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业课程设计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8513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程设计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专业课程设计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程设计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 目: 学生姓名: 张宗华 学 号: 专业班级: 车辆1103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本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专业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生产实际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结构设计能力,掌握汽车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查阅和应用国家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方法; (4) 掌握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方法。 2.本设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原始数据: 额定装载质量(Kg) 最大总质量(kg) 最大车速(Km·h-1) 比功率 (KW·t-1) 比转矩(N·m·t-1)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确定总体设计的结构形式; (2) 确定总体设计的主要参数; (3) 设计、计算总体设计的相关尺寸和参数; (4) 绘制总体设计总布置图; (5) 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6) 完成课程设计的文档整理。 3.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图表、实物样品等〕: (1)课程设计图纸一套(机绘),总量不少于1张零号图纸的总体设计图; (2)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手写),不少于8000字; (3)课程设计光盘一张(含全部设计成果)。 4.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工 作 内 容 时间(天) 熟悉汽车设计的基本内容(含指导教师讲授) 1 确定总体设计的结构形式 1 选择、确定总体设计的主要参数 1 设计计算总体设计的相关尺寸和参数 2 绘制总体设计总布置图共计1张A0 3 撰写设计说明书0.8万字以上 1 答辩、修改完善资料、归档。 1 5.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 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汽车载客量:2人 汽车的装载质量:me=1750kg 1.1.2 汽车整车整备质量预估 1.质量系数ηmo选取 质量系数ηmo是指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 (1-1) 1-1 各类货车的质量系数 汽车类型 总质量ma/t 载货汽车 轻型 1.8—6.0 0.80—1.10 中型 6.0—14.0 1.20—1.35 重型 ma>14.0 1.30—1.70 根据表1-1,对于轻型柴油载货汽车,质量系数为0.80-1.00,取ηmo=0.8。 2.估算整车整备质量mo 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的整车质量。 =/=1750/0.8=2187kg 1.1.3 汽车总质量ma的确定 汽车总质量是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商用货车的总质量ma由整备质量mo、载质量me和驾驶员以及随行人员质量三部分组成,乘员和驾驶员每人质量按65kg计,即ma= mo+ me+2×65kg=2187+1750+2×65=4067kg 表1-2 质量参数: 载质量me(Kg) 质量系数ηm0 整车整备质量m0(Kg) 总质量(Kg) 1750 0.8 2187 4067 1.1.4 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总质量小于19吨的商用车一般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两轴方法,所以本车轴数定为二轴。 商用车多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的形式。所以本车采用42后双胎的驱动形式。 1.2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1.2.1汽车的外廓尺寸 我国法规对载货汽车外廓尺寸的规定是:总高不大于4米,总宽不大于2.5米,总长不大于12米。一般载货汽车的外廓尺寸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保证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外廓尺寸。参考同类车型,取外廓尺寸:5813×2096×2096mm(长×宽×高)。 1.2.2 汽车轴距L的确定 在汽车的主要性能,装载面积和轴荷分配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下选取。各类载货汽车的轴距选用范围如表1-3所示 表1-3 载货汽车的轴距和轮距 4×2 货车 总质量(t) 轴距(mm) 轮距(mm) 1.8-6.0 2300-3600 1300-1700 选L=3400mm 1.2.3 汽车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汽车轮距B应该考虑到车身横向稳定性,在选定前轮距B1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间隙。主要取决于车架后部宽度、后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同时还要考虑车轮和车架之间的间隙。各类载货汽车的轮距选用范围如表1-3所示。考虑本次课设实际要求和根据表1-3提供的数据,前轮距B1=1600mm, 后轮距B2=1485mm。 