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生产率水平低 2、人均收入低 3、人口负担严重4 、高水平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的严重依赖6、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二元结构四、千年发展目标 1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2普及初等教育3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4降低儿童死亡率5改善母亲健康6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8 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三、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一) 结构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罗森斯坦一罗丹、纳克斯、普列维什、辛格、缪尔达尔。活跃在50年代和60年代。2.基本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是只适合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不适合商品
2、经济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发展中国家。理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是一个自动均衡的体系,是具有刚性的不均衡结构3.结构主义的基本模型 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建立在需求互补性概念基础上的平衡增长模型,考查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结构缺陷。中心外围理论(普拉维什):考查外部结构缺陷对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负面影响 (二)新古典学派 1.代表人物:鲍尔、瓦伊纳、哈伯勒、舒尔茨、迈因特、乔根森、巴拉萨、纽金特等2.基本观点: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就象自然界没有飞跃一样,社会经济界也没有飞跃;劳动与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国际自由贸易是经济
3、发展的引擎(三)激进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阿明、弗兰克、伊曼纽尔(A. Emmanuel)等; 2.基本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是状态是由不公正的世界秩序造成的第三章(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1季度、1年、3年、5年、10年)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及其人均数值来表示2.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经济发展要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的下降,制造业、公用事业、贸易金融、建筑和政府管理
4、机构的比重相应增加,伴随着结构的变化,必须带来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教育程度、素质水平的提高,职业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变化。(二)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1.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2. 增长不是发展的充分条件(三) 经济增长理论1 哈罗德 多马模型 这一模式认为,要使经济得到增长,必须有增加的投资(抵补前一阶段损耗的余额)(体现为资本品的增加)。总资本存量的多少和GDP的大小之间存在着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某种直接经济关系,这一关系被称为
5、资本产出比例(capital-output ratio),它表示1货币单位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单位资本的投入。 基本假设:a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消费又可以用于生产;b.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不变(即两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c.规模报酬不变(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d.不存在技术进步。内容哈多模型的表达: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决定,即: g= g表示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s表示储蓄倾向,表明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K表示资本产出比率,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它是指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结论: GNP的增长率是由国
6、民储蓄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GNP的增长与储蓄率成正比,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GNP的增长率与资本产出比例成反比,资本产出比例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低。(注意:上述因果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各年的供求均衡)哈多模型的意义:a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理论;b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用;c模型为强调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d模型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局限性: a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是不合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之间可以替代的这一客观现实;b模型过分强调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技术进步、知识与教育、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c技术进步的中性的假设
7、也被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所批评;d强调持久的政府干预的结论带有浓厚的凯恩斯经济学的色彩,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可调整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2索洛 斯旺模型索斯模型的假设: a资本与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以改变;b规模收益不变,并且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c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着主要调节作用;d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即产出的规模不变。索斯模型的内容(1) 对于储蓄资源的分配 Sf(k)= s = 储蓄率,n = 人口增长率, 是用于固定资产的折旧,k = K/L = 人均(劳均)资本量,k = K的增加量,f(k)= Y/L = y =人均(劳均)产量(2
8、)人均储蓄的去向:1.人均资本k的增加,每个人所配备的资本设备更多,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Capital-Deepening)2.每一增加的人口所配备的人均应该得到的资本和用于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资本(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Capital-Widening)(3) 经济增长的稳态:要实现经济的稳态增长,即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经济增长率 gn。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以稳态条件是: 如图31所示,sf(k)与f(k)的形状相似,但是在其下方资本广化直线(n)k通过原点,斜率为(n+) sf(
9、k)与(n)k的交点所对应的人均资本k1,人均产量y1索斯模型的意义:a假定生产要素(资本与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b.强调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c.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趋势;d.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唯资本论”的观点,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索斯模型的缺陷: a模型中假定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可以任意替代,以便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实现均衡增长,是不切实际的。b.模型中自由市场能够完全自动实现均衡的假定,多数早已为凯恩斯所否定,并且也与现实情况不符。(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基本思想:a不应仅考虑未来几十年的增长,而且更应该揭示经济
10、长期增长的机制和源泉;b不应仅揭示某一国家的经济增长,而应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c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d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的引入,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递增,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长期可能单调递增。e新经济增长理论重新阐明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的跨国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 a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b强调劳动分工制度的作用。c对技术(或知识)内生化的论述将经济科学和信息时代结合起来。d对国际经济问题重新认识,解释了国际金
11、融领域出现的“资本反向流动”的现象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u 仍无法解决总量生产函数的问题。u 并没有在生产理论上取得突破。u 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忽视制度要素。u 数学技巧的运用过多,方程组过于复杂(五)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六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起飞前期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经济起飞的条件:科学思想条件 社会条件 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经济增长的原因:客观原因,即主导部门的依次更替主观原因,即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第五章1物质资本:含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 物质资本的特点:a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
12、结果;b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生产能力,也代表未来生产能力;c具有耐用性。2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1)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要观点:a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 b资本稀缺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政策含义:a在供给方面,资本的增加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在需求方面,只有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收入水平,才能扩大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b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
13、量。 (2)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 观点: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过低,资本形成不足,存在“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 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 意义:“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强调资本形成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经济长期不前的途径,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适宜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3)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大推进”理论的理论观点:a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b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c资
