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_倪良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85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_倪良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_倪良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_倪良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作为一项浩收稿日期 2022-07-20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协同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19BKS201);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创业赋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与政策研究”(21BGL07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涵、经验与优化路径”(SK2020A0994)。作者简介 倪良新,男,安徽肥西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孟丽,安徽巢湖人,中共安徽省委党

2、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意味着中国资源配置逻辑将历史性地转向农业农村地区进行优先发展,这不仅在理念上要凝聚共识,也要在认知上形成总体框架,从而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宏观目标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实践的具体思路。进入新时代,中国乡村要振兴,必然要求乡村资源禀赋结构、乡村资源配置逻辑、乡村资源认知水平等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而达到与现代乡村功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实践等内在要求高度匹配。鉴于此,需要构建认知框架,从战略层面和策略方面思考乡村振兴的“资源来自哪里”“资源用于何处”“资源如何转化”和“资源何以重构”等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要求。

3、关键词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资源;认知框架中图分类号 F323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0304(2023)01-0023-08Consolid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under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NI Liang-xin,MENG Li,OU Shu-tong(CPC Anhu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Hefei 230022,Anhui,China)Abstract: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4、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aking the roa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eansthat Chinas resource allocation logic will turn historically to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areas.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build consensus in concept,but also to form a general framework incognition and

5、to transform the macro requirements of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into specific idea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guide the practi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o revitalize thecountryside,the endowment structure of rural resources,the logic of rural resource allocation,and the

6、cognitivelevel of rural resources must undergo historic changes,so as to match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modernrural function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construct a cognitive framework and ponder o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posi

7、tions and practical topics such aswhere are the resources from,where they are used,how they are transformed and how could they bereconstructed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strategic level and the tactical level.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urban-rural integration;resources;cognitive framework乡村

8、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倪良新,孟丽,欧树同(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22)第 37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37No.1Feb2023DOI:10.13880/65-1210/c.2023.01.006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7 卷大的改造乡村社会的宏伟工程和结构性改革,国家层面必然组织大量财政资源投入乡村,动员多元社会力量和各种类型资源进入乡村,同时鼓励乡村挖掘潜力不断激活乡村内部沉睡资源。

9、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全党、全国、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必将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入乡村振兴,城乡资源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历史必然终结也必须终结,乡村资源禀赋结构必然重构也必须重构。这种背景下,实践中迫切需要树立系统观念和整体思维,加深对城乡资源流动与乡村社会变迁关系、乡村振兴中的资源配置要求与评判标准、城乡资源主体诉求偏好差异性与互补性关系等机理、流程、规律的认识,系统提升乡村资源甄别、获取、配置、治理能力。理论上则迫切需要构建思维分析框架,分别从战略层面、战术层面、策略层面系统思考乡村振兴中资源来自哪里、资源用于何处、资源如何转化、资源何以重构等重大命题,科学审视城乡资源传递流动的实践经验及

10、其蕴含的内在逻辑。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城乡资源整合融合的认知框架,这将有助于清晰认识乡村振兴对于城乡融合以及城乡资源整合融合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中观层面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体系,对于提升“三农”工作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城乡资源整合融合认知框架的构建城乡资源整合融合认知框架包括四个维度(如图 1 所示),分别是“资源来自哪里”“资源用于何处”“资源如何转化”“资源何以重构”。图 1 城乡资源整合融合认知框架“资源来自哪里”是认知框架的逻辑起点,资源来源的渠道畅通和供给充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资源用于何处”是认知框架的逻辑终点,资源用途的科

11、学分配和有效使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乡村功能展现以及乡村振兴各项活动呈现的前提和条件。“资源如何转化”是认知框架的微观逻辑中介,资源潜在价值的最终实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和关键。“资源何以重构”是认知框架的宏观逻辑中介,乡村振兴中的国家资源治理能力和乡村资源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系统工程高质量完成的基石和支撑。(一)资源来自哪里“资源来自哪里”是指乡村振兴社会变迁中所需要的资源来自哪里。宏观层次是指资源来自乡村外部、乡村内部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微观层次是指资源来自政府、企业、个人等哪种类型的资源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资源来自哪里,既是一个战略层面问题,又是一个策略层面

