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法制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68613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法制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法制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法制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法制史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指导1一、单项选择题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A )。A.商王 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C.嫡长子继承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 A )。 A.“亲亲”、“尊尊”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B )。 B.法经5.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B.商鞅6.秦简中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和文书程式的规定是( D )。 D.封诊式7.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 B )。B.汉代8.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D )。D.新律9.“律以正刑名,令以存事制”的观点出自( B )。B.杜预 10.第

2、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 )。A.晋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C )。C.九品中正制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D )。 D.开皇律13.唐朝两税法的基本原则是( D )。D.量出制入14.依唐律,二罪以上俱发( A )。A.以重论 15.均田制始自( C )C.北魏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A )A.宋刑统 17.元朝官营外贸最主要的方式是( A )。A.“官本船” 18.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C )C.地丁合一 19.大清民律草案依照了( D )。D.德国式民法20.清朝文字狱判刑绝大多数比照( C )

3、。C.谋大逆 21.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B )。B.大清新刑律22.英国(根据中央五口通商章程)获得在华领事裁判权是于( A )。A.1843年 23.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D )。 D.贿选宪法24.临时约法规定的立法机关是( B )。 B.参议院25.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 A )。A.以党治国 26.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B )。 B.民商法合一2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 C.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2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人民民主政权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 C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9.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

4、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 B )。B.减租减息30.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B )。 B五四指示1.夏朝的法制观是( A )。 A.奉“天”罚罪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B )。 B.“乱政”、“疑众”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C )。 C.西周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 )。 A.郑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B )。B.商鞅 6.秦朝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 )。 A.李斯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B )。 B.春秋决狱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C )。C.泰始律9.科举制首

5、创于( A )。 A.隋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时( C )。 C.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是( A )。 A.董仲舒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C )。 C.元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 )。 A.元典章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D )。D.中书省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B )。B.明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C )。C.刑部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A )。 A.唐 21.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A )。 A.发遣 2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 B )。 B

6、.大清律例23.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垄断代理商行称( B )。 B.十三行 24.清末立法中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是( A )。 A.商人通例2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 B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7.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的审级制度为( B )。B.三级三审级制28.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是( D )。D.训政时期约法29.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B )。B.参议会30.新民主主义时期,规定少数民族自治权的立法是( C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文出自( B )B.礼记2法经中类似近代刑法典总则篇的是( C )C.

7、具法 3春秋时期,实行“初税亩”的国家是( C )C.鲁国 4战国时期,提出“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的是( A ) A. 韩非 5秦律有关产品标准化的内容规定于( C ) C.工律 6“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 ) A.秦朝 7汉初黄老思想的特点是( B )B.无为而治8东汉盛行私人以经注解法律,官方肯定的是( D ) D.郑玄9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A )A.新律10唐律疏议是下列哪部法典的律疏( C )C.永徽律11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C )C.不义12宋代中央军事行政机关是( A ) A.枢密院13金朝的法典是( B )B.泰和律

8、义14实施“市舶公据制”封建王朝是( C )C.元朝15元朝诉讼审判制度比较有特色的,是严禁诉讼活动中的( A )A. 干名犯义16鼓励“寡妇守节不改嫁,免除其差役”的朝代是( C )C.明 17清朝适用于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法规是( C )C.西宁番子治罪条例18太平大国平均分配土地的标准是( C )C.按人口19清末商事立法中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是( A )A.商人通例20解放区的司法审判实行( B ) B.三级三审制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ABCDE ) A.首创“八议”、“官当”制 B.确立“准五服以制罪”C.确立

9、“重罪十条” D.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 E.区别律与令的不同2.唐代的“三司推事”中的“三司”是指(ABE )。 A.大理寺 B.刑部 C.尚书省 D.门下省 E.御史台3.秋审处理的结果分为( ABCD )。 A.情实 B.缓决C.可矜 D.留养承祀 E.立决4.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礼教派”代表人物是( BC ) A.沈家本 B.劳乃宣C.张之洞 D.伍庭芳 E.景耀月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包括( BCD )。 A依靠贫农B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C没收垄断资本D保护民族工商业E团结中1.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ABC )。 A.傍章 B.户律 C.兴律D.厩律 E.张杜律2

10、.唐律规定的赃罪指( ABCDE )。 A.受财枉法 B.受所监临C.强盗 D.窃盗 E.坐赃3.元代科举包括的级别是( ACD )。 A.乡试B.差遣 C.会试D.殿试 E.致仕4.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ABD )。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5.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篇目囊括了( ABCDE )。 A.总则 B.债C.物权D.亲属 E.继承1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BCD ) A.律 B.令 C.格 D.式 E.科2“十恶”罪中危害国家的有( AB )A.谋叛 B.谋反 C.恶逆 D.内乱 E.不睦3宋代不动产买卖的要件包括(

