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_杨淑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721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_杨淑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_杨淑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_杨淑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 3969/j issn 1673 6060 2023 04 010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杨淑萍,肖菊梅(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摘要:徐特立立足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在批判继承古代课程思想以及借鉴国外课程标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化的课程标准思想。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的演进主要经历了萌芽期、转型期、形成期、成熟期以及发展期五个阶段。在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课程标准制定的根本任务旨在立德树人、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力求科学性、课程标准制定的重要基底立足本土化等内在理路。借鉴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当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应以贯

2、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制定课程标准的首要前提,将扎根中国实情作为制定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将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作为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保障,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制定课程标准的活力之源。关键词: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义务教育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6060(2023)04 0076 09收稿日期:2023 01 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中国教学论研究”(21FJKB004),主持人:肖菊梅作者简介:杨淑萍,女,山东潍坊人,教育管理专业 2022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肖菊梅,女,湖南邵阳人,博士,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3、,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论史研究。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1 280,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 6。徐特立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最早依据课程标准建立了小学各科的学科体系,大幅度提升了人民的总体文化教育水平。虽然课程标准理念更迭,各级教育实践稳中向好,不断提升了我国人才培育的质量,但在课程标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脱轨、课程标准本土化特色不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现适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颁布,故在概括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发展过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其课程标准的

4、多维意蕴,力求构建起徐特立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系,以期对现实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有所启迪。一、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历程徐特立根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借鉴古今中外课程标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其课程标准思想,从而推动了近代课程的发展。具体而言,徐特立的课程标准思想主要经历如下五个阶段。(一)萌芽期(1895 1918 年)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国内有识之士将战败原因归结于日本拥有更先进的教育,开始呼吁效法日本,挽救民族危亡。“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3 335。是年,徐特立为了“可以进步,又可谋生”4 599,开始在当地蒙 馆 任 教

5、。1905 年,徐 特 立“进 宁 乡 县 速 成 师范”5 141,在此师范训练班学习四月有余。宁乡师范学校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震麟于 1901 年在长沙创办,周震麟仿照日本设师范速成班,实行资产阶级近代教育模式,追求实用性的教育目的。1905 年 7 月,徐特立与友人共同“开创农村新式教学的先声”6 47 创办梨江高等小学堂,“学堂基本模仿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开洋课,做体操”7 46,徐特立教授“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8 43。1906 年,徐特立在周南女塾担任国文教员,同时兼授“地理、历史、数学、化学等课”8 43,并且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一双好好完全脚

6、,包得皮烂骨头脱不如大脚大大方,67第 43 卷第 4 期Vol 43No 4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 年 4 月Apr 2023精神愉快劳力强”6 51,来反对妇女缠足,鼓励女学生上体操课、参加体育项目,推行新教育。徐特立通过办学、授课、编写顺口溜等形式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践行教育救国理念。1910 年,徐特立为提升教学水平参加单级小学师资训练班,诚如他后来在六十自传 中提到:“江苏教育会把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教育搬过来,很接近中国,并略加中国化,新旧转变,起很大的革

7、命作用他们的教育制度,从日本小学教育学来,他们翻译了儿童训育法,建立了些典型的模范学校。”9 1181910 年 7 月,徐特立东渡日本参观小学教育,得到 小学校事汇 和三十个优良小学校 两本书,徐特立将其作为关于日本小学“教育的实际报告和调查的刊物”10 342,同时对日本东京实践女学等典型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并赞赏东京实践女学“课程注意实用”9 86,设有“修身、读书、地理、历史、算术、理科、家政、裁缝、图画、习字、外国语、音乐、体操”11 189等课程。1913 1914 年,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执教,讲解教育学、国语和修身等课程,负责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撰写了小学各科教授法 作为讲习

