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述与专论 甍嚣; 鞭 触 嚣囊 嬲 蠊 嚣强囊 嬲 峨 蚤 聪 薯 地 下 工程 涅 凝 土 裂 缝 预 控 与 防 水 优 化 设 计 胡 骏 , 洪晓 苗 , 邵 林 3 ( 1 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 1 0 0 2 0 ; 2 浙江中建建材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2 ; 3 浙江工业 大学科技 园 , 浙江 杭州3 1 0 0 1 4 ) 摘要: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 采用以“ 放” 为主的设计原则, 通过设缝的方法释放混凝土的内应力, 可以控制和减少混凝土 结构无序裂缝的发生。 而地下建筑工程 中, 缝的防水又是一大难题, 本文着重针对地下工程中几种常用缝的防水方法进 行了分析, 在参考日 本防水做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工程应用实 例 , 提出了各种缝的优化防水设计方法。 关键词: 地下防水工程; 混凝土结构; 裂缝; 后浇带; 诱导缝; 丁基钢板止水带 文章编号: 1 0 0 7 - - 4 9 7 X ( 2 0 1 3 ) 一 1 6 0 0 0 1 0 6 中图分类号: T U 9 4 ; T U 7 6 1 1 l 文献标识码: A Co n c r e t e Cr a c k s Pr e - c o n t r o l a n d W a t e r p r o o fin g Op t i mi z a t i o n De s i g n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P r o j e c t Hu J u n , Ho n g Xi a o mi a o , S h a o L i n ( 1 H a n g z h o u J i n t a n g B u i l d i n g Wa t e r p r o o fi n g C o , L t d , H a n g z h o u ,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2 0 , C h i n a ; 2 Z h i a n g Z h o n g j i a n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i a l s T e s t i n g C o , L t d , Ha n g z h o u ,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2 , C h i n a ; 3 S c i e n c e P a r k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H a n g z h o u ,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 R e l e a s e ”i s a m a j o r p ri n c i p l e i n t h e d e s i g n o f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j o i n t s , t h e i n t e r n a l s t r e s s o f c o n c r e t e c a n be r e l e a s e dI n t hi s wa y ,un o r de r e d c r a c k s i n t he c o n c r e t e s t r uc t u r e c a n be c o nt r o l l e d o r r e du c e d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w a t e r p r o o fi n g f o r t h e j o i n t s i s a ma j o r e h M l e n g e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s e s s o m e w a t e rproo fi n g s o l u t i o n f o r t h e c o mm o n j o i n t s i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c o n s t ruc t i o n s , a n d p o i n t s o u t o p t i m i z e d w a t e rpr o o fi n g d e s i g n s fo r v a r i o u s j