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某市交通局
拆迁安置职工住宅楼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某市城区交通局拆迁安置职工住宅楼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某市城区交通局
项目性质:迁建
法人代表:
建设地址:
1.1.2项目提出的背景
城区交通局隶属于城区人民政府,现有职工248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等七个科室,该局原位于*****号。2004年,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及“城中村”改造,该局办公大楼及职工住宅楼被拆除,严重影响了该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为了妥善安置干部职工及弥补由于拆迁给该局造成的损失,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通过实行拆迁补偿、土地置换方式,将城区王家庄办事处尧头村4.791亩土地划拨给该局使用,作为拆迁安置用地。
1.2 项目概况
1.2.1项目选址及用地
本项目选址为某市城区****街南段西侧、两河拆迁安置小区东。拟建建筑场地呈长方形,项目总占地4.791亩,其中4.407亩
为拆迁安置用地,0.384亩为人行道用地。详见《某市城区交通局综合楼、住宅楼规划平面图》
1.2.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某市规划设计院2005—B—101《项目规划平面图》,本项目总占地面积4.791亩,建筑占地面积912.4㎡,总建筑面积5186㎡,拟建住宅楼一栋,控制高度为19.8m。
1.2.3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一、总体布局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195平方米,其中净用地面积2939.5平方米,代征人行道面积256.1平方米。场地呈长方形,东西长75米,南北宽42.6米。住宅楼为拐角楼,东西方向住宅楼单元门朝西设置。南北方向住宅楼单元门朝北设置。楼前楼后布置绿化带及园林小品,并且要满足绿化率的要求。场区内设500平米地下车库,车库入口位于场区西北角。小区主要出入口位于项目区西南角,方向朝南。本项目建筑密度30.01%、容积率为2.56、绿化率37.5%。
二、建筑设计
图1-1 住宅楼平面尺寸
住宅楼如右图所示,拐角楼分为①②两部分设计说明。①部分为职工单身宿舍,南北长20.6m,东
西宽14m,共五层,占地面积为288.4m2,建筑面积1442m2,层高均为3.3m。每间单身宿舍建筑面积为36.05m2,每层设8间,设计使用人数为40人。
②部分为职工住宅,东西长48m,南北宽13m,占地面积为624m2,建筑面积3744m2。为6+1层结构,层高均为3.3m。檐口控制高度为23.1m。设2个单元,一梯2户,一至六层计住户24户。每套住户平均建筑面积为156m2,户型考虑为三室二厅或三室一厅。
地面除卫生间和厨房做防滑面砖外,其余地面仅做水泥毛地面,方便住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地砖。楼道和楼梯采用水泥砂浆罩面。采用塑钢窗,做封闭阳台,木门,室内做白灰浆墙面,室外刷涂料,采用坡屋顶,屋面采用机制平瓦。
三、结构设计
结构选型:住宅楼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楼 板: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均采用整体现浇。
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其余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钢 筋:采用Ⅰ、Ⅱ级。
墙 体: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采用M7.5混合砂浆
抗震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三级。
四、人防设计
依据《山西省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晋市政发[2000]29号),本项目的地下车库可兼做防空地下室,按六级人防地下室设计建设。
五、给排水设计
1、设计参数
生活用水量150升/人·日,住宅每户按4人考虑,单身宿舍按每间一人考虑,共计136人,日用水总量20.4吨。
2、给水系统
给水由黄华街南段供水管网就近以DN100焊接钢管接入每栋楼的供水系统,作为室内生活用水水源,生活用水量为52.80T/最高日,室内给水系统采用分户计量式供水系统,系统采用下行上给枝状管网,管材采用PP—R管,热熔焊接。
3、排水系统
排水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
室内排水系统为伸顶透气式枝状管网布置,管材采用PVC排水管;污水排放量42.24T/最高日,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一般废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
室外雨水排放:屋面雨水经天沟立管收集与场地雨水一并经雨水口排入雨水管网。
六、采暖、通风设计
该项目采暖总面积5186m2,热负荷为238.56KW(46W/ m2)。由黄花街热力管网就近接入,热媒为90—70℃的低温热水。管网采用闭式双管制,管材为热镀锌钢管,散热器为单面定向对流散热器,每组散热器设一个三通调节阀,每户供水管安装二通锁闭阀,过滤器、热计量装置,回水管安装二通锁闭阀,系统入口处回水管上安装一个平衡阀。室外管网采用直埋方式敷设,为焊接钢管,焊接、防腐、保温后暖沟敷设。
七、电气设计
1、设计范围
设计包括供电、配电、照明、插座、电视、电话及防雷等。
2、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1)照明面积指标:50W/M2
2)总用电负荷:207.44KW(同时使用系数为0.8)
由黄花街南段项目区供电变压器接入,供电方案有变压器引出双路电缆向配电室供电即可。现有配电室埋地引入380电源线路至住宅楼总配电箱,由总配电箱向各个单元辐射。
3、供电设计
1)负荷等级
本工程用电属三级负荷。
2)设备选型及安装
供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室内配线采用BV-500铜芯导线穿PVC阻燃塑料管,暗敷设。采用一户一表制,电表地下室集中设置,户外另设配电箱,配电箱暗装,电表柜为明装,开关、各类插座均为安装,开关中距地1.4米,插座中距地0.3米左右。
4、接地与防雷
1)消防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均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2)防雷接地:本建筑物按三类等级防雷设计。屋顶采用Ф8镀锌钢筋避雷带,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建筑物四角处的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8米处做暗装测试卡,每根引下线在地面以下0.8米处焊接一段为40mm×4mm镀锌扁钢,伸出散水0.3米,以便人工接地用。
6、电视、电话系统
住宅楼每户在客厅及主卧室墙壁内暗装有线电视插座和电话插孔,以满足收视、通讯需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满足用户上网需求,每户设二个电话插孔。
八、消防设计
室外消火栓系统按多层三类民用建筑设防,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升/秒,设地下式消火栓,采用低压供水,管网环状布置。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1.3.1编制依据
1、2005年《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2、2005年《山西省建筑及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
3、2003年《山西省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4、2003年《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5、2009年《山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
6、2002年修订本《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7、某市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
8、设备价格以市场询价为准
1.3.2 建安工程估算说明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1043.86万元)
1、单项工程(1244.64万元)
(1)住宅楼5186m2,按1500元/m2估算,小计777.9万元;
(2)地下车库500m2,按2000元/m2估算,小计100万元;
