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7肝炎病毒.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841907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肝炎病毒.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7肝炎病毒.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29章章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掌握: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形学特性(形态结构、抗原构、抗原组成、抵抗力)、成、抵抗力)、Dane颗粒粒的概念、致病性、微生物学的概念、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HBV抗原、抗体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果临床分析);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床分析);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英文的英文缩写、病毒核酸写、病毒核酸类型、型、传染源和染源和传播途径、引播途径、引起慢性感染、特异性起慢性感染、特异性预防等比防等比较。熟悉: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熟悉: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及特异性特异性预防;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防;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丙;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了解:其他肝炎病毒及肝炎相关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了解:其他肝炎病毒及肝炎相关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点及致病性。肝炎病毒 中国不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庚及丙、丁、戊、庚及TTVTTV型肝炎,在我国均型肝炎,在我国均有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 4个型个型别的流行情况的流行情况严重。重。仅乙肝病毒携乙肝病毒携带者者以达以达1.21.2亿之多。可以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重的传染病。染病。肝炎病毒是指以侵害肝肝炎病毒是指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公目前公认的人的人类肝炎病毒: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V)肝炎相关病毒肝炎相关病毒(HGV、TTV)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V)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缺陷病毒,缺陷病毒,HBV为其辅助为其辅助病毒病毒各型肝炎病毒比较HAVHBVHCVHDVHEV分类分类小小RNA病毒病毒科科嗜肝嗜肝DNA病病毒科毒科黄病毒科黄病毒科缺陷病毒缺陷病毒杯状病毒科杯状病毒科形态形态球形球形球形球形球形球形球形球形球形球形包膜包膜无无有有有有有有无无基因组基因组RNAdsDNARNARNARNA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粪-口途径口途径血液血液/性性/母母婴婴同同HBV同同HBV粪粪-口途径口途径慢性化慢性化-+-免疫性免疫性持久持久同型免疫力同型免疫力持久持久可再感染可再感染可再感染可再感染可再感染可再感染疫苗疫苗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基因工程疫苗苗无无无无无无备注备注联合感染、联合感染、重叠感染重叠感染孕妇死亡率孕妇死亡率高高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小RNA病毒科的病毒科的嗜肝病毒属。嗜肝病毒属。每年每年约有有140万人患有甲肝。万人患有甲肝。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呈球形,直径呈球形,直径27-32nm,20面体立体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称,无包膜。电镜下两种下两种颗粒同粒同时存在存在实心: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心: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空心: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空心: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HAVHAV的结构的结构基因基因组:+ssRNA,约7.5kb。