1.2.4 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 前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碰撞安全性、驾驶员视野、前钢板弹簧长度、下车和上车的方便性以及汽车造型等均有影响。初选的前悬尺寸,应当在保证能布置各总成、部件的同时尽可能短些。后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汽车追尾时的安全性、货厢长度、汽车造型等有影响,并决定于轴距和轴荷分配的要求。总质量在1.8~14.0t的货车后悬一般在1200~2200mm之间。参考同类车型,取LF=1013mm,LR=1400mm。 1.2.5 汽车的车头长度 货车车头长度指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车身形式对车头长度有绝对影响。由于设计车型为单排座平头货车,并考虑到舒适性及驾驶室内储物空间,故车头长度取1763mm。 1.2.6 汽车车厢尺寸的确定 参考同类车型,考虑本车设计要求,确定本车车箱尺寸:3980×2096×500mm。 2、 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 2.1 发动机的选择 2.1.1 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目前汽车发动机主要采用往复式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当前在我国的汽车上主要是汽油机,由于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好、工作可靠、排气污染少,在汽车上应用日益增多。轻型汽车可采用汽油机和柴油机,参考同类车型,本车选取柴油发动机。 2.1.2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值,发动机的功率越大,动力性就好。最大功率值根据所要求的最高车速计算,如下: =(+) (2-1) 式中:………最大功率,kw …………传动系效率,对于单级减速器,取0.9 g……………重力加速度,9.8 f…………滚动阻力系数,取0.016 …………空气阻力系数,取0.8 A…………汽车的正面迎风面积,本车A为3.7 …………汽车总质量,本车为4067kg …………汽车最高车速,本车为125km/h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 =(+)=103.2kw 于是,发动机的外特性功率为: =×(1.10~1.18)=(113~118)kw 即在113~118kw之间选择发动机。选取CY6102BZLQ-C型柴油机,主要参数见表2.1,其总功率外特性曲线如附录图2-1所示 表2-1 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 CY6102BZLQ-C增压中冷型主要技术参数   型    号:  CY6102BZLQ   形    式:  废气涡轮增压中冷   气 缸 数:  6—102×118   工作容积:  5.785   燃烧室形式:  直喷圆形缩口燃烧室   压 缩 比:  17:1   额定功率/转速:  114/2800   最大扭矩/转速:  431/1600-1800   标定工况燃烧消耗率:     全负荷最低燃油消耗率:  ≤231   最高空载转速:  3200±100   怠速稳定转速:  700±50   机油消耗率:  ≤0.6   工作顺序:  1-5-3-6-2-4   噪声限制:  115   烟    度:  ≤2.0   排放标准:  达欧洲Ⅱ号标准   整机净质量:  555   外形参考尺寸:  1209.7×662×884.5 图2-1 CY6102BZLQ-C型全负荷速度特性曲线图 2.1.3 发动机最大转矩 及其相应转速的选择 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相应的转速确定后,则发动机最大转矩和相应转速可随之确定,其值由下式计算: == (2.2) 式中: :转矩适应性系数,一般1.1~1.3,取1.2; :最大功率时的转矩, :最大功率,kw :最大功率时转速,r /min :最大转矩, 而=1.4-2.0,在这里取为1.6,则有: ===1750r∕min =1.2×=421.6N·m 满足所选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及相应转速要求。 2.2 轮胎的选择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大多数轮胎负荷系数取为0.9~1.0,以免超载。本次课程设计后轮采用双胎。 单胎承载量为:=1.1×4067/6=745.6kg 根据GB9744-1997,此车选用7.00-15LT轻型载重普通断面子午线轮胎 选取轮胎参数见表2-3 轮胎规格 层数 断面 宽度 负荷下静半径 相应 气压 最大使用尺寸外直径 7.00-15LT 6,8,10, 200mm 357mm 390kPa 780mm 2-3 轮胎参数 2.3 车架的选择 参考《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一书,选取: 边梁式车架(轴距3400mm):5713×821×180 前要断面尺寸:180×69×3 重量:170kg 满载负荷:45KN 2.4 油箱:参考同类车型,选取08AL型,镀铅板,筒式,滚焊,70L,402×282×680 2.5 离合器:双片干式盘形磨擦离合器 2.6 万向传动轴 十字轴连接 3、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3.1 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总布置的侧视图上确定各个总成的质心位置,及确定各个总成执行到前轴的距离和距地面的高度。根据力矩平衡的原理,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轴的负荷和汽车的质心位置: (3.1) 式中: 、、……总成的质量,kg 、、……各个总成质心到前轴的距离,m 、、……各个总成质心到地面的距离,m 、……后轴负荷,m L………汽车轴距 ………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离,m 汽车质心到后轴的距离,m 在总布置时,汽车的左右负荷分配应尽量相等,一般可以不计算,轴荷分配和质心位置应满足要求,否则,要重新布置各总成的位置,如调整发动机或车厢位置,以致改变汽车的轴距。