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本课题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科研成效,进一步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增强课题意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如何实施,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通过讲座、查阅资料、学习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等,让课题组教师深刻认识到:古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共同的真知灼
2、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仅靠单纯的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针对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好奇心极强的特点,课外阅读极具重要性、紧迫性,不能忽视、不能拖延。有了明确的课题意识,教师从心底里接受了课题研究,愿意、喜欢课题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发动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倡导教师做“学习型教师”,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建立教师读书学习的“四个一”制度,即每人每天学习报刊、杂志1个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书籍(有时尽量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两份报刊(其中有一份
3、必须是教育教学杂志)。 通过学习,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知识丰富了,增强了文化底蕴,说话的底气足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引导: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读物推荐、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也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二、创设读书氛围,共建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习惯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创设了读书氛围,使学生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书的世界。 1、提供丰富的书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期初,老师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两本书,这样班级图书角就有60100本书了,选择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
4、图书的出借、归还登记工作,班级之间互相换书看。鼓励同学利用零用钱买书、订阅报刊、杂志,并互相传阅。 2、保证时间。学校规定每个班级至少要抽出2个早读、3个午自习的时间,供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放学后在家看书0.51小时。老师布置作业尽量做到精、巧、活,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创设读书校园文化。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贴着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等。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出“课外阅读”主题专刊。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栏上有同学们的读
5、书笔记、手抄报、剪帖本、优秀作文。课外时间,同学们也经常捧着书,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学生看了不健康的读物,对身心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要教会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读物。阅读经典名著。如: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三字经、千字文、四世同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材拓展性阅读。如学习了狱中联欢就读红岩,学习
6、了小英雄雨来的节选就读小英雄雨来一书,学习了飞夺泸定桥就读星火燎原第三集等。其他方面的阅读,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世界、鸟类奇观、歇后语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华上下五千年 2、方法选用。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充分汲取知识的营养,陶冶情操。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小学生好表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
7、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讲。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古诗词朗诵会”、“讲故事比赛”、“好书推介会”、“主题阅读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深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2、展。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置“手抄报园地”、“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台”。展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写下的感想体会。学生时常抬头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3、评。通过学生评、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采蜜能手”、“故事大王”、“小书迷”等,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
8、大的魅力,它们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课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面拓宽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提升。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快乐成长。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课题的经验成果总结及分析课题实施内容:开展“读书会”活动,激发读的兴趣。召开“读书会”,在教室里设一个读书角,开展奉献一本书,阅读百本书的活动,做到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优美生动的文章,把自己阅读到的最动听的故事、最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9、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不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这样由读到讲,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读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书本中寻找乐趣,去体会阅读中得到的愉悦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以课文为范例,大量阅读课外书。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
10、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这些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揣摩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掌握精彩语句片断,将来为已所用。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周
11、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抽一定时间互相检查。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加强方法训练,养成阅读“四步”和“五动”的习惯。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这里我们所说的两大习惯是:“四步”读书的习惯(“四步”是指“一粗、二细、三精、四记”。“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理清脉络,搞懂词句。“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四记”指把读完一篇文章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
12、,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和“五动”的习惯(“五动”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想”有机结合的习惯。)。多方实施,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基础。重视语感培养,奠定阅读基础。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能领会含义,识别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培养语感有下面一些做法: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在积累词汇中增强语感;重视朗读对促进语感的作用;在写作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组织各种有利于发展语感的听说活动。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意志品质。小学生年龄小,好
13、奇,爱动,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够稳定,常常随情绪的变化和外界的刺激而转移。这对于培养专心读书的习惯,是一个不利的因素。针对这一点,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善始善终的意志,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 阶段性的研究成果:1、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加强。2、根据实施方案,首先探索阅读指导策略(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和阅读指导课的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等)。 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考:由于本人理论基础较弱。在探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活动脱离学生
14、的实际,不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融汇贯通,出现为读而读现象,误入一种形式主义,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下阶段要把如何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自主化、自觉化品质作为一个探索重点。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研究”中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取得一定成较,但研究尚停留在低层次中,有待进一步深入提高。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课题论文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淮安市凌桥中心小学 周建飞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和重要标志。教师要使学生在把握词语的确切含义积累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
