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Q/ZSD13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SD13 20802026—2014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2014 - 04 - 01发布
2014 - 04-01实施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职责 1
3.1 公司领导 1
3.2 公司总经理工作部 1
3.3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1
3.4 公司团委 1
3.5 公司职工医院 1
3.6 公司德州管理中心 1
3.7 公司总部其他职能部门 1
3.8 分公司/项目部 2
4 内容与方法 2
4.1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识别和确定 2
4.2 公司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 2
4.3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 2
4.4 应急准备 3
4.5 应急响应 5
4.6 检查和改进 5
5 报告与记录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格样式 7
评审意见 14
前言
根据GB/T19001-2008 &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 & 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特起草本程序文件。
本程序文件按照Q/ZSD13 00102—2013《标准编写规范》和Q/ZSD13 20801001-2014《管理手册》中的要求编写。
本程序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归口管理。
本程序修订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本程序主要修订人:李涛。
本程序主要审查人:杨长才、赵庆斌、刘佩河、刘传文、方心畅、邹甫伟。
本程序2014年4月首次发布。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1 范围
适用于公司针对各类环境事故、安全事故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中国水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程序》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 职责
3.1 公司领导
公司总经理是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其他公司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工作。
3.2 公司总经理工作部
行使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
3.3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和维护,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改进。
3.4 公司团委
负责公司总部应急抢险队和义务消防队的日常管理工作。
3.5 公司职工医院
负责应急医疗救护队的日常管理工作。
3.6 公司德州管理中心
负责物业管理范围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3.7 公司总部其他职能部门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3.8 分公司/项目部
3.8.1 各单位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本单位施工生产过程的安全监控,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督促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并与地方安监、消防、医疗、防疫、环保及专业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应急联络。
3.8.2 各级设备物资部门负责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工作,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急设备、物资的供给。
3.8.3 各级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本单位应急培训工作。
3.8.4 公司直属各单位、工程项目部负责本单位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实施工作。公司全体员工应遵守有关规定,服从安排,积极参加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4 内容与方法
4.1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识别和确定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负责组织各单位和项目部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应急响应需求进行识别,即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在识别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的结果;
b) 法规要求;
c) 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经验;
d) 来自于类似单位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经验。
4.2 公司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
a) 生产性伤亡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的各类事故,主要包括: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交通事故、中毒事故(主要指作业人员从事油漆、防水及地下井道施工等特种作业造成的中毒和员工食堂急性食物中毒等)和其它生产性安全事故或不可预见突发性事件等;
b) 火灾、爆炸事故。容易发生或引发火灾、爆炸的物品包括:各类火药、炸药、雷管、导火索、起爆器材等;汽油、柴油、油漆、稀料、乙炔、天然气等易燃易爆液(气)体,以及木材、人造纤维板材、装饰用纸板、可燃塑料、锯末刨花等建筑垃圾、冬季施工保温材料等可(易)燃物体;
c) 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有毒物质泄漏等;
d) 自然、地质灾害事故。包括强台风、洪水、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和极端异常天气造成的灾害等;
e)其它事故,包括恐怖袭击、突发性疫情、抢劫等。
4.3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
4.3.1 公司总部、各单位和项目部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4.3.2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b) 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c) 结合本单位的危险因素分析情况;
d) 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e) 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f)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g) 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h) 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地方政府、股份公司、公司等)相互衔接。
4.3.3 各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a) 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b)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各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预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境外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用爆炸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c)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各单位或项目部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方案: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触电现场处置方案、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物体打击事故处置方案、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起重伤害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重大传染性疾病现场处置方案等。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3.4 各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4.3.5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3.6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公司、各单位和项目部应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对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4.3.7 应急预案的评审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可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具体评审内容和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4.3.8 应急预案经评审后,按照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由公司、各单位或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阅后签发。
4.3.9 下一级应急预案应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总经理工作部、安监部门)备案。
4.4 应急准备
4.4.1 组织准备
a) 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公司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总经理工作部,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b) 各单位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首、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本单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应下设办公室、抢险组、医疗救护组、保卫疏导组和后勤保障组等;
c) 各单位(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周边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
4.4.2 物资准备
a) 物资准备按照公司、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三级进行准备;
b) 常备应急救援物资主要是消防设施和器材、防汛抢险物资、交通设备、通讯设备、应急照明、医疗救护器材、药品、食品和饮用水等;
c) 应急救援物资要由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
4.4.3 人员培训
a)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培训,各单位、项目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一般每年培训一次,并填写《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记录》;
b) 应急救援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 对危险源的突显特征辨识;
2) 事故报告、报警程序;
3) 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护器材的使用;
4) 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措施;
5) 消防、灭火及救援器材的使用技能;
6) 各种抢险、抢救的基本技能;
7) 各类事故伤害人员的现场急救知识;
8) 应急救援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c) 各单位、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岗位或地域,主要危险源岗位或地域是紧急事件预防的重点。对这些人员必须进行应急准备与响应基本知识和预案的培训,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其内容,具备相应的知识与实际能力,合格后方能上岗,并填写《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记录》。
4.4.4 工作检查
a)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消防专项检查、防汛专项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b) 各单位每季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
c) 各项目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
d)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按照拟定检查表进行。
4.4.5 应急演练
a) 公司、各单位和项目部应当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或专业性演练,提高对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b) 应急救援演练以消防演练、防台演练、防汛演练、医疗救护演练为主,演练形式可以采取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各种演练均应填写《应急演练记录》;
c)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总经理工作部、德州管理中心、医院以及各项目部要与地方消防、治安和医疗等专业机构保持经常联系;
d)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以不断改进应急预案的适用性。
4.5 应急响应
4.5.1 应急预案的报告与启动
a) 公司应急预案分三级,即:公司级、分公司(子公司)级、项目部级;
b) 公司级应急预案由总经理或受其授权者下令启动,分公司(子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分公司(子公司)总经理或其授权者下令启动,项目部级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下令启动;
c) 当施工现场、厂区、办公生活区出现紧急情况或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疏散人员,并及时报告施工(生产)负责人和应急救援指挥部;
d) 各单位、项目部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现场人员应立即投入人员、设备和物资进行紧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e) 公司内启动各级应急预案时,应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请求当地政府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4.5.2 火灾扑救
a) 火灾发生时,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部或单位主管人员,由主管人员向当地消防部门报告火情,并派人到门前接警;
b) 在专业消防队到来之前,单位或项目领导应组织义务消防队员积极灭火,消防车到达后,积极予以协助;
c) 当火灾扑灭后,应保护好现场,为分析火灾原因创造条件。
d) 抢险救灾
e) 当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项目部首先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和当地政府部门报告;