2、道路及硬化面积1036m2,按100元/m2估算,小计10.36万元;
3、绿化面积1200m2,按60元/m2估算,小计7.2万元;
4、室外配套设施(18.3万元)
供水管线200m,按200元/m估算,小计4万元;
排水管线200m,按100元/m估算,小计2万元;
供电管线300m,按150元/m估算,小计4.5万元;
供暖管线300m,按260元/m估算,小计7.8万元;
5、300m3消防水池1座,按18万元/座估算,小计18万元;
6、20 m3化粪池一座,按10万元/座估算,小计10万元;
7、伸缩大门7m,按3000元/m估算,小计2.1万元;
二、设备购置费(100万元)
(1)1000KVA变配电设备1套,按100万元估算,小计100万元;
三、工程其它费用(186.91万元)
1、政府划拨土地费为44.19万元;
2、建设管理费
(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8%计取,小计18.79万元;
(2)工程监理费按《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晋价服字【2007】126号)计,小计26.48万元;
(3)施工图设计审查费按设计费的13%计取,小计4.44万元;
(4)招标代理服务费按《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计取,小计5.65万元;
3、可研编制费按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投资[1999]1283号)计取,小计4.92万元;
4、勘察设计费
(1)工程勘察费按建安工程费用的0.5%计取,小计6.55万元;
(2)工程设计费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计取,小计45.07万元;
其中基本设计费为34.19万元,施工图预算编制费按基本设计费的10%计取,小计3.42万元;竣工图编制费按设计费的8%计取,小计2.74万元;
5、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按建安工程费的1.2%计,小计11.33万元;
6、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山西省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办法的通知》(晋价涉字【1993】第13号)计取,小计22.12万元;
7、城市消防设施配套费按山西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城市消防设施配套费标准的通知》(晋价涉字【1995】第183号计取)小计3.92万元;
四、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之和的8%计取,小计98.46万元;
1.3.3估算结果
该项目总投资1329.2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043.86万元,设备购置费100万元,其他费186.91万元,基本预备费98.46万元。
1.3.4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1329.24万元,根据《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区交通局置换土地的批复》中3.876亩土地费用32.75万元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支付,其余1296.49万元由城区交通局职工集资解决。
表1-1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元)
合计
(万元)
一
建设工程费
1043.86
1
建安工程费
943.86
① 住宅楼
m2
5186
1500
777.90
② 地下车库
m2
500
2000
100.00
③ 硬化
m2
1036
100
10.36
④ 绿化
m2
1200
60
7.20
⑤ 300m3消防水池
座
18.00
⑥ 20m3化粪池
座
10.00
⑦ 伸缩大门
m
7
3000
2.10
⑧室外配套设施
18.30
2
设备购置费
100.00
二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86.91
1
土地费
44.19
2
建设管理费
55.37
① 建设单位管理费
(一)
1.80%
18.79
② 工程监理费
(一)
26.48
③ 施工图纸审查费
基本设计费
13%
4.44
④ 招标代理费
(一)
5.65
3
可行研究费
(一)+(二)+(三)
4.92
4
勘察设计费
45.07
① 工程勘察费
⑴
0.50%
4.72
② 工程设计费
40.35
基本设计费
(一)
34.19
施工图预算编制费
基本设计费
10%
3.42
竣工图编制费
基本设计费
8%
2.74
5
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⑴
1.20%
11.33
6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m2
9216
24
22.12
7
城市消防设施配套费
3.92
三
预备费
98.46
基本预备费
(一)+(二)
8%
98.46
四
建设项目总投资
(一)+(二)+(三)
1329.24
1.4 工程进度
参考《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确定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两年,资金按项目进度分阶段投入,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申报立项等前期阶段;第二阶段为工程设计阶段;第三阶段为工程施工阶段;第四阶段为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试运行阶段。
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
表1-2 工程实施进度表
工期
项目
09年
2010
2011年
10~12
1~3
4~6
7~9
10~12
1~3
4~6
7~9
10~12
5~6
7~8
前期准备
工程设计
土建工程
竣工验收
第二章 发展规划、政策依据和行业准入
2.1 发展规划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规划期内“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危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保障拆迁户合法权益。”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中人民生活方面提出“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5平方米”。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要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决策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重大问题,实施扩大就业、合理调节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等政策措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总体规划的部署和某市的发展
规划要求。
2.2 政策依据
2008年某市政府制定了《某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年)。五年内全市建设住房388.23万平方米、44376套,其中:廉租房9.22万平方米,1883套;经济适用住房87.82万平方米,13375套;商品住房291.19万平方米,29118套。
《某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是规划期内住房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本项目符合《某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提出的产业政策,是在某市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确保交通局职工“住有所居”的一项措施。
2008年,王茂设市长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抓好住房安居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建设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增加中小户型商品房供应,努力实现群众住有所居。
由以上列举的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某市的相关政策,是遵照各级规划精神,落实完善住宅保障的具体体现。
2.3 行业准入