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定动物模型:黑猩猩、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猴、猕猴。猴。细胞培养:在人与猴肝、胞培养:在人与猴肝、肾细胞内增殖胞内增殖特点:特点:增殖增殖缓慢慢不不释放放 无无CPE无血凝无血凝 4周,冻融,放免法测抗原周,冻融,放免法测抗原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受乙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仿等脂溶剂 耐酸:在耐酸:在pH3pH3的酸性的酸性环境中境中稳定定对热抵抗力抵抗力强,对uv uv 敏感:敏感:100 5100 5 minmin可使之可使之灭活活 在在海海水水、淡淡水水、毛毛蚶蚶、泥泥沙沙中中存存活活数数天天至数月至数月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染源源:病病人人(潜潜伏伏后后期期、急急性性早早期期传染性最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性感染者途途径径:粪-口口传播播,污染染水水源源、食食物(海物(海产品),可造成爆品),可造成爆发流行流行HAVHAV的致病性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淋巴结中大量增殖量增殖入血并形入血并形成病毒血成病毒血症症肝脏为最终靶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便排出体外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根据根据HAV为非溶细胞型病毒为非溶细胞型病毒排毒高峰先于转氨酶高峰排毒高峰先于转氨酶高峰(增殖)(增殖)(破坏肝细胞)(破坏肝细胞)证明证明HAV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主要为免疫病理损伤主要为免疫病理损伤临床表床表现主要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于儿童、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性感染潜伏期:潜伏期:15-50天(天(30天)天)临床床类型:型: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少见少见病程病程4-8周,自限性,周,自限性,预后好,不转为慢性,预后好,不转为慢性,无肝硬化等无肝硬化等 免疫力:较牢固免疫力:较牢固甲型肝炎的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床特征 肝脾肝脾肿大大 黄疸黄疸 转氨氨酶升高升高 血胆血胆红素升高素升高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厌油油一般一般为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后良好,不不发展成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者。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测抗原抗原及早,及早,发病病1W1W后只有后只有半数(半数(+)测抗体抗体抗抗-HAV IgM近期感染。近期感染。抗抗-HAV IgG既往感染及流行病既往感染及流行病学学调查中和型抗中和型抗HAVHAV疫苗效果疫苗效果HAV-IgMHAV-IgM检测:早期、快速早期、快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HAV-IgG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疫苗免疫 效果效果评价或流行病学价或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一般一般预防防加加强粪便管理便管理保保护水源水源搞好搞好饮食食卫生生 卫生宣生宣传切断切断粪-口途径口途径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丙球丙球紧急急预防防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科。我国我国为高流行区高流行区 感染率感染率 1 10%0%HBsAg HBsAg携携带率率 8%8%10%10%慢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病人 10001000万万80%80%原原发性肝癌与性肝癌与HBVHBV慢性感染有关慢性感染有关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形形态与与结构构形形态:电镜下病人血清中有三种病毒下病人血清中有三种病毒颗粒粒1.大球形大球形颗粒:粒:42nm,即,即Dane颗粒,三种抗粒,三种抗原均有,有原均有,有传染性染性2.小球形小球形颗粒:粒:22nm3.管形管形颗粒:粒:22nm100700nm.只有只有HBsAg,复制中复制中过剩的剩的外衣壳,无外衣壳,无传染性染性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即即Dane颗粒,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有感染性,直径粒,有感染性,直径为42nm,具有双,具有双层衣壳衣壳结构。