o i n t s w i t h r e f e r e n c e s o f J a p a n e s e p r a c t i c e s a n d c a s e s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Ke y w o r d s : u n d e r g r o u n d w a t e r p r o o fi n g p r o j e c t ;c o n c r e t e s t ruc t u r e ;c r a c k ;p o s t - c a s t s t ri p ;i n d u c i n g j o i n t ;b u t y l s t e e l wa t e r s t o p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变得越来越稀缺, 高 层建筑及地下空 间开发已成为普遍采用 的增加单位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6 3 0 作者简 介 : 胡骏 , 男, 教授 级 高级 工程 师 ,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 筑 防水分会 专 家委 员、 中国建筑 防水协会 专 家委 员、 本 刊编委 。 联 系地址 : 3 1 0 0 2 0杭 州 市江干 区风起 东路 1 3 7号 中豪凤起 广 场 A座 5 01 。 电话 : 0 5 71 - 8 6 0 3 3 6 5 6。 本文为第三届中国建筑防水( 南方) 专家论坛交流论文。 土地面积利用率 的方法。大面积 、 多层 、 超长地下室 , 以及绵延数公里的地下通道 , 在各大城市都有工程案 例。在这些结构复杂的地下工程 中, 结构受力计算分 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完全能达到结构安全的 目标 , 但地下工程的渗漏水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渗漏 问题涉及混凝土结构体的 自防水性能、 防水方案以及 节点防水构造等因素 , 同时涉及所选防水材料性能的 适应性、 施工质量的保证等问题。本文以地下工程最 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渗漏水为对象 , 对裂缝发生的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综 述 与 专 论 曩 i 黔 曩 埘 曩 嚣 位如何进行人为控制, 以及采取何种相应的接缝防水 措施进行研究探讨 。 。 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些基本认识 从微观理论分析 , 混凝土有 裂缝是绝对的 , 无裂 缝是相对的,裂缝 的存在是混凝土固有的一种现象。 根据有关论著 阐述 , 以 0 0 5 m m宽度为限 , 宽度 0 0 5 m E的裂缝结构为无裂缝结构 , 对结构安全 、 防水 、 耐 久无危险性 ;宽度 0 0 5 m m的裂缝称为 “ 宏 观裂 缝” 。我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 B 5 0 0 1 0 - - 2 0 1 0 ) 对允许裂缝 ( 三级裂缝控制 )的普通混凝土结构 , 在 I I I I 类环境条件下 , 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为 0 2 m m。 地下工程 防水 技术规范 ( G B 5 0 1 0 8 -2 0 0 8 )也规 定 , 混凝土裂缝不得大于 0 2 m l n 。 混凝土裂缝根据成 因, 可分成两大类别 : 1 ) 由外 部荷载直接影响产生的裂缝 ,包括静荷载及动荷载 ; 2 ) 由变形 、 收缩产生的裂缝 , 包括温差变形 、 缩胀变 形 、 不均匀沉降变形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 , 在这些原因 中, 由变形为主导引起的裂缝 占 8 0 以上。 在国际上 , 对混凝土结构裂缝 的控制 , 主要有两 种设计原则 。第一种是 以日本 、 英国、 美国等为代表 , 设计规范没有验算裂缝 的明确规定 , 对伸缩缝和沉降 缝的设置也没有严格规定 , 基本上采取“ 裂了就堵 , 堵 不住就排” 的处理措施 ; 第二种是以前苏联 、 德国 、 东 欧国家和中国为代表 , 设计规范对荷载裂缝有计算控 制 , 对变形缝有间隔距离规定 , 认为留缝后就不裂。 而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 留缝后不一定不裂 , 是否开裂与 很多因素有关 1 。 2 混凝土裂缝控制的“ 抗” 与“ 放” 原则 “ 抗”是指用提高混凝土构件极 限抗拉强度的方 法 ,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和控制裂缝宽度的设计原 则。