① 本项目的提出,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各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在土地、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都给予了保障承诺。
② 本项目设计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住宅设
计规范》的要求——“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行业准入条件。
第三章 节能方案分析
3.1 设计原则
能源是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供应一直十分紧张,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包括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建筑节能是整体节能工作的重点,搞好建筑节能工作对节约能源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措施。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确定“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项目要在能源和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同时,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加符合日常居民生活的需要,将项目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特征的居民生活区。
3.2 用能状况和能耗指标
该项目实施后消耗的能源主要有电和水,主要用电设备为照明用电及家用电器等,总用电负荷为207.44KW,年用电量60.57万kwh,年消耗水0.73万吨,年耗热量0.247×1010KJ。
表3-1 能源消耗量表
项 目
折标煤系数
实物单位
年能源消耗
实物量
折标煤t
能源种类
电力
0.1229
(kgce/kWh)
万kwh
60.57
74.44
水
0.0857
(kgce /t)
万t
0.73
0.625
热力
0.03412
(kgce/mj)
mj
0.247×1010
84.28
全年能源消耗量
tbm
159.34
3.3 节能措施
3.3.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置合理,各建筑南北间距应大于某地区最小日照间距;建筑的主朝向布置应能使建筑物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室外管道根据负荷分级布置,并加强管道保温及密封。
3.3.2热工设计
1、项目所在地区属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等于0.40,民用建筑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以内,尽量减少建筑物外围护面积,以达到节能目的;若体形系数大于以上值,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
2、建筑外墙和屋面设聚苯板保温层,加强外墙和屋面保温。
3、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如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减少烧结实心粘土砖对耕地和植被的破坏。
4、控制窗墙面积比,减少窗的散热量。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控制在0.70以内,居住建筑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东西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0,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5,考虑室内通风要求,外窗开启面积大于窗面积的30%。
5、公建外窗的传热系数应严格控制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居住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应严格控制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规定的范围内, 1~6层建筑中,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III级水平。
3.3.3采暖节能
1、各楼体内设计集中采暖系统时,管路按南、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进行布置并分别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2、控制室内采暖系统计算温度。温湿度取值的高低与能耗多少有密切关系,在加热情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为节省能源,各建筑物的室内设计温度应严格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取值。
3、集中采暖系统供水或回水管的分支管路上,设置水力平衡装置,在每个供暖系统的入口处设置热量装置。
4、对于空调采暖要优化空调机组和末端设备的选择,优先选用机组风机风量、风压匹配合理,漏风量少,空气输送系数大的机组。
5、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热来取暖,夏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6、强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加强操作人员的节能意识。
3.3.4节水措施
1、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给水系统的压力,减少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当水压大于一定限制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如设置减压阀、减压孔板或节流塞。
2、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根据建筑和给水性质,选择合适的优质给水管材,如丁烯管、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材,避免因管道受腐蚀污染水质造成的水浪费。
3、提高管材、附件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
4、采用节水龙头,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5、在小区内建设中水设施,收集场地雨水用于绿地灌溉和道路浇洒。
3.3.5电气节能设计
1、减少线路损耗。变压器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半径;选择电阻小的导线,合理确定导线截面积,尽可能减少导线长度。
2、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综合初装费,变压器、高低压柜、土建投资及运行费用,使变压器在使用期内预留适当的余量。
3、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提高了可以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4、照明的节能设计。主要的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
(1)充分利用自然光,使之与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节约人工照明电能;
(2)在满足照明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
(3)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
(4)改进灯具控制方式,采用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公共场所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第四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依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该项目选址与土地利用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节约土地。
4.1 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
本项目选址为某市城区黄华街南段西侧、两河拆迁安置小区东。拟建建筑场地呈长方形,项目总占地4.791亩,其中4.407亩为拆迁安置用地,0.384亩为人行道用地。目前为闲置荒地。