12、问题。从战略层面来说,资源来自哪里涉及乡村社区发展模式的选择。目前理论和实践中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分别是外源式发展模式、内生式发展模式、新内生发展模式。三种模式不仅涉及乡村发展资源的来源和渠道,还涉及到城乡资源禀赋的审视、城乡关系的认知以及发展自主权的考量。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扭转农村社区日趋衰落局面,发展中国家采取引进产业进入乡村、改善产业结构的外源式发展模式128-41。外源式发展模式借助外部资源,是典型的自上而下式的发展路径,忽视了乡村发展的地方性和自主性,是一种破坏性的发展模式,容易陷入运动式扶持陷阱,稳定性和持续性存在问题,受资本逐利本质的影响,可能产生对乡村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内生

13、发展模式强调动员乡村内部资源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由于乡村资源有限且自身开发资源能力不足,内生发展模式容易陷入“桃花源”式的理想化空想。新内生发展模式同样以地方参与和地方资源开发为前提,但尊重地方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从我国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调城乡融合、农民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等,与新内生发展模式具有许多契合之处,决定了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内外结合、城乡融合方面多下功夫。从策略层面来说,资源隶属于政府、企业、社会、社区、个人等不同类型的主体,不同资源所有者在主体特征、价值取向、需求偏好、资源禀赋、资源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取

14、途径、投放次序、功能作用、使用 资源如何转化流程:识别选择、汲取配置、激活融合资源用于何处宏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中观:乡村功能展现微观:乡村振兴活动呈现资源何以重构宏观:国家资源治理能力微观:乡村资源治理能力资源来自哪里宏观:乡村内外不同资源微观:不同类型资源主体微观逻辑中介微观逻辑中介微观逻辑中介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宏观逻辑中介24第 1 期条件等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对资源所有者、资源类型、资源开发渠道和方式等微观事项进行研究和确认,从而采取差异化策略精准对接。(二)资源用于何处“资源用于何处”是在乡村振兴多维战略目标和乡村多重功能双重约束下,资源在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具体活动中的合理分配和有效

15、使用。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功能过程把资源转化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产品21-10。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中的资源使用也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综合系统。在资源、活动、功能、战略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中,资源是基础和保障,资源的使用存在多种可能性。资源的投放和使用形成各种乡村振兴具体活动,例如发展乡村产业、进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乡风文明活动等。各种乡村振兴活动使得乡村功能得以巩固和拓展,乡村功能有效展现则最终使得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乡村振兴“资源活动功能战略”耦合系统中,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约束和支撑

16、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约束着乡村功能的性质和方向,乡村功能的内在要求约束着乡村振兴活动的边界和范围,乡村振兴活动约束着资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另一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支撑着乡村振兴活动的具体呈现,乡村振兴活动的具体呈现支撑着乡村振兴功能的完美展现,乡村功能的完美展现支撑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资源用在哪里,必须合乎目的性和规律性,遵循效益和效率原则,注意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率的平衡。微观层面,资源使用必须使得各项乡村振兴活动能够有效开展,要结合乡村具体实际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活动中有效配置、动态平衡。中观层面,资源使用要确保乡村功

17、能充分展现。规范有序地发展乡村功能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32036-2050。乡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以及教化等一系列价值和功能452-59,满足着生产、生活、交往、情感等多方面的需要。资源使用要使得这些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宏观层面,资源使用必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比如,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资源的使用,不仅要关注经济层面,同时要关注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从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全面振兴。再比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要充分调动农

18、民积极性并参与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等。(三)资源如何转化资源转化是创造资源价值、积累社会资本的过程545-49。乡村振兴中的资源转化是指利用、改变、调整、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资源价值,从而呈现乡村振兴活动、展现乡村功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个连续过程。“资源用于何处”更多关注资源使用的方向和范围,属于价值理性范畴。“资源如何转化”则更多关注资源使用的技术和方式,属于工具理性的范畴。目前,企业管理、创业管理、社会创业等领域关于资源转化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概念运用较为宽泛,较多使用“资源价值实现”“资源配置”“资源整合”等概念。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资源转化是指“乡村建设主体通过对乡村

19、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资源汲取与配置、资源激活与融合,使各类资源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动态过程”6139-144。本文同样借助上述研究,将乡村振兴中的资源转化分为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汲取与配置、资源激活与融合三大环节。资源转化过程中,对于上述各环节中资源转化能力匹配具有很高的要求。比如,社会网络关系既能整合内部资源,又能吸引政府和市场注意力,从而获得发展所需的外部资源7102-108,因此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能力至关重要。又比如,当前外部资源进驻村庄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项目制”,即村庄申请、政府立项,再以“项目”的方式把资源输入进村庄8192-197,这就要求资源转化主体具备较强的项目谋