而“ 放” 是指采取设置缝等技术措施 , 使混凝土构 件内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在不提高混凝土抗拉 强度的同时, 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和控制裂缝宽度的 设计原则。 实际工程设计中一般都不采用完全 的“ 抗” 或完全的“ 放” , 都是“ 抗放兼施” 。“ 抗” 与“ 放” 之争在 学术界长期存在 , 这并非正确与错误之争 , 是工程设 计采用什么原则更合适的问题。 一般认为小体量结构 宜“ 抗放兼施 , 以抗为主” , 大体量 、 长结构宜 “ 抗放兼 施 , 以放为主” 。 根据“ 抗放兼施 , 以放为主” 设计原则, 地下工程 设置永久性变形缝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变形缝减少 了结构沉降和结构荷载产生的位移变形应力 , 同时有 效减少了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伸应力。 但由于永久性 变形缝施工比较困难 , 没有完善可靠而耐久 的防水措 施 , 渗漏水情况 比较普遍 , 而且后期维修相当困难 , 因 此近年来 , 永久性变形缝正在逐渐被后浇带所代替。 3 “ 预开裂” 规划控制裂缝开展位置 裂缝不可能杜绝 , 只能控制其发生的程度和引导 裂缝在规定部位发生 ,以达到结构安全的基本要求 。 可以把在规划部位人为设置的缝 , 称为“ 预开裂” 。 “ 预 开裂” 的方式有 3类 4种形式 , 如表 1 所示 。 表1 地下工程“ 预开裂” 形式与功能 名 称 施工阶段形式 功 能 变形缝 完全“ 开放” 可长期适应沉降、 伸缩变形 适用 收缩裂缝和地震 等临时作用 诱导缝 完全 “ 封闭” 荷载裂缝 , 一般仅设置在墙面 未封闭前适应沉降 、 伸缩变形, 封 后浇带 先“ 开” 后“ 闭” 闭后适应少量收缩变形 减少收缩裂缝,后期施工缝有适 跳仓浇捣工艺 先“ 开” 后“ 闭” 应少量收缩变形 的作用 这些预先设置的缝 , 或后被引导产生的缝 , 通过 施工工艺在新 旧混凝土间留下的施工缝 , 都是在预先 设定的位置 , 以“ 放” 的方式释放混凝土结构应力 , 以 达到减少分散性裂缝 , 以最大程度保证较大范围的混 凝土不开裂或少开裂。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 B 5 0 0 1 0 - 2 0 1 0 ) 的规定, 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变形缝的最大间距 为 3 0 i n , 如果采取跳仓浇捣 , 设置后浇带 、 诱 导缝等 施工方法 ,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以适当增大。除了规 范规定 的最大间距外 , 缝的位置还应根据结构区块的 受力 、 变形 、 施工等因素进行布置。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 的不断扩大和建筑形式的多样化 , 超 大 、 超长的结构 已成为普遍 ,设计师很少会严格按每 3 0 1 1 3 设置一道 变形缝 , 一般会控制在 5 0 1T I 以内。 昆 凝土裂缝可能对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危害 , 因缝 引起的渗漏水会妨碍结构的使用功能, 因此需将无序 开展的裂缝控制在规定 的位置 , 然后对这些在计划之 内的“ 预裂缝” 进行防水处理 , 以达到结构安全和不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碍使用功能的目的。 如果有便捷的方法和有效的防水 措施 , 缝设置得越多 , 混凝土 的无序裂缝就会发生得 越少 。 所 以, 如何处理这些缝的渗漏水是问题的关键。 4 后浇带及其防水措施分析 由于设置永久性变形缝在施工过程 中存在许多 困难 , 而且长久有效的防水措施 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 决 , 设计师和业主很担心地下室因设置变形缝而发生 渗漏水。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 用后浇带 的方法 , 解决结构变形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问题 , 可在达 到与永久性变形缝相 同效果的同时 ,防水处理更容 易 , 发生渗漏的现象有所减少 , 而且 出现渗漏后 , 很容 易用化学注浆堵漏止水的方法予以解决 , 不会像永久 性变形缝发生渗漏处理时那样麻烦 。近年来 , 设计 师 正在采用后浇带工艺逐渐取代永久性变形缝 。 后浇带间距的设置通常为 3 O 一 4 0 m, 有时根据结 构 的分 区和沉降隋况 , 会将后浇带布置成弯折状而不 是直线形 。