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电系统方案设计说明-20141205.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9244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系统方案设计说明-2014120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本文档共5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机电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目 录 1.0 概述 1 2.0 暖通专业 1 3.0 给排水系统 13 4.0 消防系统 16 5.0 强电系统 21 6.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5 7.0 弱电系统 42 1.0 概述 本项目A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34.4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栋办公楼,8栋住宅及沿街的一层商铺。地下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地下共二层。本设计范围是商业、办公、地库及住宅;商业面积为4500㎡,办公为204170㎡,1号楼办公51层,高210m;2、6号楼类住宅42层,高125m;3、4、5号楼类住宅30层,高90m;7、8、9号楼住宅47层,高150m。 本方案设计将针对F06项目,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力求使系统做到经济、节能、可靠,并为日后的运行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2.0 暖通专业 2.1 设计依据-设计规范及标准 2.2.1 设计规范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将按照以下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性文件,国际标准、国际专业协会的设计指引作为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GB50067-97 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BJ100-98 6)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7)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BJ48-88 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BJ100-98) 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1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13) 《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 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15) 其它适用于本发展项目的有关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 2.2.2 基础设计标准 1) 室外设计参数 纬度 度分 23.10 经度 度分 113.20 海拔高度 m 41.0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 34.2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 30.7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 27.8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 31.8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 68 夏季大气压力 hpa 1004 夏季平均风速 m/s 1.7 夏季最多风向 - SSE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 5.3 冬季采暖计算干球温度 ℃ 8.0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 13.6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 72 冬季大气压力 hpa 1019 冬季平均风速 m/s 1.7 冬季最多风向 - NNE 2) 室内设计参数 商铺、餐饮、办公等的设计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室内噪声指标 A) 裙楼 区域 干球温度 及相对湿度 人员 密度 (m2/人) 新风量 (L/S/人) 噪声 (NC) 备注 夏季 冬季 小商铺 250C/- -/- 3 - 45 餐饮 230C/55% -/- 2 5.6 45 B) 办公 区域 干球温度 及相对湿度 人员 密度 (m2/人) 新风量 (L/S/人) 噪声 (NC) 备注 夏季 冬季 办公区 250C/55% -/- 7.5 8.3 40 电梯厅 250C/55% -/- 5 5.6 45 入口大堂 250C/55% -/- 5 5.6 45 C) 各区域之通风系统将根据下列设计参数 区域 干球温度 (℃) 每小时换气次数 (次/小时) 备注 (见注释) 夏季 公共卫生间 26 12 (a) 储藏间、仓库 27 4 (a) 餐厅厨房 27 60 (b)(e) 垃圾处理间 25 20 (b)(h) 地下停车库 -- 6 (c)设置CO探测器控制风机运行 生活及消防水泵房 ≤35 6 (c) 污水泵房、隔油池 ≤35 15 (a) 泳池泵房、水景泵房 ≤35 6 (b) 发电机房/储油间 ≤35 6/12 (d)(f)(i) 电梯机房 ≤35 1~2 (a)(d)(g) 变配电房 ≤35 5/-- (d) IT机房 25 3 (b) 设置分体空调一用一备 电视机房 25 3 (b) 设置分体空调 消防、保安监控室 25 1~2 (a)设置分体空调 设备机房值班室 25 - 设置分体空调 注释 (a) 设有机械排风系统,利用相邻之空调地区之余风作自然补风。 