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答案00163.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25402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答案001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答案001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答案00163 资料仅供参考 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 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经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她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她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示、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她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A.情境因素B.保健因素C.激励因素D.工作因素 14.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B )5-127 A.德鲁克B.马斯洛C.弗洛姆D.波特尔 15.认为能够经过控制外部刺激达到调节人的行为之目的的激励理论是( B )5-136 A.期望理论B.强化理论C.公平理论D.挫折理论 16.卢梭索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4种类型。其中,心理契约时间长、绩效要求不明的是( D )6-142 A.交易型B.过渡型C.平衡型D.关系型 17.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与成分不包括( B )7-176 A.认知B.意志C.情感D.行为意向 18.K团体的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去甚远,团体凝聚力很强,这对K团体生产效率的影响是( B )7-159 A.大幅提高B.降低C.影响不大D.没有关联 19.某企业两个部门的领导,在私人聚会中商议两部门协商合作的事宜。这种沟通方式是( C )7-170 A.向上沟通B.向下沟通C.平行沟通D.垂直沟通 20.大学生小王毕业求职,有两家企业提供的职位都很理想,小王感到左右为难,只能取舍一个。这种冲突形式是( A )7-202 A.双趋式冲突B.趋避式冲突C.双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 21.认为组织在进化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创业管理、个人管理、职业管理、行政性组织管理、矩阵式管理的理论是( C )8-211~212 A.古典组织理论 B.“交叠群体”组织理论 C.组织生命周期论D.行为组织理论 22.在组织中,某员工既与所隶属的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能够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那么,这名员工所在的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C )8-215 A.职能式组织结构B.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C.矩阵式组织结构D.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23.根据伯恩斯和史托克的组织理论,下列选项中,关于有机组织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D )8-210 A.工作明确界定B.集权C.高度专业化D.横向沟通 24.纵向扩大员工的工作,增加员工在工作计划、决策参与、进度控制、考评奖励方面的内容,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中,增大其工作自主性,获得成就感、责任感和满足感。这是( C )8-219 A.工作职务轮换B.工作扩大化C.工作丰富化D.弹性工作 25.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层是( C )9-230 A.物质文化层B.制度文化层C.精神文化层D.道德文化层 26.工厂的厂规厂纪和评比活动,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的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是( A )9-235 A.心理强化B.从众心理C.认同心理D.心理定势 27.明茨伯格将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归纳为三个方面,共10种。其中,谈判者属于( C )10-246 A.人际关系角色B.信息传递角色C.决策制定角色D.组织协调角色 28.政治思想领导主要处理的问题是( A )10-248 A.人—人关系B.事—物关系 C.人—事关系D.社会自然科学问题 29.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成熟度不同,领导风格也各异。低工作—高关系是( C )10-260 A.命令型领导风格 B.说服型领导风格 C.参与型领导风格 D.授权型领导风格 30.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员的数量是( A )8-213 A.控制跨度B.人员比例C.管理层次D.组织规模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可是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主要有( ABCD )2-67 A.经济人假设 B.机械的管理模式 C.工人不能参与管理D.劳资关系协调缺乏社会基础和规律 E.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32.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它包括的种类有( ABCDE )3-82 A.真动B.似动C.诱动D.自动E.运动后效应 33.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J.L.Holland)根据人的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提出了性格与职业匹配理论,把性格类型划分为( ABCDE )4-115 A.实际型B.艺术型C.社会型D.企业型E.传统型 34.人的情感智力能够用EQ来表示,情商(EQ)包括( ABCDE )6-149 A.自我意识B.自我控制C.自我激励D.移情能力E.社交技巧 35.组织文化的作用包括( ACDE )9-231 A.行为激励作用B.硬约束作用 C.行为导向作用D.行为协调作用 E.社会辐射作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哪些?1-58 答: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7.简述需要的定义及特征。5-123 答: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 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一般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38.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7-180 答: (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2)相似性与同质。 (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4)能力与专长。 (5)仪表。 39.简述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8-212 答: (1)工作专门化。 (2)部门化。 (3)命令链 (4)控制跨度。 (5)集权与分权。 (6)正规化。 40.简述选拔领导人才的主要方法。10-266 答: (1)民主推荐。 (2)岗位竞聘。 (3)业绩考核。 (4)素质评价。 (5)岗位模拟测试。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策略和方法。7-203 答: 一、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 1、提倡和谐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建设性冲突,消除破坏性冲突。 2、要提倡民主,倡导和鼓励员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3、要加强信息沟通,提倡意见交流,增加透明度,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 4、要健全EAP系统,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做“平衡心理差异”,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等工作。 二、解决团体冲突的策略: 1、强制( 或竞争 )策略,是坚持性高,又不合作的牺牲对方的策略; 2、退避策略,是两个维度都低的逃避对抗的策略; 3、克制策略,是合作性高, 而坚持性低的牺牲自己,满足对方的和解顺应策略; 4、统合策略,是两维均高的求同存异策略; 5、妥协策略,是两维适中的双方让步双方权宜接受的策略。 