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_桂好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26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_桂好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_桂好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_桂好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第 6 期摘要: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以京剧武场音乐元素为底色,以五声性风格语汇为音乐叙事的核心材料,借鉴简约主义等现代音乐创作理念,建构起自由简洁严谨、富有持续张力的音乐作品。乐曲给予扬琴以充分展示其繁难技巧与华丽音色的表现空间,在扬琴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竞争的声部关系中建立了色彩互补的音响空间,极富戏剧性和创造性。本文从音乐表演者的角度着眼,探讨这部作品的音乐语汇、体裁特性和演绎策略。关键词:徐昌俊;凤点头;扬琴协奏曲;多元语汇;演绎2002 年夏,作曲家徐昌俊应新加坡华乐团艺术总监叶聪先生之约,为 2003 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扬琴音乐会创作了扬琴与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凤点头。自首

2、演至今,该曲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作曲家后将之编配为多种形式:2013 年的室内乐版采用了中国民族乐器扬琴与西方弦乐的对话,以弦乐来表现京剧打击乐的效果;2016 年的管弦乐版按交响乐队编制重新配器,首次加入了木管和铜管声部,丰富了作品的音色层次;2019 年的手风琴、打击乐和钢琴三重奏版充分发挥了各乐器的演奏特性;2021 年扬琴与钢琴版展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以及两件乐器之间的深入“对话”。作曲家曾就此曲谈到:“作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既是对作曲家的挑战,也是作曲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因为作曲家对未知的结果总是会有期待。”作品版本的不断更新,体现了作曲家徐昌俊不断挖掘艺术表现可能性的积

3、极探索和不断尝试突破的创新精神。伴随凤点头的音响潜能被不断开发,关于它的理论探讨也日渐增多,其中不乏音乐元素和作曲技巧方面的分析,然而遗憾的是,从表演角度着眼探讨民乐作品的创作、改编与演奏之关系的尝试却十分少见。考虑到表演实践比谱面分析更直接地维系着作品音响潜能的实现,故而基于表演立场的理论性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音乐语汇、体裁特性和民族特性入手,分析凤点头的演绎策略以及此曲对中国当代扬琴表演艺术的启示。一、凤点头的音乐语汇分析扬琴协奏曲凤点头在音乐风格上具有显著的多元性,可谓之为“中西融合、纵横交织”。它继承了中国民族器乐“标题化”的创作传统,以京剧武场音乐常用的锣鼓

4、套子“凤点头”为题,确立了作品的意向性表述对象。作曲家说此题意在“说明戏曲元素,特别是京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元语汇与演绎2022 年第 6 期剧的武场元素将在作品的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当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早年的戏曲打击乐学习经验和剧团工作经历,使作曲家对节奏的塑造和敲击性音乐风格的运用得心应手,也使武场元素成为了该作最鲜明的特点。作品一开场便呈现了“凤点头”主题,这个特征鲜明且具有强烈感官冲击力的音响材料,瞬间将聆听者带入武戏场面中。从纵向音高结构来看,两个“五声风格”的“四音和弦”复合叠置为一个“八声音阶”。谱例 1按照五声音阶的音程关系来分析,这两个四音和弦是按“商、角、徴、羽

5、”关系叠置而成,纵向排列的五声音阶,配合横向不断变幻的节奏节拍在反复中增强了旋律的紧张感。从实际听觉感受来看,这两个由大二度叠置而成的不协和和弦并不具备常规调性音乐的“织体”意义,而更多是在模拟具有“音块”特征的打击乐音色。从横向结构的设计来看,作曲家采用的是由京剧武场锣鼓套子【马腿儿】的 3/4 拍基本节奏型“令七乙台仓”发展而来的【凤点头】,并融合了【马腿儿】【流水】和【急急风】等富于变化的节奏节拍特点以及戏剧性极强的强弱力度对比。在乐队编制和配器中采用了京剧武场打击乐京剧大锣、铙钹和小锣,还原了京剧武场音乐热闹非凡的音色与音响效果。这一主题的设立,奠定了作品的基本音乐风格,在全曲中多次变