15、读习惯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中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第一,教师范读,让学生感知语言初识语感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形成最初的对言语理解,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顺应语感直觉的特点,构建最初的感觉。教师范读时,自己首先要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进入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把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情感体
16、验。同时,根据范读时的轻重、缓急、停顿、语气、语调,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加上有意识的模仿,更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第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象,使其进入境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度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喜欢阅读的“乐之者”呢?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的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形
17、象的画面,奇妙的想象,能促进学生的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遐想。第三,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其感觉体验,促其领悟文中之情。“读书百遍,其议自见。”训练感悟的最佳途径是读读背诵。按照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熟读背诵能让书面的一切语言因素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印象。有了感悟,无论听话还是读书,都能理解其含义,感受其形象,判断其正误,体察其具体应用中的细微差别。培养语感,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许多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甚至熟练的背诵课文,但朗读时没有用心体会课文的情感。因此,我们诱导学生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
18、课外阅读淮安市凌桥中心小学 宋德祥阅读为孩子开启了太久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引发高雅的谈话,并能培养高尚情感及思维的深度;阅读能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意义阅读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但淡淡重视阅读教学还远远不够,那样的话学生所得的知识无疑是狭隘的,要想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教师到底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们课题组老师经过研究发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
19、自觉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刚进行课外阅读的小学生,教师更应该时刻注意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动机,使他们时刻把阅读与兴趣结合在一起,他们才不会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半途而废。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地激发者。教师应尽可能将学生全部调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一些课外阅读。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非常感兴趣,总会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会比课文内容还专心。这时老师再及时地告诉学生是从书中获得的,你们只要多读书就会像老师一样懂得很多很多。老师还可以适当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他们进行阅读,使学生对那些知识产生兴趣,学会欣赏,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二、选择适合
20、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好的书籍对学生会受益匪浅,有的坏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选择书籍非常重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学生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重点向学生推荐这类的书籍,如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小学版实用文摘。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如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我要求学生:一要读准字音;二要了解大意;三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要明白道理。在阅读寓言故事时,要求学生:读寓言要明白大意,解决疑问,领悟寓意,善于联想。通
21、读古诗时,要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阅读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们成为会读书的人。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仅仅是“阅”了、“读”了,甚至是背下来,但不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对作品没有理解和感悟,也就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过不几天就会忘记,跟没读一样。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的能力的培养。四、培养学生自觉地课外阅读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对学习才有更大的帮助。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教
22、师应重视家校联系,构建校内校外沟通、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放校园图书馆,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学生有时间时,随时可以拿到一张报、一本书来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
23、越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一个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之后,他就会主动地去阅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热情而耐心地去参加各种语文竞赛活动,他的语文能力也就会在阅读和活动中得到提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淮安市凌桥中心小学 王行军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较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大量的阅读的获得,语文水平的提高就举步维艰。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的快乐中享受人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在自己平时
24、的教学中主要尝试了以下几个办法:一、激发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1创设情景,包括模拟文中的场景、提供道具、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中与学生以起朗读、表演。融洽阅读的气氛,分享阅读的快乐。2营造一个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的汇报心得,可以设阅读擂台读优美语段,也可以改编课本或课外剧来演一演。3采用激励式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来自于老师、同学,也可以来自于家长。让学生在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下不断增添前进的勇气。二、自读自悟,乐在其中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25、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阅读乐趣。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留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读。另外,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可以随时质疑问题。我把学生质疑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班内交流解决,在这个环节学生各抒己见,都非常积极,因为他们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了。此时,我无需再多言,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升华了课文,在阅读
26、中孩子们释放了自己的灵性,再现了创造力,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灵阅读课文。三、边读边想,边想边画。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中,学生在书上留下自己的评点,评点的内容包括:关键词语和特别精辟的语句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还可以随手记下阅读时的联想和感悟。这样对文章就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当学生再次翻看时看到自己的批注和评点就能很快回忆起学习的内容来。四、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小毛病: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就马上打报告问我“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老师这个词什么意思啊?”老师似乎是他们的自动字典、词典。我想老师在的时候可以问老师,那么老师不在的时候呢?没有
27、人可以问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我开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工具书帮助自己扫除字句方面的障碍的能力。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新词要查词典,自己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再遇到问题要问我的时候,我就会说老师也不清楚你查查字典或者词典自己解决,解决了在来教教老师吧!经过长期的强化现在学生们已经可以自觉的快乐的阅读。五、养成朗读、背诵的好习惯。朗读和背诵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感悟,也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极大的丰富学识,还可以
28、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背诵的训练使得背诵能力得到提升,背诵也就不再是艰涩畏途,而是积学储宝的手段了。六、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播种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种一个动作,你就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你就收获一个命运。当我们为学生播种良好的阅
29、读习惯,并督促他们去体验阅读的美好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会因阅读而灿烂。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淮安市凌桥中心小学 陈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认识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综合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热情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和学生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0、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意识,激起求知的欲望。如:营造和谐扭转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确保学生的阅读理解人性化、正常化;简介材料内容:教师简要介绍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阅读材料有初步了解并产生细读的愿望;巧设内容悬念:教师简介阅读材料的人物命运或故事发展,讲到精彩处戛然而 止,提出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后了解的要求,学生的好奇心势必趋使他们迫不及待地阅读,欲置不能;引发认知矛盾: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状态,能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好奇心,引发积极阅读的热情。例如教学田忌赛马,教师提出