后浇带是在结构沉降基本稳定 、 混凝土塑 性收缩和早期收缩大部分完成后 , 用混凝土将留置 的 后浇带连成整体结构,使结构在整体形式上不存在 缝 。后浇带作用的实质是在结构变形量最大的阶段 , 采用“ 放” 的形式, 释放结构沉降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 内应力 ,然后将残余变形转化为施工缝防水处理问 题 。 后浇带按规定在 4 5 d 封闭后,即使后浇填充的 是无收缩混凝土 ,由于原混凝土的收缩还在继续 , 一 般混凝土后期收缩率5 1 0 , 按 3 0 m长度计算 , 也 要达 1 5 mm左右 。残余收缩变形还会在混凝土中产 生内应力 , 最大可能是在后浇带的新旧混凝土界面上 产生裂缝 ,因为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抗拉性能最弱。 目前后浇带处的主要防水措施为钢板止水带 , 另外还 有橡胶止水带 、 遇水膨胀橡胶条 、 预埋注浆管等防水 措施。下面对几种防水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4 1钢板止水带 钢板止水带适用于无变形要求的施工缝止水 , 如 墙板水平施工等。由于钢板 与混凝土形成 了刚性连 接 , 并不适用于有一定拉伸变形的后浇带防水。在后 浇带封闭后, 混凝土的残余收缩应力除了被混凝土弹 性模量对冲一部分外 , 超量的收缩仍有可能使混凝土 产生裂缝 。后浇带新 旧混凝土交接面是一个薄弱环 综述与专论 篓 掰 受糍 嚣 嚣 一 : 薯 搿 誓 节 , 仅靠钢板与混凝土的摩擦 咬合力是无法“ 拉” 住混 凝土而不产生滑移的。 当混凝土后期收缩应力达到一 定 限度时 ,钢板止水带与混凝土间会产生微裂缝 , 少 量 的水会沿着新 旧混凝土界面以及钢板止水带与混 凝土间的微裂缝渗入地下室内, 如图 1 所示 。 混凝 土收缩拉应 力 图 1 钢板止水渗漏水通道 这种混凝土收缩引起 的渗漏水 , 一般不会表现为 涌水和大量渗水现象 , 采用化学注浆可以比较方便地 将水止住 。当某些结构收缩量较小时 , 产生少量的微 裂缝渗水 , 经过一段时间后 , 裂缝会 自行 闭合而不再 渗漏。 某些地下工程后浇带 , 在冬季最冷天气时 , 由于 整体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 , 可能还会再次出现渗漏 水现象。 4 2 橡胶止水带 与钢板止水带相 比, 用于后浇带止水的橡胶止水 带有其优点及缺点 。优点是橡胶止水带的可延伸性 , 消除了接缝拉伸时的约束应力 , 不会产生止水带与混 凝土问的滑移微裂缝。 缺点是由于橡胶止水带比较柔 软 , 安装 固定 比较困难 , 止水带可能会在浇捣混凝土 时跑偏 。 再者 , 由于后浇带混凝土分两次浇捣 , 预留的 橡胶止水带经常会因施工不当而破损 。所以 , 后浇带 的防水处理很少使用橡胶止水带。 4 3 遇水膨胀止水条( 胶 ) 遇水膨胀止水条有 3种形式, 一是常用 的制 品型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二是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 , 虽说是腻子型 , 实际上在遇水前是一种比较硬的定型 矩形条 , 只有在用榔头锤打或用力拉压时 , 才会产生 塑性变形 ; 三是遇水膨胀密封胶 , 为膏状 , 施工时用胶 枪把胶挤 出, 大约 4 6 h后开始 固化 , 从不定型变为 定型止水条。 固化后的遇水膨胀密封胶膨胀率可达到 2 5 0 以上 。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 后浇带使用遇水膨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止水条是一种不可靠的防水措施 , 理由如下 : 1 ) 在理想状态下 , 制品型和腻子型遇水膨胀橡胶 止水条遇水时产生膨胀压力 , 使两种材料的接触面变 为不透水的密闭界面 ,其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坚实 、 平整的混凝土界面 , 而实际工程无法做到这一点。后 浇带先浇捣的混凝土侧面 , 采用钢板网或专用镀锌模 板 , 有时采用木模板支撑, 拆模后的界面很不平整 , 几 乎无法修整到技术要求的平整界面。 2 ) 由于后浇带结构钢筋通常为连续不 问断, 即使 钢筋断开 , 还会 留有较长的搭接长度 , 要在很小 的钢 筋间隙中正确安装止水条十分困难 。 这种不可靠的止 水条安装固定方法 ,在浇捣后期混凝土时很容易脱 落。标准图集和一些工程设计中, 要求安装止水条的 部位做成凹槽 , 并清凿混凝土界面 , 而实 际施工中根 本无法做到。 如此复杂 、 不平整 , 而且操作面狭小的部 位, 即使采用遇水膨胀密封胶也是很难施工的。 3 )即使止水条与混凝土的很小接触面不直接透 水 , 但 由于混凝土并不像金属一样密实 , 水还是会通 过混凝土浅表层 ,跨过窄小的止水条延伸进入室内。 