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艺指标汇总树脂分厂.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58463 上传时间:2024-10-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指标汇总树脂分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艺指标汇总树脂分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精品资料\建筑精品网原稿ok(删除公文)\建筑精品网5未上传百度 树脂分厂工艺控制指标汇总及情况说明 一、 工艺控制指标汇总表 序号 工段名称 工艺指标名称 单位 工艺指标 是否修改 修改原因 1 乙 炔 工 段 发 生 岗 位 电石发气量 L/kg ≥295 2 乙炔中磷化氢体积数 % ≤0.08 3 乙炔中硫化氢体积数 % ≤0.10 4 氮气压力 Mpa ≥0.3 5 充氮时间 min >10 6 电石粒度 mm 25~50 7 发生器压力 Kpa 4~10 8 发生器液位 1/2-2/3 9 发生器温度 ℃ 85±5 10 气柜高度 % 20-80( 大风雷雨天气不得超过60%) 建议修改为1.5-5.5m( 大风雷雨天气不得超过4) 比较直观, 易于控制。 11 排渣次数 次/小时 1 建议修改为1次/2小时 现实际执行即为1次/2小时, 可减少乙炔气损失。 12 排渣量 mm/次 200 13 正逆水封液位 % 10 正逆水封仪表液位安装相对靠上,仪表显示液位为10%时,实际液位为30%,影响发生器压力.液位实际控制在0~10%. 14 安全水封液位 % 100 15 净 化 岗 位 正逆水封液位 1/2 16 安全水封液位 1/2 17 1号清净塔液位 1/2 18 2号清净塔液位 1/2 19 中和塔液位 1/2 20 中和塔碱液(NaOH)浓度 % 10-15 21 乙 炔 工 段 净 化 岗 位 中和塔废碱浓度 NaOH % <5 22 或NaCO3 % >10 23 S-Z4泵、 纳西姆泵入口压力 正压 24 S-Z4泵、 纳西姆泵出口压力 Mpa <0.07 25 S-Z4泵、 纳西姆泵出口温度 ℃ ≤45 26 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 % 0.0852-0.12 27 次氯酸钠PH值 7-8 28 S-Z4泵气水分离器液位 1/2左右 29 纳西姆泵气水分离器液位 % 1# 30-40 2# 30-40 3# 15-25 30 加压泵入口温度 ℃ ≤45 因乙炔气流量增加,加之溴 化锂送冷却水压力不足,温度偏高,导致3#冷却塔降温效果不好,实际加压泵入口温度长期在50℃左右. 31 乙炔气纯度 % ≥98 32 乙炔气中硫磷含量 % 0 33 乙 炔 回 收 岗 位 浆料缓冲罐液位 mm 1000-1800 34 浆料缓冲罐压力 Kpa 1±0.5 35 乙炔气含氧量 % ≤1 36 乙炔气纯度 % 90-95 建议修改为≥90 纯度越高越好,不应有95的上限. 37 脱吸器压力 Mpa -0.06±0.01 38 氯 乙 烯 工 段 转 化 岗 位 乙炔/氯化氢分子比 1:1.05~1.1 由于转化器泄漏、 转化热水温度偏低及变压吸附无流量计量等的影响, 实际乙炔/氯化氢分子比1:1.35~1.4. 39 混合器气相温度 ℃ <50 40 混合气预热温度 ℃ ≥70 41 氯 乙 烯 工 段 转 化 岗 位 转化器热水温度 ℃ 80-97(开车时≥80) 建议修改为97±2( 来源于《聚氯乙烯生与产与操作》) 转化器热水温度低导致反应不完全,转化率低. 42 转化反应温度 ℃ 80~160 43 循环热水PH值 7~10 44 转化率过剩量 % HCL<10 C2H2<1 由于转化器泄漏、 转化热水温度偏低及变压吸附无流量计量等的影响, 转化率过剩量偏高. 45 HCL管压力 (表) MPa ≤0.07 建议修改为≤0.06 合成中HCL压力为≤0.06 46 C2H2管压力 (表) MPa ≤0.07 建议修改为≤0.06 纳西姆泵出口压力为<0.07 47 水洗含酸 % <3 48 1段石墨冷凝器出口温度 ℃ -6~-12 49 2段石墨冷凝器出口温度 ℃ -10~-18 由于冷冻盐水温度偏高,实际二段石墨冷凝器出口温度一般在-8~-12 50 转化器压力 前排进口 MPa 0.032~0.022 实际运行因脱水阻力大, 压力长期超标。 