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控本 非受控本 分发号:现行版本:A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Q/SHL.217-2010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 2010-6-30发布 2010-7-15实施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前 言 为了对公司海外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地识别,对其环境影响进行有效地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根据 ISO 9001:2008、ISO 14001:2004、OHSAS 18001:2007 和 Q/SHL.101-2010管理手册中的要求编写。本程序由技术安全部归口管理。编写:赵庆斌 光耀华
2、审核:童巧芳 赵庆斌 张西安 徐道钰 贺永利 王玉娟 曹蓓蓓 孙玉林(按单位顺序排列)批准:曾兴亮 第 1 次发布 现行修订状态:A/0 227 228 文件更改记录表 修改码页 码序 号 更 改 内 容 原 改后 原改后更改人批准人 批准 日期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 Q/SHL.217-2010 1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海外业务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出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
3、基础和术语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 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OHSAS 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ISO 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Q/SHL.101-2010 管理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 ISO 9000:2005、ISO 14001:2004、OHSAS 18001:2007、ISO 19011:2002 和 Q/SHL.101-2010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4 职责 4.1 海外事业部/国际公司 4.1.1 管理者代表 负责批准公司海外业务“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督
4、促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4.1.2 技术安全部 a)组织公司总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工作;b)指导和督促各子公司和项目部开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工作;c)汇总重要环境因素清单;d)收集公司海外业务“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制订和实施情况。4.1.3 其他部门 a)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工作;b)识别海外业务环境因素,评价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c)向有关子公司和海外项目部进行中标项目的环境因素初始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交底;229 d)就公司海外中标项目环境问题与技术安全部进行沟通,配合做好环境管理工作。4.2 子公司 a)负责组织海外业务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影响评价工
5、作;b)审核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c)指导、检查项目部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制订和实施,验证实施效果。4.3 项目部 a)负责本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b)向技术安全部和子公司主管部门报送“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及主要控制措施。5 内容与方法 5.1 策划 5.1.1 环境因素识别时机 应在投标前、投标过程中、中标后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分阶段识别。5.1.2 环境因素识别范围 按照施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类别划分环境因素识别范围。考虑可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5.1.3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施工环境、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和能源、资源消耗
6、及异常状态中的环境因素等。5.1.4 环境因素识别要求 环境因素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和三种时态,必要时,可聘请专家参与识别环境因素。a)三种状态:正常状态:指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异常状态:如开机、关机、试验、检修等状态下的环境因素;紧急状态:不可预见的、突发的事件状态下的环境因素。b)三种时态:过去: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环境污染事故;现在:正在进行的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来:生产活动可能引起的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和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5.1.5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可采用“调查表法”、“过程分析法”、“水平对比法”等方法。230 a)调查表法:根据经验列出调查表,通过
7、召开座谈会、专项调查、现场观察、专家访问等方式收集信息,识别环境因素,分析评价所产生的环境影响。b)过程分析法:分析输入活动实施成品输出各阶段,从材料、设备、人员操作等方面识别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图 1 是商品混凝土生产及使用中环境因素识别示例。砂、石、外加剂、水电消耗车辆、柴油等混凝土搅拌养护剂、草帘、水的消耗粉尘排放、噪声排放、污水排放粉尘排放、噪声排放、尾气排放、运输遗洒噪声排放、建筑垃圾废弃污水排放、建筑垃圾废弃、养护剂挥发环境输入环境输出 图 1 商品混凝土生产及使用中的主要环境因素 c)水平类比法:与已有同行业、同类型的其他国内外项目环境因素进行类比,以识别本项目的环境因
