产156.9kg,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2.19%,增产达显著水平。 3.适宜性广“赣两优二号”适应范围广,适宜肥力要求中等以上的水田、旱地、山区、丘陵地、平原,棉油两熟、稻油两熟的长江中游地区均可种植。由于“赣两优二号”与当前主栽品种比较有上述优点,市场竞争力强。再加上#及周边省份年油菜种植面积数千万亩,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该项目的实施风险极小。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
31、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国家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区域规划、满足油菜良种市场需求等原则确定建设规模。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国家对加快农业良种繁育进程的有关政策;3.市场需求。二、建设规模1.在原规模上新建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每个繁殖网室200 m2,繁殖网室总占地6000m2,建成后年产原原种300公斤;2.在原规模上新建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建设内容包括隔离基地的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硬化,建成后年产不育系亲本良种1400公斤、恢复系亲本原种400公斤;3.新建质检挂藏楼一幢,建筑面积2
32、52 m2;4.配套购置相关仪器设备,使农科所具备进行油菜种子的芥酸、硫苷、含油量精确定量等分析能力。三、产品方案生产“赣两优二号”亲本原原种、原种。年繁殖“赣两优二号”不育系亲本原种1400公斤,恢复系亲本原种400公斤。品质达到“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umol/g,含水量小于9%。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选址的原则和要求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自然隔离条件较好,技术人员便于指导和管理。二、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多少,其中生产或试验用地、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各多少项目建设总用地51亩,其中生产或试验用地50亩、建设用地一亩。农科所本身拥有240亩试验农田,是建设原种繁殖网室、
33、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的最佳选址。另外,农科所办公及生活用地富余大,项目所需的质检挂藏室也在此选址建设。因此,无征地、租地问题。三、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原原种扩繁基地及原种繁殖隔离基地皆选址于#市#区农技路66号市农科所所有科研用地内,质检挂藏楼选址于#市农科所内。建设总用地面积51亩。“赣两优二号”原原种繁殖网室建于农科所东边科研试验田,不育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于农科所北边,恢复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建于农科所中心地带,其东西北三向有建筑物,质检挂藏楼建于恢复系原种繁殖隔离基地东边(见附件5)。四、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讯、环境等条件的现况及与拟建项目的
34、符合性论证#市#区地处赣西,全市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5411437,北纬27332805间,东西长最大值为68公里,南北宽最大值58公里,总面积2550.2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距省会南昌210公里,距湖南长沙约200公里。地点位置紧靠320国道、沪昆高速、昌萍省道,离#火车站5公里,所内有程控电话和传真,所旁建有“中国移动”基站,通讯条件畅通。市供电局为本所安装有专线,电力资源丰富。该地民风纯朴,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原良种繁育基地土力较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产;距河流上游不远有一中型水库,拦河渠系配套完整,水质清洁,水源充沛。基础设施条件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生产需要。五、建设地点
35、主要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的供需平衡测算#市农科所位于#市#区东郊厚田,东南邻下浦街道高产农田,北界浙赣铁路,西接市区,距离市区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有专用公路直达市区,交通运输相当便捷。本所供电电源引自#市东山变电站35KV架空线路,距农科所约1公里。市供电局为本所安装有专线,电力资源丰富。所内有程控电话和传真,所旁建有“中国移动”基站,通讯条件发达。土壤资源:#市农科所试验农田区是由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经近代河流冲击物母质发展而成的潴育型水稻土,下伏较厚土层,保水保肥较好,土力较肥沃。原良种繁育基地水源充沛,排灌方便。农科所原生活办公区取水水源为地下水,已有深井一口,100t水塔一座。根据#
36、市城市发展规划,#市自来水公司敷设的城市自来水管网已至农科所周边,近期农科所将向市自来水公司增容,由市政管网供应所内生活用水。本项目实施后,室内生产用水增量很少,生活用水不需增加,现有供水系统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六、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本级政府对农业项目一贯大力支持,政策上有优惠,资金上有配套。自然资源优越,地力肥,水源足,水质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供电充足,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实施。技术资源丰富。#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有研究员1名,副高4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多名,技术力量强,研究工作基础扎实。#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先后承担了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甘蓝型油菜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甘
37、蓝型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863”计划预研项目“两系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在青海的开发利用” (国科生字2000112号)及课题“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系统研究及杂交种选育” 2002AA207009。育成了“秀油1号”、“秀油2号”、“赣油14号”、“两优586”等品种。其中“赣油14号”获1998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优586”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1007,2004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2005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863”计划课题2005年底通过国家验收;生态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2006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4月底通过省级鉴
38、定,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市农科所保存有“赣两优二号”的核心种质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材料圃有生态雄性不育系材料及其它材料1096份,利用5018S转育成新的甘蓝型黄籽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100多份。苗头新组合比“中油821”增产20%以上的6对。其中新质源两用系03N196S等与当前国内普遍应用的波里马保持系和陕2A的保持系配组,其杂一代育性恢复率100%,优势强,平均亩产185.6kg,比中油821增产29.7%。还有优质恢复系113份,为后续新组合选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油菜研发基础设施方面,本所具有油菜试验基地,种子加工和贮藏设备设施,以及保证科研需要的网室和基本的油菜品质分析仪器。