11、ACDE )A.先问亲临B. 加盖骑缝章C.过割赋税D.原主离业E.输钱印契4近代中国司法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AD )A.领事裁判权 B.预备立宪C.大清刑律、D.会审公廨E.修订法律5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大体实行三级立法体制,即( BCE )A.国会B.国民政府C.地方行政机关D.蒋介石E.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八议魏制新律时,以周礼中的“八辟”为依据,规定了“八议”制度,“议”首次入律。自此,历朝历代相沿不改,“八议”成为封建法典的最基本内容之一,所谓“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和减刑的规定,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

12、”“议贵”“议勤”“议宾”。2差遣制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别,史称“差遣制”,“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差遣制的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2.唐六典是系统规定唐朝官制的政书。唐玄宗命大臣以周官为指导和模式,修成唐朝政书。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以及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俸禄、退休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唐六典共30卷,对于此后封建王朝的行政立法有深远影响。2资政院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仿照西方议会形式设立的咨询机构。其宗旨是“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之基础”,

13、但一切议决须“请旨裁夺”,皇帝有权令其停会和解散,所以其只是预备立宪的装饰品。3.训政孙中山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包括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其训政时期的任务是教导百姓正确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国民政府自1928年始,打着训政的旗号实行长达20余年“训政”,实行独裁,背叛孙中山建国理论的实质。4.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袭统治的制度。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

14、拱卫的等级体制。5.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6.朝贡贸易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一直被明朝坚持。7.地丁合一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变,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发展,对社

15、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意义。8.三三制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建设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9、官当:确立于南陈,即官员犯徒罪,允许其以官品与爵位抵罪,官吏的特权制度。10、名例:“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名即罪名,例即定罪量刑的通例,北齐律列为第一篇,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系封建法典的总则。11、一条鞭法:明嘉靖至崇祯向各地推广的赋役改革方案。条鞭是“条编”的讹称。其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其中最主要的仍为

16、土地税(田赋);税收改以货币税为主,田赋及其他税种都改征白银。结束历代以征收实物为主的国家税收方式,从实物税转向货币税。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帝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政体,是临时约法的基础。13、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毛泽东领导制定,其主要内容是:土地归苏维埃,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禁止土地买卖。四、简答题1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是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此制由汉帝武帝时董仲舒首创。其要旨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即听狱必须根据案情事

17、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其刑责;首晋者从重惩罚;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在当时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春秋经义决狱是司法审判上的一种补2.北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北齐律确立了“重罪十条”,为后世改为“十恶”所本;北齐律合刑名、法例为名例篇,置于律首,将律典的篇目减为十二篇,这种体例也为隋、唐、宋所沿用;还确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为隋唐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体系奠定了基础。北齐律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是一部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开隋唐律之先河的重要法典。3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公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后,各根据

18、地都先后公布了施政纲领。这些施政纲领都具有抗日根据地根本法的性质,其主要内容围绕着抗日、团结、民主三大中心任务。在抗日方面,针对国民党政权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倾向,明确规定抗日民主政权的总任务是团结边区各社会阶层.各抗日党派,发动一切力量,抗战到底;在团结方面,强调一切抗战党派.团体.军队团结合作,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调整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在民主方面,规定一切抗日的人民都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4.“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按五服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尊犯卑

19、,处罚越轻。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5.清末修律其指导思想。2.1902年,清廷命沈家本等为修律大臣,并下达下谕,规定修律的指导思想是:“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此后又陆续发布上谕,反复强调其指导思想,表示绝不能动摇“三纲五常”这一“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6.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3.宣布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确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的土地分配方法(3分);确认农民对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权;确定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为乡村农民大

20、会、贫民团大会、区县省级农民代表大会;确定保护工商业原则(4分)。7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一断于法”(2分)。法律必须公开(2分)。重型轻罪(2分)。 对上述论点要求展开适当论述(1分)。8北齐律的主要内容十二篇“重罪十条”名例居首“科条简要,法令明审”(4分)对上述要点侧重其影响(3分)。9、解放战争初人民民主政权施政纲领的特点在政权形式上准备从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过渡。规定由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反对内战独裁,强调人民的武装自卫权力指出“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为进入土地改革做准备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2分)。五、论述题

