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体系构建与未来展望_吴陈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105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体系构建与未来展望_吴陈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体系构建与未来展望_吴陈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体系构建与未来展望_吴陈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期(总第 期)成人教育 :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内涵、体系构建与未来展望吴陈兵,谭宇曦(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贵阳)【摘 要】学习型乡村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对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加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和网络教育建设,以构建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存在教师队伍短缺等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学习型乡村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政府顶层设计能力,增强政策法规保障,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关键词】学习型乡村;乡村振兴;终身学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青年项目“指向教育

2、均衡发展的农村教研工作转型研究”,项目编号为【作者简介】吴陈兵(),男,贵州松桃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贵州省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成人教育;谭宇曦(),女,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乡村振兴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教育是人才振兴之本,以教育领航学习型乡村建设对我国乡村振兴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

3、现实意义。一、学习型乡村的内涵厘清学习型乡村的内涵是建设好学习型乡村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学习型乡村的概念、特征及其基本要素,加强对学习型乡村本质的深度理解,力争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一)学习型乡村的概念为了明晰学习型乡村的概念,笔者对当前学界对学习型乡村的概念界定进行了文献梳理。从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对于学习型乡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尚少,但可以归纳和总结出学界对学习型乡村的定义,主要基于如下三种。.创新型:超越传统方式实现乡村创新发展有学者提出学习型乡村是指具有持续增长学习力的乡村,是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的乡村。同时,通过学习能激发农民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建立起乡村

4、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有学者认为学习型乡村与传统型乡村在教育模式、学习范围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学习型乡村以学习赋能乡村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以上学者对于学习型乡村概念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学习型乡村不同于传统型的乡村,学习型乡村是挖掘乡村本土特色,并以学习作为乡村的主要发展底色,激发农民以学习为动力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利用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建设学习型乡村,最终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乡村社会。.组织型:多重保障和机制维持乡村发展有学者指出所谓学习型乡村,就是用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农民终身学习的乡村。学习型乡村的建设不仅涉及知识的获取形式

5、与方法,还涉及组织内部的任务模式、组织结构、工作机制与流程等一系列要素的优化与重组。学习型乡村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促使学习型乡村的外延与内涵有较大的扩展。同样,有学者也指出学习型乡村的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终身性,而且还强调学习的组织性,它是与终身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上,学习型乡村是在建立多重保障和机制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宏观领导层面的外援式推动作用,从而激发农民以学习为动力实现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乡村。.民主型:民主管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学习型乡村是民主的乡村,也是人人皆可学、人人都有权利参与治理的乡村。因此,学习型乡村是一个人人平等、公正、民主的乡村。学习型乡村不仅要

6、激发农民主动学习的意愿,还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夯实学习型乡村基础的内在要求,应为学习型乡村构建长效机制。已有研究表明,学习型乡村也是农民学会民主地改变自身学习条件的乡村。农民通过学习使他们获得具有调和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和谐关系的潜在能力。进而言之,在学习型乡村中,农民可以通过其拥有的民主权利促进乡村文明和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综上,虽然目前学界对学习型乡村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学界一致认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战略。(二)学习型乡村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为我国学习型

7、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学者指出,学习型乡村具有五大特征,即学习者的全面性、学习目的的自觉性、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学习机构的开放性和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也有学者提出了学习型乡村的四大特征:学习的社会性、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开放性和学习的终身性。通过学者对学习型乡村特征的研究可以看出,学者对学习型乡村特征的论述各有侧重,但都聚焦于“农民”“学习”“发展”等关键词。因此,笔者将学习型乡村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二是坚持以学习为动力,三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四是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农民性: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靠“输血式”人才引进,最主要的还是要激发本地农民

8、的内生动力,造就一批为当地学习型乡村服务的本地人才,从而推进农民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由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所决定的,在学习型社会中,人时时、处处皆可学,人是学习的主体;二是由人的发展本质所决定的,只有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意义,学习型乡村的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在学习型乡村中“人是目的”“人是主体”,“人是作为学习者的一切”。为破除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助推乡村振兴以及新时代“四化”同步发展,我们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