三、解决团体冲突的方法: 1、协商谈判法( 即求同存异法 ),用求大同存小异或者求大同存大异的方式缓和冲突; 2、寻找外援法或仲裁调解法,即由上级或第三者出面调停的办法; 3、权力、权威法,即采用诉诸权力或武力,强制性调解或解决方法; 4、拖延与回避法,延缓解决问题,避免直接冲突; 5、合并与兼并法、转移目标法、教育与认知重构法、调整政策或策略方法、解体与重组法等。 4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3-96 答: 为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干扰以及克服社会知觉的障碍,还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1)要注意经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她 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 (2)应经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例如,“聪明品质”对“热情助人者”有积极 意义,而对“冷酷无情的盗贼”或“虚假热情的骗子”是消极意义);注意显著信息(如“身残心不 残”、“人穷志不短”)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印象形成中消极信息作用大于积极信息)的影响。 (3)应经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以一定的信息标准将人的特征归类)、运用图式(即经验中 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事件的认知系统)、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 与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4)应经过“登门槛”效应(即提出“先小后大”要求的得寸进尺策略)、“门面”效应(即提 出“先大后小”要求的讨价还价策略)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 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 息整合法则,如平均整合法则(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加起来,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的印象)、叠加 整合法则(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叠加在一起形成总体印象)、加权平均整合法则(即对极重要或 次要的品质印象予以不同的加权比例,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印象)等,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五、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3.案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处在一个由相对稳定向相对不稳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通用电气(GE)改革,是迄今为止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1980年韦尔奇(Welch)接任总裁时,GE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机构,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被公认为美国企业的领导者。面对变化日渐迅速的环境,官僚制度捉襟见肘。GE的官僚制度似乎无法针对顾客的需求,然而顾客却是企业的生命。在这种体制下,创新如同旱地行舟,有志难伸。公司精细的管制,从每月详细的预算审核,到耗时六至八个月的前期研究分析和策略规划审查,层层管制。如此烦琐的程序,使得原本不论多好的创意,在完成这一长串正式报告的考验之前,都会被视为一文不值。一旦提案的创意经过这种层层考验,一般它的最佳商机已经错过。这种结果非常令人沮丧:甚至GE自己的创业产品灯泡也在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在消费性电子市场和小家电方面,GE也不再是制造及技术的领导者。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如日本的东芝和日立,正在蚕食GE部分关键事业的地盘。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 (1)组织变革的含义。8-220 答: 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根据组织系统所出现的弊端进行分析、诊断,对组织结构、功能进行不断调整,改变旧的管理形态,建立新的组织管理 形态的一种组织行为和管理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通用电气在改革中遇到的组织变革阻力以及如何克服阻力。8-224 答: 一、 组织变革的阻力 1、来自个体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习惯及对它的依赖。 (2)对安全与未知的恐惧。 (3)经济原因。 2、来自组织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结构惯性与人际关系网。 (2)群体惯性与组织规范。 (3)经济利益。 二、变革阻力的克服: 1、教育与沟通。 2、参与变革决策。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合作。 6、强制。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 试卷课程代码: 00163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1-40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经过改 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C )1-50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测验法、个案法和( D )1-58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经济分析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其阐述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 C )2-63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 )2-67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6.观察者对她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她人行为成败 原因的方式和过程是( D )3-89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7.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 D )3-84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C )3-93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9.按能力的倾向划分,有一般能力和( A )4-100 A.特殊能力 B.个人能力 C.认知能力 D.创造能力 10.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为例,业务技术能力、人际关系与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要 求与差异也非常明显。上层管理者偏重于( C )4-102 A. 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管理能力 D.协调能力 11. 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会计等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 辨力较强的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B )4-110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2.弗鲁姆在她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类关系:努力与成绩关系、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和( D )5-133 A.奖励与她人需要的关系 B.奖励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C.奖励与组织需要的关系 D.奖励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13.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B )5-127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4.属于对员工进行忠诚管理的策略是( D )6-145 A.平均的待遇 B.集权管理 C.赞美员工 D.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 15.