6、奏与发展,在乐曲中起到了贯穿统一的重要作用。与乐队呈示的“凤点头”主题相对置的是,独奏扬琴以“紧锣密鼓”之势呈现了具有持续动力的音乐主题。独奏扬琴的第一主题由一组快速的下行装饰音引出相距小九度音程并以反向进行的两个声部,这是一系列表面时值规整、实则不断变换重音位置的持续音型,不协和音程和不规则重音营造了激烈紧张的情绪。谱例 2第 15-19 小节 独奏扬琴的第二主题采用两个声部交替循环由锣鼓套子发展而来的节奏型和反向半音化旋律,动感十足。由【马腿儿】发展而来的切分节奏与不和谐的半音阶有机结合,此为东方与西方音乐元素的碰撞。对于演奏者来说,音乐演绎的重点在于如何以双竹来塑造出旋律的独立性,即在左

7、右竹声部交替转换时,第一声部要把握锣鼓套子节奏型的逻辑重音,模仿京剧武场打击乐小锣的音色特点;第二声部要突出半音化旋律,双竹各自独立又要配合默契。谱例 3第 48-51 小节2022 年第 6 期独奏扬琴的第三主题以五声风格旋律构成旋律主干,半音阶下行穿插其中,不协和的小二度音程处于节奏重音位置,塑造了紧张的情绪,使中西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对于该主题的音乐演绎,不能以十六分音符平均流畅为旨趣,反而是要利用重音突出半音进行,呈现出节奏的不稳定性,表现京剧武场锣鼓套子富有律动的节奏特点。谱例 4第 77-80 小节在作品段中,乐队声部沿袭着京剧武场锣鼓套子节奏节拍丰富变幻的特点,横向结构在 3/4、

8、4/4 拍之间反复转换,不断变换的节奏节拍结合五声风格的旋律进行,在每一次变幻节拍和音响色彩时都使听觉与心理上的紧张感递增,塑造了持续不断的张力。谱例 5第 89-96 小节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凤点头力图把戏曲元素作为贯穿全曲的横向线索,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四音和弦)处理中国传统音乐语汇(五声风格)以充实纵向织体,融合中国元素与西方技法创新乐曲的和声与曲式结构,以达到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由此创造出 21世纪初中国扬琴的代表性音乐语言。正所谓“意在笔先”,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是由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所决定的。作曲家徐昌俊曾经在一次国际论坛中表达过自己的民族音乐创作观

9、念,他认为今天的人类社会处于色彩斑斓、多元并存的文化语境中,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最为便捷的语言是音乐。“音乐是名符其实的、没有疆界的世界语言(Universal Language)。”民族音乐的创作,应该打破认知上的偏见与误区,以达到“无疆界”的境地。在文化观念上要消弭“中西”“土洋”之间的对立,将乐器视为人类音乐表达的工具,以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胸怀对待民族音乐创作、演奏和研究。从较早创作的剑器到后来的妈阁天后的遐想 龙舞 融 岭南印象随想 编2022 年第 6 期钟徊响等一系列民乐作品,徐昌俊的创作都秉承了这一观念,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主题,以中西融合的多元语汇和创作技法为叙述的

10、手段,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二、凤点头的体裁特性解析衡量一部音乐作品创作的成功与否,需要参照艺术品格的水准、受欢迎的程度,也要综合参考表演者、欣赏者对作品的评价。但如果单纯从音乐形式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则主要的参照点应在它是否对其所属的音乐体裁有实质性的推动。凤点头是一部民乐协奏曲。协奏曲(Concerto)出现于 18 世纪初的欧洲,以一件或多件乐器担任主奏,与乐队构成分立、交往、协作、对抗,并注重凸显主奏乐器的高难度演奏技巧。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作曲家开始具有较为明确的“协奏曲体裁”意识,由民族乐器主奏的协奏曲,已成为当下音乐创作中的重要领域,从草原英雄小姐妹