构。(HBcAg)直径直径22nm,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不含DNA和和DNA多聚多聚酶,是病毒多余的衣壳成分,是病毒多余的衣壳成分,不具不具传染性染性。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直径22nm,长100700nm,是一串聚,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球形合起来的小球形颗粒,也粒,也具有具有HBsAg的的抗原性抗原性。管形颗粒管形颗粒乙肝病毒的大球型颗粒、小球型颗乙肝病毒的大球型颗粒、小球型颗粒及管型颗粒,粒及管型颗粒,EM基因基因结构与功能构与功能基因基因结构构 HBV的的DNA为不完全双不完全双链环状状DNA。长链负链O(L-)为模板,模板,编码病毒病毒蛋白,含有蛋白,含有4个开放个开放读码框架(框架(OPF)短短链正正链(S+)S区:区:S基因基因 PreS1.2基因基因 HBsAg PreS1.2C区:区:C基因基因 Pre-C基因基因 HBcAg Pre-C 蛋白蛋白经切割切割HBeAgP区:区:编码DNA多聚多聚酶(逆(逆转录酶活性)活性)X区:区:编码x蛋白(蛋白(HBxAg)激活原癌基激活原癌基因,与肝癌因,与肝癌发生生发展有关展有关ORF乙肝病毒的基因组乙肝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方式复制方式HBV的的DNAS+延长修补延长修补DNA聚合酶聚合酶完整双股环状完整双股环状DNA超螺旋环状超螺旋环状DNA 以以DNA-为模板为模板RNA聚合酶聚合酶转录转录两种两种RNA短短mRNA转译转译外衣壳蛋白外衣壳蛋白不同步、过剩不同步、过剩结合成结合成Dane长长mRNA转译转译内衣壳蛋白内衣壳蛋白DNA复制模板复制模板DNA聚合酶逆转录活性聚合酶逆转录活性子代子代L-模板模板复制复制子代子代S+结合结合结合结合乙肝病毒的增殖周期乙肝病毒的增殖周期抗原组成抗原组成(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小球形存在于小球形颗粒、管形粒、管形颗粒及粒及Dane颗粒的粒的外衣壳上,分子量外衣壳上,分子量约为25KD,有多种,有多种亚型,型,由由S基因基因编码。具有免疫原性,是制具有免疫原性,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可疫苗的主要成分,可刺激机体刺激机体产生抗生抗HBs。HBsAg是是HBV感染的感染的主要指主要指标,但血清中出,但血清中出现抗抗HBs被被认为是是乙型肝炎恢复的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志。PreS1和和PreS2:具有吸附于肝具有吸附于肝细胞表面的决定簇,可以使胞表面的决定簇,可以使HBV吸附于肝吸附于肝细胞表面,有利于病毒侵入胞表面,有利于病毒侵入细胞内。胞内。常在感染早期出常在感染早期出现,1个月左右消失,若个月左右消失,若持持续存在表示乙型肝炎已存在表示乙型肝炎已转为慢性。慢性。抗抗-PreS1和抗和抗-PreS2能阻止能阻止HBV侵入肝侵入肝细胞,若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胞,若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出出现此此类抗体抗体提示病情好提示病情好转。(2)HBcAg(核心抗原):(核心抗原):存在于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粒核心结构的表面,构的表面,为HBV的内衣壳成分,在感染者的肝的内衣壳成分,在感染者的肝细胞内合成。胞内合成。一般在血清中一般在血清中很很难检出出HBcAg。HBcAg能刺激机体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生抗-HBc。抗抗-HBcIgM增高可提示增高可提示HBV在体内复制在体内复制。(3 3)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存在于内衣壳,存在于内衣壳,为可溶性蛋白,可游可溶性蛋白,可游离存在于血中离存在于血中 与与DaneDane颗粒出粒出现平行平行其消其消长 与与DNADNA聚合聚合酶消消长一致一致 故作为故作为HBV复制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标志染性的标志HBeAgHBeAg有抗原性,抗体抗有抗原性,抗体抗-HBe -HBe 无中和作用(与游离无中和作用(与游离HBeAgHBeAg结合,不能合,不能阻止吸附)阻止吸附)与肝与肝细胞表面胞表面HBeAgHBeAg结合,破坏受感染合,破坏受感染细胞,建立部分免疫力胞,建立部分免疫力Pre-CPre-C突突变株,不被株,不被HBeAbHBeAb识别被被认为是是预后良好的征象后良好的征象(4)HBxAg X基因基因编码的抗原。与的抗原。与原原发性肝性肝细胞癌的胞癌的发生生有一定关系。有一定关系。动物模型与物模型与细胞培养胞培养动物模型物模型黑猩猩黑猩猩细胞培养胞培养不成功。常采用不成功。常采用细胞培胞培养系养系统作作为病毒病毒DNA转染系染系统。其他嗜肝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物模型。