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春行政管理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模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55379 上传时间:2024-10-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行政管理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春行政管理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春行政管理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春行政管理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春行政管理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1) 一: 判断题1: 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内与外, 指的是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内服指王: 外服是王外由各类地方势力所管辖的区域。这两个部分, 商王控制的力度是相同的。答: 错误。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 商王控制的力度是很不相同的。中央是属于商王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区域, 地方是商王授权的诸侯自治区域, 商王对此拥有主权和部分管辖权, 但一般不直接掌握行政和司法等权利。2: ”三通”是指唐代杜佑的通典、 宋代郑樵的文献通考、 元代马端临的。这是制度史研究

2、的巨著。答: 错误。”三通”是指唐代杜佑的通典、 宋代郑樵的通志、 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这是制度史研究的巨著。二: 材料分析题1: 国语。楚语记载: 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是谓重、 黎绝地天通。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绝地天通这句话, 是经书中讲到的, 绝地天通是一次历史事件, 发生在黄帝时期, 这应该是一场类似发生在20世纪的文化大革命一样的事件, 它是一次历史运动, 这次运动杜绝了人民原来人人能够作到的与天地交通的自由。黄帝是一个独裁者, 政治上的, 统治上的, 军事上的。也正是因为这样, 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凝聚、 统一做出了贡献, 做出了比只顾创造易的伏

3、羲、 只顾山上采药的神农在政治统治与民族凝聚方面的贡献。从绝地天通这一历史中透漏的信息是: 黄帝之前, 伏羲、 神农时期, 人人能够与天地交通, 人人享有与天地交通的自由。2: 商代对神灵十分迷信, 商王几乎任何事情都要卜问, 商纣王说: 我生不有命在天。形象反映了商代的迷信程度。首先, 从都称的选择来看, 商人灭夏后不久就在夏人控制的中心建都, 主要理由就是古人认为的天下之中, 先人就具有神圣的意味; 第二, 商王经过对青铜器的独占实现对巫术的垄断, 并以此为王权赢得普遍认可的合法效力; 第三, 以对巫术的独占实现对政治权利的垄断这一传统, 在商代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商王以最高政治领袖身

4、份兼巫术大教主, 集政治与宗教权利于一体, 使商代社会呈现出政教一体化的结构特征。从上述材料, 简要分析商代社会的典型特征。答: 商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 以神权支撑政权。商代是一个王权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社会, 其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 二是有比较系统的宗法制度确保其王位继承的规范化。商代社会普遍信仰的是巫教, 商代王权合法性观念完全是巫术思想的产物。商王以最高政治领袖身份兼领巫教”大教主”, 这一集政治与宗教权利于一体的特征使商代社会呈现出”政教一体化”结构特征。商代宗法制的存在, 为商代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三: 简答题1简述颛顼的”绝地天通”

5、的含义。答: 反映了黄帝之后, 联合体首领的权威足以将原来的部落巫术整合为统一的联合体巫教, 并有意识地利用巫术为自己的权力服务。颛顼是以政治权力拥有者的身份, 垄断了沟通神、 人的巫术权力。2.简述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答: 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 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 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 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3.简述夏王朝的建立的时代意义。答: 夏代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夏以后, 世袭制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 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 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夏王朝的建立有着划时

6、代的意义。四: 论述题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在政治层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制度的创新) 。答以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替代。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世卿世禄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度。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它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为君主个人权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未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即仍以君主制为基本体制形式使君主个人权力集中使专制主义的内涵在各个层面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五拓展讨论题( 可选择) 1.青铜器在历史上的作用答: 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 商、 周

7、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 其功能( 用) 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2,宗法制在民间的影响答: 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中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积极表现注重家庭建设, 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 消极表现强调家庭本位, 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8、2) 一、 判断题1: 我们说, 作为皇帝制度和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历朝政府对宦官参与朝政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 也在制度上座了种种努力, 因此, 能够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答: 错误因为( 1) 外朝官一般有家族和师友背景, 势大权重的朝臣也有可能夺取皇帝权位, 她们很难赢皇帝的信任; ( 2) 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 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得联系; ( 3) 随着历史的演变, 外朝官的权利逐步趋向于分散, 直到废除宰相, 就失去了能够与宦官相抗衡的体制力量。因此说, 对宦官参与朝政, 虽在制度上做了种种努力, 但仍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2: 清雍正

