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31487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科分类代码:J试论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蔡东燕(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广东 广州 510405)(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是实现新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校更加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势传统运动项目。如何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我们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蔡东燕(1978.10),女,广州人,小学体育高级教师。通讯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云龙路38

2、号 510405 电话: 13688860605E-mail:yycdy学科分类代码:J试论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是实现新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校更加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势传统运动项目。如何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我们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一、引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

3、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如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各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大,更加充实和丰富。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精心设计运动负荷的强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明确规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间,形式多种多样,管理更加规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够劳逸结合,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具生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展下去,未来发展方向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健康发

4、展,又具有优势传统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使教师可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势传统运动项目。经过实践研究,校本课程满足了大多数学生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较好地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拓展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开创新型的活动模式,是我们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本文就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简要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促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向特色化、合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二、学校大课间体

5、育活动的现状分析1、场地空间的运用由于学校人数多,活动场地范围狭小,如何合理安排所有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是我们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校现有实际可利用的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可活动空间,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场所。从现今开展的情况看,室外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部分室内的课室则是空置,没有使用。造成了室外活动场所学生容量大,活动范围和空间狭小,而有些课室则空无一人。运动场内的人员密集,导致很多学校的传统特色活动无法开展,我们可以试想将部分的小同学安排在室内进行活动,年级大的同学在室外场馆进行活动。那么,学生的活动空间则会

6、大大得到提升,更容易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还可开发更多的新型活动项目,活动形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2、各层次(年段)活动目标模糊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弹性,学校和教师有灵活安排内容及处理的权利,学生有较大自主选择的空间。在活动中,首先要有清晰明确的总活动目标做指引,根据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练习且通过努力练习可达成活动目标的内容,使活动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主题性。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运动负荷提出合理要求,切实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分步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发展。根据体育学科的领域目标,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共分为三个水平阶

7、段,一、二年级为水平一,三、四年级为水平二,五、六年级为水平三。同一所学校,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设定目标、安排具体活动内容时,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讲求实效,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3、活动内容的普遍性如今,各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的主题特色。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注重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传统运动项目开展,重点突出学校特有的优势项目。设计活动内容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城乡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优势,设

8、计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练习的活动内容,内容的选择切勿生搬硬套。由此可见,大课间体育活动应着重发展本校的优势运动项目,以优势运动项目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在加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要体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我校是广州市羽毛球传统运动项目学校,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了羽毛球校本课程。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可结合羽毛球校本课程开展各项活动,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亮点。4、活动形式的单一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校集体练习、班级方阵练习、各项目活动小组、擂台赛等形式。目前,在学校活动中多使用的是全校集体练习及

9、班级方阵练习形式,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如果每天的活动都按照一种方法,一种形式长期练习下去,最终学生肯定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模式和组织模式,定期有计划有目的地更换和调整活动形式,积极开创新型、有活力的活动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如,五、六年级(水平三)的学生可组织擂台赛,学生之间相互挑战,经过循环赛或淘汰赛,通过努力获得胜利的队员,学校或年级为其颁发证书或实行奖励计划。5、欠缺完整的评价体系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开展,必须建立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如,我校虽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但缺乏对活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评价的方式也是形式多样的

10、,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等。我们要将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等,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三、探索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模式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长期使用一种模式,一个内容,必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违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如何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具生命力,促进校本课程在活动中深入开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索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模式:1、明确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运动能力,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

11、活动目标。(如表一)如,以本校羽毛球特色活动练习为例。表一:活动目标学习对象教学活动目标水平一1、培养良好的球感,熟练掌握颠球技术,增强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2、基本掌握后场击球和网前击球技术,(后场击高球,前场挑高球、挑网前球技术),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水平二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后场击球和网前击球的技术技能,提高在练习中运用技术技能的能力。2、掌握并能够灵活使用前后场击球的各种步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水平三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后场和网前的击球技术及步法移动技术,加强前后场技术衔接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2、基本掌握羽毛球比赛的各种规则,提高参与各种激烈竞赛的能