9、农民为主体,回归人文关怀的本意,以尊重农民的自我意识为逻辑起点,以促进农民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是学习型乡村的显著特征。.学习性:坚持以学习为动力学习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其内涵因人们的理解各异而有所不同。有学者指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当前,全球将迎来知识经济时代,这预示着必须大力号召人们通过学习适应知识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学习型乡村作为以学习促进发展的基层组织,应致力于实现“人人皆学习”愿景。农民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10、,也可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通过学习能够摒弃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将科学理念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二是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农民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学会文明行事,助其树立遵纪守法意识;三是通过学习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形成人人学习向上的良好风气;四是通过学习能打破乡村固化的阶层思维,创造人人平等的乡村社会。.服务性: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乡村发展的目标在于“为农”“向农”“富农”,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服务,培育人才。学习型乡村在组织保障、法规制度保障、财政保障、人才保障方面都需要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服务

11、于学习型乡村建设。这种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上,国家和政府部门能为农民谋生谋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在乡村中占优势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在文化建设上,国家和当地政府将会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吸引社会机构对学习型乡村的关注,从而建构更为完善的乡村教育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机构。因此,没有国家、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学习型乡村建设工作就会因领导力缺失而难以开展,因而需要坚持国家、政府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全方位服务学习型乡村建设为宗旨。.可持续性: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主

12、要体现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中提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综合框架的关键,教育是我们努力适应变化、改造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的核心。”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也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社会改革方案,而是当代中国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或动力。学习型乡村就是在乡村中建设学习型社会,因此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其发展目标应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乡村的发展目标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学习活动是农村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发展进步的连续性和为社会持续贡献的动机所

13、驱使,学习不是一时的、临时起意的或一次性的,要培养农民的终身学习理念,保证全体农民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农民的可持续性学习,能够不断激发他们建设学习型乡村的内生动力,从而推进农民和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全民学习:以全民学习为建设基础全民学习要求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形成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即我国的每一个国民,不分年龄、性别、民族,人人都应当热爱学习,有条件学习,并学会学习,使全社会逐步消除文盲。有学者提出,创建学习型乡村的核心就是学习的社会化,使每个农村社会成员都树立“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理念和学习风气,使建设学习型乡村成为共识。因此在学习型乡

14、村建设中,全民学习意味着不论男女老少,全体农民皆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满足农民的自身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顾明远指出:“只有全体人民真正享受到教育的权利,社会才会进步,个体才能不断完善,得到全面发展。也只有社会每个成员都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会步入现代化社会。”也就是说,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必须将“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即以全民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乡村的基础。.终身学习:以终身学习为建设路径终身学习是从学习的持续性角度出发,即个体不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在学校外为促进自我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能主动进

15、行学习,并将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和扩展的无限性,决定了“学无止境”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运行准则。因此,为了建设与“学无止境”相适应的学习型乡村,就必须建立一个终身学习体系,使农民时时可学。以终身学习为路径建设学习型乡村,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建设终身学习文化,包括终身学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尤其是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二是建设农村地区的终身学习体系,即以农村中小学为基础,建立起涵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体系,并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远程教育,逐步建立起由县至乡的终身学习网络。.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目标全面发展是从

16、个体学习的结果角度出发,即在学习型乡村中,通过农民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逐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建设学习型乡村就是为了通过个体学习、终身学习来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以全乡村的学习和创新来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而学习型乡村的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和农民共同发展的目的。诚然,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乡村良性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学习型乡村是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全体农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成为学习型乡村

17、建设的应有之义。乡村的发展需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农民更好地回馈于乡村建设。同时,我们只有将乡村庞大的人口基数转化为人才资本优势,最终推动农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二、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构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指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习型乡村建设强调学习是振兴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突出了学习的大众化、持续性和普及性。有学者提出在学习型乡村中构建教育体系,需要整体改革农村教育,形成“实虚并举,一体两翼”的农村社区教育总体格局。其中“实虚并举”是指实体教育机构和虚体教育平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8、“一体两翼”的含义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体,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为两翼;其二,以正规教育机构为主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为两翼;其三,以科学知识教育与综合技术培训为主体,文化体育和健康休闲娱乐活动为两翼。基于此,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应包括四类教育,即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和网络教育,如图 所示。(一)正规教育:教育体系中的强壮根系正规教育是在国家统一化、标准化的前提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活动。学习型乡村教育中的正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提升的奠基工程,在学界对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中,把学校教育