各总成质量及其质心到前轴的距离、离地高度见表3-2 表3-1 载货汽车轴荷分配 车型 满载(%) 空载(%)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4×2后轮双胎,平头式 30~35 65~70 48~54 46~52 表3-2 各部件质心坐标及质量 主要部件 部件质量(kg) 空载时质心坐标 满载时质心坐标 (x,y) (x,y) 发动机及其部件 555 (200,1000) (200,890) 变速器及离合器壳 115 (310,800) (310,690) 万向节传动 30 (2300,700) (2300,590) 后轴及后轴制动器 280 (3400,357) (3400,357) 后悬及减震器 120 (3600,370) (3600,370) 前悬及减震器 50 (200,370) (200,370) 前轴、前制动 器、轮毂转向梯形 140 (200,357) (200,357) 前车轮及轮胎总成 150 (0,357) (0,357) 车后轮及轮胎总成 190 (3400,357) (3400,357) 车架及支架、拖钩装置 200 (210,600) (2100,490) 油箱及油管 27 (2400,600) (2400,490) 蓄电池组 30 (2400,600) (2400,490) 货箱总成 200 (2900,900) (2900,790) 驾驶室 60 (-150,1400) (-150,1290) 前挡泥板 15 (0,500) (0,390) 后挡泥板 25 (3400,500) (3400,390) 人 130 0 (200,840) 货物 1750 0 (3200,1090) 汽车总质量 4067 (1603.7,493) (2246.2,816) 由上表可得: 1.空载时:kg mm kg 前轴轴荷分配 后轴轴荷分配 符合前轴负荷在48%~54%,后轴负荷在46%~52%的范围内,所以满足轴荷分配要求。 2.满载时: kg mm kg 前轴轴荷分配 后轴轴荷分配 符合前轴负荷在30%~35%,后轴负荷在65%~70%的范围内,所以满足轴荷分配要求。 3.2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对于后轮驱动的载货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按下列公式计算: (3.2) 式中:——行驶时前轴最大负荷,kg; ——行驶时后轴最大负荷,kg; ——路面附着系数,在干燥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该值为0.7~0.8。 令, (3.3) 式中:——行驶时前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0.8~0.9 ——行驶时后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1.1~1.2 根据公式(3.2)可得: kg kg 3.3.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汽车满载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按下式计算: (3-3) 式中:——制动时的前轴负荷,kg; ——制动时的后轴负荷,kg; 令, 式中:——制动时前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1.4~1.6 ——制动时后轴轴荷转移系数,该值为0.4~0.7 根据公式(3.3)可得: kg 满足要求 4、 传动比的计算和选择 4.1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在选择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时,首先可根据汽车的最高车速、发动机参数、车轮参数来确定,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4.1) 式中:ig=1; --汽车的最高车速,已知125km/h --最高车速时发动机的转速,一般,r/min; r--车轮半径,r=0.357m 故=0.377×=3.01 4.2 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4.2.1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 在确定变速器一档传动比时,需要考虑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为了满足驱动条件,其值应符合下式: (4.3) 式中:………最大爬坡度,=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 ==3.76 同时为了满足附着条件,其值也应符合下式 式中:φ--路面附着系数,为0.7~0.8,这里取0.8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 ==9.95 即是3.76≤≤ 9.95 参考《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选取=5.684 4.2.2 变速器的选择 轻型载货汽车采用4~5档变速,各档变速比遵循下式关系分配: 参考《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选取变速箱,型号为CAS525,确定各档传动比如下表4-1 表4-1变速器主要参数 型号 额定输入扭矩 (N·m) 中心距 (mm) 总成干重 (Kg) 速比 档位 操纵方式 南京17H43 440 102 115 5.684,3.111 1.736,1,0.78 1,2,3,4,5 远距式直接 5、 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5.1 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计算 5.1.1 驱动力的计算 汽车驱动力按下式计算: (5.1) 式中::发动机转矩,N·m; :发动机转速, ∶汽车的车速,95km/h :变速器的传动比 :主减速器的传动比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所得数据如下表5-1所示 表5-1 驱动力Ft与车速Va     Ne(r/min)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Te(N·m) 420 431 418 410 393 380 363 345 I 档 Ft1(N) 18115 18590 18029 17684 16451 16390 15657 14880 Va1(km/h) 11 13 14 16 17 19 20 22 II 档 Ft2(N) 9915 10175 9868 9679 9278 8971 8569 8144 Va2(km/h) 20 23 26 29 32 34 37 40 III 档 Ft3(N) 5533 5678 5506 5401 5177 5006 4782 4545 Va3(km/h) 36 41 46 52 57 62 67 72 IV 档 Ft4(N) 3187 3271 3172 3111 2982 2884 2755 2618 Va4(km/h) 63 72 80 89 98 107 116 125 V 档 Ft5(N) 