14、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3金融抑制 (Financial Repression) 含义:指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施加限制,使得金融市场发生扭曲的现象 主要表现:金融机构不发达、银行信用受到种种限制、进口采取许可证措施、政府财政赤字掠取银行放款资金以作抵补,以致一般经济单位只能从私人贷款者、典当行和合作社获取有限的资金等 金融抑制的消极作用:a缩小或压低金融体系规模和增长率;b降低储蓄水平;c增加投资需求;d削弱了企业对降低成本的求;e助长了对实物资产的追逐4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
15、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方面利率自由化、合业经营、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构准入自由、资本自由流动都有引发金融脆弱性的可能第六章 1人口转变理论:按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联系社会经济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将人口增长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即称为人口转变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阶段:(1)第一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率高(2)第二阶段:死亡率下降,出生率高,人口增长率提高(3)第三阶段
16、: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低,人口增长率低3马尔萨斯人口论: 观点: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存在 “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结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人口陷阱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B点。(图形见课本) 对“人口陷阱理论”的批评:a没有考虑技术进步b人口陷阱模型假定人口增长率与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明显联系,但这点未得到经济学界证实4人力资本 含义: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两个方面:量: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劳动成果的数量质:技艺、知识、工作熟练程度、管理水 平等 主要形成途径:卫a生保健设施和服务
17、;b在职培训;c正规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d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e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5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现状:a人均教育投资低 b辍学率高c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d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e智力外流现象严重5就业(爱得华兹分类):公开就业;就业不足;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就业;健康受损;非生产性工作第七章3“增长极限论”: 增长极限论者麦多斯(D. Meadows)认为,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将使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恶化,其结果是,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第九章 1刘易斯模型:模型的基本假定:发展中国家经济
18、由两个部门组成;劳动无限供给;工资水平不变 (如下图) D0AWD1D2D3LLnL3L2L1FGHD1(K1)D2(K2)D3(K3)K3K2K1S2乔根森(Jorgenson)模型 (1)乔根森模型假设:a经济系统分为现代部门和落后部门。b 落后部门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和土地,不存在资本积累,土地供给固定,农业产出是劳动的唯一函数 c现代部门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和劳动。 d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而自动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乔根森模型的贡献:a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加深。b否定工资既定的假设,使模型更接近现实。3拉尼斯(Ranis): 模型的重要思想: (一)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二)工农业
19、要平衡发展;(三)技术进步类型对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影响4托达罗(Todaro)模型: 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两个决定因素:a乡城实际工资差异; b移民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5中国的多重二元结构现状:(一) 就业结构的二元化。(二)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的二元化。 (三)财政投资政策的偏倚固化了二元结构。(四)城乡二元税收体制原因:a严格户籍制度的实行b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解决二元结构的措施:a城市化与工业化 b城乡互助。c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第十章 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2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0世纪50和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重工轻农的政策,
20、强制性地从农业部门征集资本,再转移到非农业部门3农业现代化:含义: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农业发展的过程 内容:a.物质投入的现代化b.生产技术的现代化c.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d.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e.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4农业可持续发展: 是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求5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即技术创新。主要分为机械(技术)系列和生物系列第十一章1工业化:含义:(张培刚)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
21、份额的上升模式:a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b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c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工业化模式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2工业化阶段n 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并且以比资本品工业更快的速度发展;n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进行,资本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但这时消费品工业在产值和速度上仍然占主导地位;n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速度快于消费品工业增长速度,并渐占优势。3霍夫曼系数: 德国经济学家W.霍夫曼通过设定所谓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
22、著名的“霍夫曼定理”。它表明在工业化早期,工业结构以轻工业化为主,加工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加工程度高的重化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必定优先发展,从而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增加,即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4钱纳里的截面分析: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个产业部门的地位、作用的变化,为了解工业部门结构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数5城市化的内涵界定: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6城市化发展的超前性: 所谓超前性,指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中出现
23、的城市化速度远高于其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现象。(巴西)7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 城市化的滞后性是指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国家(中国)第十三章1贸易条件恶化论“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R. Prebisch)等的认为世界经济体系呈现出一种“中心外围”格局:世界经济的中心:少数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外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贸易恶化的原因:a由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需求弹性不同,因此需求的增长率不同。b技术进步使初级产品的节约和替代成为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c制成品价格中包含技术创新租金和垄断利润,因此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相对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要高出很多。 d
24、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大多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被殖民者作为原料的供应地。3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含义: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工业化。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进口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替代这些消费品的进口第二阶段: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关消费品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进口替代工业就应升级换代,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需要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成效:a促进了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促进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主缺陷:a造成外汇短缺和国际收
25、支失衡,强化了对国外的依赖。 b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 c造成了经济结构不合理。d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带动作用不大。e未能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f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 4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涵义:就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国际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事实上是对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替代和发展)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制成品出口 ;第二阶段:以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技术密集型轻、重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 成效: a促进了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较快增长;b进一步改变了经济结构;c出口量迅速增长,出口结构改善缺陷: a增强了经济发展的依赖性 b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c造成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5两缺口分析理论 :基本模型:在假设G=T的情况下: I-S=M-X上式左端为投资与储蓄之差,称为“储蓄缺口”;即指一国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投资额超过了本国生产水平所能提供的储蓄额。右端是进口与出口之差,称为“外汇缺口”,指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进口额超过了与这种生产相联系的出口数额。 思考题:中国收入分配:现状、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