嗜肝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科正嗜肝正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科 人人HBV、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炎病毒禽嗜肝禽嗜肝DNA病毒属病毒属 鸭乙型肝炎病毒、苍鹭肝炎病毒鸭乙型肝炎病毒、苍鹭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的抵抗力强:对低温、低温、UV、干燥均有耐受性、干燥均有耐受性(HBV感染性与感染性与HBsAg阳性并非一致)阳性并非一致)高高压蒸汽蒸汽灭菌或菌或10010分分钟可将其可将其灭活。活。注意:注意:70乙醇不能乙醇不能灭活。活。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染源病人病人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期 无症状携无症状携带者者更危更危险传播途径播途径1.经血或血制品血或血制品传播播2.母母婴传播(垂直感染,播(垂直感染,经产道,哺乳)道,哺乳)3.接触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性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播)临床床类型型潜伏期:潜伏期:60-180天天 病毒潜伏期病毒潜伏期1-2W 临床潜伏期床潜伏期60-180天天临床表床表现:无症状携无症状携带者者急性乙肝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重症肝炎重症肝炎肝外表肝外表现:发热、关、关节炎、炎、肾小球小球肾炎、炎、皮疹、血管炎等皮疹、血管炎等说明免疫病理说明免疫病理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伤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的最主要因素感染感染时间发展展为慢性感染者慢性感染者(%)围生期生期85-95婴儿期儿期80儿童期儿童期25-45成年期成年期5-10免疫性免疫性对相同相同HBsAg亚型型HBV再感染有持再感染有持久免疫力,久免疫力,对不同不同亚型的保型的保护力不力不完全。完全。致病性与免疫机制致病性与免疫机制 HBV对肝肝细胞无直接胞无直接损伤作用,肝作用,肝细胞胞损伤是由于免疫病理是由于免疫病理损伤所致,所致,程度与免疫程度与免疫应答答强度有关,故乙肝的度有关,故乙肝的临床表床表现多多样化。化。免疫病理免疫病理损伤细胞免疫介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的免疫损伤:引起肝:引起肝脏损伤,细胞免疫胞免疫应答的答的强弱程度决定肝弱程度决定肝细胞的胞的损伤程度,程度,而出而出现不同的不同的临床床类型型: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无症状携慢性肝炎、无症状携带者。者。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重症肝炎和:重症肝炎和肾小球小球肾炎、关炎、关节炎等肝外炎等肝外损伤;自身免疫反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的免疫损伤:肝:肝细胞表面肝特异胞表面肝特异性脂蛋白暴露,性脂蛋白暴露,诱发自身抗体,直接或自身抗体,直接或间接接损伤肝肝细胞;胞;病毒病毒变异:逃逸免疫或出异:逃逸免疫或出现重症肝炎。重症肝炎。HBV与原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性肝癌的关系1.HBV患者及携患者及携带者肝癌者肝癌发生率比未感染人生率比未感染人群高群高217倍倍2.肝癌患者肝癌患者HBV感染感染标志比自然人群高志比自然人群高3.HBV-DNA与肝癌与肝癌细胞胞DNA分子分子杂交(交(+)4.土土拨鼠鼠试验o出生即感染肝炎病毒出生即感染肝炎病毒3年年100%肝癌肝癌o未感染者未感染者无一只无一只发生生5.HBxAg与肝癌与肝癌发生有关生有关微生物检查法微生物检查法HBV DNA检测是病毒存在和复制最可靠是病毒存在和复制最可靠指指标,可用定量,可用定量PCR检测。HBV抗原抗原-抗体抗体检测(两(两对半)及半)及结果分果分析析 两两对半:半:HBsAg、抗、抗-HBs、HBeAg、抗、抗-HBe、抗、抗-HBc。常用方法:常用方法:ELISA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HBsAgHBeAg抗抗-HBs抗抗-HBe抗抗-HBc IgM抗抗-HBc IgG结果分析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者+-+-急性乙型肝炎(传染性急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强,“大三阳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小三阳”)+-+急性或慢性乙肝或无症急性或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者状携带者-+-+乙型肝炎恢复期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两对半检测的用途或实际意义:两对半检测的用途或实际意义:HBV感染的感染的实验室室诊断断判断病程和判断病程和预后后判断治判断治疗效果效果判断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判断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筛选献血献血员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一般一般预防防切断切断传染源染源加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输血血员筛选,禁止静脉吸毒,防止其他,禁止静脉吸毒,防止其他经血液血液途径途径传播播HBV;加加强婚前婚前检查及性教育,防止性及性教育,防止性传播播乙型肝炎;乙型肝炎;防止医院内防止医院内传播(一次性注射器)。