11、(琵琶协奏曲)、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到天乐(唢呐协奏曲)、愁空山(竹笛协奏曲)等作品便是该领域的代表。“较西方音乐创作的传统来说,民乐协奏曲体裁保留了独奏乐器与乐队间协奏与竞奏的特点,乐队编制的形式多样(管弦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等),较为注重华彩段落(Cadenza)中独奏乐器高难度技巧的炫技性展示。”从体裁特性着眼来审视凤点头,笔者以为有两个要点最值得关注:其一,作为独奏乐器的扬琴声部与协奏乐队之间,是否形成旗鼓相当、相得益彰的有效对话、协作与竞争;其二,作曲家的音乐结构布局中是否为独奏乐器音乐特点的炫技性展示设置了充分空间。对于第二个关注点,作曲家在创作之初就已做出了充分的考虑:“在构

12、思凤点头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是协奏曲既要充分展示独奏乐器的特性,又要给独奏者提供炫技的平台。”扬琴与戏曲武场音乐中以鼓签击奏的膜鸣乐器有着相近的演奏方法,在凤点头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乐器本身的点状发音特质,结合戏曲打击乐的音乐元素创作充满活力、律动极强的主题旋律。以作品在首段扬琴进入的一个独奏段落(第 15-43 小节)为例,扬琴进入后两个反向声部时分时合在左右竹之间展开,在三个八度间呈现出多种音程关系,以持续反复的八分音符作为固定音型,隐藏在 3/4 拍、4/4 拍、9/8 拍等不同节拍基础下的多种重音变化与不规则律动。崎岖多变的旋律线条,抑扬顿挫的节拍律动,在琴竹触碰琴弦的刹那间,一气呵

13、成,举重若轻。凤点头的首演者,新加坡华乐团扬琴首席瞿建青女士认为:“在这段具有华彩性质的前奏扬琴独奏段落,将扬琴的炫技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变幻多端的节奏极富动感,激情饱满的音乐形态充满活力,扣人心弦。”而对于第一个关注点,即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话、互动和竞争方面,作曲家则有更多精心设计、精彩玄妙的音乐陈述,下文将对此加以阐述。2022 年第 6 期三、凤点头的演绎策略探讨作为一部民乐协奏曲,凤点头的独奏声部与乐队声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与以往作品较多采用的“乐器独奏乐队伴奏”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旋律线条的进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紧张感,持续的内在张力直击人心,这种尝试是对中国扬琴舞台表演形式的积极探

14、索,同时也对演奏者带来极具难度的挑战。笔者在学习和演奏凤点头的舞台艺术实践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要作出正确的音乐诠释,除需要高超娴熟的演奏技术作为基础之外,更需要对乐曲整体结构有宏观的把握,对独奏声部与乐队之间的织体关系有准确的认知。(一)结构性演绎中的审美认知凤点头乐曲整体,由急速的快板、对比的慢板、紧张的展开段、快板的尾声这四个段落构成。在介绍乐曲的结构特征时,作曲家谈到这部作品在创作时“并没有刻意去考虑采用任何一种特定曲式,而是综合采用了循环、变奏、展开、对比与再现等结构原则在时间的流程中构成,并完成于作品的最后一个音上的自由曲式”。从舞台实践的角度来看,作曲家与理论家的陈述与分析对笔者带

15、来的启发有两点:第一,兼顾对比与统一,即不同段落之间要层次清晰、对比鲜明,同时又能相互呼应、环环相扣,因此在演奏时既要强调不同段落之间音乐情绪的对比,又要将这些段落的音乐表达统一在同一语境中;第二,音乐进程要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松懈,用作曲家本人的话说,就是要营造“持续的张力”。这种在创作中借助音乐结构的整体把控而求得结构力的做法,一方面来自“简约主义”这一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流派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来自戏曲武场音乐演奏和审美经验。这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张力,自始至终伴随着音乐的进行。从独奏扬琴的视角来看,凤点头的张力结构总体分为两大板块:第一部分是“快板”(第 1-213 小节),扬琴声部的张力体现在扬

