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载荷试验=.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9222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载荷试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文档共8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3. 荷载试验 3.1地基土浅层平板荷载试验 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测求浅部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它反映承压板下1.5~2.0倍承压板直径的范围内地基土强度、变形的综合特征。 本试验适于所有土层,也是动探、静探、标贯、十字板及旁压及等测试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的基准性试验。该试验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多用于大型工程。 试验理论基于土力学变形和强度理论,工程经验丰富、试验数据充分,经验丰富,测试成果可信度较高。 3.1.1试验设备 由加荷及稳压系统、反力系统、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图4-1。 (1)加荷及稳压系统:由承压板、加荷千斤顶板、传力柱、油泵及稳压装置、高压油管、压力表组成。承压板面积有1㎡、0.5㎡、0.25㎡几种规格,分别适于较软至较硬的土层(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 本试验承压板面积为0.5㎡(直径d为79.8cm),厚4cm的圆板。加荷千斤顶100吨,油泵为大容量手摇油泵。 (2)反力系统:有堆载法与地锚法两种。本试验采用堆载法。整个反力系统荷载大于50吨。 (3)量测系统:用百分表(50mm行程)或位移传感器,磁力表座。 本试验由4支行程50mm的位移传感器与SP8型位移数显仪组成,观测方便,读数精确。 3.1.2试验步骤 3.1.2.1设备安装(图3-1): (1)试坑直径应≥3d(d为承压板直径)。 (2)承压板底面与土层接触处应铺设厚约2cm左右中、粗砂,以保证承压板水平,并与土层均匀接触。 (3)依次安放千斤顶、传力板、支托工字钢,整个安装过程中一定要用水准尺操平。 (4)安放磁性表座托梁,托梁两支点距离应≥3d。 (5)在承压板边缘均布安放4支位移传感器。位移数显仪每个道数字均调至50mm以上。 (6)由于整个测试时间较长,因此试坑应采取防雨、排水措施。 图3-1 土体平板荷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反力系统: 1-加载材料; 2-长1.5m,宽0.25m的钢筋混凝土条形板铺设层(50块),整体面积6m×3m; 3-长6m,宽0.2m,厚0.25m工字钢(7根),组成反力系统底横梁; 4-承台;5-承台钢筋混凝土垫层。 加荷系统: 6-支托工字钢,长3m,宽0.2m,厚0.25m(2根),垂直与底横梁放置; 7-传力柱; 8-千斤顶; 11-承压板(圆板); 13-手摇油泵; 14-压力表; 15-高压油管。 测试系统: 9-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 10-磁力表座; 12-磁性表座托梁,两支点距离≥3d(d为承压板直径); 16-位移数显仪。 3.1.2.2 试验操作: (1)加荷标准:荷载按等量分级施加,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荷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每级荷载增量见表3-1。 (2)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第一小时按10、10、10、15、15min观测沉降,以后时间每隔30min观测一次沉降。直到连续两小时内,四只位移传感器沉降量小于0.1mm / h时,认为变形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试验(下列任一种情形的出现皆可); a.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出现环状张裂隙或土明显隆起; b.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c.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比值(S/d)≥0.06; d.沉降量急剧增大,P-S曲线出现陡降段。 满足以上任一种情形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表3-1 每级荷载荷载增量参考表 试验土质特征 每级荷载(KPa) 软塑粘性土、粉土、稍密砂土 15-25 可塑-硬塑粘性土、粉土、中密砂土 25-50 坚硬粘性土、粉土、密实砂土 50-100 碎石土、软岩石、风化岩石 100-200 3.1.3资料整理 (1)绘制沉降量S(mm)与荷载P(KPa)之间的P-S曲线。 (2)承载力特征值fa的确定: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a.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强度控制法)。 