播(一次性注射器)。特异特异预防防主主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被被动抗抗HBs-IgG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出生0、1、6个月个月各注射一次。)各注射一次。)易感婴幼儿及儿童易感婴幼儿及儿童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婚前检查配偶的婚前检查配偶的HBsAg阳阳性者。性者。治治疗:常用抗病毒:常用抗病毒药物、免疫物、免疫调节剂和中草和中草药。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曾被称曾被称为肠道外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炎(PT-NANB),),1989年命名年命名为HCV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HCV呈球形,呈球形,50nm,单正正链RNA,有包膜,有包膜 HCV,EM黑猩猩黑猩猩为唯一易感唯一易感动物,物,细胞培养不成功胞培养不成功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变异,造成免疫逃异,造成免疫逃逸,病毒持逸,病毒持续存在,存在,为感染易于慢性化的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HCV分分6个基因型(我国个基因型(我国HCV1、HCV2多见)多见)抵抗力较弱。抵抗力较弱。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及染源及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但潜伏期短,但潜伏期短5-10周周主要主要经血液及血制品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播,多多见于于输血后肝血后肝炎(炎(80-90%)临床床类型型轻重不一(急性、慢性、携重不一(急性、慢性、携带者)者)感染极易慢性化(感染极易慢性化(90%)、肝硬化)、肝硬化(20%)、肝癌(欧美)、肝癌(欧美50-70%,我国,我国10%)免疫力不牢固,疫苗制免疫力不牢固,疫苗制备困困难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 病毒在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直接胞内复制,直接损伤肝肝细胞胞 免疫病理作用免疫病理作用 特异性特异性CTLCTL对肝肝细胞的胞的杀伤作用作用 1 1.RT-PCRRT-PCR、荧光定量光定量PCRPCR技技术检测病毒病毒RNARNA 用于丙型肝炎的快速用于丙型肝炎的快速诊断断 2.ELISA2.ELISA法法检测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 用用于于丙丙型型肝肝炎炎的的诊断断、筛选献献血血员和和流流行病学行病学调查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 缺乏有效疫苗缺乏有效疫苗 缺乏特效缺乏特效药物物 最常用的最常用的药物物 IFN-IFN-主要主要预防措施防措施 筛选供供血血员、控控制制血血制制品品、禁禁止止静静脉脉吸吸毒毒、避免不正当性行避免不正当性行为、防止医源性、防止医源性传播。播。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hepatitis D virus,HDV)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HDVHDV为缺陷为缺陷RNARNA病毒病毒球形,直径球形,直径3 35 53 37 7nmnm,有包膜,有包膜病毒颗粒内部由病毒颗粒内部由HDV RNAHDV RNA和丁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肝炎病毒抗原(HDAgHDAg)组成)组成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基因组:基因组:-ssRNAssRNA,约,约1.71.7 kb kb 编码丁型肝炎病毒抗原(编码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HDAg)包膜蛋白包膜蛋白HBsAgHBsAg由由HBVHBV编码编码 必须与必须与HBVHBV共感染才能复制完整的病共感染才能复制完整的病毒颗粒毒颗粒抑制抑制HBVHBV的增殖,的增殖,HDVHDV亦不能复制亦不能复制 HDAgHDVHDV形态和结构图形态和结构图传染源:感染传染源:感染HBV/HDVHBV/HDV的患者,特别的患者,特别是慢性感染者是慢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主要经输与乙型肝炎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播血或注射传播HDVHDV感染的临床类型:感染的临床类型: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带者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方式:感染方式:有有联合感染合感染或或重叠感染两种方式重叠感染两种方式联合感染:合感染:HBVHBV和和HDVHDV同同时感染感染重叠感染:重叠感染:HBVHBV感染者再感染者再发生生HDVHDV感染感染,导致原有的乙型肝炎病情加重与致原有的乙型肝炎病情加重与恶化化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可能与病毒可能与病毒对肝肝细胞的直接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和机体的免疫病理反作用和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有关有关 1.1.