19、、尤其是基础教育,放在了学习型乡村教育发展的首位。而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则强调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服务的意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承担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在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地区还建立职业教育机构服务当地学习型社会建设,如天津市建设区域型服务终身学习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服务区域终身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二)非正规教育:教育体系中的坚韧树干非正规教育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这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柱,并且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起核心作用。学习型乡村教育中的非正规教育主要包括成人教育和老年教

20、育。在成人教育方面,成人是建设学习型乡村的主体,成人教育也就成为了学习型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关键环节。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多份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文件,比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都充分肯定了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发展成人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些文件有效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譬如河南省结合省情、民情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地方产业特色为基石,制定了当地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机制。在老年教育方面,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而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则有利于加强老人与乡村社会的联系与沟通,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农村老年群体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老年教育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

21、模式,实现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并注重老年教育课程的灵活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总之,老年教育已成为积极为老年人服务的重要手段。(三)非正式教育: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支干非正式教育是指教育活动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还没有从日常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非正式教育弥补了正式教育的不足,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具有灵活性,并且涉及范围广,时间长。譬如在农村图书馆、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开展的育人活动等。学习型乡村的形成,离不开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具有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信息科学和开发人的智力资源的职能,其中以教育职能最为重要。图书馆在学习型乡村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

22、作用。在学习型乡村中,通过非正式教育机构的建设,农民有了可以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并借助有特色的非正式教育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四)网络教育:教育体系中的营养液网络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利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实现了零距离教育,打破了时空、地域和对象的限制。由于农村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极其欠缺,网络教育就成为农村接触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平台。乡村教育管理部门要科学制定农村网络教育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互联网 ”优势,打造“平台 课程 服务”的线上和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互动式教学、全流程追踪、全方位组织学习和线下优质资源的共享。我国具有不同类型的网络教育,如国民教

23、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需要整合不同教育类型的优质资源,形成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有效利用的网络教育体系。网络教育作为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中的营养液,可以加速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使乡村中的不同类型的农民都能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以教育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学习型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差相比于城市教育资源的丰富、家庭文化资本的敦实,我国乡村学校存在教育资源短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当前,我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乡村教师能力薄弱,比如乡村教师对学校教育与农民教育概念不清晰,农民教育需要的是教产结合

24、,而不是产教结合,这导致乡村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迎合农民的自身需求,农民始终需要的是实现物质上的满足,因此生存教育始终是农民较为迫切的教育需要,如科学种植技术等;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关注农民的主体地位,导致农民的学习意志消沉。此外,学习型乡村建设还存在教学条件差的问题,比如在教学设施上,乡村教学物质资源不足,信息化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校园图书馆、现代远程教学设备等都亟待完善。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农村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的培训,他们习惯于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没有树立终身学习和为农村现代化服务的理念。例如,曲阜市为建设学习型乡村开

25、展“百姓儒学”活动,儒学讲师都是一些学校教师和校外儒学学者和儒学爱好者,师资不仅专业化水平低,而且数量少,这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二)责任主体意识淡薄,缺少有效责任机制在宏观层面,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意识淡薄,在制定学习型乡村发展规划时,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考虑欠周全,忽略了农民的自我需求,这使得国家政策在宏观层面上不能充分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不利于农民得到全面发展,同样不利于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责任机制缺失,政府没有从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学习型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对于建设学习型乡村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动

26、力不足。譬如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部门通常将普通教育的发展模式直接套用于农村职业教育,这样的直接嫁接必然导致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学习型乡村建设,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政府责任的缺失还体现在学习型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运作机制缺失,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把学习型乡村建设作为工作考量的评价机制来抓。在微观层面,一些农村地区基层组织对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理念不清,加大了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困难。从组织活动上看,部分基层组织把学习相关的活动、培训等,都贴上了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标签,使学习型乡村建设在部分农村地区仅仅流于形式。可见,学习型乡村建设在组织上还存在结构松散、随意,不成体系的问题,这也直接