20、划能力。另外,资源转化离不开空间载体、组织载体、虚拟载体、产业载体等,项目、社会网络、平台、企业等都可以成为整合融合城乡资源的有效载体。例如,项目化的资源配置和供给是当前基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923-33,项目成为整合融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重要载体;企业、社会组织等作为“资源转换器”,既可以引进、聚集资源,也可以转化、配置资源,还可以创造、产生新的资源,通过引进、扶持、创设乡村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倪良新,孟丽,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25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7 卷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组织,可以借助其“资源转换器”作用整合融合城乡资源。(四)资源何以重构

21、乡村资源重构,是指从乡村资源空心化到乡村资源丰裕化,从乡村资源闲散、沉睡、流失到乡村资源科学配置、有效利用,从城乡资源分割、对流不顺畅、交易不平等到城乡资源深度融合、对流顺畅、交易平等的资源禀赋结构升级。乡村资源重构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石和战略支撑,其核心在于动员各类资源下乡过程中以及城乡资源有效配置和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治理资源的更迭和资源治理能力的升级。乡村资源重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集中体现,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形成合力予以实现。乡村资源重构包括国家资源治理能力重构和乡村资源治理能力重构两部分。从国家资源治理能力重构来说,需要从城乡资源治

22、理观念转变、城乡资源治理制度供给、城乡资源治理组织建构等方面入手。从乡村资源治理能力重构来说,其本质是乡村地域系统内治理资源优化重组、治理手段创设创新、治理功能不断提升的系统性过程,其内涵和外延极其丰富,涉及的子系统要素众多。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内在要求和乡村资源禀赋构建实际,我们认为党建引领和机制创建是乡村资源治理的核心和关键。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核心环节是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善于整合融合城乡资源,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这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命题1065-70,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以凝聚各方面资源、激发振兴动

23、力1188-97。机制创建方面,需要创新以下几种机制:一是信息联结机制。通过人员流动等建立与外部联系通道,才能有效搜寻、获取外部有价值资源。二是市场联结机制。资源的获取、资源价值的实现,需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无论是外部资源所有者还是内部资源所有者,都需要在资源整合融合中实现利益,这是资源整合融合机制的关键。三、城乡资源整合融合的实践:基于“马郢计划”在社会科学领域,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研究,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例证据及其相互逻辑关系,可以对相关知识体系进行验证与发展。在前述城乡资源整合融合认知框架构建基础上,为更好揭示资源匮乏型农村社区蝶变过程、城乡资源整合融合演进以

24、及乡村振兴地方实践探索背后蕴藏的内在机理和深层机制,本文选择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的“马郢计划”作为研究样本。马郢社区起始条件与我国多数农村社区一样,资源匮乏、人口外流,产业发展不足,乡村治理能力较弱。马郢社区曾经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没有特色资源,没有优势产业,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指导下,2015 年,由驻村扶贫工作队、社区两委联合爱心机构及个人,共同发起“马郢计划”,彻底扭转了马郢社区乡村凋敝的倾向,实现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重嬗变,开始逐步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2014 年至 2021 年,马郢社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 12 000 元增加至 22 4

25、00 元,增长 1.87 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 21 500 元增加至 1 659 657.3 元,增长了 77倍。社区游客数量、创客数量、志愿者数量分别从 0增加至 40 万人次、33 个和 670 个,马郢社区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郢计划”获全国文旅志愿服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荣誉。马郢社区扭转乡村凋敝倾向进而走向乡村振兴,其根本原因是走城乡融合之路,其关键举措是通过“马郢计划”推进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一)内外结合,拓宽乡村振兴的资源供给乡村振兴资源来自哪里,关键在于城乡融合和内外结合。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在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多数处于闲置、零散、沉睡的状态。随着城镇

26、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在地资源流失加剧,消失严重,总体资源禀赋结构日趋不合理。乡村振兴实践中亟需城市高品质资本、科技、管理等社会资源下沉乡村对其在地资源予以激活,并使得乡村资源禀赋结构渐趋合理。这一过程中,不仅观念上要更新,举措上也要创新,既要摒弃“乡村资源匮乏,只能依赖外部资源”和“乡村资源丰富,无需外部力量介入”的极化思维,从而树立一种城乡融合、城乡共赢的思维和理念,也要不断探索城乡资源整合融合的载体、渠道、方式和机制,从而架设城乡资源整合与融合的桥梁与纽带。26第 1 期马郢社区坚持城乡融合,秉承新内生发展模式,打通城乡发展障碍,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局面,让城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一是