9、年间成立了军机处, 职官有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其任用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 无制度可循, 军机大臣只是秉承意志办事, 它的设立, 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极点。答: 错误军机处设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以下设军机章京, 军机大臣的设立, 是皇权极端化发展的产物, 标志着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至此发展到了顶峰。二、 材料分析题1: 唐代制度规定, 凡属皇帝命令, 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经过, 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 凡卫加盖此印, 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 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唐代有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 只得将其发布的诏赦改用斜封, 所书赦字不能用朱笔, 改用墨笔,

10、当时称”斜封墨赦”, 表示此项命令虽未经政事堂研究, 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也请下面遵旨执行。结合上述材料, 说明唐朝宰相制度的特点。答: 唐朝宰相制度的特点: 中枢机构为三省, 三省长官都是各有一定实权的处于同等地位的宰相, 除三省长官外, 也常以她官兼任, 或称”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 其名不一, 但皆为宰相。由三省长官联合组成政事堂行使宰相权利, 相权已从由个人掌握转变为由特定机构掌握,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相权行使的个人化色彩。2:( 此题应为判断题) 汉武帝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年) , 汉武帝下诏命丞相、 御史、 列侯、 中二千石、 二千石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11、, 并要求扩大举荐范围, 没有官职的平民也在举荐之列。标志着汉朝察举制度正式确立。除此之外, 汉朝还实行征辟制度。表明汉朝已经建立了相适应的职官录用机制。答: 错误( 1) 察举和征辟只是将国家职官的推荐权及部分录用权交给了各部门主管, 这说明两汉时各部门及地方还保留着相当大的权力, 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在其草创时期, 还未能建立起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的职官录用机制。( 2) 不论是察举还是征辟, 考察标准都是面察和行为道德的考察, 文学考试居于次要位置, 这反映两汉的官员选任尚带有相当的随意性, 对中央集权的大帝国而言, 建立相适应的职官录用机制, 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创新。4.、

12、 简答题1.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含义。答: 九品中正制”其始造也, 乡邑清议, 不拘爵位, 褒贬所知, 足以为劝励, 尤有乡论遗风。”这一制度设置的初衷, 主要是为”论人才优劣, 非为士族高卑”; 这一制度的严重缺陷, 是品评人才的标准, 是家世, 德、 才两个标准难以量化。因此, 这一选官制度最终必然被豪族控制, 流变成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2.两汉察举、 征辟制度的含义及其区别。答: 察举: 汉武帝下诏命丞相、 御史、 列侯、 中二千石、 二千石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并要求扩大举荐范围, 没有官职的平民也在举荐之列。标志着汉朝察举制度正式确立。征辟制度: 分征召和辟除两种。征召是指

13、皇帝采取特征和聘召的方式, 选拔某些社会上有名望或品学兼优的人士以备顾问, 或委以政事。辟除, 是一种官府任用属员的制度。3.简述中国皇帝制度的特点。答: 皇权是典型的全能型权力: 皇权能够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皇帝作为政治性权威, 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 皇帝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 皇权是一种专制, 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5: 论述题试论内阁与唐代宰相制度的区别。答: 汉唐宰相对一般性政务有独立处分权, 掌握部分国家最高决定权, 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 对政务并无处分权; 汉唐宰相”百官之长”的地位是法律规定的, 法律和制度本身及赋予其领导、 协调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职责和权力

14、, 但明代内阁却没有法定的干预其它各个执行部门的权力, 其主持政务、 领导或协调各部、 院、 寺工作的行为没有足够的合法性。6.拓展讨论题1.宰相制度的设置与政治治乱的关系答: 宰相设置的合理与否, 当然与国家政治运转状况有直接的关联。秦汉时的独相制, 权力集中于个人, 若宰相是外戚或世家大族成员, 便更容易出现相权, 严重时会危及皇权。两汉时外戚干政严重, 于独相制容易造就”权相”有一定关系。从东汉时相权出现的变化, 到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制, 到隋唐时三省制形成了完善的运行机制, 相权由个人占有转变为由政事堂会议集体行使,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宰相权力个人化倾向, 也有利于分散相权。北宋时

