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简析刘姥姥
【内容提要】:刘姥姥是一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依靠女儿女婿过生活。因女婿王狗儿家曾与金陵家连过宗,为生活所累才跑到贾府去打抽丰。在《红楼梦》六百多个出场人物(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中,她并非主要人物,但她的粗鄙、风趣、装疯卖傻、有心计、有见识、讲义气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全书中所起的作用也并非一个喜剧中的小丑,只供人捧腹笑笑而已。小说正是凭刘姥姥这一独特的人物视角,将豪门的排场、势派一一叙出,展示了贵族生活的骄奢腐败。
【关键词】:刘姥姥 粗鄙 风趣而又本朴 装疯卖傻富有心计 讲义气
一 粗鄙
《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蒙古王府本有批语说:“是写府第奢华,还是写姥姥粗夯?大抵村舍人家见此等气象,未有不破胆惊心、迷魂醉魄者。”用“粗夯”来刻画姥姥作为一村妪的人物形象,甚是精辟。
例如第六回中,她和王熙凤说话时,开口一个“你侄儿”,闭口一个“你侄儿”(指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当她听见王熙凤说给她二十两银子说:“嗳,我也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连贾府家的下人周瑞家的也觉得她说话粗鄙,连忙使眼色止住她。
又见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时,王熙凤与鸳鸯二人捉弄刘姥姥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她见了说道:“这叉耙子比俺那铁锹还沉,哪里犟得过它。”然后在吃鸽子蛋时又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以及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要解衣,待上了厕所之后,由于醉酒,便扎手舞脚地躺在了宝玉的床上,弄得一屋的酒屁臭气。
这些粗俗的言行,令贾府的人另眼相看,以至于林黛玉戏谑她为“母蝗虫”,给惜春画的话起名为《携蝗大嚼图》,这虽刻薄了些,但把刘姥姥的粗鄙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 风趣而又本朴
刘姥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因此说的也是庄稼人的话。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庄稼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这些本朴的庄稼语言中,也透出她说话的风趣幽默。
例如《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看不过女婿在家闲寻气恼。便对其说:“姑爷,你别嗔我多嘴,咱们庄稼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纪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待狗儿与她顶撞时,又说:“谋时之人,成事在天。”然后提到金陵王家,并说:“二十年前,她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在狗儿的鼓励下,刘姥姥索性要去贾府碰碰运气:“倒还是舍得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这些话语,活脱脱一个村妪的口气,显出了一个庄稼人的本色。
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因为曾受到过凤姐的接济,所以第二次便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表示谢意。当见到平儿后,先问“姑娘好”,接着又强调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的,并没敢卖呢,留着尖儿,孝敬姑奶奶尝尝。姑娘们天天的山珍海味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这番话说得很本朴,而且很有水平。
再如行酒令时她说的“是个庄稼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等,处处透着庄稼人的本色。
还有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说:“……我的手脚子笨,又喝了酒,仔细失手打了这瓷杯。有木头杯取个子来,便失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鸳鸯真的取来了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准备灌她十下子,幸好贾母、王夫人念她年纪大,禁不起,只吃一大杯。喝完后,鸳鸯笑道:“酒吃完了,到底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一认他。”“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我掂着这杯体沉,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的。”一席话本是庄稼人分析杯子是什么木的,本朴中又有几分风趣,难怪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三 识趣 凑趣 有心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并不是不知道王熙凤在捉弄自己,而是她虽然心里明白,但却要装作不知道,且要故意装疯卖傻,为何,她深知自己进贾府的目的,无非是博得贾府老少主子们的欢心,还获得些许经济利益,贴补家用。
第三十九回写道:“凤姐知道(刘姥姥)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那刘姥姥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于是便编造了一个女孩儿抽柴禾,观世音菩萨显灵送子的瞎话,结果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害的宝玉认了真,还派茗烟到处打听。从表面上看是无话找话说,似乎是在逞能,但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讨好贾母和贾府的哥儿姐儿们。
第四十回中,鸳鸯与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故意捉弄刘姥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来,悄悄嘱咐刘姥姥一席话。”席间,当贾母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你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然后便换来了贾府老少主子们的一片笑声。在这次宴会上,由于有了刘姥姥,因此一直笑声不断。事后当王熙凤与鸳鸯二人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却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心里要恼,也就不说了。”你看她何等明白,事后,她意外地得到了许多的银子和吃穿日用之物。从书中的具体描写来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除了大开眼界之外,在物资方面,还有如下几个收获:青纱一匹,另有一个作里子用的实底子月白纱,两个茧绸,两匹绸子,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一口袋干鲜水果,一百零八两银子。两件袄儿并两条裤子,四块包头,一包绒线,两套老太太从未穿过的衣服,一盒面果子,两个荷包。一包名贵药品,其中包括: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崔生保命丹,两个锞子。一个成窑钟子,以及鸳鸯的几件旧衣裳等等。并派专车连人带物一起送了回去。这就是刘姥姥识趣、凑趣、装疯卖傻,所获得的意外的经济利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她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老公关小姐。”