8、的凭证。此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除了开篇序言外,分别阐述了修身、国语、算术、体操、历史、地理、理科、图画、裁缝、唱歌等 10 科课程,下册共 12 章,除去上册所阐述的 10 科教授法外,还增添了手工教授法,末章为教授法总论。徐特立所撰写的小学各科教授法 中的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各学科的性质和教学任务,还对教学的原则和内容、程度标准和考核办法做出了一定要求,而且阐述了围绕着教学任务如何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何种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例如,在总论中,徐特立指出教授之目的在于“注入社会生活一切知识”的“实质主义”、“养成生徒之判断力、注意力、认识力、想像力、思考力为主”的“形式主义”5 329 3

9、30、“由博学、详说以反约”的“折衷主义”5 329 330,教授之原则在于“明确”“提要”“自习”“活用及发表”5 328 329,教授之方法在于“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的“教段”和“示教式”“示范式”“演讲式”“问答式”的“教式”5 329 331等等。例如修身科,由于“德育方针之所未定”,故而成立,旨在“涵养儿童德性,指导道德实践”5 154。其在教授内容方面,涵盖“儿童当时躬行所得者”和“成人后当实践者”5 155;在教授方法方面,强调教师应首先持有“诸德之心”,再“以热诚施其有力之教授”“授以事实,使儿童感奋而有所模仿”“以身示模范”5 156 157等。此外,由于国

10、语被视为“国民思想交换之要具”5 160。所以,设立国语科,旨在“使儿童知普通言语及日常须知之文字、文章,而养其表达思想之能力,兼启发其知德者也”5 160。国语科以“发音”“言语”“文字”“文章”等形式内容5 161 162和“知识之收得,德性之涵养,趣味之养成”的实质内容为教授材料,以“儿童既知之直观物及其表达的词汇,结合其观念而授之”5 163 164为教授方法。概言之,1897 1918 年,日本正值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盛行,此期间徐特立的课程标准思想间接或者直接受到日本盛行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中小学课程的原则、内容、教学方法等做了规定性说明,使得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初具雏形,为

11、未来中小学发展指明了道路。(二)模仿期(1919 1926 年)1919 年9 月,徐特立赴法求学,在此期间,开始重视课程标准的制定。1920 年 8 月,徐特立在工读 中提出了“教育程度不必高深,普及最要”5 32的教育主张,其后察觉到我国教科书陈腐不已,为“救弊补偏,只有从编细目下手”5 56,重视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编写。1922 年 10 月,徐特立发表了新学制商榷书 并倡言“课程表及教授细目当早编订”5 46,目前虽对其还未拟定,但可“定一个标准及一个组织期限,以此期限达此目的”5 46。之后根据既定的“教材细目”5 46,统计教授科目所需要的时间量,进而确定毕业年限。而学制顺序

12、性内容的呈现,当属课程标准。进一步来说,国文、算术、体育等课程绝非是停滞性课程,而皆具时代性,应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推陈出新,课程既要保留各科目的精髓,又要结合时代所需,成为社会进步的助燃剂。同理,课程标准也绝非是停滞的、一成不变的,要坚持否定之否定的观点,辩证看待,以课程标准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1924 年 7 月,徐特立自国外归来后,在题为法国小学状况 的演讲时赞赏法国的小学教育十分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制定,“章程同教授纲目,乃全国教育会议决定的,是统一的。教授细目不可变动,所以不致散漫”5 66。徐特立进一步补充,课程标准兼具统一性与灵活性,可“照教授目录去教课,有一不可变的标准的。其余可

13、以自由变动,是留伸缩余地”5 66。例如在法国小学中,教学中师生遵循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教材的选择、学习年限等,可以根据“学生经济情形”5 66和“地方情形”5 66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譬如,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地方万分穷,学校可以行借书制”5 66,换言之,在经济情况极其落后的地区,学生可以利用借书制代替购买教材。但是“教科书各有详略优劣,专守一书,决难得完全明了”5 49,故而学生可以“同时拿两种以上的课本”12 18677杨淑萍,肖菊梅: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第 4 期进行上课,即使用多样性教材。徐特立此后将对课程标准的重视付诸实践。1925 年1 月,徐特立主持湖南