52 前排出口 MPa 0.027~0.017 53 后排出口 MPa 0.022~0.012 54 压 缩 岗 位 压缩机入口温度 ℃ 2~10 由于旧机前冷却器换效果不好,此指标长期超标. 55 压缩机入口压力 mm H2O ≥20 56 压缩机后冷却器出口温度 ℃ 45~50 由于旧机后冷却器换效果不好,一直偏高. 57 压缩机出口压力 MPa 0.5~0.7(表) 58 电机升温 ℃ <60 59 电机电流 小压缩机 A <240 建议修改为 1#≤22.9 1#压缩机为315KW高压电机;2#3#为132KW普通电机;4#为250KW高压电机;5#6#为160KW普通电机 60 大压缩机 A <24 2#3#≤249.3 4#≤23.6 5#6#≤284.3 61 循环油压 MPa 0.15~0.35 62 压缩 岗位 油温 ℃ <70 63 气柜高度 m 1.5-4.0 64 精 馏 岗 位 低沸塔塔顶温度 ℃ 38±2 65 低沸塔塔顶压力 MPa 0.5-0.55 (表) 66 低沸塔塔釜温度 ℃ 40±2 67 低沸塔塔釜压力 MPa 0.5—0.55(表) 68 高沸塔塔釜温度 ℃ 30±5 69 高沸塔塔釜压力 MPa 0.15-0.35(表) 70 高沸塔塔顶温度 ℃ 20±5 71 高沸塔塔顶压力 MPa 0.15-0.35(表) 72 成品冷凝器温度 ℃ 20±3 73 全凝器温度 ℃ 20±5 74 尾气冷凝器气相温度 ℃ -15~-22 由于冷冻盐水温度偏高,尾气冷凝器气相温度一般在-10~-12. 75 碱液浓度 NaOH % 10—15 76 Na2CO2 % <10 77 单体含高沸物 ppm <100 78 氯 乙 烯 工 段 尾气含氯乙烯量 % <10 由于转化效率不好,尾气含氯乙烯平均在20左右,乙炔含量在40左右. 79 单体含乙炔 ppm <10 80 高沸塔液位 mm 600~1600(30~80%) 81 低沸塔液位 mm 600~1600(30~80%) 82 原 材 料 乙 炔 纯度 % ≥98 83 硫磷含量 % 0 84 水分 % ≤0.06(抽查) 建议开展 此项目未开展 85 含氧 % <1 86 氯 乙 烯 工 段 精馏 岗位 氯 化 氢 纯度 % ≥91(刚开车时)不含游离氯 % ≥94(正常开车时) 不含游离氯 87 水分 % ≤0.06(抽查) 建议开展 此项目未开展 88 变 压 吸 附 岗 位 原料气输入流量 Nm3 /h ~700 建议修改为150~700 确保开车率,降低消耗. 89 原料气输入压力 MPa 0.50~0.55 90 原料气输入温度 ℃ -15~-22 91 净化气 C2H2 mg/m3 ≤120 由于转化率低,此指标一直严重超标. 92 C2H3Cl mg/m3 36 93 净化气输出压力 MPa 0.45~0.50 94 净化气温度 ℃ 常温 95 解吸气压力 MPa 0.05 96 氢 回 收 岗 位 原料气输入流量 Nm3 /h ~500 97 原料气输入压力 MPa ~0.45 98 原料气输入温度 ℃ ≤40 99 吸附压力 MPa 0.4~0.45 100 产品气质量: H2 % ≥99.5 101 产品气输出压力 MPa ≤ 0.20 102 产品气温度 ℃ 常温 103 解吸气输出压 MPa ~0.02 104 解吸气输出温度 ℃ 常温 105 盐 酸 脱 吸 解吸塔塔釜温度 ℃ 110~120℃(根据浓盐酸实际浓度进行调整) 106 解吸塔塔顶温度 ℃ 70~80 107 解吸塔塔底液位 % 40~70 108 解吸塔排酸浓度 % 20~22 109 解吸塔塔釜压力 MPa 0.03~0.08 110 解吸塔塔顶压力 MPa 0.03~0.08 111 氯 乙 烯 工 段 盐 酸 脱 吸 除雾器出口氯化氢温度 ℃ ≤30 112 除雾器出口氯化氢纯度 % ≥99.9 113 稀盐酸温度 ℃ ≤30 114 浓盐酸加入量 根据需要由流量计和流量阀控制 115 70 聚 合 工 段 70 聚 合 岗 位 单体加料及贮存系统 单体槽 压力 MPa 0.2-0.6 116 液位 % ≤80 该液位显示不准. 