注释 (b) 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送风量将小于排风量以保持室内负压。 注释 (c) 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送风量与排风量相同,即零压设计。 注释 (d) 按实际设备散热量(需求量)要求而定。 注释 (e) 设有局部空调,煮食炉区提供28°C室内温度 注释 (f) 当设备停止运行时,提供每小时6次换气次数通风,还需设置12次事故通风设计。 注释 (g) 通风量不能满足室内设计温度时,提供局部空调。 注释 (h) 湿垃圾房提供空调。 注释 (i) 提供事故通风。 2.2.3 风管/水管管道设计标准 A. 风管内的风速将按下表设计,以保证管道内气流的噪声不超过设计标准: 位置 风速 (m/s) 风机出口 <10 主管道 7.0 ~ 8.5 机房/设备层内的主管道 < 9.0 厨房平时通风管(水平及立管) 7.5 ~ 9.5 厨房排油烟风管(水平及立管) 10.0~ 12.0 B. 机械排烟及楼梯防排烟风管的设计标准: 系统 风速 (m/s) 机械排烟、楼梯加压 金属风管 15~20 土建风道 10~15 C. 水管设计标准: 水管直径(mm) 最大限制之水管内水流流动速率(m/s) 比摩阻(Pa/m) ≤50 <1.2 100~300 ≥65 2.0~3.0 2.2 空调负荷估算 根据相关建筑图纸,采用面积指标估算方法,空调总冷负荷为15850KW,各区冷负荷估算结果如下: 序号 区域 空调面积(m2) 冷负荷(Kw) 1 1号办公(5~51层) 63000 12590 2 1号办公1~4层餐饮 5800 2030 3 首层沿街商铺 4100 1230   总计 72900 15850 2.3 冷源系统设置 2.3.1 冷源系统配置 根据业主要求及项目的性质,本项目冷源系统形式及配置情况如下: 制冷系统序号 服务区域 冷负荷(Kw) 冷源系统 A 1号办公5~51层 12590 VRV多联机 B 1号办公1~4层餐饮 2030 风冷螺杆机 C 首层沿街商铺 1230 分体机 D 住宅及类住宅 -- 分体机(按户型对应布置) 2.3.2 各制冷系统配置 A. 1号办公5~51层 设备 配置 VRV多联机 12层避难层 服务楼层共14层 28台22HP室外机,30台26HP室外机 标准层2台22HP,2台26HP 26层避难层 服务楼层共12层 6台20HP室外机,20台22HP室外机,18台26HP室外机,6台28HP室外机 标准层1台20HP,1台22HP,1台26HP,1台28HP 40层避难层 服务楼层共12层 1台18HP室外机,11台20HP室外机,13台22HP室外机,1台24HP室外机,7台26HP室外机,17台28HP室外机 标准层1台20HP,1台22HP,1台26HP,1台28HP 屋顶层 服务楼层共6层 6台20HP室外机,7台22HP室外机,12台28HP室外机 标准层1台20HP,1台22HP,2台28HP 合计 1台18HP室外机 功率15.3Kw,23台20HP室外机 功率370.3Kw,68台22HP室外机 功率1274.2Kw,1台24HP室外机 功率20.4Kw,55台26HP室外机 功率1207Kw,35台28HP室外机 功率863Kw 转轮式全热交换新风机 12层避难层 服务楼层共14层 2台30000m3/h(共服务7层) 26层避难层 服务楼层共12层 2台25000m3/h(共服务6层) 40层避难层 服务楼层共12层 1台22000m3/h(共服务5层) 1台30000m3/h (共服务7层) 屋顶层 服务楼层共6层 1台25000m3/h 24小时冷却塔 3台水流量200m3/h闭式冷却塔(两用一备) 风机电机功率3X11Kw,水泵电机功率11kw 服务于中区及高区: 3台冷却水泵(两用一备)流量220m3/h, 电机功率30.0Kw(屋顶) 服务于中低区及低区: 3台冷却水泵(两用一备)流量95 m3/h, 电机功率 11.0Kw(26层避难层) B. 1号办公1-4层餐饮 设备 配置 风冷螺杆机组 2台1020Kw风冷螺杆机,蒸发器流量175m3/h,电机功率282Kw 冷冻水泵 3台(两用一备),流量195m3/h, 电机功率18.5Kw C. 首层沿街商铺 设备 配置 分体机 按每间商铺布置 2.4 空调水系统 2.4.1 空调水系统 1号楼1~4层餐饮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供回水温度7/12℃。 2.4.2 24小时冷却水系统 1) 为办公楼层提供24小时冷却水,供办公服务器房、弱电主机房空调使用。现阶段暂按办公楼每层两个25平方米的服务器房预留24小时冷却水用量,每平方米的负荷指标为900w/m2; 2) 三台闭式冷却塔(2用1备)设于塔楼屋顶层,24小时冷却水从上往下直接供往中、高区办公区,为避免系统承压过高,24小时冷却水在26层避难层换热一次后往下供往低区办公;中、高区办公区冷却水系统承压与低区办公区承压一致,均为1.6MPa。 3) 所有闭式冷却塔进水温度为32/37℃,经26层避难层换热一次后,供回水温度为33/38℃。闭式冷却塔及水泵均设有备用,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24小时冷却水在每层处预留支管,由租户根据需求自行接驳。 4) 冷却塔选项需严格按照当地室外气象参数及供回水温度要求进行,并具有CTI认证。 2.5 空调风系统 1) 各功能区通风满足第1.1.2节通风设计参数表中的要求。 