14、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事务,就任校长一职,研拟 整顿第一女师之计划,“拟定各学期课程详细标准”5 76。可见,徐特立对制定细节性分科课程标准的重视。概言之,徐特立这一时期的课程标准兼具思想统一性与灵活性,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倡效仿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加以重视,将制定、实施课程标准视为扩大教育受众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三)形成期(1927 1934 年)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共合作破裂,是年5 月21 日,长沙爆发“马日事变”,导致“伤哉桃李花,十中死三四”13 396,徐特立创办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他意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把落后的

15、群众向前推”14 21。1927 年 7 月,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教育思想也完成了从“教育救国”到无产阶级革命教育思想的转变。1928 1930 年,徐特立进修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在受到马列主义的教育洗礼后,使得“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脑筋中更加强化起来”15 100。1930年 12 月,徐特立来到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此时中央苏区正值教育初创阶段,外受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内缺教育文化的优越条件,国民党反动派数次军事“围剿”使红军人数锐减,为了在战争环境中保卫和扩大根据地,必然要发展教育事业。徐特立在这种艰难的战争环境下,仍然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服务的教育方向。1933

16、 年,徐特立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签发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第一号训令,明确了“苏区当前文化教育的任务,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以深入思想斗争,使能更有力地动员起来,加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和参加苏维埃各方面的建设”16 85。徐特立结合革命和建设需要,制定了各类教育考核标准。1933 年,徐特立担任代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在其指导下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 列宁初级小学校组织大纲,将初级小学国语的教授标准规定为“使学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17 58,换言之,重视儿童对普通语言文字和文章的了解程度、重

17、视儿童发表革命思想的能力。此外,在列宁高级小学校组织大纲 中规定“体操注重兵式”18 112,将“体操,练习兵式,先用木枪,后用铁枪”18 112视为“教授标准”18 112,彰显了苏区学校体育课内容为革命发展而服务的教育宗旨。1933 年 10 月,徐特立参与制定小学课程与教则草案,该草案第一章总则从政治水平、知识、技能、身体等方面,规定了“小学教育应达到的程度”5 119,在第二章小学各学年各科课程和教则中对小学四学年的国语、数学、政治、自然、唱歌、图画、运动等七门课程的课程内容做了递进式规划。如国语课的作文,从第一学年“单句的听写”和填充,进而学习物品和“简单动作的描写”5 121,到第

18、二学年“主要用直观法描写自然物和人工物”,作文“主要的是独立的单句构成的文”5 124,再到第三学年作文描写时“须渐次由大概的描写进到各部分分解的描写”,描写范围扩大到“本区乡群众的生活”5 126,到最后第四学年“练习写笔记,从工作中学写传单和报告,并从其中学习提要和制图表”5 128。1934 年 4 月,徐特立参与制定的 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对三二学制小学的课程内容和标准做出规定:初级小学前三年国语课内容可谓是“百科全书”,既包括政治、地理、历史,也包括自然、生物,还包括革命常识、生理卫生常识等等;初级小学国语课从原先的字、句、行文记叙力求简要,到练习礼札及日用文,再到初高级小学分别教授叙

19、述文、议论文写作技法,并且使高级小学毕业生,能熟练写作应用文,包括书信、路条、短篇论文等。概言之,徐特立这一时期的课程标准思想具有较为浓厚的政治性色彩,实用性与知识性并存。由教育救国论逐渐转向无产阶级革命教育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为土地革命服务为教育主线,以阶级斗争和革命建设为教育方针,教育工作与革命宣传相结合,拓宽了教育对象的范围,规定了各类教育课程考核标准,丰富了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促进了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双重发展。(四)成熟期(1935 1948 年)1927 1937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长期执行王明的“左”倾路线,导致陕甘宁边区所辖的 23 个县中“近 200万