8、素,评价本项目的环境影响。5.1.6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通常采用“是非判断法”和“评分判别法”。采用是非判断法可直接判定重要环境因素,采用评分判别法利用分值判定重要环境因素。a)采用是非判断法判定:凡违反以下规定的均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违反所在国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准排放污染物,违反动植物保护禁令等);当地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氟里昂、石棉、多氯联苯等,淘汰的工艺、设备等);有毒、有害物质(在所在国危险废物名录中查找);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造成严重环境影响(如化学品意外泄漏、火灾、爆炸、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排放等);当地
9、政府环保部门、相关方、公司特别关注、要求控制的环境因素;能源、资源消耗过大,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或超过本公司以往同期可比指标的。231 b)采用评分判别法判定:表 1 中 AE 各评判因子之和大于 17 分的环境因素可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FG 各评分因子之和大于 7 分的环境因素可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评分判别法的环境因子取值 评判因子 评判标准(评判因子分值范围,可用插值法确定)超出地区范围 超出社区范围 超出场区范围 场区范围内 A.影响范围 54 43 32 21 影响非常严重 影响严重 影响一般 影响轻微 B.影响程度 54 43 32 21 持续发生 周间歇发生 月间歇发生 偶
10、然发生 C.发生频率 54 43 32 21 关注强烈 关注较大 关注一般 关注微弱 D.关注程度 54 43 32 21 恢复难度很大 恢复难度较大 恢复难度一般 恢复难度较小 E.可恢复性 54 43 32 21 消耗严重 消耗较大 消耗一般 消耗较小 F.能源资源消耗 54 43 32 21 节约度较大 节约度一般 节约度较小 节约度很小 G.可节约度 54 43 32 21 表 1 5.1.7 环境因素的评价内容 评价环境因素对空气、水体、土壤、植被、生态、景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5.2 实施 5.2.1 初始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a)投标过程中,公司对投标项目进行环境因素初始识别和影响评
11、价,提出初步管理方案,作为投标文件内容之一;b)项目中标后开工前,公司向子公司/项目部进行初始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面的书面交底;c)子公司向项目部进行初始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面的交底。5.2.2 现场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32 a)项目开工时,对项目现场再次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登记表(附录 A)”、“环境因素影响评价表(附录 B)”、“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附录 C)”;b)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逐级上报;c)公司、子公司、项目部建立重要环境因素三级管理档案;项目部实施现场控制、子公司实施责任监管、公司实施不定期督查。5.2.3 环境因素管理 a)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按照目标、指标
12、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制定并实施管理方案,根据需要控制的管理目标和指标,明确管理规定、技术方案、工程措施和具体方法,确定责任单位、负责人以及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实时监视和测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突发事件,按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启动应急预案。b)一般环境因素的管理:执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在生产、服务运行中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c)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对环境管理和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环境意识和技能。d)项目部、子公司和公司对环境因素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施工环境、施工进度、施工方法的改变等情况,及时对环境因素清单进行更新并上报。5.2.4
13、对相关方施加影响 a)项目部、子公司和公司应对相关方所产生的环境因素施加影响;b)项目部应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情况和控制措施及时通知供方;c)项目部、子公司和公司应将供方的环保行为作为选择合格供方的重要依据。5.3 检查 检查的形式包括例行检查、专项检查、内部审核等。按相关规定执行。5.4 改进 根据施工环境、施工进度、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的改变情况,及时对环境因素清单进行更新并上报。必要时,完善管理控制措施及体系文件。233 6 相关文件 Q/SHL.202-2010 记录控制程序 Q/SHL.204-2010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Q/SHL.205-2010 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
14、制程序 Q/SHL.219-2010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Q/SHL.220-2010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控制程序 Q/SHL.222-2010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Q/SHL.227-2010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Q/SHL.229-2010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记录 附录 A 环境因素识别登记表 附录 B 环境因素影响评价表 附录 C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234 235 8 管理流程图 附录 A 环境因素识别登记表 填 报 单 位/部 门:填 报 日 期:编号:环 境 影 响(如存在请打)序号地区、部位 作业活动 环境因素 状态时态排向大气排向水体排向土壤噪声
15、污染 固体废弃物 排放 能源消耗资源消耗 审 核::填表:236 附录 B 环境因素影响评价表 填报单位/部门:填报日期:编号:评分判别法 序号 环境 因素 作业活动 是非判断法(-)影响 范围(A)影响程度(B)发生频率(C)关注程度(D)可恢复性(E)总分数 能源 消耗(F)可节约度(G)总分数 综合评价 审核:填表:注:是非判断法:违反所在国法律法规;政府明令禁止;有毒有害物质;潜在环境因素导致严重后果的;相关方特别关注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237 238 附录 C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填报单位/部门:填报日期:编号:控制方法 序号 重要环境因素名称 环境影响 涉及的部位/区域管理方案控制运行控制 实施部门 批准:审核: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