检测检测HDAgHDAg:检测血清或肝细胞内检测血清或肝细胞内HDAgHDAg 检出检出HDAgHDAg是是HDVHDV感染的可靠证据,感染的可靠证据,也是也是HDVHDV感染活动的指标感染活动的指标2.2.血清中血清中抗抗HDVHDV检测检测 是目前诊断是目前诊断HDVHDV感染的常规方法感染的常规方法 检出抗检出抗-HD IgM-HD IgM有早期诊断价值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抗-HD-HD IgG IgG 持持续续高高效效价价是是慢慢性性HDVHDV感感染的指标染的指标 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与乙型肝炎相同。与乙型肝炎相同。接种乙肝疫苗可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丁型肝炎。防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hepatitisEvirus,HEV)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形形态与与结构:构:病毒体呈球状,无包膜病毒体呈球状,无包膜 直径直径32323434 nmnm 表面有表面有锯齿状刻缺和突起状刻缺和突起 抵抗力:抵抗力:HEVHEV对高高盐、氯化化铯、氯仿等敏感仿等敏感在在-707088条件下易裂解条件下易裂解在液氮中保存在液氮中保存稳定定培养特性:培养特性:HEVHEV体外培养困体外培养困难可可感感染染食食蟹蟹猴猴、非非洲洲绿猴猴、猕猴猴、黑猩猩及乳猪等多种黑猩猩及乳猪等多种动物物传染源:潜伏期末及急性期病人染源:潜伏期末及急性期病人传播途径:播途径:粪-口口传播播易感人群:青壮年易感人群:青壮年潜伏期:潜伏期:10106060天,平均天,平均4040天天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机制:致病机制:病病毒毒经胃胃肠道道进入入血血流流,在在肝肝细胞胞内内复复制制,然然后后释放放到到血血液液和和胆胆汁汁中中,经粪便排出体外便排出体外。HEVHEV通通过对肝肝细胞胞的的直直接接损伤和和免免疫疫病病理理作作用用引引起起肝肝细胞胞的的炎炎症症或或坏坏死死。临床类型:临床类型:表现为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表现为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不发展为慢性肝炎不发展为慢性肝炎电电镜镜或或免免疫疫电电镜镜技技术术检检测测患患者者粪粪便便中中的的HEVHEV颗粒颗粒 RT-PCRRT-PCR法法检检测测粪粪便便或或胆胆汁汁中中的的HEV HEV RNA RNA 用用ELISAELISA法法检检查查血血清清中中的的抗抗HEV HEV IgMIgM或或IgGIgG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性一般性预防原防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与甲型肝炎相同:保保护水源,做好水源,做好粪便管理便管理;加加强食品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和生管理,注意个人和环境境卫生生。无有效疫苗无有效疫苗无特效无特效药物物 防治原防治原则小小 结结1、Dane颗粒概念粒概念2、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抵抗力、成、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及防治原则 3、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病、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病毒核酸毒核酸类型、型、传播途径、引起的感染、播途径、引起的感染、特异性特异性预防防 常见各型肝炎病毒比较表常见各型肝炎病毒比较表 病毒特征病毒特征致病特征致病特征HAV小小RNA病毒,病毒,ssRNA,立体对称的,立体对称的裸露病毒裸露病毒粪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急性感染,可引起暴发口途径传播,主要急性感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与肿瘤无关流行,与肿瘤无关HBV嗜肝嗜肝DNA病毒病毒,有包膜,部分双链环,有包膜,部分双链环状状DNA,复制时需通过,复制时需通过RNA中间体中间体输血、注射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发病输血、注射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发病缓慢,与原发肝癌、肝硬化有关缓慢,与原发肝癌、肝硬化有关HCV黄病毒,有包膜,黄病毒,有包膜,ssRNA输血后肝炎,非胃肠道途径传播,慢性化率输血后肝炎,非胃肠道途径传播,慢性化率高,与肝癌有关高,与肝癌有关HDVHEV缺损缺损RNA病毒,有包膜,需病毒,有包膜,需HBV作为作为辅助病毒才能复制辅助病毒才能复制杯状病毒,杯状病毒,ssRNA,立体对称的裸,立体对称的裸露病毒露病毒可引起共同感染及重叠感染,死亡率高,能可引起共同感染及重叠感染,死亡率高,能引起肝硬化及暴发性肝炎引起肝硬化及暴发性肝炎粪粪-口途径传播,有明显季节性,临床表现与口途径传播,有明显季节性,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孕妇感染后病死率高,可引甲型肝炎相似。