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CPA考试考生答题误区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8507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A考试考生答题误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PA考试考生答题误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996- CPA考试考生答题误区分析   前言: 历届考生总觉得每次考试都"很难", 成绩不太理想; 也有的考试答题交卷以后"自我感觉良好", 结果并不理想。只是埋怨"评分的老师不公平", 而没有认真去总结经验和教训。 我们根据全国考试委员会公布的1996至1999年度CPA考试考生成绩分析, 能够了解每次考生答题的误区何在。 ( 一) 1996年 全国考办公布的历年考试成绩分析中, 都有详尽的统计数据。大家仔细看看1996年的统计表, 能够从纵横两个方向去看。 横向, 能够看出某一层次试卷在各类题型上的得分情况, 从而分析出在该题型上的得分点和失分点; 纵向, 则能够看出不同层次的试卷在某一题型上的得分差异, 从而分析出不同层次试卷的得分点和失分点。同时, 从各科的得分率也可分析出各科各类题型试题的难易程度。 横向, 取40分至60分栏。填空、 判断、 单选、 多选、 计算、 综合题的得分率依次为63.5%、 34.95%、 86%、 50.85%、 6.39%、 48%。能够看出单选题得分率最高, 填空题、 多选题的实际得分也占应得分的50%以上, 说明这类客观性试题的难度相对较低, 考生对记忆性、 概念性答题比较适应; 而判断题得分率最低, 计算和综合题的实际得分也低于应得分数50%, 说明这类主观性试题的难度较高, 考生在专业知识的灵活动运用和实务操作处理、 综合分析方面的训练, 相对缺乏, 失分较多, 而未能达到合格分数线。试题题型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单选、 填空、 多选、 综合、 计算、 判断题。 纵向, 取判断题、 单选题两栏。单选题三个层次席卷的得分率分别为65.5%、 86%、 4.67%, 得分率均较高且差距不大, 说明试题较容易, 成绩较差的考生在此题型上失分不多; 而判断题三个层次试卷的得分率分别为14.7%、 4.95%、 59.65%, 得分率均较低且差距较大, 说明试题较难, 成绩较差的考生在此类题型上失分较多; 以40至60分以下和60分以上两个层次的实际平均得分情况来看, 填空、 单选、 多选的得分均只1分之差, 而计算、 判断、 综合题的分差较大, 3至6分不等, 可见这是合格成绩能否取得的关键分差。 《会计》得分抽样统计为例作了简单的分析, 不同科目的不同层次试卷在各类题型上的得分失分情况不尽相同, 考生可依据上列统计表,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作具体分析。 在1996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中, 境内考生普遍认为《审计》、 《财务管理》两科试题较难, 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审计》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 1.中国的独立审计基础薄弱。中国于八十年代初期恢复注册会计师审计, 但在1992年推行股份制以后才真正起步, 全面发展则是在1994年实施《注册会计师法》以后。在1994年以前, 多数高校的审计课程还是以讲授政府审计为主, 大多数考生没有学过或接触过独立审计的有关内容, 而《审计》试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独立审计的理论与方法及实务的掌握程度, 这样的要求与薄弱的独立审计基础形成明显的反差。 2.考生对审计改革的新内容不熟悉从1994年开始, 中国开始研究制定中国独立审计准则, 并于1995年底颁布实施了第一批审计准则。根据命题要体现改革精神的要求, 《审计》试题以审计准则为测试的重点, 造成了超前的审计改革与考生未能转变的审计思维的冲突。 3.考生审计实务经验欠缺。考生中的绝大部分来自于会计师事务因另外的其它单位, 没有从事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 而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以考查考生实务操作能力为主, 这样必然会使实务经验匮乏的考生在大量的实务操作试题前束手无策。  4.考生审题不慎, 不能正确理解题意。由于试题注重务实, 注重考查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死记硬背、 直来直去的题目较少。考试时, 考生应慎重审题。而许多考生是在对试题要求及内容缺乏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匆忙作答的, 在多选题, 判断题和综合题上体现尤为明显, 多选题的答案至少在两个以上, 备选答案中又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考生不全面理解题目要求, 不正确掌握相关内容, 很难完全选择正确; 判断题有许多是难度较大的试题, 有的题目可能不止一个"陷阱", 如没读懂题目, 容易误入歧途; 综合题内容繁杂, 设定的审计前提条件较多, 更要求考生全面慎重地审题。 《财务管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 1.考生对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较陌生, 以前所学的内容与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差别较大; 加之中国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考生在工作中很少有实践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的机会, 因此有不小毕业较早或缺少财务管理专业训练的考生感到试题难度较大。特别是教材和试题中使用的定量分析技术多且复杂, 考生解题能力限于教材例题, 对变化较大的试题无从下手。计算题、 综合题中几个有一定难度的试题, 相当多的考生未能正确解答, 表现出考生对有关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 分析运用能力也有限。如第37题, 计算经营杠杆时, 以固定成本还是以固定成本加固定费用作为公式的分母; 第38题, 设备使用费用抵税, 应遵循会计规定还税法规定等等, 很多考生把握不住, 导致全题错误而大量失分。 2.试题的计算量较大, 由于时间紧迫, 对计算公式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考生感觉压力较大, 出错概率高; 部分考生未能做完全部题目, 以至失分。 3.现代财务管理知识比较复杂, 不具备数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未达到财会专业本科学历水平的考生, 答题会发生困难。 