27、影响了农民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三)缺乏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不足制度是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外部保障。目前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还处于初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未出台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相关制度,仅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发现,上海市分别于 年和 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乡村试点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上海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两个文件,提出了八项有关学习型乡村建设的任务。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确保了上海市学习型乡村建设有方向,有标准,使得上海市学习型乡村建设成效在全国最为显著。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尚未颁布有关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法律规章制度,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尚且不足。由于

28、缺乏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经费投入也较少。然而,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学习型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因此,经费的短缺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对于建设学习型乡村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加重了农民学习的负担,也严重桎梏了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四)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农民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对学习型乡村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很难进行深度学习;二是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学习型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三是农民对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态度消极,大部分农民对学习型乡村建设前景感到悲观;四是信息渠道单一,农民对学习型

29、乡村建设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他们获取学习信息的途径存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五是农民参与态度和行为表现不协调,大多数农民是被动的参与,这也说明我国农民自主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六是农民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层次低,绝大多数农民对于学习的需求仍然以生存教育为主,其他较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足;七是农村学习氛围淡薄,很多农民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不浓厚。由此可见,当前农民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学习的参与度也不高。学习型乡村建设不仅是为了农民,同样也要依靠农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成为受益者。因此,若失去农民的积极支持,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很难焕发新风采。四、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未来展望总体而言,我国关于学

30、习型乡村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学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基于问题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一一破解这些问题,不仅要靠乡村的内涵式发展,也要靠外援式的社会和政府支持。因此,未来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打造教师专业队伍,确保教师地位的提高;加强政府统筹顶层设计,科学研制学习型乡村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型乡村建设政策法规,确保国家经费支持力度;深化学习型乡村教育机制改革,调动农民学习积极性。(一)打造专业教师队伍,确保教师地位的提高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而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振兴,进一步说,没有乡村教育的振兴,就没有教育的全面振兴。乡村教

31、育振兴的核心在于乡村师资队伍的优质化建设,同时农民接受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取决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此,要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有专业化教师之外,还应该补充一些适合于乡村社会发展的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技术实践能力过硬的人才担任兼职老师,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乡村建设。学习型乡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组建多层次的教师队伍,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并存,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并重,并吸纳一批积极投身于学习型乡村建设,专业对口的高素质志愿者。可以将专职教师纳入教师事业编制,还可以在社会中遴选“行业骨干、科技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具有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员和五老 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32、,并进一步考虑将兼职教师统一纳入教职工编制当中。其次,可以定期开展“学习型乡村教师”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使他们自愿服务于学习型乡村建设,构造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习共同体促进乡村教师个体的发展,带动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最后,制定学习型乡村教师考核制度,保障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应加强乡村教师评价工作力度,使乡村教师树立危机意识并注重自身职业规划,明确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学习型乡村建设总体目标之间的差距。此外,学习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完善乡村教师心智模式,以促进乡村教师良性发展。(二)加强政府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发展机制“农村建小康,关键在领导;创建学习型农村,关键也在

33、领导”。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组织分散,种种因素都使得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可以把学习型乡村建设当作人才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来抓。一是在思想认识层面上,政府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学习型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在制度保障层面上,政府部门应制定学习型乡村建设规划,营造学习型乡村建设氛围,在农村地区宣传终身学习理念,重点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如,政府部门可以统筹推进学习型乡村“管理建设服务”三位一体的改革机制的构建。在管理方面,政府部门应完善学习型乡村建设管理体系,成立学习型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在管理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构建学习型乡村建

34、设体系,从内容、激励、质量角度建设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在服务方面,政府部门应构建学习型乡村服务体系,丰富、拓展服务供给对象,构建学习需求服务体系,并搭建平台畅通学习渠道。三是在评价层面上,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将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型乡村建设任务。(三)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国家经费支持力度由于我国农民对“学习型乡村”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终身学习理念很难被广大农村群众所认同,同时农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水平不高。学习型乡村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乡村发展的自发作用,应加强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法规建设,促进学习