20、人口,初级、高级小学却只有 120 个,文盲竟占总人口的 99%”6 304 305。针对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徐特立认为“教育问题很多,消灭文盲为最重要”9 276。1937年4 月,由徐特立起草的 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提出,“在一定时期内(大约若干年)普及最低限度(规定课程标准)的教育于四十岁以下的成年和青年男女,及十四岁以下七岁以上的男女儿童”19 83。在补习教育实施方案中,将课程分为基本课程、政治课程、自然课程、社会课程等四类基本课程,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课程,在冬学学习以六十日完成,夜学校学习半年完成,在识字组学习一年至一年半完成”19 84。可见,徐特立起872023 年

21、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草的 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范了向教育对象普及教育的最低限度。是年,徐特立拟定 小学教育制度暂行条例(草案)强调,“小学教育要从民主的具体的生活中发展儿童的天才。要把读书和工作、校内和校外密切联系起来”20 203,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得将宗教科目和孔子的经学引入课程”20 203。小学教育制度暂行条例(草案)作为“陕甘宁根据地第一个小学教育成文法规”20 203,引领了边区小学教育课程标准的生活化。此外,徐特立还重视教材建设。1940 年,徐特立考虑到边区生活条件艰苦,图书资源贫乏,他根据以往江西苏区的教育经验,结合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22、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将党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思想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年 10 月,据 新中华报 报道,受中宣部国民教育教材编委会的重托,陕甘宁边区的师范自然小组在徐特立的发起下,草拟了两年制教师培训的自然课程标准和课本提要。这一课程标准于 1942 年 1 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命名为 小学高年级自然科课程标准,涵盖目标、教材大纲及要目、教学要点等三部分。例如在目标方面,包括“指导儿童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并养成其研究自然的兴趣”“指导儿童明了人生和自然界的关系,并增进其利用自然和改进生活的知能”“指导儿童获得普通的卫生医药常识,并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指导儿童探求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2

23、1 25等四项内容。概言之,这一时期徐特立的课程标准思想日趋成熟化,呈现出明显的生产性与实用性,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以扫盲为中心任务之一,致力于提高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徐特立的课程标准思想以法规文件的形式规范了向教育对象普及教育的最低限度,与社会生产建设的联系日益紧密。(五)发展期(1949 1968 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社会百废待兴。徐特立考虑到社会的现实情况,将推广小学教育视为新中国文化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教育是革命目标之一,具有世界性。如果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世界,那么我们必然要培养相应“积极的新社会的建设者”22 360。如何培养相应的人才,结合社会实际可知,必然离不开小学教育的普及。徐

24、特立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也是一种积极响应共产党“一切儿童,不分男女、成分,不分城乡都要享受普通的教育,以便参加经济建设”12 197主张的体现。那么小学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呢?这就涉及教学内容、教法问题,而课程标准刚好对此做出一定的规定性,为教学内容以及教法应用指引方向,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9 279。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将“草拟小学课程标准”23 1列为重要任务之一,纳入 1950 年工作计划。1950 年 1 月,徐特立在课程标准的重要和课本的活用 一文中强调,“课程标准之制订,是中央行政机关的责任”12 186,而其中具体的标准细则,“是学术机关或学术团体的任务”1

25、2 186;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础石,既要秉持“全面看问题”12 185的整体性思想,又要注重以课程标准的形式将教学任务按照“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按年月日甚至按时间去分配”12 185的具体细节,循序渐进,提升了教学的系统性与计划性;科学地制订课程标准,避免了教育沦为“无规律、无政府”12 186状态,并且课程标准是教材活用的基础,“灵活使用课本,必须预先制定课程标准”12 186,要对课程标准给予应有的关心;以课程标准为纲,提倡多元化教材形式,“课本多样,以便比较作参考”12 186;倡言“教学的课程标准一致,目的一致,殊途仍然得到同归”12 186的统一性与灵活性,注重课程标准潜在上