27、发起“马郢计划”架设城乡资源整合与融合的桥梁。“马郢计划”是由驻村扶贫工作队、社区两委联合爱心机构及个人联合发起的,是一项以扶贫为主要任务的志愿服务计划。“马郢计划”包括“助学、助农、助村”等项目。“助学计划”让城市志愿者支教乡村社区,填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空白。“助农计划”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政府、村集体、运营团队共同持股,建立产业链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等,让村民全民持股、年年分红。“助村计划”动员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加入,通过志愿服务课程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为马郢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发展动能。“马郢计划”的初衷和宗旨是立足乡村在地资源,让城乡资源得到有效互换,让城市的优势资源落地乡村,使乡村回归其原

28、有功能,让城市的居民回归乡土。二是通过“关系人群”整合融合城乡资源。各种资源中,劳动力资源是能够推动和促进各种资源实现配置的特殊资源1215-20。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书记、本地出生在外地创业定居的人,以及与乡村具有密切联系的人等“关系人群”,可以“以外来者的视角重新发现乡村的魅力与价值,可以帮助村民重拾自信和自豪感”1365-73,95。马郢社区第一书记是“马郢计划”主要发起人,通过该计划吸引一大批志愿者进入乡村,进一步通过志愿服务、创业、养老等相结合,使得志愿者能够进得来、留得下。外地创业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在“马郢计划”感召下入驻马郢社

29、区,成为“外地创客”和“本地创客”,2021 年,马郢社区创客数量达到 33 家,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 183 人就业。三是整合融合各类城乡资源。马郢社区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整合外部资源,注重保护和开发乡村内部资源。通过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公益组织等单位和个人,马郢社区获得了多项政府项目资金用于基建和公共设施建设、设计旅游线路、指导大型文化活动等。马郢社区十分注重保护耕地,将 1 400 多亩弃耕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社区,再由社区流转给 9 家农业企业,确保了 5 000 多亩耕地无“空闲”。通过某大学艺术学院老师先后建立 18 个设计小组,免费帮村民设计、改造房屋,马郢社区乡村面

30、貌焕然一新。另外,马郢社区将农业、农村、农事、民俗等资源充分挖掘,通过赶羊骑牛、播种插秧、除草割稻、犁田开拖拉机、下塘摘荷,扎稻草人、做木工活、磨豆浆、摸鱼钓虾等项目,重点打造研学旅游。(二)精心设计,优化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乡村振兴,资源用于何处,属于资源使用的瞄准和定位问题。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资源的定位,或者说资源配置的方向和范围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即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赖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需机制等市场机制,将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和收益率最高的地方去。然而,市场存在失灵,市场显然不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有效方式。尤为重要的是,推进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只

31、算经济账、眼前账,还要算政治账、长远账。乡村资源的投放和使用,不能只考虑经济理性,还要考虑政治理性、社会理性、生态理性、文化理性以及国家安全等。从资源使用的逻辑来看,乡村振兴中的资源定位受到资源的稀缺性1421-25、资源潜在价值性、资源多用途性1599-104等资源的根本属性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限定性、乡村振兴任务的多样性、乡村振兴活动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多重影响。马郢社区在乡村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乡村振兴活动的需要、乡村功能的需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需要,统筹兼顾初始资源禀赋,不断提升资源配置能力,遵循乡村资源配置的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均衡性原则、优先

32、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等基本原则,使得乡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一是既发挥市场作用,也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通过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三方作用,马郢社区初步形成了由“政府引导、创客 引领、企业护航、高校助力、团体参与”的多主体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为马郢社区引入、激活、高效利用了更多的资源。二是既立足全面,也突出重点。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马郢社区将有限的乡村资源,均衡配置到五大振兴的方方面面,既着力打造乡村生活体验基地、农耕体验基地、研学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等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也着力打造马郢“村晚”、朗读者、马郢丰收喜乐会等品牌文化活