117 入釜单体管道压力 MPa 1.0-2.0 118 入釜过滤器进出口压差 MPa ≤0.3 119 单体泵机封冷却小罐压力 MPa 1.8-2.3 120 入釜单体 流量 m3/h 120-150 121 细流时流量 m3/h 50-60 122 单体泵氮气钢瓶出口压力 MPa ≥2.3 123 纯水系统 冷、 热水槽液位 % 30-90 124 热水槽温度 ℃ 80-95 125 注水泵压力控制 MPa 1.3-2.16 126 冲洗水泵出口压力 MPa 1.0-1.12 127 增压泵出口压力 MPa 1.5-1.8 128 助剂系统 分散剂贮槽液位 % 20-90 129 70 聚 合 岗 位 分散剂贮槽温度 ℃ ≤10 130 分散剂、 引发剂、 终止剂加料泵出口压力 MPa ≥1.4 131 引发剂贮槽液位 % 10-90 132 引发剂贮槽温度 ℃ ≤5 133 缓冲剂液位 % 10-80 134 涂釜液贮槽液位 % 10-50 135 涂釜液贮槽压力 MPa 0.1-0.2 MPa 136 70 聚 合 工 段 70 聚 合 岗 位 链调节剂贮槽液位 % 10-50( 不生产高低型号树脂时不用该储槽) 137 聚合釜系统 聚合釜试压 MPa ≥0.5,10分钟后压力降≯0.01 Mpa;高压试验: 1.0-1.05 MPa, 半小时后压力降≯0.03 MPa 138 聚合釜反应温度 ℃ 设定温度±0.5 139 聚合釜反应温度、 压力、 出料压力, 以配方要求定 140 釜顶部注水流量 以配方要求定 141 釜底部注水流量 m3/h 0.5-0.6( 搅拌开启之前) 142 仪表气源压力 MPa ≥0.5 143 釜内进人清釜VC含量 % ≤0.2 144 釜内进人清釜O2含量 % ≥19 145 油站出口压力 MPa ≥釜压0.5 146 最短反应时间 分钟 240 147 最长反应时间: 分钟 510 148 釜循环水 温度 ℃ ≤30 149 压力 MPa ≥0.45 150 紧急事故终止剂向釜内加入时压力 MPa ≥1.8 151 出料系统 出料槽压力 MPa ≤0.5 152 出料槽液位 % ≤70 153 倒料时TK-2G出料槽液位 % ≤30 154 油站出口压力 MPa ≥槽内压力0.5 155 汽提系统 蒸汽压力 MPa >0.6 156 70 聚 合 工 段 70 聚 合 岗 位 蒸汽流量 t/h 2-5 157 汽提塔 塔底温度 ℃ 107-115 158 塔顶温度 ℃ 85-105 159 塔顶压力 MPa 0.02-0.08 160 塔底液位 % 30-80 161 进塔浆料泵出口压力 MPa >0.5 162 出塔浆料泵出口压力 MPa >0.5 163 冷凝水槽液位 % 30-80, 正常情况下50 164 汽提排气回收VCM时间 分钟 开车15, 分析含氧<3% 165 停车冲塔时间: 分钟 ≥5, 母液澄清 166 汽提塔浆料流量 m3/h 25-55 167 压缩回收 出料槽回收启动压力 MPa 0.3 168 釜回收结束压力 MPa ≤0.05 169 出料槽回收结束压力 MPa ≤ 0.1 170 机后分离器液位 % 30-60 171 尾气排放压力 MPa 0.2-0.45 172 工作水流量 m3/h ≤12 173 废水系统 废水槽压力 MPa ≤0.4 174 废水槽液位 % 10-80 175 废水进塔流量 m3/h 2-5 176 蒸汽流量 kg/h 30-150 177 废水塔 塔底温度 ℃ 80-100 178 塔顶温度 ℃ 70-95 179 塔顶压力 KPa 30-70 180 塔底液位 % 10-90 181 进塔泵压力 MPa ≥0.4 182 出塔泵压力 MPa ≥0.2 183 70 聚 合 工 段 70 聚 合 岗 位 分散剂浓度 分散剂1 % 5.88±0.8 184 分散剂2 % 4.10±0.5 185 引发剂浓度 % 14.4±1.0 186 纯水PH值 6.0-7.5 187 汽提塔顶往气柜回收气含O2 % ≤3 188 离 心 岗 位 PVC浆料总管压力 MPa 0.2-0.5 189 浆料槽温度 ℃ 60-70 190 浆料槽液位 % ≤80 191 离心后湿物料含水 % ≤25 192 离心机启动电压 V ≥365 193 离心机运行电流 A ≤240 194 离心机油泵油液位 4-5标示位置( 或液位计高度的80%) 195 