f) 公司和直属单位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第一责任人,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动用必要的人员、设备和物资;
g) 抢险救灾后,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善后处理。
4.5.3 医疗救护
a) 当发生洪水、火灾、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公司、直属单位和项目部按职责分工组织做好医疗救护工作;
b) 公司医院负责德州基地的医疗救护,项目部提出要求时可以去工地救护;
c) 各施工项目部的医疗救护应以当地医疗机构为主,项目部必须做到专人负责、专车备用、通讯畅通。
4.5.4 应急响应终止后,应积极稳妥地做好善后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移动现场物品应做出标记或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并填写《应急响应记录》。
4.6 检查和改进
4.6.1 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应会同工程技术、设备物资部门等定期对本单位应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填写《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记录》。
4.6.2 各单位安全环保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5 报告与记录
表1中给出了执行本标准形成的记录,具体见附录A。
表1 报告与记录
序号
文 件 编 号
文 件 名 称
填写单位
存档单位
存档年限
1
Q/ZSD13 20802026-2014.JL001
应急演练记录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2
Q/ZSD13 20802026-2014.JL002
应急响应记录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3
Q/ZSD13 20802026-2014.JL003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4
Q/ZSD13 20802026-2014.JL004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5
Q/ZSD13 20802026-2014.JL005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6
Q/ZSD13 20802026-2014.JL006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7
Q/ZSD13 20802026-2014.JL007
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项目部/二级单位
项目部/二级单位
长期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格样式
表A.1 中国水利水电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应急演练记录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应急演练记录
编号:
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
指 挥 人
参加人数
演练内容
演练记录:
记录人:
年 月 日
演练评估:
评审人:
年 月 日
表A.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应急响应记录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应急响应记录
编号:
响应单位
响应时间
接报时间
报告人
紧急状态或
事故名称
响应内容概述:
记录人:
年 月 日
响应评价:
评价人:
年 月 日
表A.3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编号: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意见
封 面
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
批准页
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 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
目 录
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
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正 文
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
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附 件
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
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编制过程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
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
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8.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论证。
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表A.4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 审 内 容 及 要 求
评审意见
总 则
编制目的
目的明确,简明扼要。
编制依据
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体系*
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图表)。
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应急工作
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
适用范围*
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
危险性
分析
生产经营
单位概况
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
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
体系
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指挥机构
及职责
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
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预防与
预警
危险源
管理
1.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
2. 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预警行动
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
信息报告
与处置*
1. 明确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
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
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
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6. 明确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的责任人以及具体方式。
应急
响应
响应分级*
1. 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
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
响应程序*
1. 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
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
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
1.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2.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
3.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
后期处置
1.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内容。
2. 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要求。
保障措施*
1. 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2.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施。
3.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以及联系方式。
4. 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
培训与演练*
1. 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
2. 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3.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附 则
应急预案
备案
1. 明确本预案应报备的有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抄送单位。
2. 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要求。
制定与
修订
1. 明确负责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的部门。
2.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条件和时限。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表A.5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 审 内 容 及 要 求
评审意见
事故类型和危险
程度分析*
1.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
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3.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
体系
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指挥机构
及职责
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
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预防与
预警
危险源
监控
1. 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2.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
3. 明确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预警行动
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
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
信息报告程序*
1.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
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
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
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应急响应*
响应分级
1. 分级清晰合理,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
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
响应程序
1. 明确具体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
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
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
处置措施
1. 针对事故种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 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3. 程序清晰,简单易行。
应急物资与装备
保障*
1. 明确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的要求。
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如果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应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应急预案可省略。
表A.6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 审 内 容 及 要 求
评审意见
事故特征*
1. 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危险程度,清晰描述作业现场风险。
2. 明确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
应急组织及职责*
1. 明确现场应急组织形式及人员。
2. 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
应急处置*
1. 明确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2. 明确报警、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引导、扩大应急等程序。
3. 针对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4. 明确报警方式、报告单位、基本内容和有关要求。
注意事项
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3. 有关救援措施实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4. 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
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
6. 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
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项。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现场处置方案落实到岗位每个人,可以只保留应急处置。
表A.7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 审 内 容 及 要 求
评审意见
有关部门、机构或
人员的联系方式
1. 列出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至少两种以上联系方式,并保证准确有效。
2. 列出所有参与应急指挥、协调人员姓名、所在部门、职务和联系电话,并保证准确有效。
重要物资装备
名录或清单
1. 以表格形式列出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清单应当包括种类、名称、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装备,保证准确有效。
规范化格式文本
给出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规范、清晰、简洁。
关键的路线、
标识和图纸
1.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2.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3.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4.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5.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分布图等。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以及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注:附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而设置,部分项目可省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