16、琴与乐队之间的关系转换、合作与竞争,作曲家塑造了非常激烈的京剧武打场景;第二部分是“慢板”“展开段”和“尾声”(第 215-417 小节),张力主要维系于扬琴演奏时“力度由弱到强、速度由慢到快、情绪由平静到激烈”这一过程,这对演奏者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一个作为缓冲、连接的结构部位(第 214 小节)。对于音乐结构的宏观认识,有助于演奏者从整体上把握乐曲的演奏。相较于近百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独奏扬琴在力度上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在这样的整体结构布局中,独奏扬琴与乐队之间若要形成有效的“对话”,二者之间声部织体关系的研究与学习是演奏者必须要做的功课。在此以快板的尾声为例,

17、来说明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下例是尾声的开场,从旋律特征来看这一段落初步可以视为与急速的快板形成呼应的再现段。一般而言,音乐创作中再现这一手法的使用,可以加深聆听者对所再现主题的印象,同时也具有曲体结构上的意义。但通过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在此处作曲家对这一段落的音2022 年第 6 期乐陈述功能除了取其“加深印象”和“结构意义”以外,还赋予了新的涵义。在这一段落中,独奏扬琴与乐队所使用的音乐材料基本在急速的快板中多次出现过,也就是说这些具有“听感印象”的音乐材料对于聆听者而言具有特定的关联意义。谱例 6第 355-362 小节快板的尾声开始处,由独奏扬琴所呈现的“紧锣密鼓”具有持续强劲动力的音乐主

18、题“试图”完整再现,但是原本 5 个小节的音乐主题被压缩到 4 个小节(第 355-358 小节)之后,就被密集排列的“音块”打断了。而阻隔独奏扬琴“再现”进程的,正是由乐队织体构成的“急急风”,即之前出现过由两个“五声风格”的“四音和弦”复合构成的“音块”。当独奏扬琴以高八度再次呈现该主题时,则又一次被乐队的“急急风”打断。代表独奏扬琴的“紧锣密鼓”音乐主题与代表乐队的“急急风”音乐主题,各自都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格,在此段落中相互竞争、对话,甚至“争吵”,作曲家用音符勾勒出紧张激烈的戏剧性效果。对于演奏者而言,若没有做出认真分析总谱、广泛查阅资料的功课,则难以理解和领悟作曲家的精巧设计,准确精

19、彩的音乐诠释就更无从谈起。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对乐曲整体结构的把握以及织体关系的准确理解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在此基础上进行舞台实践的过程中,探索与乐队配合的方法也是确保演绎成功的必要条件。基于舞台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与指挥、乐队合作演绎作品的过程中,要注重聆听与交流。独奏扬琴要与指挥保持紧密的交流,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传达音乐语言,不仅要投入乐曲中,更重要的是聆听乐队发出的声音,对于音乐内容与音乐风格的诠释要与乐队达成一致。(二)技巧性演绎中的情感维度作为中国器乐艺术创作领域的成功之作,凤点头不仅对民乐协奏曲体裁具有开拓和创新的贡献,对于扬琴音乐表演艺术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曲家不仅充

20、分利用扬琴点状发音特点,创新采用快速和音齐竹结合左竹音位跳进、右竹半音进行和不规则重音变换的高难度演奏技法,塑造具有动感的点状旋律;而且进一步突破发展演奏技术,运用快速连竹八连跳,旋律在左右竹间平均交替,双竹在音色、音量、速度上达到平衡统一,集点成线,塑造连绵不断的线状旋律。下面将具体分析作品中所采用的创新技法。2022 年第 6 期1快速和音齐竹演奏技法齐竹是指双竹同时演奏两个、三个或四个任意不同的音位,要求双竹在力度、速度、音量和音色等方面保持同步整齐。齐竹分为八度齐竹、和音齐竹、三音齐竹和四音齐竹。快速和音齐竹技法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演奏技法之一。笔者以急速的“快板”中扬琴声部的第一个独奏片