2) 办公:办公区采用VRV系统,末端采用小巧型室内机出风+中央新风+中央排风系统,其中排风系统为分办公区排风及卫生间排风两套,考虑到节能,拟对办公区排风进行热回收,采用转轮式新风机组;设置竖向系统,所有设备集中置于避难层设备房。 3) 餐饮:小商铺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大空间商铺按全空气系统布置;由租户自行安装厨房补风机,配合精装修安装风管、风口等;厨房油烟经本地运水烟罩及屋顶的电子油烟净化器两级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4) 首层沿街商铺/餐饮:小商铺不提供新风,采用分体空调;大开间商铺(大于100m2)采用VRV+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由租户自行安装厨房补风机,配合精装修安装风管、风口等;厨房油烟经本地运水烟罩及屋顶的电子油烟净化器两级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5) 住宅:采用分体机空调。 2.6 机械通风系统 当散发有热、湿、烟或味的房间,以及一般地下室用房将设有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将尽量创造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条件。只有当自然通风不可能满足卫生要求时,才采用机械通风。 送风系统室外进风的采气口位置,将设置在室外空气较为清洁的地点,远离排风口并在排风口的上风侧,而且低于排风口。根据规范要求,进风的采气口将装百叶窗,窗口的底部距地坪不宜小于 2.0米,如设在绿化地带,不宜小于1米。 1) 公共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设有独立排气系统,提供每小时12次换气,排风支管汇入竖管,污浊空气经竖管送至避难层的排风机排出。补充空气则设平衡管由空调区送入,保持负压,以防止异味漏出。 2) 设备机房 A. 设备机房如发电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等将分别提供机械通风,将热空气排出屋外,其通风量的计算是以保持机房内的温度不高于设备最高工作温度为原则。 B. 发电机房、变配电房送、排风机出口设置电动阀,电动阀及送、排风机与气体灭火系统联动,当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时,电动阀及送排风机应联动关闭,火灾后,手动启动排风机排除灭火气体。 C. 为气体灭火房间设置的通风系统应就地设置开启开关装置,该装置应设在气体灭火房间外,便于操作的位置。 D. 柴油发电机之燃料供给管道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燃料供给管道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规定。 3) 垃圾处理间及隔油池房 设置独立机械排风系统,排风将先经过活性碳过滤器处理后,再排到室外。 4) 地下停车场 地库停车库将按防火分区设置通风设备,其设计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的机械通风系统,并配合一氧化碳感应器,以按实际停车库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通风机的启停,实现节能效果。送排风机将按防火及防烟分区的划分设置以便在火警发生时将有关的送 / 排风机用作补风 / 排烟风机。 5) 事故通风 对于有燃气设备使用的厨房及气体灭火后的房间设置事故通风系统,事故通风量不小于12次/时的换气,事故排风机采用防爆风机。 2.7 防排烟及事故排风系统 1) 排烟系统 A.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将按不大于500m²设置;车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按不超过2000m²设置。 B. 排烟风机的风量计算按下列要求: a)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60m³/h计算; b) 负担两个或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120m³/h计算; c) 车库排烟风机的风量按车库实际层高6次/h的换气次数计算; C. 排烟口距离防烟分区内最远点水平不超过30m。 D. 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少于7200m³/h。 2) 排烟系统设计原则 A. 地下部份 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设置排烟系统;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地下停车库等设置排烟系统。排烟补风由补风机引入室外新风,补风量不小于系统排烟量的50%。 B. 地上部份 a)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b) 面积超过1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c) 办公大堂将独立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因其体积小于17000m3,排烟量将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 d) 塔楼办公标准层内走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因此按全层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设计。系统的分隔以避难层为界,按2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设置在避难层及屋顶。