21、1、西周礼和刑的关系。.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以礼为主,以刑为辅(3分)。从礼与刑的作用上看,礼主要是确认和维护贵族内部权力及财富再分配的既定秩序,也用以防止被统治者犯上作乱。礼通过教化“禁恶于未然”,刑是惩治已然犯罪的手段;礼作为行为规范,主要属于道德范畴,部分兼及法律范畴,礼主要是借助舆论的力量使人就范,但若严重违礼,即构成犯罪,须惩之以刑出礼入刑,刑是礼的必要补充,用刑正是为了有效地维护礼,而刑的制定和执行又必须贯彻礼的原则(6分)。从礼和刑的适用来看,“礼不庶人,刑不上大夫”,一直是西周以来古代法制的一条重要原则(3分)。2、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清末修律表现出封建

22、性与买办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来,清末修律还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它是清朝统治者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的需要,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但其后期规定的主要法典由资政院加以审议的程序,与独裁擅断的封建立法程序相比,已经有所不同(3分)。在当时历史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提出了以“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的立法指导思想,制定了既要维护封建制度,又要满足洋人要求的修律方针)。清末修订的法律,内容上表现为封建主义传统和资本主义法律新成果的混合。一方面坚持“首重尊王”及封建纲常不可“率行变革”,肯定君主专制统治和家族主义;另一方面,又标榜“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23、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改变了沿用两千年的“诸法合体”的基本法典的编制原则,明确体现了实体法与程序法,刑法与民法.商法的分工,编订了法院组织法,制定颁布了若干行政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主要受到日本近代法律的影3试论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唐太宗继位前夕,确定了“安人理国”的总方针,初唐法制的指导思想,便是这一总方针在立法.执法上的体现)。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强调治国家必须兼有德礼和刑罚,二者的关系是“本”和“用”的关系,德是根本的.主导的,刑是辅助的、派生的。其

24、二,立法要宽简、划一、稳定。宽,是宽大,主要指立法内容方面,其基本点是轻刑,尽可能使人不致陷于犯罪,或犯罪后得到较轻的处理;简,是简约,主要指立法形式方面,其基本点是简明,使百姓通俗易懂,使官吏便于掌握。立法划一是保证断罪量刑准确的必要前提,不但要将律文统一,还要将律条的解释统一,还要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其三,执法要求审慎。强调办案必须严肃、慎重,审断应有证据;对于死刑的执行尤其慎重。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是,试图从各个方面限制和防范袁世凯的复辟,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第一,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总统之独裁”;其二

25、,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加强国会对总统的监督;其三,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随意撕毁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其主流是好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约束反革命力量,却又拱手交出政权,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充分地发动群众,因而最终被袁世凯所背弃。5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发展农业生产;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刑无等级,厉行法治(6分)。本题要求引用史实论述,同时,内容扼要、简洁(6分)。6大清新刑律的主要内容 大清新刑律是近代第一部刑法典,它的正文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

26、,正文之后还附有“暂行章程”五条,大清新刑律面它引进了系列西方近代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4分),并厘定了罪名主要是:第,“删除比附”,实行罪刑法定。第二,根据近代刑法理论,明确丁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既遂与未遂等概念。第三,确认了近代刑罚制度,将刑罚划分为主刑与从刑。确立了假释和缓刑制度。第四,明定“刑事丁年”。第五,规定了诉讼时效及执行时效。第六,删除了旧律中“十恶”名目。同时,它带有突出的封建性和买办性,极力维护君注专制制度,严厉镇压人民群众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继续维护以封建家族主义为基础的礼教纲常, 例“暂行章程”。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尤其是有

27、关“妨害国交”的犯罪。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韩非 的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对秦法制极大影响。2汉武帝于州部设 刺史 ,规定 “以六条问事”。3初唐法制的指导思想是 安人理国 的总方针在立法、执法上的体现。4明成祖时期,指定某些翰林学士在“大内”办公,简称 内阁 。5清朝考核官员的标准是 四格八法 。6南京临时政府拟订的教育法规基本方针是“启文明 而速进化”。7北洋政府立法的基本原则是 隆 礼 和重典。8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立法院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人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 民主专政 国家”。10、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 减租减息,

28、以减轻封建剥削。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家庭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家庭需要经营,需要规划。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

29、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孙都会受到好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对待家庭小的损失不斤斤计较,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积极对待生活,对于家庭发展有大致的规划。蒙田曾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父亲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任。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为家庭的兴旺积蓄后备力量。在教育孩子中,父亲的大格局体现在不给孩子贴标签,懂得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说到才女,不少人会想到民国时的“合肥四姐妹”,进而感叹合肥张家是个风水宝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