21、段为例,来诠释此技法在作品中的创新之处。谱例 7 是扬琴声部第一个独奏片段中,首次呈现类似于京剧鼓板音响效果的点状旋律,以下称其为乐句。左右竹以每分钟 160 拍演奏小九度快速和音齐竹,重音减十二度和音齐竹在强拍、弱拍位置不断变换,并且越来越密集,紧张感油然而生。由乐句引出乐句,在演奏快速齐竹技法的同时,左竹声部跳进演奏以四度、五度音程关系为主构成的主题旋律。若全部采用本位音演奏旋律,音位距离较远,大部分扬琴演奏者左竹的演奏能力相对右竹较弱,而主旋律都在左竹声部,为了减少音位跳进距离,建议采用二位音结合本位音演奏。曲作者创新结合多种高难度演奏技法,采用快速和音齐竹结合左竹音位跳进,在不断变换重

22、音位置的情况下,要求兼顾保持速度稳定、把握音位准确性与控制重音力度与音色。此处高难度技法的有机结合加强了演奏难度,提高了演奏水平和技术要求,推动了扬琴齐竹演奏技术发展。谱例 7第 15-21 小节急速的快板后半段,独奏扬琴在连续十六分音符快速密打后由半音进行渐强推进至具有京剧音乐风格的华彩性旋律,旋律中的快速和音齐竹结合右竹半音进行由慢渐快,演奏音色具有颗粒性,和音齐竹十六分音符演奏速度达到了每分钟 140 拍,对于齐竹的速度和力度持久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突破了快速和音齐竹半音进行的演奏技术难度。谱例 8第 208-215 小节2022 年第 6 期2快速连竹八连跳演奏技法笔者认为乐曲中最

23、为耐人寻味之处是第二乐段对比的慢板,由弦乐声部演奏连绵不断的长音来塑造静谧神秘的氛围,8 小节后引出独奏扬琴快速连竹八连跳,在左右竹交替间、集点成线塑造的线状旋律。八连跳的速度要达到每分钟 56 拍,左右竹要保持音量、音色、速度平均,左右竹交替衔接处没有痕迹,演奏中要严格控制手腕运竹的高度和速度,并且运用气息配合演奏,营造连绵不断的听觉效果。曲作者没有采用中国扬琴常用的演奏技法轮竹,而是使用了快速连竹八连跳演奏技法,笔者猜测是因为快速连竹八连跳演奏技法相对于轮竹技法,音色更为纯净,情绪相对平静。慢板至展开段是力度由弱到强、速度由慢到快、情绪由平静到爆发的一个乐段,所以曲作者在乐段开始处按耐着、

24、蓄积着力量,慢慢推向高潮。谱例 9第 224-225 小节作品给予独奏扬琴以充分展示其繁难技巧与华丽音色的炫技性表现空间,不断变换、富有律动的节奏型结合高难度演奏技巧,包括快速和音齐竹、快速八连跳、不规则重音、快速密打等。高标准地完成这些技巧,是对于演奏技术上的高难度挑战。演奏技术是音乐诠释的基础,而诠释这部作品的重点是对于乐曲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对独奏与乐队之间的织体关系有准确的认知。本文围绕徐昌俊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多方面创作立意,并结合协奏曲的体裁特性以及本人的演奏经验,探讨了乐曲的风格内涵和演绎策略。笔者认为,此曲的核心意趣在于“融合多元音乐语汇讲述中国故事”。徐昌俊教授较早关注民族器乐领域的创作,数十年来在此领域深耕细作,成果丰富。作为中国音乐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的一系列创作始终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音乐风格为基调,以中国审美观念为取向,为中国民族风格的协奏曲创作探索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扬琴协奏曲凤点头不仅传承了民族音乐精髓,而且在融合多种音乐体系的过程中,找到了扬琴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创新发展其演奏技法技巧,极大地拓宽了它的舞台表演形式,为中国扬琴音乐经典曲目的建构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凤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