再如第四十回贾母带领刘姥姥及众人到大观园去玩。贾母因见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盛着各色各样的花。“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一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到:‘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个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成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的,今儿老风流才好。’”此处与同回中的饮酒时的故意笑闹一样,刘姥姥并不是不知道王熙凤在捉弄自己,而是她虽然心里明白,但却要故意装疯卖傻,目的还是要博得贾府中老少主子们的欢心。
同回中贾母问刘姥姥:“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一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她们见识见识,死了也得好处。’”故意拿着乡下人的无知和少见,以地道的语言,把大观园夸得像画儿一样美,你看她多会说话。而当贾母说惜春就会作画时,“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又这么个好摸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说惜春能干、漂亮,而且还是神仙托生的,不但惜春喜欢,而且也讨了贾母的好。
四 有见识 讲义气
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如第六回最初找周瑞大爷,向人打听时先说:“大爷们纳福。”“烦哪个大爷替我请他老出来。”见着王熙凤,当凤姐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时说“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儿,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这些言语,倒不是一个普通的乡野妇人说的,可见刘姥姥的确很有一些见识。
第三十九回,来至贾母的房中,“只见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环在那里捶腿,”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称贾母为老寿星,这个称谓是多么的得体,既奉承了老太太,也显得天衣无缝,毫不做作。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老寿星”这个称呼,便可见姥姥的见识非同一般。
同一回中,当她得知自己合了贾母的心,吃饭后,便又坐在贾母的榻前,搜寻些话,编出些故事来讨贾府上下老少的欢心。试想一个没见识,阅历不深的乡村妇人,会把故事编得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
再如第一百一十九回,当平儿将巧姐被卖的事情告诉刘姥姥后,刘姥姥说:“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平儿赶忙问道:“姥姥你有什么法儿快说罢!”刘姥姥道:“这有什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平儿道:“这可是混说了。我们这样家的人,走到哪里去!”刘姥姥道:“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把姑娘藏起来,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几个字,赶到老爷那里,少不得也就来了。可不好么?”结果平儿依计行事,终于帮巧姐度过了难关。刘姥姥临危不乱,想出好办法救助巧姐,这也是她有见识,讲义气的表现。
刘姥姥讲义气还表现在,她家虽穷,可也不是贪婪之辈,没有良心的人。如第一百一十三回,写凤姐心神不宁如见鬼怪,对刘姥姥说:“求你替我祈祷,要用贡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她。刘姥姥说:“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哪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从这里可看出刘姥姥并不是贪财的小人,而是一个“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讲义气的人。
五 结论
刘姥姥的性格具有多色素和丰富性。除了具有村妪所具有的粗俗外,还是一个说话风趣,有见识、有心计、讲义气的人。正如清代点评家涂瀛赞刘姥姥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忽而星娥月姐,忽而牛鬼蛇神,忽而痴人说梦,忽而老吏断狱,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因发诸金帛以归,视凤姐辈真儿戏也。而卒能脱巧姐于难,是又非无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者。殆黠而侠者,其诸弹铗之杰者也!”对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总结,并将她比做冯谖一类的著名侠客。
现在我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结束这篇人物分析。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因为它“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
参考文献
[1]鲁 迅 《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何其芳 《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3]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中华书局,1963年版。
[4]张重岗 《<红楼梦>悲剧说解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12)。
[5]徐 瑛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唐都学刊,1997(2)。
[6]贾三强 《析〈红楼梦〉的宿命结构》,西北大学学报 ,2003(1)。
[7]刘双贵 《生命围城的悲剧,〈红楼梦〉外释“红楼”》,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4)。
[8]张国荣 《从〈红楼梦〉看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4)。
[9]一 粟 《红楼梦卷》第1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
[10]刘晓明 《红楼人物谈》,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1]朱一玄 《红楼梦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叶嘉莹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韩进廉 《红学史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陈维昭 《红学与20世纪学术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郭英德,于翠玲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2000年版。
[16]陈庚仲,张雨新 《人格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 鲁迅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三联出版社, 195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