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_马俊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60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_马俊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_马俊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_马俊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2 月Feb.202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 40 卷第 1 期Vol.40No.1doi:10.3969/jissn.1672-0598.2023.01.002*收稿日期:2022-10-2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思政专项(21VSZ127)“网络空间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话语建构研究”作者简介:马俊峰(1969),男,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研究。尹文

2、华(1987),男,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本文引用格式:马俊峰,尹文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1322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马俊峰,尹文华(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摘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社会变革的百年历程中强化了执政能力,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其执政的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是其执政的根本立场;坚持自我革命是其执政的关键保障。值此学习贯彻党的二

3、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全面梳理党的执政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马克思主义;人民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98(2023)01-0013-1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社会革命,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历史过程,并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了自身的领导水平,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强调,全党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4、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对党的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探究,从而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的叙事图景。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这一主题,国内不同的学者主要从党的执政规律、伦理叙事、话语体系建构、科学内涵、意识的战略演进、价值取向、历史意义、人民主体意蕴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研究。然而,上述不同维度对其的研究仍然有“美中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没有提炼出支撑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招数和重要法宝。本文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党的三大执政经验,不仅弥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补了上述研究的“美中不足”之处,而且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这

5、一历史问题。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显著优势,“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其作为人类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共同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任务,从而使其彰显整体性,对我党运用整体思维意识解决各类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

6、以布鲍威尔等为主要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思辨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形态演变中的作用,创立了正确的群众史观。尔后,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四个前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结构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工论”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揭示了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共产主义所有制五种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平等是人类历史至高无上的理性原则”的过程中,论述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决定作用。正如他所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

7、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2 222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必然历史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特殊规律。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家经济思想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阐述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等理论,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剩余价值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等作了详细的对比研究,总结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m

8、=m/v),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论述资本积累论、资本有机构成论(c:v)、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论等,揭露了由相对人口过剩导致的失业等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最终得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的结论,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历史趋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1848 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认真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的重要经验。他们充分肯定了暴力革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工农联盟分别是无产阶级革命胜

9、利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并对无产阶级领导权、不断革命等无产阶级革命策略作了系统论证。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要建立由其专政的新型国家,就必须拿起“暴力革命”这把利器去彻底摧毁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与此同时,他们也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在41第 1 期马俊峰,尹文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赜新的历史时期,列宁一方面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本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论”“暴力革命论”等思想,不断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内容体系。可以看到,暴力革命、

10、无产阶级专政、工农联盟、政党领导等使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由理想变为现实,这不仅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科学性,而且有效印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综上可知,“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共同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彰显“整体性”而不同于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指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1。由此可以看到,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马克思主

11、义理论不同于其他形形色色理论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只是教条式的书斋学问,而是在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自笛卡尔以来的欧洲近代哲学的中心是有关认识论的讨论,这与古代和中世纪分别讨论世界的本源和上帝的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随之分流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并产生了以抹杀“实践”为主要特征的不可知论。英国经验论者休谟是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秉持怀疑论的精神,从主观意识立场出发,把一切认识的来源都归结于感觉,并且否认人认识物质和精神实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否认了实体作

12、为认识对象的事实。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另一个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了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康德在把认识与实践割裂开的前提下,在主观认识范围内将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统一起来,把客观存在的自在之物排除在主观意识范围以外。这就是说,康德所谓的主客体同一只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如若回到实体领域,他的这一同一是不成立的,因为其完全背离“实践性”而使现象与物自体的对立真正地显现出来。旧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试图解决主观思维与感性存在之间的矛盾,他从人本学出发,把人分别归结为以身体为基础的意识和物质的统一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体、以“你”为基础的“我”和“你”的统一体,把物质与意识统一于人的感性

13、存在。他扬弃以“绝对精神”为最高原则的黑格尔哲学,完全割断了与唯心主义的联系,实现了由绝对精神向自然和人的转变,即建立了以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原则为指导的新哲学。正如他指出的:“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做哲学的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因而也将人类学连同生理学 自然学 当做普遍的科学”3 184。然而,他的哲学基础仍然建立在抽象的人的基础之上,即以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为基点来构建其唯物主义大厦:把人理解为“感性”的人,而不是“能动”的人;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而非“感性的活动”;把人视为自然性的人而非社会性的人。他的这种感性直观的唯物主义看似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实则类似于谢林完全将主体融

14、化于客体之中的缺乏实践性的单向行为。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以“不可知论”为主要内容的唯心主义和以人本学为原则的旧唯物主义,提出了“能动性”“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观点,构建了以实践观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内容体5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系,并以此真正地解决了近代以来思维与存在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针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 133可以看出,马克思正是把对象

15、、感性等当作实践去理解,才对世界观、历史观等都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彰显实践性,进而科学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重要历史问题。(三)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鲜明特征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列宁、毛泽东等后继者对其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指南。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

16、开启了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先河,最终构建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首先,他们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倾其毕生精力完成了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 资本论 的第二卷和第三卷进行整理和增补。该著作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从而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

17、经济学创立的主要标志,而且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方向。最后,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予以极大的关注,认真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经验。在辩证地吸取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了继承和创新。首先,一方面,他通过批判民粹派的“人类天性”论和英雄史观、经济派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等,阐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观点。另一方面,他通过批判马赫主义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丰富和发

18、展了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其次,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在批判继承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帝国主义观点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帝国主义的体态样貌和发展趋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再次,在创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列宁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4 160的观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党的根本任务、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党的队伍建设等方面又强调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难发现,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突出贡

19、献。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中,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为主要内容,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为“活的61第 1 期马俊峰,尹文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赜灵魂”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特征,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确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基本问题和以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创立了作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特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精神实质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