2486 2551 2474 2427 2326 2249 2149 2042 Va5(km/h) 80 72 103 115 126 138 149 161 5.1.2 行驶阻力计算 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行驶阻力为: = (5.2) 式中:--道路的坡度,平路是; --行驶加速度, ,等速行驶时为0;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其值按估算,其中==0.04 代入相关数据,得: = 4067×10×0.016+ =650.72+0.14 代入各个速度值,即得表5-2 表5-2 行驶阻力F阻与车速Va Va(Km/h) 35 55 75 85 95 105 115 125 F阻(N) 822.22 1074.22 1438.22 1662.22 1914.22 2194.22 2502.22 2838.22 5.1.3 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按照表5.1,5.2作 、曲线图,则得到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如5-1所示。利用该图可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图中曲线与直接档曲线的交点对应的车速,即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N) (Km/h) 图5-1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5.2 动力特性计算 5.2.1 动力因数计算 汽车的动力性因数按下式关系计算: (5.3) 带入相关的数据,计算所得结果见表5-3 表5-3 动力因数D与车速Va 5.2.2 滚动阻力系数与速度关系 滚动阻力系数与车速的关系 (5.4) 计算所得的数据如表5-4所示 表5-4 滚动阻力系数f与车速Va Va(Km/h) 15 35 55 75 85 95 105 115 f 0.008 0.010 0.011 0.012 0.012 0.013 0.014 0.014 5.2.3 动力特性图 按照公式5.3,5.4作、曲线图,则得到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如图5.2所示。利用该曲线也可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图中线与直接档曲线的交点对应的车速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Km/h) 图4-2 动力特性图 5.2.4 加速时间t的计算 汽车在平路上等速行驶时,有如下关系: (5.5) 即是 (5.6)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到加速度倒数的值,见表5-5 表5-5 加速度倒数 I 档 Va1 11 13 14 16 17 19 20 22 D1 0.45 0.46 0.44 0.43 0.42 0.40 0.38 0.36 1/a1 0.62 0.60 0.62 0.64 0.67 0.69 0.72 0.76 II档 Va2 20 23 26 29 32 34 37 40 D2 0.24 0.25 0.24 0.24 0.23 0.22 0.21 0.20 1/a2 0.67 0.66 0.68 0.69 0.73 0.76 0.80 0.85 III档 Va3 36 41 46 52 57 62 67 72 D3 0.13 0.13 0.13 0.12 0.12 0.11 0.10 0.09 1/a3 1.03 1.01 1.06 1.10 1.19 1.27 1.38 1.53 IV档 Va4 63 72 80 89 98 107 116 125 D4 0.07 0.06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1/a4 2.22 2.32 2.73 3.30 4.54 7.27 21.80 0.00 V 档 Va5 80 92 103 115 126 138 149 161 D5 0.04 0.03 0.02 0.01 0.00 0.00 0.00 0.00 1/a5 4.65 5.94 13.38 0.00 0.00 0.00 0.00 0.00 做出关系曲线,如图5-3 (Km/h) 图5-3 加速度倒数曲线 对加速度倒数和车速之间的关系曲线积分,可以得到汽车在平路上加速行驶时的加速时间。 V档从60加速到80km/h的时间 (为一个小格代表的时间=1.38s 5.2.5 汽车最大爬坡度计算 (5.7) 式中:--汽车变速器I档的最大动力因数,为0.457 则 = =49%﹥30%,满足最大爬坡度的要求。 5.3 功率平衡计算 5.3.1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就是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功率值。发动机转速和汽车速度之间的关系,见表5.6 根据公式 (5.8) 代入相关数据,得表5-6 表5-6 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与速度关系表     Ne(r/min)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Te(N·m) 420 431 418 410 393 380 363 345 I 档 Va1(km/h) 11 13 14 16 17 19 20 22 Pe1(kw) 62 72 79 86 91 96 99 101 II 档 Va2(km/h) 20 23 26 29 32 34 37 40 Pe2(kw) 62 72 79 86 91 96 99 101 III档 Va3(km/h) 36 41 46 52 57 62 67 72 Pe3(kw) 62 72 79 86 91 96 99 101 IV 档 Va4(km/h) 63 72 80 89 98 107 116 125 Pe4(kw) 62 72 79 86 91 96 99 101 V 档 Va5(km/h) 80 92 103 115 126 138 149 161 Pe5(kw) 62 72 79 86 91 96 99 101 5.3.2 汽车行驶时所需发动机的功率 汽车行驶时,所需要的发动机的功率是克服行驶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其值按下式计算: (5.9) 当汽车在平路上匀速行驶时,i=0,dv/dt=0,可简化为下式: (5.10) 代入相关的数据计算得表5.7所示 表5.7 行驶阻力所消耗的功率与车速 Va(km/h) 15 35 55 75 95 105 115 125 Pe(kw) 3.16 8.88 18.24 33.29 56.13 71.11 88.81 109.50 5.3.3 汽车功率平衡图 