b.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小于2倍比例极限荷载,取极限荷载的二分之一(极限荷载控制法)。 c.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荷载的一半(相对沉降控制法)。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3)计算变形模量E0(MPa): 式中 —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重(kN)。若比例极限点不能确定,则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P; —与相对应的沉降量(cm); —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5,砂土和粉土取0.30,粉质粘土取0.35,粘土取0.42。 I0—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承压板取0.785,方形承压板取0.866; d—承压板直径或边长。 3.1.4记录表格 土的平板荷载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 点 编 号 加载系统自重 KN 承压板面积 m2 千斤顶活塞面积 ㎡ 观测时间 荷载级数 每级荷载增量 总荷载量 传感器读数 沉降增量 每小时沉降量 总沉降量 备注 1 2 3 4 平均 KPa KPa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3.2 单桩竖向荷载试验 本试验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试桩数量不宜少于2根,当工程桩数量>200根时,试桩数量应酌情增加。 3.2.1试验设备 (1)加载系统:油压千斤顶及稳压设备、高压油管、压力表。 (2)反力系统:有以下两类。 a.锚桩提供反力,锚桩强度必按1.2~1.4倍测试桩破坏荷载设计。多数是采用工程桩作锚桩,则要求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锚桩上拔量不超过工程要求。图4-3。 b.堆载重物提供反力,可参见平板荷载试验(图3-1)。 (3)量测系统:用位移传感器及数显仪,或大量程百分表;磁力表座。 3.2.2试验步骤 (1)安装如图3-2。预制桩按要求达到混凝土养护时间,桩顶一般应予增加强度。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2m,并大于3d(d为桩直径)。安放磁力表座的基准梁的支点与试桩或工作桩的距离均应大于4d。 图3-2 桩垂直静载试验装置示意 (2)试验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采用慢速荷载维持法。 a.荷载分级:加载分级一般为等量,每级荷载值约为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值的1/5~1/8。 b.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 c.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 d.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桩顶总沉降量达到40mm后,继续增加二级或二级以上荷载仍无陡降段。(注:桩底支承在坚硬的岩(土)层上,桩的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荷载的两倍。) e.卸载观测的规定: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两倍。卸载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测读一次。 3.2.3资料整理 (1)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绘制荷载—沉降(Q—s)曲线图,图中应标明试桩的结构尺寸和地质剖面以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a. 当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 b. 对于直径或桩宽在550mm以下的预制桩,当某级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增量与相应荷载增量的比值()≥0.1mm/kN时,取前一级荷载之值; c. 当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第二点时,在Q—s曲线上取桩顶总沉降量s为40mm时的相应荷载值; (2)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注: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当极差超过时,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宜增加试桩数。 (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fa的确定: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即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fa。 