各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按每平方米60m3/h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则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120m3/h确定,同时考虑10%-20%的漏风系数。 3) 防烟系统 A. 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设有加压送风系统,使其处于正压状态。加压送风机安装于地库机房或避难层/屋面层机房内。 B. 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送风量按压差法及流速法计算,再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送风量比较,取其最大值。于避难间独立设置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按每平方米不小于30 m3/h确定。加压送风机的风量考虑10%-20%的漏风系数。 C. 普通楼梯间加压送风口每隔二层设一个,其加压风口均为常开百叶。前室加压送风口每层设一个,其加压风口为常闭风口。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着火层及上下各一层电动加压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风机。 D.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的最不利环管路压头损失外,将有一定余压。其余压如下述: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值为40~50Pa;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余压值应为25~30Pa。 E. 每组机械防排烟机系统均与该组各层的烟感信号联系,当接到火警讯号,与其联锁的加压送风系统及排烟系统随即开启,同时其防火区内的空调及通风设备均停止运行。 F. 本项目层高有1、2号办公楼超过32层,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分段设计,3、4号楼未超32层的按一段考虑。所有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避难间均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以避难层、首层为分隔界线设置,竖向分段具体请参看加压送风系统图。 4) 防排烟系统要求 A.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当所排烟气温度达到280℃时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也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B.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大于20m/s;送风口的风速不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10m/s。 C. 消防排烟管道采用热镀锌钢板制作,其管壁厚度按下表采用: 矩形风管长边尺寸L 圆形风管直径D 板厚 (mm) (mm) (mm) L<450 D<450 0.8 450<L<1200 450<D<700 1.0 1200<L<2000 D>700 1.2 D. 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然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E. 消防中心对防排烟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停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有灯光显示,所有消防用风机均应设有备用电源。 1.7.1 暖通空调系统消防技术措施 1) 布置于裙楼、塔楼的送、排风立管均装设于管井内,送、排风管的水平支管均设有70℃防火阀及防止气流回流的措施。 2) 管道在穿越防火分区、重要设备机房、人员密集场所的隔墙及变形缝时均设置70℃防火阀,以防止火灾及烟气的蔓延。 3)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空调系统火灾断路控制屏,当有火灾发生时切断关闭与消防系统无关的空调风机的运行。 4) 管道穿越防火墙和变形缝时,风管两侧各两米范围内将采用不燃烧材料及其粘结剂。 2.8 废气排放处理和降噪、减振措施 2.8.1 降噪、减震措施 a) 所有与设备联接的风管及水管均采用不燃柔性联接。 b) 设备基础采用橡胶减震器(垫)隔振。 c) 排烟风机采用弹簧减震器减震,其它吊装设备采用橡胶减震器减震。 d) 设备进出口风管采用消声器或消声静压箱。 e) 水泵,风机及冷却水塔选用低转速设备,以降低噪声和震动。 f) 设备与管道连接处采取隔震措施。 g) 在风机的进出口采用不燃软管连接,消防风机不燃软接还应满足规范规定的280℃高温下可坚持30分钟的要求。而水泵进出水管上采用可曲挠接头 (避震喉),使设备震动与管道隔离。 h) 离心或轴流风机、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均采用减震台座,通过弹簧减震器或橡胶减震垫减震和降低噪音。 2.8.2 废气排放处理 a) 厨房排油烟系统均排至附近的塔楼屋顶,排油烟系统中设置两级净化,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b) 地下室燃气锅炉所产生废气排放将由烟囱直引上塔楼层顶排放。 