21、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强化党的领导,制定出以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为主要内容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终形成了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难发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前提下,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综上可知,马克思主义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指明了方向,强化了党

22、的执政能力建设。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以此凸显马克思主义对党长期执政的引领作用。二、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执政目标,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党执政的根本立场。(一)执政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贯彻群众路线,不断拓宽“为民”思想发展路径,巩固

23、了党的执政地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性”为鲜明特征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重大论断,创立了以“人民至上”为核心执政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观点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坚持“一切工作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最高衡量标准的又一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人民至上”为核心执政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体系。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矢志不渝地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

24、本利益为出发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形成以“执政为民”为精神实7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质的理论体系。尤为显著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施了一系列脱贫、扶贫重大战略措施,消除了绝对贫困,积累了丰富的贫困治理经验,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5,并且科学制定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的重大原则,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精神实质。综上可知,“人民性”始终贯穿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之中,从而确保党具有最广泛和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二)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

25、共产党执政的依靠力量党在具体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不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而且依靠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变革中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有效诠释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6 54。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人民群众始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始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等等,这些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都得益于党带领人民群众的接续奋斗。换言之,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才在各个历史时期彰显

26、其执政智慧,从而为提高其政党形象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全面暴发后,面对国内复杂的防控任务,党中央号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并统筹指导全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努力下,我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逐渐复苏,这充分彰显了“全民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总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巩固了其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不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且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发。(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始

27、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我国最主要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亟需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导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国富民强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人民最关心的是拨乱反正和经济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面对此现状,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28、,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 373。在此号召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和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确立了小康社会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迈进,为实现国富民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新特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面对此现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多措并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

29、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81第 1 期马俊峰,尹文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赜总之,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出发点,这不仅有力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积极性,而且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阐释力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强调全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三、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关键保障自我革命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是无产阶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

30、求。中国共产党在强化自身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自我革命精神,高度重视思想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问题,以此确保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其思想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建设既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又是连接其他各方面建设的一条主线。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建设,换言之,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确立党的思想路线而彰显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征,为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向导。近代中国由于无产阶级人数极少,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逐渐蔓延。面对此现状,毛泽东同志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1941 年的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

31、了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501951 年,党开展以批判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大意义。1957 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此次整风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教育运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群众意见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通过开门整风的形式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这些都强化了党的思想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领导全党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32、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冲破了“左”的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尔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从思想上清算了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集中概括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标志着党和国家胜利完成了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步入新时代,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上下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十九大精神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不断强化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建设。党的十九大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

33、展的指导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并多次强调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把“坚持理论创新”确立为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并进一步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不难看出,重视思9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想建设始终贯穿于中国共

34、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其纪律作风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纪律作风建设不仅是党自我革命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纪律作风建设。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不正之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党形象,提高了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作风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具有中国特征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以“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作风为指导,推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地生根、开花发芽,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依

35、靠人民群众取得一系列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指导,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学习和执政为民的实践行动,致力于改进自身形象和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持这三大优良作风,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故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我们看到,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继续发扬其优良作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将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运用于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问题上,转变了一大批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36、:“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8 387。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导下,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在 2014年开展以“更为贴近基层”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两次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夯实了执政基础。(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其组织建设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37、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等为重要内容的组织建设经验,为巩固其执政地位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首先,党员干部队伍是组织建设的根本力量。党成立至今,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中坚力量。要推动党的伟业不断向前迈进,首先要确保有足够的党员数量。党员数量的持续增长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前提。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力量。在党员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质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根据“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原则选用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从而“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

38、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7 3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出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其次,民主集中制是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党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指导下,02第 1 期马俊峰,尹文华: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三维探赜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完善其执政方式,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集中制。这既是党的根本活动组织原则和最大的制度优势,也是强化其执政能力建设的制胜法

39、宝。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即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指导民主,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党不仅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注重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特别注重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党的重大决策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另一方面,党特别重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善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防止地方“各自为政”或“一人独大”,从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践和历史证明,民主集中制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最后,组织结构是组织建设的逻辑架构。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

40、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9 86。在这个“三位一体”的党组织结构中,中央组织是核心,地方组织是纽带,基层组织是根基。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形成了以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领导决策中心。党中央拥有绝对权威,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其他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执行,从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此,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增强全党的“四个意识”。党的地方组织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避免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社会风气。其既坚决贯彻落实执

41、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又对基层党组织予以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除此之外,地方党委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0 91,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综上可知,党始终勇于自我革命,并且在自我革命中迸发出强大力量,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一部以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青春活力的历史,从而为其长期执政创造实践动力。为此,党的二十大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

42、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四、结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充分彰显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系统性等鲜明特征,有效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这一历史问题。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的过程中,唯有全面揆量和深入探究党的执政经验,才能提高其执政能力、发挥其执政优势、巩固其领导地位、提升其公众形象。除此之外,深刻领悟党的执政经验为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此,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

43、亿万中华儿女的磅礴之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参考文献: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12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0 卷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N 人民日报,20221017(2)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M 北京:三联书店,1959 4 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俊峰,尹文华新时代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制胜法宝”及其经验启示 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2(2):128

44、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A Threedimensional Insight into the Governing Experience of the CPC: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20th Na

45、tional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MA Junfeng,YIN Wenhua(School of Marxism,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strengthened its governing ability and accumulatedvaluable governing experience in uniting and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

46、le through a century of great social chan-ges such as revolution,construction,and reform Adhering to Marxism as its guide is the fundamental guidelineof its governance;adhering to the supremacy of the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its governance;adhe-ring to selfrevolution is the key guarant

47、ee of its governance At this critical period of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the Party s governing experi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country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governance;Marxism;the people(责任编校:杨睿)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