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研究——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_裴怡萱.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95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研究——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_裴怡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研究——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_裴怡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研究——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_裴怡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2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对于敦煌艺术的传播也是各种各样的。文章通过分析有关敦煌的纪录片、文创、舞台剧等传播方式,研究中国文化传承、文化记忆的构建途径,促进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和世界传播。三、纪录片中的敦煌(一)敦煌画派敦煌画派于 2016 年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在2018 年登上网络平台。作为中国首部从美术角度出发,运用单元故事的叙述手法,在观众面前将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艺术呈现出来。纪录片不仅讲述了敦煌石窟中的艺术来源,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现了历史上无数的无名工匠对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创作背景以及近代的艺术家们来到

2、敦煌,临摹、守护与创作的故事。纪录片经过大量对历史资料的考察和现场对专家、学者的采访,历时三年最终用影像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美术发展波澜壮阔的场面,极大地推动了敦煌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与认同。从敦煌画派中我们知道了,张大千是第一个对敦煌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敦煌石窟被王道士发现后,石窟受到多次不同程度的损坏,损坏一直持续到张大千为了自身画技的提高来到敦煌对壁画进行临摹学习,将成果展现到国人面前,人们才终于意识到敦煌的宝贵之处,可以说张大千是敦煌艺术的发掘者。他的敦煌之行意义重大,在那个人人都去往西方国家学习西方绘画技艺时,他始终坚信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一想法,在之后每

3、一、研究背景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且海纳百川,包容创新,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敦煌石窟更是历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敦煌石窟作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闪亮文化明珠,自甘肃敦煌的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后,就吸引了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关注,成为了四大文明的汇聚地。敦煌石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财富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1敦煌石窟以他众多壁画和彩塑作品,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更是艺术家们心目中向往的“艺术殿堂”。敦煌莫高窟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独一无二的瑰宝,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美术史从起源、辉煌到落幕的完整经过,具有极大的艺术价

4、值。无数的艺术家们不远千里来到敦煌参观、临摹、创作,1长时间在敦煌的“修炼”让这些艺术家们不仅自身的画技有了提高,更是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二、研究意义文化自信,是时下最流行于年轻人之中的一个词,随着国家的发展,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高,中华文化开始被年轻人所重视。大家或穿汉服、或传播非遗工艺等,传统文化与商业产品进行联名更是非常受人们欢迎。而敦煌艺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大 IP,艺术家们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研究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裴怡萱(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综合国

5、力稳步上升,针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国家有关部门更是制定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所以,利用现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便捷,秉承着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的原则,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分析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国特色;传播;敦煌石窟艺术【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2416204【本文著录格式】裴怡萱.

6、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研究以敦煌石窟艺术的传播为例 J.中国民族博览,2022,12(24).Chinese national Expo 163Art and Design 美术设计速,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是愿意去感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环境。自 2015 年以来,国家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以及文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壁画艺术闻名天下,敦煌更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为敦煌的旅游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敦煌”这一文创大 IP,首先是对敦煌这座城市起到了宣传作用,其次更是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每一个与敦煌联名的商业产品无不受

7、到现在年轻人们的喜爱。最早期的文创应该是常沙娜先生为中国第一次亚洲太平洋区域的和平回议的外交礼品和平鸽丝巾,常沙娜先生秉承着“洋为中用”的设计理念,在这一作品展出后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喜爱,这个和平鸽丝巾更是一度供不应求。现在的文创产品遵循以文化为中心,创意理念为核心,透过敦煌文化,分析文化的特征转化为产品的设计元素,再通过进一步的创新设计,为敦煌文化寻求了适合现代形态的新形式,更加的“接地气”。例如,李宁联手敦煌博物馆官方 IP 授权机构鲜活万物植根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辉,借助传统艺术的璀璨韵美与文化的恢宏志气,推出了敦煌拓系列,这也是李宁与敦煌博物馆联名的开篇之作。为了更好地

8、诠释丝路文化,李宁更是在大漠之中来了一场时装走秀,这一系列的设计一上市便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还有必胜客与敦煌联名的敦煌博物馆主题参观,将食客们的就餐环境装修成具有浓烈的敦煌元素,为大家打造出仿佛置身敦煌的就餐氛围,就像是能与飞天共餐等还有许多的敦煌联名产品。4这些产品都是通过与时下的商家合作,做出的产品也都具有独特性与艺术性,这样既宣传了敦煌的文化,让年轻人们有更多的了解,有吸引人们去消费,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五、舞台剧中的敦煌敦煌既有春节社火、四月八庙会等传统节庆活动,也有滑沙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音乐节等十分现代化的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敦煌当地居民的生活,还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来

