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基础建设,它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相互依靠,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关键,含有一定特色学科专业对提升学院著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关键作用,所以,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本身改革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基础情况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实状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现在专职老师48人,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15名,其中硕士毕业有22人;在校学生524人。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网络试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室、微机原理和接口试验室、多媒体技术试验室、计算机组装和实训试验室”共5个专业试验,并配置了很多优异专用仪器、试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础覆盖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本专科教学需要。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始建于,开始第一届招生179人,我院在该专业建设上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升教学质量”标准,现在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很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专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方面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含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技能,含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在企机关、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含有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基础路线,学习党基础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理想和信念。
(2)含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含有良好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3)含有良好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遵法意识;
(4)含有一定创新精神、发明能力和创业素质;
(5)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改变需要,含有健全心理素质、健康体魄和良好生活习惯。
2、知识
(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尤其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基础方法;
(3)含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基础能力和开发CAI软件能力;
(4)含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老师职业素养,含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原理,含有善于和人合作共事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基础方法,含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
3、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基础方法;
(3)含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能力;
(4)了解和计算机相关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基础方法,含有获取信息能力。
(7)含有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8)含有正确汉语语言及文字表示能力,一定英语交流和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和人才培养。
针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情况,制订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不停调整和优化。
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纲领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简单计划和安排,而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着力识别和分解出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关键能力及相关专题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方面而系统计划,确定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基础素质和能力。然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科目,设计教学模块。实现学校学习和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形成了含有自己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在教学工作中,不停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步骤,主动探索含有职业特色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方面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3.专业发展规模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共524人。计划到在校生人数达成700人。
4.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建设总体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主动探索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专业关键理论和技术课程、专业试验室建设力度,依据专业特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拟关键建设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专业方向,基础形成和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师资队伍,使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全系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达成省内同类学校优异水平。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础思绪
专业建设以全方面落实党教育方针,坚持我院办学为指导思想,以民办高校发展纲要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关键,以专业基础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突出本专业特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时代要求,切实重视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建立和本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含有时代和社会特征质量观及质量标准。深入拓宽办学思绪,使本专业特色突出,成为优势显著品牌专业。
四、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计划
1.课程体系建设
(1)现有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不停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详见本专业教学计划),不停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课时量,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理论课时偏重局面。
在教学工作中,不停探索和实践教学规律,明确新形势下教学建设和改革基础思绪: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学科教育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停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步骤,主动探索含有民办高校特色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方面提升,符合民办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
深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材建设,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争取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
(3)课程体系建设责任人及分工(要求落实到个人,并将建设任务分配给相关人员)
关键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建设责任人
计算机网络
张培衢
操作系统
王柏盛
离散数学
马明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职东成
2.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纲领建设
(1)教学内容改革指导思想和实施计划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不停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专业宽口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逐年不停加大实用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课时量。
(2)教学纲领建设
主动探索教学改革方法,将教学内容研究和改革结果立即地反应到教学纲领中来,作到每学期、每十二个月度对教学纲领做出必需合理修订。纲领修订工作由担任本课程责任人组织修订。
3.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指导思想和基础做法