部分考生在《会计》、 《经济法》、 《税法》考试中也未取得理想成绩, 其原因大致和上述两科相同。经过几次考试, 大致归纳以下几点: 1.学习方法不当。注册会计师考试不同于学校内的考试, 考前主要依靠考生自学。因此, 考生除了要对辅导教材熟读外, 还要善于从书本中归纳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系统地、 牢固地掌握知识要领。这样, 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回答各类问题。 2.盲目抓重点。很多考生考前没有全面复习考试大纲所涉及的专业知识, 而是到处找培训班, 指望从辅导教师的口中得到考试的重点, 或凭侥幸心里猜题、 押题, 这就不可避免地和试题较宽的知识覆盖面发生冲突, 造成大量失分。 3.审题不慎。各科试题均注重测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直观的试题很少。这就需要考生认真审题, 否则, 很容易误入歧途, 所答非所问。 4.凭猜测取巧答题。有些考生在做判断、 选择题时, 心中没把握, 而凭猜测作答, 以至失分甚至倒扣分。  我们相信, 考生只要认真地分析失分的原因, 有的放矢地弥补自己的短项, 并全面系统地复习, 就一定会考出成绩。 ( 二) 1997年 我们仅对《经济法试卷得分情况抽样统计表》做一个简要分析: 横向, 取55分至65分栏。单选、 多选、 判断、 简答、 综合题的得分率依次为72.68%、 61.09%、 72.40%、 60.354%、 45.24%, 能够看出: ⑴单选、 判断题得分率较高, 说明这类题难度相对较低; 综合题得分率最低, 说明这类题难度相对较大; 单选、 多选、 判断、 简答题得分率差异不大, 均在60-70%左右, 说明这四种题型难易相差不大, 且难易程度适中。⑵在55分至65分这一分数段的考生, 客观性试题的得分率高于60%。这说明欲经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在客观性试题中的得分率应力争高于60%, 即需要牢固、 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纵向, 取综合题栏, 五个层次试卷的得分率分别为17.18%、 33.36%45.24%、 55.47%、 68.40%。能够看出: 综合题的得分率都比较低; 能够取得合格成绩的考生的综合题的得分率相对较高, 都在50%以上。另外, 由于综合题的分值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 将提高考生经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可能性。这说明考生应该在牢固、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以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 1.对各科目试题难易程度的分析 各科目试题的难易程度基本适中,能够测试出考生所具备的客观水平。但从全国考办收集的考生参考体会和统计结果来看, 《会计》科目试题相对难一些, 而《审计》科目、 《财务管理》科目相对容易一些。 A.与1996年度试题相比, 会计科目1997年度试题略微增加了难度。 1.两年客观题( 包括填空题) 中需要经过计算解答均为7题, 但1997年的计算题难度加大了, 客观题中的计算题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判断或几步计算过程。 2.1997年的客观题中, 有一部分题需要运用多方面的会计知识来解答。例如多项选择题, 被选项一般都涉及指定辅导用书几章的内容, 需要综合运用几个方面的知识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而1996年度的客观题一般比较直观, 多项选择题的几个被选项都集中在一章的内容中。 3.在客观试题中,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较大, 1997年的多项选择题为22分, 1996年度为12分。从抽样统计结果看, 1997年度多项选择题平均实际得分约为11.54分, 约占该类题应得分数的52.46%; 而1996年的平均实际得分约为701分, 约占该类题得分数的58.46%。 4.计算及账务处理题和综合题比1996年略难。例如, 计算及账务处理题中的债务重, 综合题中的母子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以及综合题第1题中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判断等, 均是较新的内容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B.与1996年试题的难度相比, 《财务管理》科目1997年度试题的难度略有降低 1.试题与指定辅导用书中的例题的吻合程度较高, 基本与例题类型、 难度近似, 很少有"拐弯"或"陷阱", 考生只要认真复习指定辅导用书并全面掌握即可拿到较高分数。 2.计算量减少。各种题型中除计算题、 综合题需计算外, 其它题型无一需计算。经过减少计算过程, 使考生获得了较充裕的答题时间, 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机会。 3.考试的时间延长。1997年《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间由1996年的2.5小时延长为3个小时, 对考生较为有利。从今年的考生答卷情况看, 做完40道题的考生比重大大超过1996年。 4.较易得分的题型1997年多于1996年。例如单项选择题由10题10分增加为今年的14题14分; 另外取消了简答题、 填空题, 这对考生也较为有利。 C.与1996年度试题相比, 《审计》科目试题的难度基本没以作调整, 但考生的考试成绩好于往年, 主要原因是: 1.1997年度指定辅导用书《审计》与1996年度相比未做较大的修改, 考生对指定辅导用书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 2.参考人数较少, 而且大部分均为多次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而审计科目未经过的考生, 经过多年复习、 多次考试, 这部分考生已基本掌握了审计科目的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应试经验。 3.经过几年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多方面审计培训和全国考办组织的考前培训, 大多数考生已初步掌握了现代审计的基本框架, 水平逐渐提高。 ( 三) 1998年 1.考生成绩合格率与测试目的的吻合程度 从考生成绩合格率统计数据来看, 《会计》的合格人数为16448人, 合格率为11.27%; 审计的合格人数为6629人, 合格率为11.32%; 《财务管理》的合格人数为12961人, 合格率为13.68%; 《经济法》的合格人数为12780人, 合格率为11.44%; 《税法》的合格人数为12550人, 合格率为12.05%; 总的合格人次为61638人, 平均合格率为11.91%。总体来看, 1998年的成绩要比1997年度的考试成绩低, 我们认为合格率降低的原因订有以下几个方面: a.