c) 地下室垃圾房、隔油池间及污水泵房的排风系统设活性碳空气过滤装置以减低对室外环境的影响。 2.9 管道及保温材料 2.9.1 管道选材 a) 冷冻水管、冷却水管,管径≦500选用无缝钢管、冲压弯头,管径>500的采用螺旋电焊管、焊接弯头。 b) 接驳系统的排水管、补给水管;通过地板和防火分区间墙的排水管;冷凝水管采用镀锌钢管。水质处理系统采用硬质聚氯乙烯管。 c) 普通空调通风系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酒店厨房排风管采用不锈钢板。 2.9.2 保温材料 风管保温采用橡塑或玻璃纤维保温板,外表面附原厂装贴的铝质防潮层。空调冷热水管保温采用发泡橡胶隔热材料。 2.10 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2.10.1 冷却塔、热交换器选用节能型,冷却塔水循环使用,冷却塔选用双速风机,低负荷时低速运行。 2.10.2 考虑利用转轮新风机组换热器为办公楼的新风及办公区排风进行换热,从而减低冷量的需求。 2.10.3 地下停车库的进排风机,将根据停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调节风机运行,以达至节能效果。 3.0 给排水系统 1. 2. 3. 3.1 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但不限于),并按当地环境及建设单位的要求,作出适当修改: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7) 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及相关会议纪要 8) 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2 设计范围: - 生活给水系统 - 生活热水系统 - 排水系统 - 中水系统 - 雨水系统 - 空调冷却塔补水系统 3.3 水源 本项目生活及消防水源为市政水源。市政供水为大良沿江大道和德胜中路接入,供水管管径为DN250,市政供水压力为0.25MPa。 根据初步规划,规划片区内采用市政直供及加压供水结合方式; 市政供水作为室外消防、生活水箱补水、地下室及裙楼生活用水、绿化灌溉等水源,冷却塔、塔楼均采用高位水箱重力及变频泵供水方式。 3.4 生活给水系统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及其它项目相关经验,生活用水量标准如下: 1 办 公 楼 50升/人/日,7平方米/人 2 住 宅 300升/人/日,按户型数计算,每户4-6人 4 餐厅顾客 50升/人/次,每日3人次,2.5平方米/座位 5 餐厅职工 12升/人/次,每日3人次,2.5平方米/座位 6 绿化道路 2升/平方米/日,每日1次 7 车库冲洗 2升/平方米/日,每日1次 8 泳池淋浴 100升/人/日,按每人15平米计,每日3人次 9 泳池补水 按泳池容量的10%考虑 10 冷却塔补水 补水量约为冷却水流量的1.5% 11 未预见用水量 每日生活用水量的10% 给水压力标准: 序号 区 域 末端压力(MPa) 1 住 宅 0.15 2 办公、商业等其它区域 0.1~0.15 给水系统说明: 1) 地下室设置三处生活水泵房。一处设置在1#办公楼地下一层,负责1#办公楼及所有一二层裙楼、所有地库生活饮用水;第二处设置在3#楼地下一层,主要负责2至6#楼的生活饮用水;第三处设置在9#楼地下一层,负责7至9#楼生活饮用水。 2) 1#办公楼:在地下一层设置公建合用生活水泵房,内设不锈钢生活水箱,通过变频加压泵供水至避难层生活传输水箱,再由加压泵提升至高位避难层生活水箱。办公用水通过变频加压和重力自流供水方式。局部采用减压阀供水。 办公部分供水分区: 共分3个区,低区:3F~21F;中区:22F~35F;高区:36F~51F。 3) 住宅部分:地下室设置独立生活水泵房,内设不锈钢生活水箱。住宅塔楼采用变频生活加压与屋顶高位水箱重力供水结合方式,局部采用减压阀供水。 4) 地下室、裙楼部分:采用市政直供与变频加压供水结合方式;且两部分采用旁通。 5) 给水引入设总计量装置,商业、办公、住宅等各功能分区设总计量; 商业、办公按末端点位设计量,其他如绿化、冷却补水、消防补水等均设单独计量。计量均采用远传计量方式。 3.5 生活热水系统 1) 1#办公楼:采用茶水间设容积式电热水器供应热水。 2) 住宅部分:住宅采用按卫生间设容积式电热水器供应热水。 3) 商业部分:商业餐饮等用水区域预留电量及燃气量,由小业主自行解决热水问题。 4) 生活热水均由本区生活给水接出,不单独计量;分散热水应有倒流防污染措施。 3.6 冷却水补水系统: 1) 办公:空调冷却水储于主体楼消防水池,通过不断循环以防止消防用水水质变坏,办公分设冷却水变频加压供水系统。 2) 冷却水储水不小于4h冷却水小时补水量,并设单独计量、防二次污染等措施。 3.7 排水系统 1) 办公、商业等均采用污废分流,其他区域污废合流。 2) 排水系统均设专用通气立管之系统。生活废水直排小市政管网收集后排至大市政;生活污水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再排至市政排水管道。 3) 公共餐饮厨房排水建议采用二级隔油,一级隔油设于厨房,由小业主自行考虑,二级集中隔油分散设置于地下一层;厨房地面排水建议请结构师考虑采取降板措施。地下室集中规划设置2处隔油池机房。 4) 排水系统以重力自流排放为主,而地下室之废水(含消防电梯排水)则采用集水井/潜水泵提升排出。集水井内潜水泵电源,应由正常及紧急电源供给。 5) 化粪池设置按分期建设、不同业态塔楼等考虑,由于地下室外墙与用地红线空间紧张,化粪池将沿地下一层外墙设置,共设4处。 6) 超高层塔楼排水需采取消能措施。 3.8 雨水排水系统 1) 各塔楼、裙楼屋面采用重力雨水排放系统。 雨水设计降雨重现期p=10a,降雨强度为184mm/h。 2) 根据周边市政道路雨水分布,屋面及场地雨水分散排至大市政雨水管道。 4.0 消防系统 4. 