33、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这一过程中,马郢社区根据乡村振兴的战倪良新,孟丽,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27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7 卷略安排和地方实践,通过引进外部志愿者和外部创客,成立马郢志愿者学院培养当地志愿者和当地创客,重点将资源配置到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三是既注重主体性活动,也注重支持性活动和辅助性活动。乡村振兴主体性活动,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支持性活动,主要包括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制度的制定、乡村振兴调查和研究工作等,这些活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持和保障。乡村振兴辅助性活动,主要包括乡村振兴评估活动等。

34、马郢社区整合各种力量,深入调研乡村资源存量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村庄总体规划,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两条主线,通过“筑台、筑绿、筑基、筑巢、筑业”五个路径,实现幸福马郢、美丽马郢、活力马郢三个场景,最终通过项目库和管制规则保障规划落地实施。(三)创设载体,推进乡村振兴的资源转化城乡资源整合与融合认知框架中,“资源用于何处”和“资源如何转化”这两个维度都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问题。其中,资源用于何处,关注的是资源使用的方向和范围,需要考虑资源的使用是否与乡村振兴活动要求相契合,与乡村功能展现的需求相吻合,与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需要相一致等根本性问题。资源如何转化,关注的是资源使用的过程和策略

35、、技术和方式,需要考虑资源的转化经历哪些流程和环节,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需要创设哪些资源载体等技术性问题。所有的资源,都必须与一定的人类活动相结合才会产生价值。没有人类活动的需要,就没有什么物质或事物可以称为“资源”。因此,一定的人类活动及其赖以产生的组织、空间、平台或社会网络等,成为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的重要载体。资源整合中重要的是要形成开放式整合载体和高效能整合机制16206-213。一般而言,城乡资源整合与融合的载体包括组织载体、产业载体、平台载体、空间载体、活动载体等。“马郢计划”推进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类载体,实现城乡资源整合与融合,以“内力外力合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利用互联网、社

36、交网络搭建平台。“马郢计划”最初是第一书记发在“朋友圈”里的计划。通过建立“马郢计划”网络公众号,发布“以梦为马”的号召。从朋友圈里的点赞、转发到产生社交网络裂变效应,大批志愿者积极响应。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推广,打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流量和社会持续关注。二是以志愿服务项目搭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主动对接高校、龙头企业、社会组织等形成联络机制,给马郢带来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文化下乡等各类资源,充分争取资金、信息、技术等社会资源,并为乡村发展汇聚具有乡村振兴技能的人才、拥有乡村情怀的人才。三是以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志愿者成长,以志愿服务助力产业发展,为乡村发展赋能。另外,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

37、马郢志愿者学院等组织载体,建立书吧、文创园、电商中心等空间载体,创办“乡创学堂”“乡创会”等平台载体,促进了城乡资源整合融合。(四)创新机制,重构乡村振兴的资源禀赋如前所述,从乡村的视角来看,乡村资源重构的关键是党建引领和机制创建。一是党建引领。一般农业型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组织性缺失与艰巨性发展任务之间的矛盾。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马郢社区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其一,注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中,村干部发挥着思想引领、协调推动和服务指导的作用175-11。培养选拔任用具有专业工

38、作能力、奉献精神的干部,丰富乡村一线干部队伍,鼓励机关优秀年轻干部、高层次人才等到基层一线锤炼。马郢社区第一书记,从合肥市第六批选派干部,到如今第八批选派干部,始终扎根乡村一线。通过因地制宜指导村民发展产业,在网上率先发起“马郢计划”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主动对接高校、公益组织等,做好乡村“领头雁”。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马郢乡村振兴工作组,镇党委委员驻村指导。社区第一处旅游体验点、第一家农家乐、第一间民宿、第一个种植园,都是由党员带头开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其二,坚持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保障和服务功能。一方面为乡村培养、集聚了志愿人才,另一方面也激发了

39、更多社会力量、个人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源。不少志愿者拥有志愿者与创客双重身份,将振兴梦想落地生根。杨庙镇进一步配合“马郢计划”升级,开始打造“马郢计划”品牌,从政策奖补、金融、宣传、客流、电商等全方位28第 1 期帮扶,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9 年 12 月,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指导下,安徽省首个志愿者学院马郢计划志愿者学院成立。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学习交流平台、培训体系,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放大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其三,注重组织创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创客党支部”和 3 个行业“创客党小组”。引导了各类“创客”团结、互助,