26、升空间,课程标准作为典型规定,“不许降低,上升是自由的,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毕”12 186等。徐特立对课程标准的制订责任主体、遵循的理论基础、所处地位、重要原则等内容做了较为完善的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意义重大。是年 5 月,徐特立在 教育讲座 中提议,“为了教与学都要适合当时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人年龄与学历的情况,以及时间不浪费,思想不混乱,把教学的科目 和 进 程,按 上 述 三 原 则 作 标 准 制 订 为 课程”12 179,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标准思想体系的底蕴。同年 7 月,徐特立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主任。受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

27、的影响,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印发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稿,这一文件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课程标准,涵盖课程规定、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小学规程等内容,如论述了将孩子培育成拥有初级革新思想、文化水平和健全的身心,“使成为保卫祖国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人民”23 26的培养目标。1950 年 8 月,徐特立审阅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送审的 职工业余学校课程标准 时,给予了许多増补性建议,如“读书报有 1 500字可以解决问题”“一点钟学 3 字,三个月 200 字到 300字”“识几百字就要求用”24 244。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通知上提出“基本是扫除文盲,准备实施方案,组织方案,课程标准”

28、“480 小时在二年学完理科的实际知识”“1 000 字不能解决问题,1 500 字可读工人报,1 200 到 1 500 字”“课程要少”24 244。可见徐特立重视课程标准的实际应用性和计划系统性。概言之,97杨淑萍,肖菊梅: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第 4 期这一时期徐特立的课程标准思想更具理论系统性与创造性。以培养新社会的建设者为教育任务,对课程标准的责任主体、理论基础、地位、原则等做出系统论述,课程标准的统一性与创造性并存,贴合社会实际,培育个性化人才,指明了新中国建立后教育的发展方向。二、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徐特立经历多年教育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课程标

29、准思想。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在演变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遵循科学性为基本原则,以立足本土化为重要基底,呈现出了独特的内在理路。(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徐特立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德育对人的教化,契合当今人本化的教育价值导向。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离不开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探讨,两者之基础是教育本质。徐特立指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22 37 “教育的基础和作用是生活”22 38。于是,教育是对特定人格的培育,以便根据特定的社会模式为其所处的社会而效劳。那么,何谓“立德树人”?“立德”,强调教育主体以德立身,甚者,“个人的活动能影响社会”22 88;“

30、立德树人”之“德”,谓之大德,个人不仅应树立“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22 85,而且在社会公德方面,要遵循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五项“新的道德标准”22 92,渗透到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树人”之“人”,涵盖全体人民,包括“一切儿童、一切青年”25 175,特别 是 工 农 群 众 及 其 子 女,“都 应 施 以 平 等 的 教育”25 175,“树人”即以人为本,使之成才,“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是现实的教育,一定要地方化,一定要时代化”9 173,理应多元施教且助力于社会发展;教育以树人为本,“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26 295,理应将德育“放在第一

31、位”22 89。立德树人在徐特立的课程标准思想中也多有涉及。譬如 1934 年,徐特立参与制定 小学课程教则大纲,该大纲在阐述教授方法的原则时,涵盖诸多德育内容,即主张“养成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27 315,推进革命传统教育,造就“克服困难的精神”27 315,热爱人民大众,同情、服务于“同阶级的劳动者和革命者”27 315,树立集体主义的教育理念,战胜利欲熏心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注重“爱护公共财物,注意公共卫生”27 315等。可以说,徐特立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思想与实践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平常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旨在使学生可以发挥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效力,将其“贯彻到学校各科课

32、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12 28,解决学术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铸就契合时代正确方向的意识形态,以远大的革命理想为德育之核心。教育者应言传身教,引导受教育者立志当存高远,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塑造拥有“一定立场、一定方向而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22 85,自主处理日常生活中一切问题。此外,教育主体应明确人具有创造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劳力与劳心并进,手脑并用”4 587,力求知行合一,诠释教育的社会价值真谛。徐特立指出,“塑造一定立场、一定方向而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22 112,德育肩负着重要使命,而且,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等为促进教育主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也奠定了必要基础。立德树人,