为了妥善安置干部职工及弥补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及“城中村”改造拆迁给城区交通局造成的损失,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通过实行拆迁补偿、土地置换方式,将城区钟家庄办事处尧头村4.791亩土地划拨给该局使用,作为拆迁安置用地。详见《某市城区交通局综合楼、住宅楼规划平面图》。拟建一幢住宅楼和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共5186平方米。
4.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场址原为城区钟家庄办事处尧头村委菜地,随着城市化进程,该场址周边已发展成为城市生活区,该场址影响了城市形象,浪费了土地资源。
本项目将以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建设1栋住宅楼,可
以出售24套住宅,同时增加了车库等配套设施,并建设绿地,使小区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比较完善,也提升了城市品位。
本项目建设大大提高城市中心地块的土地利用率,也有利于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
4.3 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
项目所用土地为征用土地,目前为菜地和荒地,按照相关规定对所征范围内耕地进行补偿,用地范围内不存在建筑物以及居民区,故不涉及拆迁及移民安置。
第五章 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5.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
2、《某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2006年10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11月29日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二级标准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5.2 环境和生态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
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周围无污染源;区域内无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所在区域不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域内总体环境良好。
5.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建设施工期间,土地的开挖,散装建材的堆放及运输,地面建(构)筑物的施工及施工人员生活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的噪声,会对区域环境内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声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施工期结束后,这些影响基本随之消失。
运行期无工业废气和生产废水排放,主要新增污染源包括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废水。
5.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该项目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土地开挖,裸露地面,散装建材的堆放,运输等产生的扬尘和施工作业中的粉尘,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防治措施:
①工地配备喷洒车,对易起扬尘的工地及时喷水,并适当加抑尘剂,减少扬尘污染。
②散落在地上的水泥和砂要经常清理;散装水泥、砂、石灰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不准露天堆放,要堆放在封闭式场棚内
或使用抑尘网将其覆盖;裸露地面要使用抑尘网将其覆盖;施工现场道路要经常清理、洒水。
③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不得超载,运输粒状散料的建筑材料车辆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马槽,并且必须用蓬布盖严,防止抛撒;运输道路经常清扫;拉运建筑垃圾(土、砖)的车辆不得超载,不得沿路抛洒,车辆驶出工地轮胎要清洗干净。
④施工场地周围建2米以上的围档。
2、水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该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对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防治对策如下:
对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要进行控制和处理。施工废水要建收集池收集,重复利用,不得任意流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泼洒,应收集起来,倒入旱厕。
3、声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是各施工阶段施工产噪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提出如下噪声防治措施:
(1)尽量选用性能好、噪声低的施工机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施工机械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强噪声机械合理选择施工作业时间。
(3)使用频繁的一般性施工机械(例如水泥搅拌机等)应安排在有围栏设施的棚内。
(4)加强运输道路管理。
(5)禁止夜间施工,建筑材料的运输时间要避开夜间及昼间的交通高峰期。
4、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统一清理后运至市垃圾填埋厂填埋处理。
5.4.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
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入城市下水管网,出水可以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管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要求。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堆放,有回收价值的回收利用或交回收公司,无回收价值的废弃物,运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第六章 经济影响分析
6.1行业影响分析
(1)本项目实施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及建筑工人,为周边建材生产、经营、运输及建筑安装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本项目为单位集资建房项目,其建设、销售将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规定进行,因此不存在行业垄断问题。
6.2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1)解决就业
本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建筑施工人员,建成后自身仍需要一定数量的物业管理人员、商业网点的经营人员和保洁人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第七章 社会影响分析
7.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1)本项目实施后,给某市黄华街增加了一个亮点。原有的闲置荒地由现代建筑风格的新楼房所替代,同时配套建设了车库,加上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某市城市发展作了贡献,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2)项目建成后,为当地增加税收、提供就业率、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本项目在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垃圾等,会对周边区域的大气环境、生活环境、道路交通和附近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4)项目对所在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的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期间,会增加或占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给排水等设施。建议建设单位与各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