特别是水压较大时 , 渗水量 明显增大( 图 2 ) 。这个原 理如同在一个平面混凝土上用玻璃胶打一个封闭圆 圈, 待胶 固化后 , 在圈内注水 , 虽然玻璃胶与混凝土粘 结得很密实 , 水面的高度也只有几毫米 , 但玻璃胶外 围的混凝土还是会有水渍渗出。 胀 阻 水进人后浇带新 旧 界面混凝土 的 混凝 型缝昼亘 , 送麦亘塑 图 2 后浇带遇水膨胀止水条渗水示意 4 4 预埋化学注浆管 在后浇带 中预埋化学注浆管是一种后期主动 防 水 的好方法2 1 。 直径约为 1 2 mm的全断面承压出浆管 在后浇带封闭前 ,用钉固定在先浇捣的一侧混凝土 面, 并且间隔 5 7 m引出一注浆嘴( 图 3 a ) 。 在后浇带 混凝土封闭后 , 由于混凝土收缩及结构变形 , 新 旧混 凝土接缝会发生渗漏水 , 此时通过留置在混凝土面的 注浆接 口, 向预埋注浆管中注入化学浆液 。启用预埋 注浆管注浆的时间越向后延 , 让结构收缩及沉降变形 尽可能多地得到释放 , 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注浆 , 越能 起到 良好的效果。 由于预埋注浆管埋置在结构断面的 中间, 压力化学注浆将使后浇带新 旧混凝土接缝的整 个断面充满化学浆液 , 对结构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 用 ( 图 3 b ) a 安装 b 平 面 图 3 后浇带预埋化学注浆管 5 后浇带防水新工艺丁基钢板止水带 丁基钢板止水带在 日本 的建设工程 中广泛使用 , 主要用于施工缝及诱导缝防水 3 。在参观的地铁工程 中, 现浇混凝土结构 的水平施工缝就采用 了丁基钢板 止水带( 图 4 ) 。 l 0年前在我国广州地铁曾使用过万 m 以上 的丁基钢 板止水 带 , 在水平施工缝和环 向接缝 中都有使用 , 但 后来 因假 冒劣 质产 品 充斥市场 , 施工方使用 不合格 材料导 致施 工 质量无 法保证 而没 有 继续推广。 图 4日本地铁水 平施工缝 丁基钢板止水带 丁基钢板 止水带是 以 0 4 mm左右 的镀锌钢板 或 1 m m左右的树脂板为芯片 , 两侧表面各复合 2 3 m m厚 的丁基橡胶腻子 , 外表面用隔离纸包装 。隔离 纸可以根据埋人混凝土的先后分别揭除 , 保 留后浇混 凝土一侧隔离纸 , 待混凝土浇捣时再揭除( 图 5 a ) 。 丁基钢板的安装分为水平施工缝与竖向施工缝 安装。水平施工缝安装 比较方便 , 在先浇捣的混凝土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留茬面 , 将止水带直接插入刚浇捣完成未凝固的混凝 土中。 插入前 , 先将止水带要插入一面的隔离纸揭除 , 保留不插入一侧的隔离纸 , 待上部混凝土施工前再将 其揭除。 丁基钢板止水带在后浇带安装 时, 在先浇捣混凝 土的一侧 , 需要用钢筋或模板夹具进行 固定 , 以防浇 捣混凝土时位置偏移。 丁基钢板止水带搭接也 比较方 便 , 由于丁基橡胶 自身相互间有很好的粘结力 , 连接 处可以直接叠合 5 0 m m粘合 ,也可在搭接处用对穿 螺栓固定( 图 5 b ) 。 丁基钢板止水带的防水原理为 : 丁基橡胶是一种 耐腐蚀性、 耐老化性、 耐水性很好的橡胶, 以丁基橡胶 为主制成的丁基腻子, 具有与大部分有机和无机材料 良好 的粘结性能 , 与钢材 、 混凝土 、 玻璃 、 木材等不易 粘结的材料也有很好 的粘结力 。 当施工缝处的混凝土 开裂时 ,丁基钢板止水带上的丁基橡胶会被拉开 , 像 口香糖一样产生蠕变。即使裂缝拉得很大 ( 如超过 2 0 m m以上 ) , 丁基橡胶还是与混凝土 、 中间的钢板粘 结得很牢 , 只是丁基腻子发生了变形 , 水还是无法从 钢板及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缝 隙中通过 ( 图 5 c ) 。 双面丁基橡胶腻子 隔离纸分两半 , 分别 0 4厚镀 各 2 - 3 m m 在浇混凝土时撕去 锌钢 片 b 后浇带丁基钢板防水 c 丁基钢板止水带 阻止裂缝进水原理 图 5 丁基钢板构 造及 防水示意 综 述 与 专 论 6 “ 跳仓法” 浇捣工艺及其防水措施 “ 跳仓法”浇捣工艺是一种将较长的混凝土结构 按 3 0 4 0 m为一个施工段 ,进行隔段跳块施工 的混 凝土浇捣施工工艺 。跳仓法的工艺原理与后浇带类 似 , 也是利用时间差 , 在先浇捣混凝土收缩量最大 的 早期收缩完成后 , 浇捣夹在中间区块的混凝土。跳仓 法浇捣混凝土的时间间隔为 5 7 d , 这种施工工艺与 后浇带工艺相比, 混凝土释放的收缩应力只有后浇带 工艺的一半左右 , 这对抑制后期混凝土收缩的裂缝开 展是不利的。 但跳仓法浇捣工艺简化 了后浇带后期处理的麻 烦, 加快了施工进度, 同时还节约了成本。 在防水处理 问题上 , 跳仓法浇捣工艺 比后 浇带少了一半的缝 ( 图 6 ) 。 虽然跳仓法先后浇捣的混凝土接缝拉裂的程度比 后浇带工艺要严重 , 但采用刚柔相济 的丁基钢板止水 带防水 , 完全可 以达到止水 目的。 