15、期, 相权被一分为三, 到明代甚至干脆废除宰相, 这些当然都有有利于抑制权臣的产生。从北宋到明清, 虽然也偶或出现权臣弄权的现象, 但始终没出现象两汉那样的权臣。但相权的分割或废除, 却不利于政府体制的正常运转。明代的内阁制不足以解决这一难题, 不得不经过扩大宦官权力来弥补体制上的缺陷。清代除提高内阁地位外, 其军机处的设置也有利于填补宰相废除后留下的体制缺陷。但清代的体制运转比明代有了相当的改进, 到底是因体制的改进, 还是因清代皇帝大多比明代皇帝精明、 勤政, 或者两者都有,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 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答: 自古皇权和相权都是相互扶持相互竞争, 从先秦至清朝, 相权由强变

16、弱为整体趋势, 其中又是以秦始皇为转折, 她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帝王皇权从此彻底超越相权, 随时间推移, 国家权力也被历代统治者逐渐牢牢抓在手中, 至清朝时期, ”相”已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官职, 几乎没有实权了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3) 一: 判断题1: ( 此题应为简答题)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制, 将县作为国家地方政权的基层组织。秦以后郡县制成为地方的基本建制。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 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权, 维护中央集权的体制格局, 确保帝国体系的存续和运转。2: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言谏与监察往往纠结在一起, 因此,

17、从制度设置功能来看, 言谏与监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答: 错误监察主要指由皇帝委派对整个官僚系统实施监察的机构或人员, 针正确是整个官僚系统; 言谏对象主要是皇帝而非百官, 是指臣民对国家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具有咨议与立法监督的双重性质, 其中咨议性质的成分更为主要。因此言谏与监察是有区别的。二: 材料分析题1: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制, 将县作为国家地方政权的基层组织。秦以后郡县制成为地方的基本建制。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 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权, 维护中央集权的体制格局, 确保帝国体系的存续和运转。2: 洪武十年, 明朝设立通政使司;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

18、开始设六科给事中, 以后逐渐定型。明代六科官员品质虽低, 权力却大, 同样有封驳诏书, 献纳谏言、 纠劾不法等权限。明中期, 万历皇帝为强化权力, 一度鼓励言管议政, 言路一时大开。结合上述材料, 简要说明明代的言谏制度及其影响。答: 明代的言谏制度: 洪武十年, 设置了通政使司, 主要职责有: 出纳帝命、 通达下情、 受理所奏文书、 参与要政, 到明中期渐为宦官所掌握。洪武六年, 始设六科给事中, 到洪武二十四年, 逐渐定型。六科官员品秩虽低, 权利却大, 有封驳诏书、 献纳谏言、 纠劾不法等权限。六科的言谏主要针对百官而非皇帝, 实是代表皇帝监督行政和司法系统地运转。影响: 言路的一时大开

19、, 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内阁首辅执政权的衰落, 内阁的举措大多为言官所左右, 文科的”科参”已转化成为弹劾权, 国家的政策事实上为言路官员所控制, 随着明末社会危机的加重, 朝臣分歧逐渐扩大, 演化成尖锐的朋党派系之争, 致使政府的活动事实上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三: 简答题1.汉武帝时期监察机构的设置变化。答: 开始重用内朝官, 监察权力逐渐转移到内朝尚书令手中; 设置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 分散监察权。地方上设置刺史。2简述宋朝检察权的扩大以及影响。答: 检察权的扩大: 御史被明确赋予了”言责”; 整个政府皆在其监督之下; 监察系统官员的”言责”, 开始受到国家的鼓励和保护。影响: 带来了两