9、体验,为敦煌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了提升。5敦煌所有节目的演绎特点都有着敦煌当地的文化特色,不仅体现了浓郁的文化色彩,更是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播价值和审美价值。6例如丝路花雨千手观音等舞台剧就是以敦煌壁画中的内容为创作素材,一经播出便引来无数好评。(一)又见敦煌又见敦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推进甘肃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项目之一,创作时间历经两年,终于在一位去过敦煌临摹、观赏的艺术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中可以得到证实。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打破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局面的段文杰先生;将敦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唤醒中国传统图案的民族记忆,实现“古为今用”的常沙娜先生等一位位

10、伟大的艺术家们。敦煌画派在对历史客观表现的基础上,融合了艺术的手法对真实人物进行表现,并且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历史,营造真情实感的同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为了增强纪录片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节目邀请中外知名的敦煌学者和美术家对相关内容进行解析。1节目中选择了石窟中历代经典的壁画、雕塑作品,对它们进行细致的展示,呼唤着对敦煌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敦煌画派着力描绘历代来到敦煌朝圣的历史,充满了艺术关怀。通过对片中十个人物命运以及一千多年前的生活进行展现,全方位反映了敦煌的历史与文化。(二)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历时两年,于 2015 年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正是

11、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完美呼应,之后又登上各大频道陆续播出。河西走廊更是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出的“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录,致力于用发展和辩证的视角以及历史的视角来诠释真实的历史。2“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制片人介绍说,连辑部长提出“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于是这句话成为了河西走廊纪录片的精神核心。纪录片讲述了甘肃地区政治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不仅向人们展现了甘肃地区从古至今丝路商业贸易的繁华,也向人们展现了甘肃地区发达的畜牧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兴起的工业等情况。作为一部具有宣传任务的纪录片,用电影的叙述方式记录,呈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

12、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对传播河西走廊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三)小结从以敦煌为题材的记录片中可以看到,纪录片均是强调真实性,故而历史类纪录片也被称作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忠于真实的传播形式,着眼于塑造文化的价值观,致力于推送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进行艺术表达。借用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敦煌是中国的敦煌,更是世界的敦煌”,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敦煌”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将它传播到世界,彰显中国文化的特色。四、文创中的敦煌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起来,再加上现在社会信息发展迅164 Ch

13、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手段,将石窟艺术传递到网络中去,有效地吸引了大众参观敦煌文化,学习了解敦煌的相关知识。9(一)数字敦煌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更新,再加上敦煌石窟由于历经千年的时间洗礼,和越来越多参观游客的到来,使得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化学反应让石窟中的壁画几近消失。所以,为了留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敦煌研究院推出了“数字敦煌”线上观看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通过摄影、图像处理、全景漫游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相互配合,

14、最终用交互手段为体验者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以及多元化的信息传递。10数字敦煌偏向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文物信息录入等,有助于为敦煌文化体现当代艺术价值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提供了实践意义,其次,有助于为中国其他的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文化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技术方面,潘云鹤设计出针对壁画临摹与颜色协调的 3D 辅助应用技术和颜料晕染技术,并且分析了这项技术应该如何应用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11。宋利良指出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技术必须结合全方位摄影技术才能取到最佳传播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和面对的问题。12可以说数字化平台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文化传播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实现了敦

15、煌文化跨越时间内、空间的传播,拓宽了传播范围,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二)电商与敦煌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盛大、辉煌的驿站,起到的作用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应了这一说法,敦煌网于 2004年创立,“敦煌网”这一名字以敦煌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为背景,再采用丝绸之路的寓意,希望打开新时代东西方之间的一扇互联网之门,促进全球通商。敦煌网的成立,成为了国家首个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这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网站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通道,也可称之为网上“丝绸之路

16、”。平台的成立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易变得简单、安全和高效,这也呼应了敦煌网当时的起名初衷。13七、结语敦煌,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地方,各国的宗教、历史、文化等都随着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融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敦煌文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敦2016 年首次登台演出。敦煌自古以来就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沟通东西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也正是因为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才诞生了近千年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和佛教文化。舞台剧基于敦煌的历史典故,以简洁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在丝绸之路上留下自己足迹的历史人物故事。7又见敦煌的导演以一条“T”字形舞台,将有着千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以艺术的

17、手法在剧场中展开,让观看者跟随着表演者的脚步,在舞台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从诞生到兴盛再到慢慢沉睡如今又熠熠生辉这一过程。整个舞台剧都在用极具体验感和仪式感的表演方式向人们展现,并且向千年前在敦煌历史长河中的人们表达敬意,剧中还利用高低起伏的舞台来象征着时空流转的历史。敦煌的文化历经千年,却没有被黄沙掩埋,没有被人遗忘,而舞台剧传达的不仅是历史的一瞬间,更是文化的永恒。(二)丝路花雨甘肃省歌舞剧院编创的舞蹈丝路花雨于 1979 年演出,是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中的里程碑,这一舞台剧一经问世便掀起了舞台剧创作的思想解放热潮,这不仅是一场舞台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8