因此 , 在有可靠接缝 防水措施 的前提下 , 跳仓法浇捣工艺比后浇带工艺更 简便 、 省时 、 省工、 节约成本。 后浇带 4 5 d后封闭 图 6 后浇带工艺与跳仓法工艺 7 诱 导缝 在混凝土结构易开裂的部位 , 或计划让裂缝开展 的部位 , 通过适 当减少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 削弱混 凝土断面等方法 , 设 置引导裂缝开展的构造 , 在结构 发生应变时 , 达到主动控制裂缝产生 区域的 目的。由 于结构连续性的需要 ,在不设永久变形缝 的情况下 , 混凝土收缩变形、 地震引起 的临时变形等可能使混凝 土结构产生裂缝时 , 诱导缝能起到引导裂缝在预先安 排部位发生 , 诱导裂缝的开展部位与方向 , 将裂缝控 制在无害范围内的作用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综 述 与 专 论 一 蔓 董 嬲 蟛 , 鳓 嬲 : 曩 聪 诱导缝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方法 , 主要 目标是能引 导裂缝开展和有效防水。 采用专用丁基钢板诱导缝组 合套件 , 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诱导缝设计方法。丁基钢 板诱导缝组合套件 由 V形丁基钢板止水构件与 T形 诱导器组成 , 根据结构板厚度的不 同, 止水组合套件 可分别组合使用。诱导缝构造主要 由4部分组成 : 1 ) 减少 3 0 5 0 的纵 向配筋 ; 2 )在混凝土表面留置梯 形槽 ,起到诱导定位和减少混凝土截面的作用 ; 3 ) v 形丁基钢板止水构件主要起防水作用 , 同时也起到诱 导和减少混凝土截面 的作用 ; 4 ) T形诱导器主要是诱 导减少混凝土截面,由于表面覆有丁基橡胶腻子 , 因 此也有防水止水功能( 图 7 ) 。 喳 军 J一 赠 1 0 - H2 0 迎水 面 1 r 寸 背水面 薹 量 板 1 0 0 0 V 型 基 钢 板 止 水 构 件 T形 诱 导 器 b 组合套件 图 7 丁基钢板诱导缝构造及组合套件 根据混凝土板的厚度 , 诱导器的长度可以有多种 规格选择 ; 对于较薄的混凝土板 , 诱导器可以单个使 用 , 也可不用 。混凝土截面一般要求减少 3 0 5 0 , 计算方法是 : 截面减少率( ) = ( 梯形槽高度+ V形构件高度+ T 形构件高度 ) 混凝土板厚度 x 1 0 0 诱导缝与施工缝的区别与共同点 ,主要有 : 1 ) 诱 导缝在施工阶段混凝土连续而不间断 , 不存在 由于混 凝土浇捣施工工艺间歇产生的新旧接缝 ; 2 ) 施工缝是 由于工艺要求而被动设置 , 在处理方法上采用增加配 筋等措施 , 使施工缝得到加强 , 而诱导缝是人为主动 设置, 采用减弱约束的方法, 使应力得到释放; 3 ) 其共 同点是产生的缝都会发生渗漏水。 诱 导缝不仅可 以用 于解决建筑物水平的变形问 题 , 而且可 以用于解决建筑竖 向变形不均问题 , 并不 要求主体结构必需设置一条真正断开的缝 ,也就是 说 , 它可以用于解决局部的水平向及竖向变形差异问 题。一些较高 、 较长的构筑物在地震中很容易产生裂 缝 , 如水 厂或污水处理厂地面上的水池 , 由于刚度较 小, 侧墙板会因地震发生裂缝 。 在这些构筑物中, 设置 具有防水功能的诱导缝 , 是实现“ 虽裂却不漏” 的最好 办法 。由于诱导缝设置与施工比较方便 , 防水性能有 保证 , 诱导缝的间距可以 自由设置 , 日本土木学会编 制的混凝土标准要求每 4 5 n l 设置一道 。 8结语 当施工缝 、 后浇带 、 诱导缝的防水问题得到解决 后 ,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将缝设 置在需要 的部位 , 按 “ 放” 的设计原则 , 用“ 预裂缝” 的方式 , 规划混凝土裂 缝 的产生位置 ,以达到控制和减少混凝 土裂缝的发 生。 显然, 缝的可靠防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如果这些 缝 的渗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就失去了设缝的主要 目 的。以丁基钢板为主要方式的止水带 , 有着刚柔相济 的防水作用 , 可以达到裂而不漏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 1 王铁 梦 工程结构 裂缝 控制 M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 业 出版 社 1 9 9 7 f 2 胡骏 比利 时 D e n e e f 混凝土建筑接缝 防水 系统及其应 用 J 中国建筑防水, 2 0 0 3 ( 4 ) : 1 8 2 O 【 3 胡骏 日本横滨环线地铁某地下隧道段防水设计f J 中国建 筑防水 2 0 0 6 ( 8 ) : 4 7 4 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