孕妇感染后病死率高,可引起流产和死胎起流产和死胎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患者患者37岁,汉族,族,农民,身高民,身高1.76米,体重米,体重52公斤。五年前开始,自公斤。五年前开始,自觉“看看见饭就就饱”,体力,体力逐年下降,逐年下降,时有原因不明的乏力,偶有腹泻。五有原因不明的乏力,偶有腹泻。五年来已消瘦年来已消瘦20公斤。从原来的壮公斤。从原来的壮劳力到力到现在只能在只能干些干些轻活。近三个月消瘦、乏力明活。近三个月消瘦、乏力明显,不能,不能进油油腻食物。食物。患者既往健康,无患者既往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及外染性疾病及外伤史。无史。无子女。六年前妻子因子女。六年前妻子因宫外孕于当地外孕于当地乡卫生院手生院手术、抢救并救并输血。此后妻子身体一直不好,血。此后妻子身体一直不好,仅能干家能干家务活。四年前生育女活。四年前生育女婴一个,五个月一个,五个月时夭折,原夭折,原因不明。此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未再生育;半因不明。此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未再生育;半年前因年前因“大肚子病大肚子病”呕血去世。呕血去世。体格体格检查见皮肤、巩膜微黄染;皮肤、巩膜微黄染;头发干干燥、稀疏;皮肤干燥、无燥、稀疏;皮肤干燥、无弹性。双手掌性。双手掌红润,右胸及背部可,右胸及背部可见散在小散在小红痣多个,痣多个,压之退色。腹平坦,肝之退色。腹平坦,肝脏未触及。脾未触及。脾脏边缘位于左肋下三横指,无位于左肋下三横指,无压痛。痛。肠音音12次每分,扣次每分,扣诊鼓音,移鼓音,移动性性浊音阳性。音阳性。双下肢无浮双下肢无浮肿。经化化验室室检查发现,血清谷丙,血清谷丙转氨氨酶(ALT)、谷草)、谷草转氨氨酶(AST)升高,胆升高,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血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血清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血清HBsAg、HBeAg、HBcAb阳性。阳性。腹部彩超腹部彩超报告:肝告:肝脏缩小,回声不小,回声不均匀,腹腔可探及最深均匀,腹腔可探及最深处6.5cm液性暗区,液性暗区,脾脾脏肿大,血流回声增大,血流回声增强。问问 题题Dane颗粒的概念。粒的概念。简述肝炎病毒的述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播途径?试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述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抗体原抗体组成及成及检出的意出的意义。与与肿瘤有关的病毒有哪些?瘤有关的病毒有哪些?复习题1.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易于慢性化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易于慢性化并占并占输血后肝炎第一位血后肝炎第一位 A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病毒 D巨巨细胞病毒胞病毒 E黄黄热病病毒病病毒2.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是明此病人是 A获得了免疫力得了免疫力 B无无传染性染性 C乙型肝炎恢复乙型肝炎恢复期期 D病情病情较稳定定 E具有具有传染性染性3.血清中抗血清中抗-HBc阴性,抗阴性,抗HBs阳性,阳性,HBsAg阴阴性最可能是性最可能是 A乙型肝炎病毒正在肝内复制乙型肝炎病毒正在肝内复制 B乙型肝炎携乙型肝炎携带者者 C肝炎已肝炎已变成慢性成慢性 D血清具有血清具有传染性染性 E乙型肝炎已痊愈乙型肝炎已痊愈4.核酸核酸类型是型是单负链RNA的病毒是的病毒是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FV5.HCV最主要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播途径是 A消化道消化道 B日常生活接触日常生活接触 C血液和血制品血液和血制品 D性接触性接触 E母母婴传播播6.可可辅助助HDV复制的病毒是复制的病毒是 A HAV B HBV C HFV D HCV E EBV6.HEV的的传播和流行主要是通播和流行主要是通过A血液和血制品血液和血制品 B性接触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日常生活接触 D水源或食物被水源或食物被粪便便污染染E垂直垂直传播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