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项操作考核标准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49663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项操作考核标准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项操作考核标准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远程护理本科毕业实习技能考核 考核内容: 微量注射泵、 简易呼吸器、 心电监护仪、 除颤仪、 心肺复苏。 操作一: 微量注射泵 一、 微量注射泵的使用 ( 一) 目的 1.精确输注血管活性药物, 调节血压、 心率, 维持循环功能。 2.输注镇静、 镇痛药物, 微量给药, 流速均匀, 以维持药物最佳有效浓度。 ( 二) 准备 1.护士: 衣帽整洁, 洗手, 戴口罩。 2.病人: 了解治疗目的, 并做好准备。 3.环境: 整洁, 有电源及插座。 4.用物: 微量注射泵及电源线, 输液架, 治疗盘( 碘伏、 棉签) , 弯盘( 车上车下各一个) , 胶布无菌盘( 50ml或20ml注射器及抽取的拟输入药液) 、 加药单、 输液巡回卡, 必要时备静脉输液用物 ( 三) 评估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向患者解释, 取的患者合作。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3.微量注射泵的性能, 电源插头是否与病室内电源插座相吻合。 ( 四) 注意事项 1.安装注射器时, 注射器圈边必须紧靠注射器座。 2.每次调整输注速率后, 勿忘再按启动键。 3.熟悉报警信号, 并能正确、 快速地排除故障。 4.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注射部位, 及时排除异常情况。 5.保持使用药物的连续性, 连续使用24小时后应更换延长管, 如有污染立即更换。 6.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 五) 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的目的, 输入药物的名称, 并能配合。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微量注射泵, 以保证用药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二、 微量注射泵的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 ”各位老师好, 我是xx病区xx, 今天操作的项目是微量泵的使用技术。x床xx, 刚测得微量血糖是**mmol/L, 遵医嘱给于”NS20ml+胰岛素20u以5ml/h静脉泵入。” 自我介绍 洗/喷手, 戴口罩 准备用物 ”用物及自身准备完毕, 操作开始。” 评估微量注射泵的性能 洗/喷手, 举手 核对医嘱, 准备药液, 注明药名、 浓度、 剂量、 速度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请给我看一下您的腕带, xx, 我是管床护士xx, 您血糖偏高, 现遵医嘱给您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胰岛素。注射泵能匀速地缓慢给药, 保证安全降血糖。正在输液是吧? 请给我看一下…有一个留置针, 等会儿我会将药液接到这个留置针上。接上微量泵后会影响您活动, 您要不要先上一下厕所? …” 连接微量泵的辅助导管, 注射器圈边必须紧靠注射器座, 刻度向上。 排气, 检查气泡 将注射器装到微量泵, 加药单贴于注射泵上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患者 解释 固定注射泵于输液架上或床架上 接电源, 开电源开关, 备胶布3根, ( 消毒肝素帽) 遵医嘱设定输注速度等参数, 在排气, 检查有无气泡 将延长管与输液通路连接 必要时重新调节速度, 若出现报警, 针对原因处理后, 再按启动键。 ”胰岛素给您用上了, 您感觉怎么样? 如果有什么不舒适请告诉我。” 按启动键 观察通畅情况, 胶布固定 观察生命体征及反应 ”xx, 注射泵速度调的是5ml/h, 请您不要调节速度, 我们会及时测量血糖值, 根据血糖值调整速度…, 输注完毕或有其它问题, 微量泵会报警, 听到报警我们会及时赶来, 您不用紧张。输液的手臂不要剧烈活动, 请您和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调节微量泵泵, 如有不适感觉就告诉我, 我会常来看您的, 有事您也可按呼叫铃喊我。” 安置患者 交待注意事项 调节常规输液速度, 喷手, 记录巡回卡 推车回处理室处理用物, 喷手, 记录护理记录单 …… ”xx, 您好, 您的微量血糖已降至6mmol/L, 现遵医嘱停用胰岛素, 我给您将泵卸下来。” 核对床头牌 按停止键 关机 ”药已停了, xx您安心休息, 我会常来看您的, 有事也可打铃喊我。” 微量注射泵, 及注射器、 延长管等均置于治疗车下层。 分离延长管与留置针 调节常规输液速度, 喷手, 记录注射药巡回卡 擦拭微量注射泵, 充电备用。 推车回处理室处理用物 喷手, 取下口罩 记录护理记录单 ”操作完毕, 请老师指教。” 对老师的评价、 指点表示感谢! 举手 操作二: 简易呼吸器 一、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 一) 目的 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 二) 评估 1.病人有无自主呼吸、 呼吸型态、 呼吸道是否通畅。 2.病人的意识、 脉搏、 血压、 SPO2等情况。 ( 三) 用物准备 1.简易呼吸器: 由呼吸囊、 呼吸活瓣、 面罩及衔接管组成, 必要时备吸氧装置。 ( 四) 注意事项 1.送气量不宜过大, 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球体中部按压, 幅度1/2~2/3。 3.气管切开者有条件者用人工鼻。 二、 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流程 接到抢救通知, 赶赴抢救现场。 ↓ 拉床, 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 氧流量8~10L/分。 ↓ 撤去床头栏, 去枕, 解衣领 ↓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颌法 ↓ 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 应当清理, 取下活动义齿 ↓ 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 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 每次送气400~600ml, 频率成人12~16次/分, 儿童16~20次/分, 吸: 呼=1: 2 ↓ 观察SPO2( 心电监护) 、 胸部起伏( 与按压同步) 、 嘴唇色泽、 呼吸器的功能 ↓ SPO2至90%以上时调整氧流量至5L/分, 予其它给氧方式 ↓ 终末处理 含氯消毒液浸泡、 擦拭 操作三: 心电监护仪 一、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 一) 目的 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二) 准备 1. 护士: 洗手, 戴口罩 2. 病人: 皮肤准备, 体位舒适 3. 环境: 整洁, 有电源及插座 4. 用物: 心电监护仪、 导联线、 配套血压计袖带、 SpO2传感器、 电源转换器、 电极片、 75%乙醇棉球、 监护记录单 (三) 评估 1. 了解患者的病情、 意识状态 2.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 对清醒患者, 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 取得患者合作 4. 评估患者周围环境、 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四) 注意事项 1. 根据患者病情,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 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 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 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 必要时记录 4. 正确设定报警界限, 不能关闭报警声 5. 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 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 对躁动患者, 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 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 停机时, 先向患者说明, 取得合作后关机, 断开电源 (五) 指导患者 1. 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 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 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 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痒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二、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备齐物品携至病人床旁 ↓ 三查七对并解释( 核对腕带) , 安置体位 ↓ 连接电源, 打开主机开关 ↓ 指脉氧监测 ↓ 血压监测 ↓ 心电监测 ↓ 根据情况, 设定测量间隔时间及各报警限, 打开报警系统 ↓ 记录 ↓ 终末处理 【停用心电监护】 备齐用物至床旁, 查对并解释( 核对腕带) ↓ 关闭监护仪 ↓ 撤除导联线、 电极、 血压袖带 ↓ 清洁皮肤、 安置病人 ↓ 终末处理 ↓ 心监护仪擦拭、 充电备用 操作四: 除颤仪 一、 除颤仪的使用 ( 一) 目的 1.经过电除颤, 纠正、 治疗心律失常, 恢复窦性心律。 ( 二) 准备 1.病人: 去枕平卧于硬板床。 2.环境: 整洁, 安全, 有电源、 电源插座及吸氧、 吸痰装置。 3.用物: 除颤器、 导电胶、 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 抢救车、 乙醇纱布等。 ( 三) 评估 1.病人的年龄、 体重、 心律失常类型、 意识状态。 2.除颤器的性能及蓄电池充电情况。 ( 四) 注意事项 1.定时检查除颤器性能, 及时充电。 2.导电胶涂抹要均匀, 防止皮肤灼伤。 3.放电除颤时, 注意病人和其它人、 物绝缘。 4.儿童能量选择: 首次2 J/kg, 第2次2~4 J/kg, 第3次4J/kg。 5.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 应进行同步电复律; 无法区分者, 采用非同步电除颤。 6.同步电复律一般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 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二、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 备齐用物至床旁, 打开电源 ↓ 暴露病人胸部, 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 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 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 选择合适的能量 ↓ 充电: 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 ↓ 大声嘱其它人员离开病人、 病床 ↓ 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 ↓ 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改变 ↓ 如果室颤/室扑( 无脉性室速) 持续出现, 立即重新充电, 重复步骤 ↓ 操作完毕, 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 清洁皮肤, 安置病人 ↓ 监测心率、 心律, 并遵医嘱用药 ↓ 记录 ↓ 终末处理 操作五心肺复苏 ( 单人) 确定环境安全 ↓ 拍肩、 呼唤, 检查患者反应 ↓ 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平地上, 解衣领、 松裤带 ↓ 开放气道, 清理口腔、 气道分泌物或异物, 有假牙者取下假牙 ↓ 1. 仰面抬颌法 2. 仰面抬颈法 3. 托下颌法 检查患者呼吸( 视、 听、 触5~10秒) ↓ 人工呼吸2次, 每口1秒 定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 深度: 胸骨下陷4~5cm 频率: 100次/分 ↓ 检查患者颈动脉5~10秒 ↓ 开始CPR (30次心外压: 2次人工呼吸) 2分钟完成5个循环 ↓ 再评估 自主心跳、 呼吸恢复 自主心跳、 呼吸未恢复 ↓ ↓ 进一步抢救 进入下一轮CPR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