4.1 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但不限于):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6)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BJ15-34-2004 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10)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6806-97 11) 《消防控制室的通用技术要求》GA767-2008 12) 其它适用于本发展项目的有关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 13) 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14) 建设方设计要求 4.2 设计内容 - 室外消火栓系统 - 室内消火栓系统 - 自动喷淋系统 - 水喷雾灭火系统 - 气体灭火系统 4.3 消防系统及设计标准 1) 本项目为一类高层建筑,商业、办公、住宅等部分合用消防水池。 2) 满足消防安全及建设单位关于分期建设之要求。 3) 主体楼部分消防用水量为: 序号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用水量 供水来源 X1 室外消火栓 30L/s 3h 324m3 市政直供 X2 室内消火栓 40L/s 3h 432m3 消防水池 X3 湿式自喷 35L/s 1h 126m3 消防水池 X4 水喷雾系统 34.67L/s 0.5 62.4m3 消防水池 X5 空调补水 6.6L/s 4 26.4m3 消防水池 水池小计 558m3 不包括室外消防用水 说明:水喷雾用水量将根据最终锅炉等选型设计; 4) 1#楼消防水池及泵房设置: 序号 有效容积 位置 供给范围及供给系统 消防系统 备注 消防水池A 660m3 8#楼B1 高位消防水池B 的补水吸水池 所有塔楼的自喷、室内消防栓系统 临时高压消防系统 消防水池B 70m3 1#楼26F 1#楼自喷、室内消防栓系统 临时高压消防系统 4.4 消防水源 本项目消防用水由两路普通市政供应管供应,市政引入管管径为DN250,进水管至B1消防水池A。市政供水压力0.25MPa。 本项目住宅、办公、商业等部分根据分期建设的要求,建筑竖向规划,以及将来的运营管理之要求,共设2处消防水池及泵房。 4.5 消防加压供水 本项目办公塔楼为超高层,最大高度200m,为了减少超高层消防供水中间转输环节,简化供水系统,最大限度保证消防系统供水安全,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分2个地方设置。第一部分: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设在8#楼负一层,消防水池容积660m³,作为所有塔楼室内自喷、消火栓给水系统使用,另外还负责1#高位消防水池转输泵加压补水;第二部分:高位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设在1#避难层,消防水池容积70m³,供办公、高区的自喷、消火栓给水系统使用,系统采用临时高压供水系统。 4.6 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 1) 室外消火栓管网用水引自两路市政普通供水管。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市政供水压力为0.25MPa。 2) 室外消火栓沿首层外围的汽车走道设置,室外消防管道采用环状,环管管径为DN250。各室外消火栓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距路边不应大于2m,靠近消防车道。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间距不应大于120m。 室内消火栓系统 1) 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住宅、办公及商业共设两处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分别位于地下一层、1#办公楼避难层。 2) 一二层裙楼及所有地库的室内消火栓给水均来自消防水池。 3)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5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L/s,火灾延续时间为3h,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3m。 4) 室内消火栓用水由消火栓泵组加压提供,采用竖向分区供水,本项目塔楼为超高层,栓口静水压力不大于100m 水柱,当栓口出水动压力超过50m 水柱时,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 5) 室内消火栓管网布置横向、竖向均成环状,并采用阀门分段,以保证管道检修时停闭的不相邻竖管不超过2 根。 6) 由于本项目面积较大,在首层设多组3 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连接至室内消火栓管网,以便供消防车向室内消火栓管网加压供水。超出消防车供水能力之楼层采取水泵接合器直接补给避难层消防中转水箱措施,水泵接合器设于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的距离以为15~40m。每套水泵接合器流量为15L/s。 7)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消火栓分区在适当位置。设置屋顶消防高位水箱。在1#办公楼避难层处设置70m³消防水池,屋顶层设置约为18m³的消防稳压水箱,地库一层的消防水池,通过传输水泵给1#办公楼避难层消防水池提供补水。 