做出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作汽车在平路上匀速行驶时所需发动机的功率的曲线,即得到汽车的功率平衡图,如图5-4所示,利用该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上述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车速就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Km/h) (Kw) 图5-4 功率平衡图 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在总体设计时,通常主要是对汽车稳定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6-1) 式中:Qs——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L/kw*h; ——汽车稳定行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kw; ——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g/(kw.h),其值由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得到; ——燃油重度,N/L,柴油为7.94~8.13,其值取8.00; ——最高挡车速。 查万有特性曲线图,计算得,见表6-1 表6-1 燃油消耗 n(r/min) 1445 1609 1773 1936 2100 2264 2427 2591 Pe(kw) 19 23 28 32 38 44 51 58 Va(km/h) 53 59 65 71 77 83 89 95 ge g/(kw*h)   238 230 227 225 220 222 224 228 Qs(L/kw*h) 10.71 11.10 11.78 12.58 13.25 14.42 15.68 17.19 根据表6-1可作出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曲线:如图所示 (Km/h) 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7、 汽车稳定性计算 7.1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7.1.1 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条件的计算 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条件: (7.1) 带入相关数据得: 满足要求。 7.1.2 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条件的计算 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条件: (7.2) 代入相关数据得: 满足要求。 7.2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公式: (7.3) 式中:为汽车前内轮的最大转角,这里取最大值45度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 满足要求。 总 结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对之前所学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总结,也为下学期的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设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及技术手册,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了汽车各个部件的选取与设计,从而对整车进行了大体的布局和设计。通过计算机计算和绘图,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相关软件的功能并加以熟练掌握应用。通过这次的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自己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和熟练掌握,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本次课设使我懂得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也是对将要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一个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工作能力的锻炼,为我们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我们只有不断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加深自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编. 汽车设计. 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文春编.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陈家瑞编. 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龚微寒编. 汽车现代设计制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 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编. 中国汽车零配件大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 赵士林编. 九十年代内燃机.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7] 唐新蓬编. 汽车总体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 王国权 龚国庆编.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9] 王丰元 马明星编.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0] 王大全编.汽车常用数据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