39、另外,本所现已建立起一个以#省为重点,辐射湖南、湖北、安徽等长江流域油菜主产省,油菜新品种示范推广网络,依托当地县(市)农技推广和种子经营部门,采取签订协议,委托县(市)区域独家代理推广等形式,广泛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为今后“赣两优二号”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赣两优二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耐)病性较好,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深受广大种植农户欢迎,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前景广阔。七、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协性分析项目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反而对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带来有利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等。#市农科所地处#市东郊,距市区2公里,区域环境容量
40、较大。亲本繁殖基地和制种基地的选取均为农田,繁育本身即为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态农业工程,项目基地建设不会改变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状况。而且,随着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不断深入,农田建设的完善,对周边生态环境还能起到较好的治理作用。八、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和现状图见附件5。 第七章 工艺(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一、工艺技术方案本工艺技术方案为本所自创。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经济实用。“赣两优二号”自开始研究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已初步形成了自原原种至制种全过程的南繁北制繁殖制种体系。体系的运作及构成如下:#市农科所建有一定规模的原原种、原种繁育基地,所得原种即“赣两优二号”不育系和恢复系种子;运至青
41、海,通过青海省农科院再在青海省海东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田间制种,所得即为可直接提供给农户种植的两系法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种子。#市农科所与青海省农科院已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且合作较为成功。本项目仍然将沿用这一繁育原种体系。保纯繁殖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油菜制种工艺与其它“双低”杂交优质油菜制种工艺大同小异,均是由育种单位繁殖出亲本原种后交由制种基地生产出广大农户播种的优质杂交油菜种子。“赣两优二号”的制种工艺为:亲本圃原原种原种赣两优二号种子提纯复壮保纯繁殖父母本杂交核心种质裁保纯繁殖1亲本原原种繁殖工艺(1)亲本原原种繁殖工艺见框图:成对鉴定分株系繁殖核心种质亲本原原种检验入库即由育种单位在
42、田间通过对油菜单株成对鉴定后,将优良单株在网室或温室内分株系繁殖,鉴定合格后分系收获即得核心种质,再将核心种质繁殖得到亲本原原种。(2)繁殖技术要点繁殖区的隔离方法。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在隔离区的田间周围一定范围内不能种植会引起生物学混杂的十字花科作物,称为空间隔离;把隔离区油菜的播种期和区外正常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播种期错开,以达到花期错开进行隔离的目的,称为时间隔离;屏障隔离,如套袋隔离、纱罩隔离、网室隔离、温室隔离等。繁殖制种地的选择。要注意选择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旱涝保收、畜禽不易危害的田块;选择23年没有种过油菜或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避免上年落地种子重新发芽而
43、造成混杂,减少菌核病的发生。另外还要严格种子质量管理,做好分期去杂等工作,以确保种子的纯度。2亲本原种繁殖工艺(1)亲本原种繁殖工艺见框图:亲本原原种选地育苗移栽去杂去劣收获亲本原种将制得的亲本原原种,设不育系、恢复系两个繁殖区,两区要距离1000m以上,在选择的地块上进行育苗,苗期一到,即移栽到已具备隔离条件的繁殖区。去杂去劣贯穿于苗期、移栽、花期、收获、脱粒等各个环节,待充分成熟后进行收获、脱粒、晒干,即得到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经包装、挂上标签备用。(2)繁殖技术要点:选择苗地时,要选苗床肥力好,灌溉方便,且三年没种过油菜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以防止自生植株。苗床最好选用水田,以避
44、免稆生油菜。播前半月最好喷施除草剂,苗床要防蚜虫,防旱保苗,防杂去劣。隔离和移栽。不育系的繁殖区隔离条件要求严格,在1000米内不能种植其它油菜品种和白菜、芥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以免生物学混杂。一定要让母本充分成熟才能收获,脱粒后要充分晒干,种子含水量不得超过8.59%。二、设备选型#市农科所现有用于油菜科研的主要仪器设备:台式恒温振荡器、理化干燥箱、电光分析天平、冰柜、超净工作台、高速离心机、品质分析仪、双低油菜速测仪、PCR仪、荧光成像系统、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体视显微镜、低温冷冻箱、PH计、电热蒸馏水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数码相机等。主要仪器设备明细表 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使用状况台式恒温
45、振荡器THZ92C1在用理化干燥箱LG501在用电光分析天平TG328B1在用离心机LG16W1在用eppendorf 5804R1在用超净工作台SWCJB2在用品质分析仪IM91001在用GeneAmp PCR仪PCR 27001在用萤光成像系统FSUV1在用THONG LEE冰箱1在用体视显微镜XTT1在用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DYY12 1在用自动三重纯水蒸馏器SZ971在用OLYMPUS显微镜CK401在用优质油菜速测仪NYDL20001在用索尼数码相机W30 1在用低温冷冻箱40RSUL2001在用PH计PHS25 1在用电热蒸馏水器5升/时1在用质检挂藏室考虑其种子检测、实验研究等功能
46、,需在原有硬件设施基础上增购部分必需的仪器设备,以保证完善的种子检测手段和先进的实验研究硬件。 拟购置的仪器设备详见下表: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项目建设以中央有关“三农”政策和国家关于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三农”、加快农业良种繁育为原则。二、项目建设目标产品规模目标及技术目标:“赣两优二号”原原种繁殖网室30个,每个繁殖网室200平方米,繁殖网室总面积6000 m2,年繁殖原原种300公斤;原种繁殖隔离基地40亩,其中不育系繁殖面积35亩,恢复系繁殖面积5亩,年产不育系亲本原种1400公斤、恢复系亲本原种400公斤。质量要求达到“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umol/g,含水量小于9%。管理目标达优质工程。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扩大油菜优良品种的制种面积,提高双低油菜的种植普及率。同时,借助油菜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养殖业、养蜂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进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布局及其依据和理由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加快良种发展步伐,遵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围绕种业工程,加强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