12、力,并力争在各种比赛中取得胜利。水平一:适用于一、二年级 水平二:适用于三、四年级 水平三:适用于五、六年级。2、突出鲜明的主题,丰富活动内涵,促进校本课程的拓展。在教学活动目标的引领下,选择既能突出本校优势运动项目,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练习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将特色运动项目与多种体育运动相结合,技术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如表二)表二:活动内容学习领域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身体素质练习水平一1、球感练习(正反手上下颠球,两人或多人颠球练习,手击球或用球拍击墙练习等)2、后场击高远球练习3、前场挑远球、前场挑近球练习25米2往返跑, 1分钟跳绳,1分钟踢毽子,矮人走,蛙跳等水平二

13、1、后场击高远球,后场吊球练习2、网前击球练习(网前挑远球、网前挑近球、搓球等)触击球、平抽球等3、前场移动接球步法4、前、后场接球移动步法25米4往返跑, 四角移动练习,1分钟跳绳,1分钟踢毽子,矮人走,仰卧起坐,蛙跳等水平三1、后场击球技术(扣杀),前场击球技术(网前勾对角)2、前后场移动步法接球3、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比赛,在比赛中积累经验,提高各种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25米8往返跑,四角移动练习,1分钟跳绳,1分钟踢毽子,仰卧起坐,蛙跳,比赛(擂台赛)等水平一:适用于一、二年级 水平二:适用于三、四年级 水平三:适用于五、六年级。3、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活动形式,根据不同

14、运动技术技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场地、器材,运用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各种技术技能的提高。(如表三)表三:大课间活动过程中组织形式学习对象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水平一按班级团体活动形式可在课室内外的空地水平二按项目分类进行活动形式运动场水平三擂台赛、项目分类等形式体育馆、运动场水平一:适用于一、二年级 水平二:适用于三、四年级 水平三:适用于五、六年级。注:广播操(特色操)和放松操是以全校集体练习的形式进行。4、活动评价的系统性建立系统有效的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可促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朝着正规化、特色化的方向迈进。学校可对班级落实大课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作为文明班评比

15、条件之一。考核的量化评价反映了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质量,检测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可将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参与表现作为体育课分数评定条件之一。培养学生自我评定和学生之间互相评定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参与活动和相互之间的学习提高。(如表四)表四:评价体系学习对象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方式水平一1分钟颠球,1分钟跳绳,1分钟踢毽子。量化评价表,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水平二后场及网前击球技术能力,步法灵活运用能力,对羽毛球比赛规则的认识、了解。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水平三羽毛球击球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竞赛获胜能力。通过竞赛、擂台的形式,颁发奖状水平一:适用于一、二年级 水平二:适用于三、四年级 水平三:适用于五、六

16、年级。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学习对象优(A)良(B)合格(C)不合格(D)表现令人羡慕,成绩优异能够胜任各种任务进步明显,但还需努力无进步,水平较低1分钟颠球(正、反手均可)水平一30个以上15个10个10个以下水平二50个以上35个30个30个以下水平三70个以上55个50个50个以下1分钟跳绳水平一60次以上45次30次30次以下水平二80次以上65次50次50次以下水平三100次以上85次70次70次以下1分钟踢毽子水平一30个以上25个10个10个以下水平二50个以上40个30个30个以下水平三80个以上65个45个45个以下5、运动强度(运动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体育锻炼中,对人体身体负

17、荷的要求是有严格要求的。过大的运动量会造成人体疲劳及运动损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过小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没有刺激,促进不了身体机能的发展,也是不科学的。因此,要特别按照人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如表五)表五:各水平阶段的运动强度学习对象运动负荷备注水平一125次/分-135次/分水平二135次/分-145次/分水平三145次/分-155次/分水平一:适用于一、二年级 水平二:适用于三、四年级 水平三:适用于五、六年级。6、围绕活动主题,创新音乐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动感悦耳的音乐可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创设出一个充满运动激情的氛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音乐要根据活动项目和内容的特点,从开始的活力四射、激情动感、热情奔放逐步进入活动的高潮,激情盎然,然后逐步回落到柔和、轻松。音乐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内容健康、向上的音乐,并跟随活动内容的变化更换音乐组合,更加适合大课间活动的需要,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育人功能。综上所述,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活动模式,可有效的将多种素质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学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体育校本课程导论 董翠香主编 2006、5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