油泵出口压力 MPa 0.1-0.25 196 进轴承润滑油压力 MPa ≥0.1 197 进轴承润滑油温度 ℃ 28±2 198 轴承返回润滑油温度 ℃ <65 199 左、 右轴承进油流量 L/h 150-200 200 干燥岗位 蒸汽压力 MPa 0.5-0.8 201 气流塔底压力 KPa 8-10 202 气流塔底温度 ℃ ≥110 203 气流塔中部温度: ℃ 60—90 204 旋风干燥床进口温度 ℃ 60-80 205 旋风干燥床进口压力 KPa 7-9 206 70 聚 合 工 段 70 聚 合 岗 位 旋风干燥床中部温度 ℃ 50-70 建议修改为60-70 由于翅片加热器年初受损,每小时处理10吨PVC成品料情况下,64℃以下易出水分.既使翅片加热器完好, 50℃的下限温度偏低, 使成品易出水分。 207 旋风干燥床出口压力 KPa 0.2-3 208 旋风干燥器停风机温度 ℃ ≤50 209 仪表风压 MPa ≥0.4 210 气力输送系统 鼓风机、 引风机两次启动时间间隔 分钟 ≥20 211 粉料输风机出口风压 MPa 0.068 212 粉料输风机出口温度 ℃ ≤50 213 风机出口过滤器压差 mmH2O 100-400 214 旋转加料器轴封气压力 MPa 0.1-0.2 215 仪表风压 MPa 0.4-0.6 216 空气冷却器循环水温度 ℃ ≤30 217 空气冷却器循环水压力 MPa ≥0.45 218 自动包装 PVC成品每袋净重 Kg 25 219 包装真空泵水箱中水温 ℃ ≤70 220 30 聚合 工段 30 聚合 岗位 密封水罐压力 Mpa ≥釜压0.3 221 冷却水上水压力 Mpa ≥0.2 222 油站回油压力 Mpa ≥釜压0.3 223 注水压力 Mpa ≥釜压0.3 224 汽提 岗位 进塔浆料流量 m3/h 25~45 建议修改为15-45 确保连续运行 225 塔顶温度 ℃ 90~110 226 塔底温度 ℃ 100~120 227 蒸汽流量 kg/h 3000~5000 228 蒸汽压力 MPa ≥0.5 229 塔顶压力 MPa 0.04~0.06 230 塔压差 KPa 18~40 3-15 实际运行压差在5左右. 231 30 聚合 工段 汽提 岗位 塔底液位 % 30~80 232 汽水分离器液位 % 35~40 233 汽提塔喷淋水 m3/h 2~4 234 30 干燥 岗位 2#干燥管进口风压 KPa -0.2~-0.6 建议修改为-0.2~0.2 实际运行中一般在微正压 235 2#干燥管进口风温 ℃ >120 236 2#干燥管中部温度 ℃ 85~100 237 2#干燥管出口风温 ℃ 60±5 建议去掉此项指标 实际运行中此项指标不可控 238 2#干燥床进口风温 ℃ 65±5 建议去掉此项指标 实际运行中此项指标不可控 239 2#干燥床内温度 ℃ 65±5 240 2#干燥床出口风温 ℃ 60±5 241 2#干燥床出口风压 KPa - 3~- 5 242 1#干燥管进口风压 KPa 4~6.2 243 1#干燥管进口风温 ℃ >140 244 1#干燥中部温度 ℃ 85~100 建议修改为80-100 正常运行中此指标一般在80以上. 245 1#干燥管出口风温 ℃ 75±5 建议去掉此项指标 实际运行中此项指标不可控 246 1#干燥床进口风温 ℃ 65~75 建议去掉此项指标 实际运行中此项指标不可控 247 1#干燥床内温度 ℃ 55~65 248 1#干燥床出口风温 ℃ 48~53 55~65 249 1#干燥床进口风压 KPa 4~6.2 建议去掉此项指标 实际运行此项无测点 250 1#干燥床出口风压 KPa - 1~0.2 251 VCM 回收 机封水温度 ℃ ≤40 252 机封水压力 Mpa 0.5~0.6 253 泵壳水温度 ℃ ≤40 254 壳水压力 Mpa 0.5 255 压缩机出口压力 Mpa 0~0.6 正常0.45 256 压缩机出口温度 ℃ ≤50 257 放空压力 Mpa 0.45 建议修改为0.4 确保安全同时减少VC损失 258 一冷凝温度 ℃ 20~25 259 30 聚合 工段 VCM 回收 二冷凝温度 ℃ 15~20 260 压缩机电机电流 A ≤200 261 ACR树脂工段 ACR合成 滴加温度 ℃ 75 262 滴加时间 小时 4 263 保温时间 小时 1.5 264 聚合 密封油罐压力 Mpa ≥釜压0.3 265 冷却水上水压力 Mpa ≥0.2 266 聚合釜温 ℃ 50±0.2 267 注水压力 Mpa ≥釜压0.3 268 聚合釜反应压力 Mpa 0.7~0.75 269 干燥 进口温度 ℃ 165 270 出口温度 ℃ 63±2 271 塔内负压 Mpa 0.011~0.015 二、 工艺指标情况说明 1、 树脂分厂共有工艺指标271项, 其中乙炔工段37项, 氯乙烯工段77项, 70聚合工段105项, 30聚合工段41项, ACR工段11项。 