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近两年来, 注册会计师执业所依据的相关法规, 改革力度较大, 如, 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审计准则、 相关经济法规和税收法规的颁布实施, 因此需要注册会计师掌握改革的内容,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运用相关法规, 对执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本年度试题中, 与这些新知识、 新法规相关的试题较多, 但从答卷看多数考生对这些改革的内容还没能完全掌握和理解, 缺乏运用这些新知识和新法规的能力。 B.考生的专业基础较差 部分考生未受系统的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对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较低, 更没有从事实务方面的训练, 总的来看, 考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和实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题目难度稍有提高的情况下, 整体成绩情况就明显下降了很多。 C.考生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要求存在差距 在1998年试题中, 多数题目所要测试的知识点都是当前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但考生的答案总体情况显示, 多数考生缺乏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如, 《会计》试题计算及账务处理题中的所得会计处理题, 从1993年至1998年6年之中, 《会计》试题中, 几乎每年均有类似的题目, 但考得并不理想。说明考生对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差, 专业判断能力亦较差, 这与当前的的执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D.试题中测试点关联较高, 综合性强, 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1998年度各科目试题中, 题目的综合性强于往年。主要表现在: 每一综合题中所要测试的知识点较多, 往往是跨章节进行测试, 如审计试题中对函证方法的考核就是较明显的例子。该题将一些会计报表基础上列出, 要求考生首先判断其中哪些项目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全胜函证方法, 然后要求考生指出接受函证的对象、 主要内容以及应采用的方式等, 这就首先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从各会计报表项目中归纳出能够使用函证方法的项目, 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分析。但考生得分情况看, 本题的得分率较低, 说明考生综合的归纳能力、 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E.阅读量大, 准确性、 熟练程度要求高 各科目试题中综合题的阅读量都是比较大的, 有的科目综合题的给定资料的字数就在1000字左右, 要求考生能够经过阅读题目, 抓住题目中的有用资料据以分析问题。而且有的科目的某些客观题也是以小型安全题的形式出现, 需要一定的阅读时间, 这对考生掌握知识点的准确性、 熟练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 四) 1999年 199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合格情况如下, 各科的合格人数及合格率分别为: 《会计》22534人, 合格率为14.41%; 《审计》10814人, 合格率为15.34%; 《经济法》20594人, 合格率为16.84%; 《税法》32388人, 合格率为25.7%。一次性全科合格共254人, 占全科报考人数的1.99%。与上年相比, 各科目的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合试题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的结果, 成绩合格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考生在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较往年有所增强。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判断等客观题主要是考核考生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从考生的得分情况, 客观题的得分较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如会计科目客观题的平均得分率抽样统计结果显示: 1998年为33.66%, 而1999年则为50.92%, 明显有所提高。 2.考生对新知识、 新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从试题及考生的答题情况看, 有关新知识、 新内容考题的答题情况明显好于往年。这表明考生比较注生知识更新, 对新知识、 新内容的掌握程度也相对较好。 3.考生的考试技巧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能够直接抓住试题的考点初入, 解题思路比较清楚, 难度相对较小的试题得分率都比较高。 4.试题的难度较上年稍有降低。主要表现为部分试题题目的要求较为直观, 考点相对较少, 甚至于部分题目为上年或以前年曾经测试过的相关考点, 这相应提高了考生得分的可能性。 ( 五) 对 的预测。 根据权威人士介绍, 每年考试在最后确定录取分数线时, 由于考试的成绩都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线, 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又急需补充大量的人才, 因而每次考试委员会在确定录取分数线时, 总是采取了降低原定60分为及格的标准, 有时甚至降低得很多。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得知自己每年考试分数的成绩时, 并不能真正反映考试结果的实际分数。凡是刚好在录取线上的, 就是还差一些, 不是一分、 两分, 而很可能是十几分、 二十几分。因此, 严格地说来, 上述对上年成绩的分析, 是一种在提高录取分数线后的数据, 并非全部真实的数据。考生应当注意到期这点, 否则, 考试的实际结果会与自己的期望期相距甚远, 误区还更多, 失误的比率会更大。这一点是考试委员会不便公布众的, 但考生自己每年对照标准答案去看看, 你的失误一定会远远超过上述分析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