心理契约关注的焦点是( D )6-142 A.组织对于个人的义务 B.心理契约的可复制性 C.心理契约的主观性 D.交易责任和关系责任 16.小陈是一名画家,她总是疏远她人,思考别人是否干扰了自己。根据霍尼的学说,小陈 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 C )7-177 A.逊顺型 B.进取型 C.疏离型 D.竞争型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B )7-158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C.外部的压力 D.团体成员的荣誉感 18.一个团体在进行某项决策时,只面向一个或几个成员建议的解决办法是( A )7-189 A.缺少反应 B.集中反应 C.独裁法则D.一致法则 19.“交叠群体”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 C )8-211 A.梅奥 B.德鲁克 C.利克特 D.韦伯 20.研究表明,一般有效的管理幅度是( B )8-213 A.3~6人 B.7~12人 C.12~20人 D.20~30人 21.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机构。其中,打破部门界限,能够 快速组合、解散群体,决策权下放给成员的组织结构是( A )8-217 A.团队结构 B.无边界组织结构 C.虚拟组织结构 D.柔性组织结构 22.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B )2-71~72 A.法约尔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23.有效的组织文化,能够使成员在满足于物质激励的同时获得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 誉感,从而产生深刻持久的激励作用。组织文化发挥的这种作用是( B )9-231 A.行为导向 B.行为激励 C.行为协调 D.社会辐射 24.某电机工厂,为了激发全体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设计了厂标,创作了厂歌、厂服等等。该工厂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运用的管理心理机制是( B )9-235 A.心理强化 B.认同心理 C.模仿心理 D.从众心理 25.美国IBM公司提出“IBM意味着最佳服务”,这个信条教育引导了员工的言行和态度, 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注意把自己的形象和组织的形象联系起来。IBM公司利用了组织形 象的( A )9-237~238 A.规范和导向功能 B.凝聚和整合功能 C.激励功能 D.社会辐射功能 26.同一商标能够随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产品,日本索尼公司的著名商 标“SONY”同时拥有电视机、摄影机、音响设备等多种商品。这体现了CIS的( C )9-240 A.管理功能 B.识别功能 C.应变功能 D.传播功能 27.某企业的王总,常常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恩惠和信 息。王总在企业中充当的角色是( D )10-246 A.谈判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 28.由下属自行确定工作目标并解决问题,领导者不参与、不干涉集体活动,完全凭下属的 自觉性完成工作的领导方式是( D )10-249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授权型 D.放任型 2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成熟度不同,领导风格也各异。其中,说服型领导方式的 领导风格是( B )10-260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一高关系 C.低工作一高关系 D.低工作一低关系 30.根据利克特的领导系统理论,重要问题的决策权在最高领导层,兼用奖励和偶然的处罚 激励下属,能够听取下属意见的领导作风是( C )10-256 A.专制集权式领导 B.仁慈集权式领导 C.协商民主式领导 D.民主式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韦伯是著名的古典管理学家之一,也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其主要著作有( ABDE )2-69 A.《一般经济史》 B.《社会学论文集》 C.《车间管理》D.《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E.《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32.空间知觉主要包括( ABCDE )3-80 A.对物体大小的知觉 B.物体的方向位置的知觉 C.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D.立体知觉 E.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 33.波特与斯蒂尔斯就目标管理中目标应具备的属性,提出了六条标准。另外,现代目标管 理提出目标的性质还应包括( ABCDE )5-122 A.创造性 B.战略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E.层次性 34.团体行为规范的类型主要包括( ABCE )7-163 A.团体绩效规范 B.团体形象规范 C.社交约定规范 D.心理健康规范 E.资源分配规范 35.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包括( BCDE )9-229 A.工作制度 B.企业面貌 C.产品包装 D.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E.纪念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45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37.简述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4-109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 等都有重要意义。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 (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 38.简述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6-141 答: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 (1 )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 (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 长与发展; (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39.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8-221 答:促使组织变革的起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外在压力:①社会政治压力;②技术进步压力;③市场压力 (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①企业战略;②组织成员特征;③组织成长。 40.简述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10-266 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1)以貌取人;(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 (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5)从众效应。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事项。5-137 答: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 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1) 采用负强化(特别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 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 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 (2) 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 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 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4)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 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 42.联系实际说明CIS战略系统与组织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CIS战略系统设计导入的步骤与环节。9-240~24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