33、作为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的根本指针,彰显了徐特立对社会教育价值取向的精准研判。(二)以遵循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徐特立强调,“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觉”12 21。课程标准的“科学分类,是为着专门化,以便于研究”,引导学生“从全面的联系去了解一点”12 185。这一系列相关论断真切反映了徐特立关于课程标准思想中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实质上,徐特立将其课程标准思想中的科学性,视为在实践视角下我国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化,亦为“科学和立场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一致”22 72。进一步说,“科学在某些方面是相对的普遍真理,但它不是绝对的,它受时地的限制,实用起来必须随时发展,只有与具体与实际结合就要发展”22 7

34、2。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具体渗透于课程标准的统一性、差异性与灵活性方面。其一,课程标准的统一性是课程标准思想科学性的内在要求。课程标准的统一性是指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纲领性要求,能够彰显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中的一贯性步调。课程标准的统一性,是课程标准思想的科学化表征。例如,课程标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的适中标准,并非难以匹及,而是可以达到的,并且是具体的、可行的、科学的。再者,课程标准是规定性的底线标准,具备潜在的上升空间。徐特立认为,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门制订的,它“是典型的规定,不许降低,上升是自由的”12 186。课程标准所拥有的潜在上升空间,可以根据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情形,在国家科学的课程

35、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标准,以适应实际需要,精准培育人才。因此,教育有了统一的科学化课程标准,教育工作者便有了工作的主线,就可以“按标准找材料,按标准分科目,分程序”12 185,即使教材多样、教法多变,只要课程标准一致,教育目的一致,便可“殊途仍然得到082023 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同归”12 186。其二,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是课程标准思想科学性的集中诠释。课程标准所传达的差异性,是指对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之后分别按照相应的课程标准落实培养方案,亦是“为着教与学都要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人年龄与学历的情况,以及时间不浪费,思想不混乱”4 410。在遵循课程标准科学化教育

36、方针的过程中,必然不能忽视课程标准的差异性。徐特立强调,“小学教师对于儿童生理、心理方面尤其要特别注意”25 248,理当重视孩子自身的年岁和心理成长需要,“把普遍真理和自己民族的血肉相连”12 37,才能精准施教、科学施策,进而实现为国育才的重要教育使命。因此,徐特立倡言分科教学,制定各级各类课程标准。例如,1934 年,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规定初级小学前三年国语课为“百科全书”式内容,按照社会要求及受教育者年龄心理等差异,初高级小学分别教授叙述文、议论文写作技法等。1940 年,边区师范自然小组受中宣部国民教育教材编委会的委托,在徐特立亲自指示下,起草了两年制师范教育的自然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

37、。1950 年,徐特立还批注了 职工业余学习课程标准,给予成人教育“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一点钟学 3 字;三个月 200 字到 300 字”“一般中小学的课本不能用,用之必败”24 244等诸多建议,对扫盲运动影响重大。此外,徐特立在苏区时,审阅签发或起草了夜校办法大纲业余补习学校办法 等文件,对不同教育对象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培养规定。其三,课程标准的灵活性是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科学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徐特立主张,审视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进而“从实践中纠 正 理 论、发 扬 理 论”,让 理 论 成 为“行 动 的 指针”24 269。所以,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38、既要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也要符合实际需求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使课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突显课程标准制定实施中的灵活性,也阐释了课程标准科学化的实践向度。具体而言,能变通地遵循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材、教参、教法,是课程标准灵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徐特立推崇在“方针统一,课程标准统一”22 195的前提下,实行教材、教法、教参的多样性。徐特立一方面宣扬“一纲多本”,课程标准一元化与教材多元化功能耦合,便于师生在多种课本中进行参考比较,发挥教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提议“师生共同讨论 课 本,依 据 课 程 标 准 对 课 本 给 予 删 削 和 补充”28 149。徐特立认为“教