35、型乡村建设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一是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国家在政策统筹上的优势,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提供宏观引领作用,比如“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行政策倾斜”“明确学习成就认可制度和鼓励终身学习的措施”等。二是在法律法规构建方面,要确保学习型乡村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学习型乡村形成的标志之一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因此,我国应强化农民“终身学习”意识,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农村终身学习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订立国家“终身学习法”;二是修订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补充和渗透农村终身学习方面的内容;三是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外,学习型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

36、以及师资输入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教育的专款投入力度,为学习型乡村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财政情况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拨款。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也可以号召社会各界筹措资金或资源投资学习型乡村建设,使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拥有外援式发展动力,促进学习型乡村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调动农民学习积极性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确保该项战略的深入推进,需构建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体系。第一,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在农村地区农民最需要的还是农业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经济水平。而非学历教

37、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广泛性和生活性,能使教育目标与农民的追求相契合,教育内容与农民的需要相接轨,教学方法与农民的生活相耦合,所以非学历教育是我国学习型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在我国乡村振兴中有效融合“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具有网络化和开放化特点的教育发展模式,为我国学习型乡村教育体系开辟一条新途径,为我国不同的农民提供符合他们自身需求的远程教育课程。第三,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鼓励乡村基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阅读活动,推动“书友会”“农技推广站”等学习与培训宣传活动,提高乡村农民的学习意识。总之,要使农民认识到建设学

38、习型乡村具有双向经济价值,既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又可以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参考文献】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冯石岗,宋晓萌 学习型农村建设是我国的战略选择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邝金丽 论我国学习型农村的创建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孔令军 陕西学习型农村的现实依据与推进路径 陕西农业科学,():戴元妹 农村社区学习型组织队伍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新课程(下),():王洪才 学习型社会与教育转变 教育研究,():凌宏波 建设学习型新农村 传承,()

39、:陈廷柱 何谓“学习社会”:国外专家的若干见解 比较教育研究,():习近平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 人民日报,()冯石岗,宋晓萌 学习型农村及其成“型”之道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邝金丽 关于创建学习型农村的若干思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刘复兴 学习社会:原则与模式 教育发展研究,():侯龙真 曲阜市建设学习型乡村的对策探略:基于“百姓儒学”工程的反思 成人教育,():施良方 学习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孙莉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教育与职业,():江年攀 现代远程教育助力福建学习型农村建设探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0、:杨小玉 学习型农村的基本特征及其创建策略 重庆社会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顾明远,石中英 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光龙 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 教育研究,():黄惠珍 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建学习型农村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顾明远 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顾明远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求是,():朱新均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孙梅花 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重视学习型农村创建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

41、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冯石岗,宋晓萌 建设学习型农村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崔国富 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社区化发展探索 现代教育管理,():穆树发,李薪茹,李娜“职继协同双周推进”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综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张红延 学习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职业技术教育,():杜智萍 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日本的经验和启示 成人教育,():何娟红 建设学习型的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秦健 网络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42、学版),():刘增辉 以高质量终身教育迎接全民学习时代 在线学习,():谈松华 信息时代的远程教育:现状与展望 中国远程教育,():杨润聪,王宝林 社会资本视域下学习型农村建设探究 学习月刊,():丁利娟 农村学习型组织的培育和创建:以浙江平湖为例 南方论刊,():彭海虹,贾红彬 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实践研究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王敏 关于创建学习型农村社区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才智,():严娅 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现状分析:基于重庆市 区的调查 经济研究导刊,():王锦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 黑龙江高教研究,():胡瑞波 教师专业发展

43、的新思考: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视角 中国成人教育,():鲁秀美,李培湘 我国学习型农村的建构策略思考现代农业,():张竺鹏,陈乃林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中国成人教育,():郭江平 创建学习型农村的目标与思路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李维,许佳宾,史秋衡 把学习型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查代春 创建学习型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考古,():吴宏放 建设学习型社会面临的文化问题及对策探讨 理论与改革,():谭铁军 创建我国学习型农村的难点与对策 成人教育,():任为民 学习型社会、数字化学习港与公共服务体系 开放教育研究,():朱成晨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信息化时代的省思 电化教育研究,():,(,)【】,“,”,【】;(编辑 关永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