31、:田忌用三匹马与齐威王的三匹马赛跑输了,而孙膑还是用田忌的那三匹马与齐威王赛跑却赢了,怎么可能呢?学生便迅速产生阅读寻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克服阅读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阅读障碍主要表现在:阅读习惯:摇头晃脑、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情绪不安指读、不教人读书、捧书太近或太远、头歪斜或书本歪斜;朗读声音:过高过低、音单调、唱读、发音不清;朗读错误:添字漏字、重复字词、前后词颠倒、用其它字词替读造成这些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生物学的原因、有的是情绪因素造成的、有的是教育方法问题学,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问题,尽早进行针对性纠正,从根本上克服孩子的阅读障
32、碍。 2、学会提问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集,并能使学生产生大的阅读能动性,积极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认识论角度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梳理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阅读状态。老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题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尽情地提,提充分。踊跃提问,体现为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反映向创造性阅读的追
33、求精神,它是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创造性阅读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养成批阅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好习惯。批阅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一种方法,它是学生钻研、分析、理解文章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批画,就 是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文章进行思考,对文章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全过程。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用文字记录感受、用符号代表不同含义的语言。比如生字的符号“”,新词的符号“”,比喻句的符号“”等等。当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色笔作不同的批阅,以求区分、醒目。
34、三、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1、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 有的老师上课,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常为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好的答案大花时间,让学生玩“小猫钓鱼”的游戏,直到“钓”到那个答案为止;当学生回答难合己意时,则干脆自己代替学生把答案讲出来。这样,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被无情地挤掉,甚于学徒的思维和能力是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就很难说了。其实,我们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读后的话,由学生自己说。 学生自己的说,是为了表达主体的理解结果或者说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陈述,是构成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只有突破为教而说的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
35、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说罗嗦,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对胆小或不善说话的学生,老师更要鼓励,多给机会,精心指导。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篮运大大增强。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能创新阅读教学,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
36、来。 2、理解不脱离文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读者的个性化阅读表现为“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会是“雷姆哈特”,因为文本的原意、价值取向是一定的,所以,只能是在探寻文本意义的同时体现个性化阅读,不能把它们颠倒过来。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 我们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可以是指结合获得的知识的阅读,或是结合生活的阅读的体验,可以是结合获得的体验的阅读,可以是结合想象的阅读,交换言语形式的阅读,还可以是结合画面的阅读等。但
37、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符合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存异,就是鼓励学生的阅读感悟。 3、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去指导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是情感型的,情感的党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
38、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由于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德国一位教育家讲了一个知识建构方面有趣故事:一只青蛙给小鱼讲起陆上奶牛的样子,小鱼从没见过奶牛,头脑中形成的印象竟是一条长着两角,鱼的身体有奶牛花纹,鱼腹下有四条腿的“奶牛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带有个体的特点的。教师应
39、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4、处理好“误读” “误读”,是不能正确理解文本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阅读。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等的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关注就会不同,投射到文本上,误读就是难以避免的。误读有“正误”与“反误”之分。“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和创作本义有所偏差,但作品本身却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对正误,老师不防舍弃批
40、评,反而适度鼓励。如,跳水一文,课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在危急时刻,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学生却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笔者曾听过跳水一课的教学,对教师提出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的问题, 一位同学的答案是:作者想告诉人们越是平安的时候越是要保持警惕,防止事故的发生。老师问她依据是什么,她说课文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在“风平浪静”时发生的。显然,这位同学对跳水的解读是美丽的误读,并明显带有时代的痕迹。这几年、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安全问题强调给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并由此迁移到对跳水文本意义的理解上来。老师弄清她的想法后,肯定了她的独特感受,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对学生的反误
41、,一是要宽容但不纵容。宽容,要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的鼓励,错就是错,经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二是要引导。时代背景不了解,经适当补充;需要调动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的,要引导学生联想;缺少相应阅读方法的,要给予点拨。 当然,我们说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主张学生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完全摒弃了基本阅读。教师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各项成绩)该课题组的负责人是学校校长,有着资深的课题研究经验,而课题组副组长则是学校中心课题组成员,同时也是副教导主任、广州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会理事、越秀区德育学会理事,工作十二年以
42、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师。教学方面,重视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教学素质提高,不断进修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任职期间,主动带领教师与时俱进,大胆地进行教改探索,积极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校内外教研活动中起组织、骨干作用,多次积极主动地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在校、区及市内上公开课,并得到区教研员、校领导及同行们的好评。自98年起连续6年被聘为区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同时也参与学校每周的教科组会议,发挥骨干作用。课题组的成员老师全部为学校中心课题组成员,并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其中,冯海珊老师和梁少珍老师均为语文科科组长,陈少静老师和李一帆老师均为年级级长。他们均多次在省、市、区上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课并获得优秀奖项。学
43、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一直有着浓厚的科研气氛,在“十五”期间学校参与的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分支课题优质服务专业发展获得了总课题组的一致好评。学校长期聘请了广州教科所的傅荣教授做课题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大环境指引下,本课题的开展有了一定的实际基础,有专家的指导,对课题的开展更是起到促进的作用。主要参考文献:1、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 孙云晓 邹泓 北京出版社 2006.52、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 孙云晓 孙宏艳 北京出版社 2006.53、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理论专著) 孙云晓 张梅玲 北京出版社 2004.14、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沈德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现代教育论集 成有信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困难儿童与天才儿童 袁 军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执笔人:陈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