3.3 旁压试验 旁压试验又称横压试验。是在钻孔中放入一个可扩张的圆筒形旁压器,通过地面控制装置,使旁压器对钻孔壁施加横向均匀压力,孔壁土体产生变形直至破坏,通过量测施加的压力和土变形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地基土在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关系,这实质上是在钻孔中进行横向荷载试验。图3-3为旁压测试示意图。 根据将旁压器设置于土中的方法,可以将旁压仪分为预钻式旁压仪(PMT)、自钻式旁压仪(SBPMT)和压入式旁压仪。其中,预钻式旁压仪一般需有竖向钻孔,自钻式旁压仪利用自转的方式钻到预定试验位置后进行试验,压入式旁压仪以静压方式压到预定试验位置后进行旁压试验。 和静荷载试验相对比,旁压试验有精度高、设备轻便、测试时间短不受地下水限制、扰动小等特点,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受成孔质量的影响较大。 旁压试验适用于测定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软质岩石和风化岩的承载力、旁压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等。 图3-3旁压测试示意图 图3-4 旁压器结构图 3.3.1 试验设备 旁压设备由旁压器(探头)、加压、稳压装置及连接软管、变形量测装置组成(图3-3)。 (1)旁压器:是由一空心金属圆柱筒和固定在金属筒上的橡皮膜组成。一般为三腔式,上下两腔为辅助腔,两腔由管路连通,中腔为测量腔,中腔与辅助腔密封隔离。辅助腔作用是延长孔壁受压土层的长度,减小中腔端部影响,使土层近似的处于平面应变状态。旁压器中轴空心,用来排泄地下水(图3-4)。 (2)加压、稳压装置:压力源为高压氮气或人工打气(附压力表),稳压采用调压阀。连接软管与旁压器连接,内有辅助腔加压和中腔加压管。 (3)变形量测装置:由测管量测孔壁土体受压后的相应变形值。正式试验前,应对旁压器进行标定,包括旁压器的稳定性(反复加压、卸压),橡皮膜的约束力,中腔实际充水量等。 3.3.2 试验步骤 试验前,最好先进行静力触探试验,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和深度进行。旁压器的量测腔在同一土层内。为了避免相邻试点应力影响范围的重叠,试验点的垂直间距不宜小于1m,且每层土测点不应少于1个,厚度大于3m的土层测点不应少于2个。 成孔质量是预钻式旁压试验成败的关键,应保证成孔的质量,成孔直径比旁压器外壁大2~8mm为宜,孔形要圆整,孔壁要垂直,成孔深度比试验深度大50cm,不宜在软弱地基中使用。 (1)先将压力表调为零,并对控制装置、连接软管和旁压器充水排气。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旁压仪放入预定的试验位置即可进行试验。 (2)加压。加荷等级可采用预计极限压力的1/8~1/12。表3-2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规定的加荷等级。 每级压力应持续1min或3min再施加下一级压力,读数时间按15s、30s、60s、120s和180s读数。 (3)当加荷接近或达到极限压力;或者某级压力下60秒与30秒的体积读数差值大于50cm3,中腔充水量达600~700cm3;或者量测腔的扩张体积相当于量测腔的固有体积时,应停止旁压试验。 (4)试验结束后,解除旁压器的压力,直至水位恢复到零位或零位以上,关闭中腔阀门,取出旁压器。 表3-2 旁压试验加荷等级 土的特征 加荷等级(kPa) 临塑压力前 临塑压力后 淤泥、淤泥质土、流塑粘性土、粉土、饱和或松散的粉细砂 ≤15 ≤30 软塑粘性土、粉土、疏松黄土、稍密很湿粉细砂、稍密中粗砂 15~25 30~50 可塑~硬塑粘性土、粉土、黄土、中密~密实很湿粉细砂、稍密中密中粗砂 25~50 50~100 坚硬粘性土、粉土、密实中粗砂 50~100 100~200 中密~密实碎石土、软质岩石 ≥100 ≥200 3.3.3 资料整理 旁压试验的测试成果主要是压力和扩张体积(p—V)曲线。 典型p—V曲线(图3-5),曲线分三段:Ⅰ段为初步阶段;Ⅱ段为似弹性阶段,压力与体积变化量大致成线形关系;Ⅲ段为塑性阶段。Ⅰ—Ⅱ段的界限压力相当于初始水平应力p0 ;Ⅱ—Ⅲ段的界限压力相当于临塑压力pf ;Ⅲ段末尾渐近线的压力为极限压力pp 。各个特征压力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1) p0的确定:将旁压曲线(p—V)的直线段延长与V轴交于V0,过V0作平行于p轴的直线,该直线与旁压曲线交点对应的压力即p0值。 (2)pf为旁压曲线中直线的末尾点对应的压力。 (3) pp为V=2 V0+Vc所对应的压力,其中Vc为旁压器量腔的固有体积或关系末段直线延长线与p轴交点相应的压力。 3.4.4 试验成果的应用 (1)评定地基承载力: 利用旁压曲线的特征值可以评定地基承载力。评定方法包括: a.临塑压力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为 b.极限压力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为 式中:K—安全系数。 (2)旁压弹模Em: 根据弹性理论,旁压模量为 式中:—旁压模量(KPa); —泊松比; Vc—旁压仪量测腔初始固有体积(cm3); —旁压曲线直线段头尾中间的平均扩张体积(cm3); —旁压曲线直线段斜率(Kpa/ cm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