2、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 有13项建议修改指标, 有5项建议删除指标, 由于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有11项长期不达标指标, 有2项指标因仪器问题指示不准确,另有2项建议开展抽查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表5: 表1: 建议修改指标(13项) 序号 所在工段 指标名称 指标值 修改值 10 乙炔工段 气柜高度 20%~80%( 大风雷雨 天气60%) 1.5-5.5米( 大风雷雨 天气4米) 11 排渣次数 1次/小时 次/2小时 36 回收乙炔纯度 90%~95% ≥90% 41 氯乙烯工段 转化器热水温度 80-97℃(开车时≥80℃) 97±2℃ 45 HCL管压力 ≤0.07 Mpa ≤0.06 Mpa 46 C2H2管压力 ≤0.07 Mpa ≤0.06 Mpa 88 变压吸附原料气输入流量 ~700 Nm3 /h 150~700 Nm3 /h 206 70聚合工段 旋风干燥床内部温度 50~70℃ 60~70℃ 224 30聚合工段 进塔浆料流量 25~45 m3/h 15~45 m3/h 230 塔压差 18-40 KPa 3-15 KPa 234 2#干燥管进口风压 -0.2~-0.6 KPa -0.2~0.2 KPa 244 1#干燥中部温度 85~100℃ 80~100℃ 257 VCM回收放空压力 0.45 Mpa 0.40 Mpa 表2:建议删除指标(5项) 序号 所在工段 指标名称 指标值 237 30聚合工段 2#干燥管出口风温 60±5℃ 238 2#干燥床进口风温 60±5℃ 245 1#干燥管出口风温 75±5℃ 246 1#干燥床进口风温 65~75℃ 249 1#干燥床进口风压 4~6.2 KPa 表3:指标不准确指标(2项) 序号 所在工段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实际指示值 13 乙炔工段 正逆水封液位 10% 液位计0点靠上. 116 70聚合工段 单体槽液位 ≤80% 新鲜单体贮槽液位计0点靠下,回收单体贮槽液位计0点靠上. 表4:长期不合格指标(11项) 序号 所在工段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实际值 30 乙炔工段 加压泵入口温度 ≤45℃ 50℃左右 38 氯乙烯工段 乙炔/氯化氢分子比 1:1.05~1.1 1:1.3~1.4 44 转化率过剩量 HCL<10% C2H2<1% HCL在10%左右 C2H2基本在3% 49 2段石墨冷凝器出口温度 -10~-18℃ -8~-12℃ 50 前排转化器入口压力 0.032~0.022 Mpa 0.050 Mpa左右 52 前排转化器出口压力 0.027~0.017 Mpa 0.030 Mpa左右 54 氯乙烯压缩机入口温度 2~10℃ 旧机前一般在12℃ 56 氯乙烯压缩机出口温度 45~50℃ 旧机后一般在60℃ 74 尾气冷凝器气相温度 -15~-22℃ -10~-12℃ 78 尾气含氯乙烯量 <10% 20%左右 91 变压吸附净化气C2H2含量 ≤120 mg/m3 300mg/L以上 表5: 建议开展抽查指标(2项) 序号 所在工段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抽查频次 13 氯乙烯工段 原料乙炔水分 ≤0.06% 1次/3天 116 原料氯化氢水分 ≤0.06% 1次/3天 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