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本专业结合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对应用型一线人才需求特点,由专业责任人、带头人牵头,组成专业骨干老师队伍,对本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教材建设计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一定量本专业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民办三本院校教材编写任务。经过几年教材建设后,本专业老师编写出版民办三本教材应达成一定规模。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教材选择制度。依据教学设计具体要求,本专业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选择符合教学纲领要求、教育部推荐优异本科教材。
为加强试点专业建设,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投入资金用于购置专业图书资料。
伴随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部分反应最新知识、最新技术专业课程(含选修课程)需要立即更新教学教材。
(2)专业课程教材使用计划
依据教学设计具体要求,本专业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选择符合教学纲领要求,优先选择教育部推荐优异教材。
3.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拟列为关键建设课程:计算机网络
拟列为关键建设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五、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1.专业师资队伍现实状况
姓名
性别
职称
姓名
性别
职称
王柏盛
男
教授
黄杰英
女
讲师
马明书
男
教授
潘莹慧
女
讲师
邓聚成
男
教授
韩艳娜
女
讲师
王永钤
男
副教授
刁林
女
讲师
陈国英
女
副教授
岳超
男
讲师
岳连德
男
副教授
曹松梅
女
讲师
张培衢
男
副教授
姜德烁
男
讲师
职东成
男
副教授
张艳晓
女
讲师
陈富均
男
副教授
杨天朋
男
讲师
刘瑞智
男
副教授
侯桂云
女
讲师
李德禄
男
副教授
陈治伯
男
助教
王 黎
男
副教授
毛晓菊
女
助教
刘文吉
男
副教授
王丽敏
女
助教
陈霭玲
女
副教授
杨景花
女
助教
杨全玖
男
副教授
李华中
男
助教
程令孝
男
副教授
李鸿雁
女
助教
郅芬香
女
讲师
章志玲
女
助教
乔玲玲
女
讲师
职晓晓
女
助教
丁建伟
男
讲师
刘 娜
女
助教
孙翠改
女
讲师
王 莉
女
助教
杨镇江
男
讲师
黄军伟
男
助教
韩秋英
女
讲师
何元飞
男
助教
王培培
女
讲师
唐 娴
女
助教
曾辉
男
讲师
朱慧珍
女
助教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规模
老师58人。
老师专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网络工程)
职称结构
正副教授授20人,讲师20人,助教18人
学历结构
硕士30人,本科28人
年纪结构
40岁以上25人,40以下33人
3.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
到,引进正副教授5名,211、985院校硕士8人,让青年老师进行外出进修、培训、参与多种学术会议等。
4.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方法
充足利用多种优惠政策和地域优势,关键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学术带头人,确保老师理论知识结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水平能够充足满足专业教学及实训室建设需要。
专业老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同时,要负担对应科研课题。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老师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老师工作考评首要内容,作为职务职称聘用、晋升、奖惩和部门和个人评优关键依据。提升了专业老师精神境界,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干事创业良好气氛。
专业关键经过师资培训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组织老师参与各类短期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班。
认真落实学校制订教学检验、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师生交流会、优异老师奖励、学生评教、老师评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专业老师教学质量和水平不停提升和教书育人工作顺利开展。
为深入提升和增强专任老师实践教学水平,激励老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激励老师取得对应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六、实践教学建设计划
试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关键。首先,要站在学科建设高度整体考虑,以学科建设来带动专业建设,依靠相关专业教学条件进行扩展补充,另外,加强软硬件投入,和相关专业搭建平台,最大程度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办学效率。其次,主动和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广泛合作,建立相对稳定校外实习基地。
改革试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试验教学内容,增加“三性”试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教学功效,又要考虑基地科研功效,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专业试验室建设计划
专业试验室建设要求、方法和路径
l 在现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试验建设发展基础上,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层次和质量,构建适应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形成一支能很好确保完成试验教学,能负担试验科学研究、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业务优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相对稳定试验室工作队伍。逐步改革不利于教学科研管理方法,提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试验室管理水平和试验教学质量。
l 在试验室建设中,根据基础试验、技术基础试验和专业方向试验三级平台,构建我系新实践教学科研系统。加大投资力度,充足发挥现有试验实训和中心作用,建设和提升专业试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层次和影响力。在专业方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
l 主动推进试验教学改革、认真完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试验教学质量。开展试验教学内容、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研究,逐步修订完善表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提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试验开出率;把试验室建设和试验项目开出率、试验室开放度、试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试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加强课程设计和综合性试验实训教学,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
l 改革实践性课程考评、评价方法。
l 深入加强校外试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条件建设计划
严格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使毕业设计课题真实百分比深入提升。
(三)实习基地建设计划
1.现有实习基地软件、硬件建设和使用情况
现有实习基地由包含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以试验实训中心为主,校外和多家企业联合进行实习。
2.实习基地建设计划
在校内深入拓展实习内容,加强自建规模。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实习质量。
七、教风建设及确保、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1.教风建设及确保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它放在老师队伍建设首位,并列入学校党政工作关键议事日程。以制度为确保、活动为载体,不停提升老师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了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教书育人师德风范。
(1)以制度为确保、建设优良师德师风
(2)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勇于创新
(3)党政齐抓共管,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2.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对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一定要充足表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职业教育宗旨。老师备课关键内容不仅是熟悉学科知识本身,更关键是考虑怎样为学生学习过程发明优良环境。对课程中理论性比较强、同时又和实际应用关系亲密一类课程,对其进行宏观设计时,首先应选定一个经典项目作为课程教学“背景”,用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这个项目应该是一个经典、综合性、有实用价值项目,完成这个项目所需要知识要尽可能覆盖到整个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一个好经典项目标实现过程能充足表现该课程对能力和知识要求。而对于理论内容不多、以实际能力训练为主课程,采取以关键实例贯串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把一门课程以一个规模较大、经典、有实用价值、学生感爱好实例为引导,以该实例设计和改善中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方面展开课程内容。学生必需从始至终全部主动参与制作、调整和改善该实例操作实践。全课程以关键实例贯串,同时每次课也从实际问题入手,用实例引入本堂课内容。这么一来,不管是对整门课程还是对每堂具体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目标全部十分明确、具体。在提升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更有效地掌握必备知识和理论。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