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从实际出发,以( )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A、运动项目 B、教师 C、学生的发展
2、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 ),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
A、运动技能 B、游戏规则 C、体育知识
3、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课时要求是1—2年级相当于每周 ( )学时。
A、4学时 B、3学时 C、2学时
4、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社会适应
5、1—6年级,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 ) 。
A、快乐 B、乐趣 C、兴趣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哪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 )
A、形态 、机能、素质 B、形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
C、身高、体重、肺活量
7新课程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 )的评价体系.
A、自由发展 B.健康发展 C.全面发展
8、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 )
A.教学方式的转变 B.教学行为的转变 C.学习方式的转变
9、新课程强化评价的( )功能
A. 尊重 B.激励 C.选拔
10、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 )
A、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
B、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C、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11、体育与健康课的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为: ( )
A、课程目标——水平目标——领域目标B、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C、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课程目标
1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是在: ( )
A、2002年 B、2005年 C、2007年
13、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我国中小学学生耐力素质已二十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为了改变现状,必须采用下列哪项措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 )
A.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 B.体育课加大运动 C.举行长跑比赛
14、课程评价包括( )、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
A、互助评价 B、学生的学习 C、学生评价
15、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 ),而后者则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A、增进学生健康 B、增强学生体能 C、增强学生体质
16、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 ) 的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A、现有运动项目 B、原有运动项目 C、开发运动项目
17、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依据。包括( )
A、水平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B、水平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C、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18、运动技能现成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
A、技能现成、适当速度、反应自动化
B、初步现成、技能巩固、熟练技巧
C、运动感知、表象运动、技能现成
19、下列不属于体育课课中常规的是( )
A、上课仪式 B、课中的要求 C、器材的整理和归还
2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坐位体前屈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 )位小数。
A、1 B、2 C、不保留
2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 )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A、体能 B、身体 C、素质
22、下列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 )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篮球比赛 C、运动会
23、根据“学法=个人的学习方略”这一认识,下列说法不准确地是( )
A、学法是因人而异的 B、学法是靠学习行为展现的 C、学法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
24、在体育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 )
A、器材 B、情景 C、音乐
25、体育教师将某一教材内容按授课时数制定的教学计划应是( )
A、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B、单元体育教学计划 C、课时教学计划
26、三维体育观是指( )重点强调的是社会的价值,又称人文体育观。
A、生理、心理、社会 B、生理、心理、文化 C、竞技、娱乐、健康
27、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 )
A、突发事件处理 B、批评与纠正 C、说明与榜样
28、下列哪种形式属于校内锻炼?( )
A、家庭体育 B、课间操 C、校外自我锻炼
29、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计划是指( )
A、某一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案
B、学期教学内容的实施计划
C、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
30、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形式有几种( )
A、3 B、2 C、4
31、直观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
A、运用各种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B、借助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观感知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C、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进行教学的方法。
32、下列有关目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程目标通过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B、课程标准设立了五个领域目标,六个学习水平
C、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33、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 )
A、定量评定 B、定性评定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4、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精神和( )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A
A、社会 B、心理 C、生理
35、学生健康测试成绩达到( )分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
A 、 80 B、75 C、76
36、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一般在哪个学段采用比较合适?( )
A、高中学段 B、1~6年级 C、7~9年级
3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每周几个学时?( )
A、4学时 B、2学时 C、3学时
38、下列目标属于身体健康领域目标的是:( )
A、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B、发展体能; C、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39、小学每学期不少于8项运动技能教学,考评不少于( )
A、5 B、6 C、4
40、肺活量体重指数是指( )
A、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体重 C、体重÷肺活量
41、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有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 ) 。
A、综合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兴趣性原则
42、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发展性水平是( )
A 、水平五 B 、水平四 C : D 、水平六
4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四类教材层次,他们是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 )。
A、学习类教材 B、锻炼类教材 C、简学类教材
44、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 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 )四个方面。
A、技能 B、技巧 C技术
45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 ( ) 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 、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A、指派分组 B、随机分组 C、自行分组
4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水平( )中运动技能领域开始要求学生从观看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
A、水平四 B、水平二 C、水平三
47、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 三 中( )领域中开始要求的。
A、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运动技能
48、身体健康是指 ( ) 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A、健康 B、个体 C、身体
49、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 )
A、校长 B、教导主任 C、体育教研组长
50、下列不属于体育教学方法中直观法的是( )
A、示范 B、指令和口令 C、教具与模型演示
参考答案
1、C;2、B;3、A;4、B;5、B;6、A;7、C;8、C;9、B;10、C;11、B;12、C;13、A;14、B;15、C;16、A;17、A;18、B;19、C;20、A;21、B;22、B;23、B;24、B;25、B;26、A;27、A;28、B;29、A;30、A;31、A ;32、C;33、C;34、A;35、C;36、C;37、A;38、B;39、A;40、A ;41、A;42、C;43、B;44、C;45、B;46、C;47、A;48、B;49、C;50、B;
二、是非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3、《课标》中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4、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为每周4节体育课,五至六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
5、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都属于身体形态项目。
6、健康不仅是在身体上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完善或安定的良好状态。
7、水平目标是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8、各种类教学计划的格式,在规定计划内容要求的前提下,由各学校自行设计,以体现各种教学计划方案制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9、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10、在实施《标准》时,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
11、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出,必须彻底废除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玩"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想、玩中会。
12、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淡化技能教学。
13、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14、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15、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16、体质测定包括测量和评价两个方面。
17、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18、《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该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19、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中的自我,既能顾及生理需求又能顾及社会道德的要求,能面对现实问题,积极调适,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0、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1、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来看,体育课程已不再是单一的“强身健体”课程,而且是一门具有多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22、《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3、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组织不应该是体育教师份内的工作。
24、广播操、跑操等活动方式,是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25、台阶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
2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是将体育内容与健康知识相叠加。
27、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而达成目标的。
2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优秀级必须达到85分以上。
29、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属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每学年都必须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测试。
31、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32、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3、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800或1000米跑项目达不到50分,即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合格。
34、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35、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活动,这种体育教学方式称之为“放羊式”教学法。
36、根据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任课教师要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从生理、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3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学段教学实行目标统领内容。
3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划分为六个水平段,其中6年级为水平三。
39、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完整和动作的细节。
40、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
41、学习评价的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42、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包括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43、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4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 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 四类教材层次。
45、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 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46、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 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 、课的组织教学 、突发事件处理。
4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测验项目上与原标准相比,增加了一些选测项目。
48、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9、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 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 五个方面。
50、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一的运动技能领域。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