20、宋言路的开放、 士大夫”清议”的活跃, 并深刻地影响了两宋的政府行为过程。3.简述宋朝的军事制度。答: 1: 宋朝军事权由枢密院、 三衙、 兵部等三方分掌; 2: 宋地方军事组织只设在州以上单位; 3: 宋军队有禁军、 厢军、 蕃兵、 乡兵之分。四: 论述题试述中央集权体制形式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础是什么?答: 中央集权是经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维持其存在和运转的: ( 1) : 中央经过掌握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来达到控制地方的目的; ( 2) : 在体制设计上, 压缩地方行政单元, 并尽量分散其事权; ( 3) : 经过全权控制和支配地方财政,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4)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监督,

21、以及种种任官制度的设置( 如回避、 轮换等) 来避免地方势力的形成。五: 拓展讨论题目1. 明太祖是如何中央集权的? 、 中央: ( 废除丞相制度, 权分六部,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 ( 实行三司分权, 大权统归中央) 1、 废丞相, 设六部; 废行省, 设三司: ( 1) 原因: 明朝建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 地方阶级更加腐朽,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为稳定和巩固统治, 朱元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 过程: 中央: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 设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分管地方的行政、 军政和监察。( 3) 作用: 地方

22、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内阁的创立: ( 1) 原因: 丞相废除后, 皇帝政务太过繁重。( 2) 经过: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明宣宗时授予票拟权, 万历初年, 首辅张居正当权”部权尽归内阁”, ( 3) 实质: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是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 4) 一: 判断题1: 鸦片战争后, 根据南京条约规定, 中国开放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为此, 清政府设置了五口通关大臣, 名义上是管理通商事物, 实际上是代表清

23、政府办理对外交往, 是清政府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答: 正确。鸦片战争后, 随着与西方的接触变得越来越难以避免, 清政府不得不在制度上做出局部的调整, 于是通商大臣、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总税务司署等相继设立, 而通商大臣是最先设立的, 因此说通商大臣的设置是清政府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2.: 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机关是临时参议院, 从制度上讲, 它具有临时国会的性质, 是国会的前身, 虽然它没有获得最总统的监督权, 对临时大总统处于一种事实上的软弱地位, 可是, 意义非常重大。( 答案未知) 二: 材料分析题1: 洋务派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以引进先进军事设备、 创立军工企业和改革军制为重

24、心, 规模较大的军事工业有: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等。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洋务运动的重心转移到求富上面, 创立了一些民用工业和近代服务性行业。集中在采煤业、 金属矿开采业、 冶金业、 纺织业、 电报业及航运和铁路等部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它的出现和持续发展, 使得中国社会离开了既定轨道, 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缓慢转型。结合洋务运动的两个阶段, 分析其局限性。答: 洋务派学习西方仅限于物质层面的东西, 却没有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社会的差距乃是整体性的, 是传统与现代的差距, 这不但表现在工业和技术水平上, 还表现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上, 更表现在全社会的思维

25、模式上。因此, 对中国社会来说, 洋务运动只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系统地幕布上撕开了第一道裂隙, 现代化的车轮不过刚刚启动。2: 临时政府的体制, 基本上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 主要是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两部分。临时政府是革命派、 立宪派与具有自由倾向的地方官僚参加的联合政权, 主要领导权控制在革命派手中。结合上述材料, 说明南京临时政府体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答: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形成, 否定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第一次由专权走向分权, 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国家体制的根本变革。十一: 简答题1、 清末新政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制度调整? 答: 1: 政治体制上得改革。

2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裁汰冗官冗衙, 精简机构; 2: 军事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军制改革; 3: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命题、 废除八股文、 改为策论; 4: 法律方面。修订法律、 设立”修订法律馆”、 颁布民法、 刑法等法典。2.简述新军的特点答: 仿效近代军制编练采用西方先进武器及训练办法实质依然是为清政府服务3.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答: 国民政府的根本法由国民党制定; 国民政府的权力源于国民党; 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及政策, 由国民党制定; 国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及其治国政绩须受党的监督。四: 论述题、 1清政府的新政, 涉及政治体制, 军事, 文化教育以及法律方面的改革。预备立宪时期又进行了中央官制和地方制度的改革, 颁布了宪法大纲, 组建了”责任内阁”为什么说, 它已经错过了经过改革寻找新的合法支撑点的好时机? ( 答案未知) 2为什么说清政府的改革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答案未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