本项目实施后,由于增加了住户和商业网点 ,会增加水、电、煤层气的使用量,经与某市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煤气公司等部门协商,均可以保证供给。
7.2 社会适应性分析
7.2.1 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
态度及参与程度。
(1)当地政府对该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本项目已经并取得某市政府、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
(2)在基础设施等后勤保障上,已经取得某市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煤气公司的承诺,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期、投入使用期间的供给。
(3)城区交通局职工希望该项目建成后能够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该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
(4)该项目的建设将需要大量的建筑钢材、水泥、沙石及塑钢门窗、玻璃、管材及装饰材料等,各类从事建材的经销商、从事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匠技工、民工、运输者、承包商等,都会从项目建设中受益。
本项目实施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及建筑工人,为周边建材生产、经营、运输及建筑安装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需要物业管理、商业网点经营人员和保洁人员,为当地增加了就业机会。
因此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并会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
7.2.2 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某市为汉族聚居区,现今某市各县(市、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多来自民族地区,或因工作、就业定居某。计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藏族、白族、苗族、傣族、畲族、维吾尔族、纳西族、土族、撤拉族、哈尼族、哈萨克族、羌族等33个少数民族,共70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3%。其中回族人口最多,为5046人,人口在10人以下的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在城区。
该项目的建设,不会破坏和影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政策,只能保障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各民族的和睦团结,创造和谐社会。
7.2.3 项目所在地区现有技术、文化状况能否适应项目建设和发展
某市具有建筑设计、建筑施工、项目监理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还具备充裕的人力资源,该项目建设所需的技术和建设人员能够适应项目要求的技术条件,能够保证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
表7-1 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
序号
社会因素
适应程度
可能出现的问题
措施建议
1
不同利益群体
支持
无
2
当地组织机构
支持
无
3
当地技术文化条件
适应
无
7.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1)该项目的建设没有移民安置问题,和居民回迁问题。
(2)项目建设不会产生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
(3)本项目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对环境没有污染。
(4)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有保证。
因此,该项目建设没有社会风险。
7.4 社会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社会影响分析、互适性分析、社会风险分析,说明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可行性。
第八章 项目招标方案
8.1 编制依据
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原国家计委令第3号);
2、《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令第2号);
3、《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令第30号);
4、《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晋政办发[2006]6号)。
8.2 招标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2)择优原则;
(3)依法招标不受侵害原则;
(4)依法接受监督原则。
8.3 招标内容
根据《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某市城区交通局拆迁安置职工住宅楼建设项目,总投资1835.02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043.8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00万元,工程设计费40.35万元,工程勘察费4.72万元,工程监理费26.48万元。根据上述规定,项目的监理、设计、施工、设备均进行招标。
8.4 招标组织形式
本次工程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代理招标资格的单位进行招标。
8.5 招标方式
根据根据《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本工程的建安工程、工程设计、设备购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工程监理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工程勘察可不进行招标。
8.6 招标程序
(1)编制招标文件;
(2)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3)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4)向合格的潜在投票人发售招标文件;
(5)组织潜在投标人勘察现场,召开标前会;
(6)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并公开开标;
(7)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推荐中标候选人;
(8)确定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
(9)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8.7 招投标管理
(1)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结合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就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对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实行招标,并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标方法。
(2)重点规范招标工程预算造价编审,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使预算造价编准编实。
(3)是设置招标最高控制价和最低控制价,对投标总价高于最高控制价和低于最低控制价的予以否决;
(4)使用电子评标和清标,为评标专家创造条件进行实质性评审,提高评标效率和质量。
第3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