18、近年来,随着世界对丝绸之路的关注与研究,敦煌石窟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获得了许多文学家们的青睐,舞蹈剧 丝路花雨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丝路花雨一经诞生便经久不衰,至今还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剧目。它是经过无数专业人士数年的研究考察精心制作的,第一部将敦煌壁画中的内容完整、系统地再现在舞台上的舞剧8,它不仅是中国舞剧发展史上的一部里程碑,更是对中国舞蹈学科的建设、舞台剧的创作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丝路花雨的出现,洗去了当时“文革”十年的萧条景象,呼应了新时期的改革方向,更是引领着舞台剧走向新的繁荣。(三)小结从这些

19、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舞台剧都是经历了先模仿再进行创作的。导演们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在他们作品的形成过程中,无不透露着模仿到再现的美学特征。舞台剧以敦煌壁画为文化依托就地取材,通过讲述敦煌的故事来呈现精彩的舞台,将目光投向历史,让观看者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与千年前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六、科技化的敦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媒体技术更是飞速发展,人们了解各种知识的途径也变得多样起来。敦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借助不同特点、不同用途的技术Chinese national Expo 165Art and Design 美术设计3 吕燕茹.纪录片中的甘肃形象传播研究河西走廊

20、和丝绸之路为个案 D.兰州:兰州大学,2016.4 张懿红.敦煌题材:文化内涵与品牌效应“20 世纪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系列论文 J.甘肃高师学报,2012(3).5 赵爱婷,鲍雅婷.敦煌市旅游演艺产品市场调查研究 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7 杨慧琪.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型室内情景演出”研究以王朝歌的“又见”系列为例 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8计菲.从模仿到再现析舞剧 丝路花雨 的艺术体现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9 陈振旺,樊锦诗.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以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为例 J.敦煌研究,2016(2).10王娴.敦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研究D

21、.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11 潘云鹤,鲁东明.古代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 J.系统仿真学报,2003(3).12 宋利良,李大丁.敦煌石窟数字化工作中的洞窟全景漫游技术初步应用 J.敦煌研究,2010(6).13 黄雲.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品牌国际化研究 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作者简介:裴怡萱(1999),女,汉族,山西清徐人,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煌文化不仅有本身属于自己的文化,更有各种古老文化的交会,还有各种古老宗教文化的穿插,是蕴含着各种文明的历史结晶。随着 2013 年“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敦煌文化的存在有助于促进多种文化共存、相互借鉴、

22、共同进步、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敦煌文化作为各个文明交流的典范,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又因为它保留有各个领域的文化素材,所以也为敦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根据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到传播敦煌文化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影视、舞台剧、产品等,这些形式都是设计者们在了解了敦煌文化后,在其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最后用自己的方式将敦煌文化传播出去,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到不同角度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在传播敦煌文化的道路上,要谨记常沙娜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要有根有源,要有文脉、血脉、不能随便乱来”。本着严谨的态度,让敦煌文化在时代的河流中依旧熠熠生辉。参考文献

23、:16 刘梦.“朝圣”的艺术:纪录片敦煌画派的历史书写与影像表达 D.兰州:兰州大学,2021.2王晶宇.真实与表现:纪录片 河西走廊 的影像表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为非遗文化传统艺术形象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机遇,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注释: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参考文献:1 李映洲,董珍慧.论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风格 J.敦煌研究,2007(2).2 安慧莉,吴健,俞天秀,等.敦煌壁画艺术元素提取与应用 J.美术大观,2021(8).3 魏婷婷.敦煌壁画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策略研究 J.西部皮革,2021(14).4 吕少华.敦煌壁画色彩与现代设计色彩的“和而不同”

24、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2(2).5 折文菁.敦煌壁画衍生品设计的文化传播研究 J.中国报业,2017(22).6 符姗,邢加满.敦煌壁画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J.设计,2020(3).7 王志远.“一带一路”语境下敦煌壁画艺术的创新传承与文化传播研究 J.艺术评鉴,2020(1).8 刘春梅,左红卫.敦煌壁画元素在文创中的运用研究与反思 J.新疆艺术(汉文),2020(5).9 家嘉.品读魅力敦煌 梦回艺术之乡浅论敦煌壁画艺术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J.大众文艺,2014(15).10 刘习宁,侯力丹.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造型与服饰研究 J.艺术科技,2017(12).作者简介:韩轶敏(1999),女,汉族,内蒙古太仆寺旗人,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罗凯旋(2003),女,汉族,北京平谷人,本科,首都师范大学,油画专业;徐武萍(2003),女,汉族,广西玉林人,本科,北部湾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上接第 15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