39、学实践是创造的”12 368,而课本自身又具有停滞性与一般性,所以师生要重视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运用批判性思维有选择性地增删课本,切莫把教材奉为圭臬。此外,徐特立还强调“遍地是教材”12 183,优秀遗产、现今材料、新经验、新资料、新成果等,都是潜在的教材材料来源,进而使师生在教育交互中教学相长,达到灵魂的卓越。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的灵活性,不仅在于灵活遵循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材、教参、教法,还在于集思广益,多方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减少教条主义风险的盛行。为了使民主社会得到应有的庇护,必须要以普遍的人类准则为依托制定学校课程。而这一普遍性的人类准则便需要多方参与,凝聚共识,才能制定适当的课

40、程标准,促进教育的科学性。徐特立根据自身以往法国留学的经历,他主张制定课程标准需要多方参与。譬如在法国课程标准的制定机制上,“盖教育乃至纤至悉的事”5 53,地方教育会议“聘请国内对教育有研究者,分为文理各科,分系讨论”4 49,呼吁学者、专家等多方参与,并且鼓励“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4 417,从而使法国制定的课程标准不同于纯粹学术化的课程标准,脱离社会的需要,而是学术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所编细目,颇能适用”4 49,既体现为国育才的教育导向,又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兼顾广大师生的教学实际。(三)以立足本土化为重要基底教育就其内容而言,承载着文化与个体间的多边交互,“任何教育

41、都是立足个体生命而展开的文化引领”29 10。徐特立在教育实践中对课程标准本土化极为推崇,他指出,所谓的课程标准本土化,是以“整理、继承自己的文化遗产”12 26为前提,将“外来的文化教育,转化为自己的 血 和 肉”25 176,铸就具有现代本土特色的课程标准。其原因在于虽然课程标准需要遵循普遍的教育规律,但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属性与规律,为了制定出符合实际教育需求、能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课程标准,“普遍的真理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具体地解决问题”22 73。换言之,需要适合国情,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需求。在此期间,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建立在扎根中国大地与尊重学生成长的

42、丰富性、个体差异、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汲取古今中外教育经验,博采众长,批判继承,汇聚人类教育智慧,形塑民族化的课程标准。例如,徐特立早年经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江苏小学教师训练班、东渡日本求学等,归国后,他立足于自身的教育经验,熔铸多年教育心血,写就标志着最早依据课程标准建立小学各科学科体系的 小学各科教授法;在留法勤工俭学、游学欧洲18杨淑萍,肖菊梅: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演进的内在理路及其现实践履第 4 期后,徐特立称赞法国的小学教育重视制定课程标准,其教学“章程同教授细目,乃全国教育会议决定的,是统一的,教授细目不可变动,所以不致散漫”5 66,利于小学教育的规范性。因此,徐特立对我国小学课

43、程标准的制定更为重视。并且结合我国相对落后的教育实际,他宣扬“教学的课程标准一致,目的一致,殊途仍然得到同归”12 186的教材观,推动了我国教育普及化的进程。譬如,1933 年,徐特立使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普及小学教育的先进地区”14 479,对当今课程标准的制定仍具有时代价值。课程标准本土化意蕴深刻,不仅是融汇中西古今,展示中国特色的思想旗帜,还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教育经验的时代号角。三、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的当代践履课程标准不仅关乎各类课程的规范性,而且关乎我国人才的发展性。因此,基于徐特立课程标准思想,当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应以贯彻党的教育方