8)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使任意着火点有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并且每个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m,每个消火栓箱均配备DN65口径的消火栓一个,DN65mm,L=25m水带一条,DN65X19水枪一支,消防水喉一套,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每个消火栓处设置消防按钮开动消防水泵讯号传至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在屋顶设试验用消火栓。 9) 消防电梯的最底层消防电梯坑设集水坑,消防水由潜水泵(一备一用)排至室外。 10) 消火栓箱内设置消防卷盘。 4.7 自动喷淋系统 1) 本项目各建筑除游泳池、建筑面积小于5㎡的卫生间外、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其余区域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本项目均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危险等级: 设置场所 火灾危险等级 设计喷水强度 作用面积 一般区域 中危险级Ⅱ级 8L/min.㎡ 160㎡ 净空高度在8~12m的中庭、影剧院等 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 6L/min.㎡ 260㎡ 净空高度在8-12m的自选商场 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 12L/min.㎡ 300㎡ 4) 自喷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系统最不利喷头水压0.1MPa。 5) 报警阀控制喷头数量不宜超过800个,吊顶内的喷头不计算在内。酒店客房采用侧喷喷头,厨房等高温场所采用动作温度为93℃,大型吊灯附近所采用动作温度为79℃喷头,其余场所采用68℃,有吊顶区域采用吊顶型喷头,无吊顶区域采用直立型喷头。所有区域喷淋系统喷头均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6) 自动扶梯底部及大于1200mm的风管底部加喷头保护。 7) 自动喷洒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1#办公楼中区避难层设置70m³消防水池,通过喷淋泵供给高区喷淋用水。低区喷淋由地下一层泵房喷淋泵供给。在首层设置多组3套水泵接合器连接至1#办公楼部分自动喷水系统管网,供消防车向室内消火栓管网加压供水。超出消防车供水能力之楼层采取水泵接合器直接补给消防中转水箱措施。每套水泵接合器流量为15l/s。 8) 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水流指示器和带有开启信号的阀门。管道末端设试水装置,水流指示器后设排污阀。 9) 火灾发生时,喷头动作后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报警中心。报警阀动作后应开启喷洒水泵。 4.8 水喷雾灭火系统 1) 发电机房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系统用水从地下消防水泵房取水。 2) 水喷雾灭火装置同时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3) 发电机房周围设置排水沟,排除喷雾形成的废水。 4.9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1) 高度超过普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能保护的净空要求的中庭,由于空间高度较高,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难以有效探测时,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装置。系统与自动喷洒系统合用,由设在26层的消防水池供水,为常高压系统。设计流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1h,工作压力:0.6Mpa。 2)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方式:由红外探测组件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现场人工控制。 4.10 气体灭火系统 1) 所有区域变配电室、网络机房、电话机房、通讯中心(IT机房和综合布线机房)等将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2) 面积较小电气机房可按设置柜式气体灭火设备考虑(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3) 七氟丙烷最大输送距离不宜超过30m。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4) 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灭火浸渍宜采用5min,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4.11 消防排水 1) 地下车库地面设有排水沟及集水坑。 2) 在消防电梯井底设2m³大的集水池,然后用潜水泵抽升,排入室外检查井。接消防电梯井底排水的集水井容积不小于2m³,设一用一备排水泵,单泵排水量不小于10 L/s。 5.0 强电系统 5.1 设计依据 5.1.1 国家设计规范、标准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3) 《2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