44、针为首要前提,以扎根中国实情为核心要义,以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为基本保障,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活力之源。(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定课程标准的首要前提统一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制定课程标准的首要前提。徐特立曾言,“思想统制必然走到死亡”,但“思想一致一定需要”22 122。统一思想,不同于绝对化的一言堂,而是主流思想一元化,我们允许思想的多元化碰撞,求同存异,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站在马列主义的视角下,审视我国的社会实践,精准把握社会的发展机理。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必然的主流思想,必须占据主导地位;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意味着要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45、路。制定课程标准,离不开国内主流思想的统一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贯彻。主流思想一元化,避免了团体讨论决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等低下的时效性,减少了制订课程标准时出现杂乱无章的可能性,进而减少了课程结构畸形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等众多潜在的繁琐问题;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在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倾向的课程标准。正如徐特立在 20 世纪40 年代根据党的方针政策,结合社会实际,倡言“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教育的中心问题是普及教育与实施劳动教育的问题”25 75。之后他继续致力于基础教育的推广与普及,提出思想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12 4

46、3,指明“思想教育要抓住群众的意识,使之变为力量”12 46。1950 年 8 月,徐特立批注由教育部送审的职工业余学校课程标准 时,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通知中强调,新中国建立伊始,“基本是扫除文盲”,为此首先需要“准备实施方案,组织方案,课程标准”24 244。徐特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求教育兴国,出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标准,从而保障了教育的平稳运行。目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内外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这就比以往更需要主流思想占据舆情制高点,秉承党的教育方针,以课程标准为引线,辅之以打通主流思想进课程的渠道,力求统一思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二)扎根中国实情:制

47、定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扎根现实、为国育才是制定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扎根现实,意味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既要关注国内社情,又要知晓世界动态,知彼知己;为国育才,意味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育高质量人才。扎根现实、为国育才,是教育目的社会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为国育才的教育目的,相应的课程标准才有制定和实施的可能。国富民强,教育为本,制定课程标准,需从社会实际出发,结合古今中外众多教育经验,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且满足学生自身需求的课程标准,使得课程标准社会性与个性并存。例如,1925 年,国内教育水平低下,徐特立化身“教育救国论者”5 144,重视对基础教育的建设和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课程标准的形式

48、将教学进一步科学化。1925 1927 年,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职,作为学校校长,他进行校内整治时,立足实际需求,结合古今中外繁多的教育硕果,联系自身教育经历,除了提出聘请高水平教员、建设图书馆、实施集体民主讨论教学计划等,还倡言“提高各科程度,并拟定各学期课程详细标准”5 76。嗣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时长沙城里远近闻名的女校。当前,世界上各国角逐的尽头是贤才间的往来交锋、教育的交互比拼。新时代的课程标准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希冀,我们要坚持立足国情,以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向,以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0 14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将现代化的宏观教育愿景落到实际

49、的细微之处,为新时代人才发展指明新的发展方向。(三)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保障制定课程标准,不仅需要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为国育人为核心要义,而且需要循序渐进,集思广益,282023 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坚守课程标准科学性与民主性并存的思想阵地。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意味着循序渐进,在制定与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切莫“用超阶段的急躁方法去改造社会思想”26 179,造成揠苗助长的不良教育态势;集思广益,意味着坚定教育民主的价值定位,不仅应当坚持集体讨论,大到国家教育部,小到学校,在制定实施课程标准上,都要立足现实,共商共议,而且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实施的人员范围应当具有代表性,既要包括相

50、关学术专家、学者,也要包括广大一线教师、家长等人员,避免课程标准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的可行性。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实施课程标准,需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国家课程标准由课程专家、学者等相关教育团体广泛讨论,是结合社会教育状况综合考虑的结果,具有一般性。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根据所处地区的学情等教育状况,综合考量,切莫否定课程标准的潜在上升空间。譬如,新课标从修补到完备历经三年,多重支线推进。广纳近三百名来自教育界的相关人士,使其担负起缮校文件的使命;广征各方建议,范围涵盖地方教育部门乃至教育实践一线的教员;敦本务实,在浙江、河南等 15个省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