40、各展所长,促进产业生态圈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创新机制。其一,建立信息联结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发动志愿者力量,参与村庄建设与规划,节约建设成本。其二,建立市场联结机制。利用马郢电商中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物流”模式,为创客提供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也将“马郢计划”的品牌形象不断输出。与龙门寺高速驿站结对共建,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其三,加强利益联结机制。以“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模式,通过“马郢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与集体经济、产业项目进行利益联结。在杨庙镇政府协调下,与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41、开展“党建共建”,争取金融资源,为创客、农户提供低息贷款。马郢社区坚持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利用旅游倒逼一二三产融合,以订单农业、资源出租等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四、结论与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181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源是关键议题。某种程度而言,国家资源配置逻辑能否真正实现战略性调整,国家资源竞争策略能否真正实现战略性转型,国家资源治理能力能否真正实现战略性提升,最终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也最终决定了我国新型竞争优势能否真正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以中国式现

42、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2021 年 11月,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指出“三农 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这些充分说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以及在当前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从资源视角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城乡资源配置的场域、模式、规模和效率等都需要发

43、生历史性变化。同时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从四个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将从工业化、城镇化转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资源配置逻辑也将从重工业优先发展、城市偏向历史性地跃迁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 意 见 乡 村振 兴 战略 规 划(2018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等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44、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196-15;2017-18、总方针2125-33、工作原则224-22。2017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2314由此可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髓所在、关键之处和标识性特征,是新时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重点任务、重要基础,回应了新发展阶段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迫切需求,顺应了新时代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的必然要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

45、是在理论层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这种“优先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至少没有达到政策要求的、理想中的、理论上的重要程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要的是坚持“四个优先”,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倪良新,孟丽,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资源的整合融合29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37 卷优先安排”246-15。“四个优先”从不同维度对乡村振兴中的资源优先配置逻辑提出了明确部署和具体要求。然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毕竟是政治层面、宏观层面、抽象层面的原则性规定和指导性范畴,其对于乡村振兴实践的指导约束作用不仅取决于政策的阐释效果、受

46、众的理解程度以及不同主体利益博弈后的执行意愿,还取决于能否实现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对接、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的传导、抽象层面向具体层面的转化。我们构建了包含“资源来自哪里”“资源用于何处”“资源如何转化”“资源何以重构”等维度的总体性认知框架,目的是建构一个兼具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的,能够对于乡村振兴中涉及的资源问题给予全景式、综合性、结构化呈现的分析框架和认知图景。通过宏观政治命题、中观研究议题、微观实践问题的不断具体化拓展和操作化延伸,能够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性思想、总体性要求和原则性规定,最终转化为多层级的、多类型的,具有操作属性、区域色彩、本土特征的行动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对“

47、资源来自哪里”“资源用于何处”“资源如何转化”“资源何以建构”每个维度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尽可能立足各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予以总结提炼。与此同时,我们将从中观层面的研究延伸至宏观层面,基于大历史的视角,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进程为脉络,通过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任务和资源配置逻辑的相互关系,探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资源配置逻辑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资源配置逻辑效度和资源配置逻辑效能的关键变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资源配置逻辑转型的“驱动形态结果”模型,以期加深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及其资源配置逻辑转型的规律性认识,为宏观层面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重构乡村资源禀赋提供分析性框架。

48、参考文献1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2范颖,苟建汶,李果.城乡融合引领下乡村空间生产与“乡村+”发展路径探讨成都公园城市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启示J.农村经济,2021,(7).3王向阳,谭静,申学锋.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20,(10).4蔡秀玲,陈桂珍.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要素双向配置J.社会科学研究,2018,(6).5马荟,庞欣,奚云霄,等.熟人社会、村庄动员与内源式发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20,(3).6成升魁.资源科学几个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1998,

49、(2).7刘玉,郜允兵,潘瑜春.基于多源数据的乡村功能空间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度量J.地理研究,2021,(7).8章爱先,朱启臻.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9,(12).9周进,吴文刚.高等学校资源转化:内涵、意义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8).10秦晶.乡村振兴进程中资源整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6).11尹杰钦.以系统思维方法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J.理论视野,2021,(5).12王慧林.乡村振兴视域下政党组织社会的机制与运行空间基于 S 省 J 镇党建创新实践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50、.13卢丹梅.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8).14顾鸿雁.日本内生发展理论的演进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0,(12).15张序.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J.社会科学研究,2014,(4).16张大伟,魏汝祥,刘宝平.基于资源配置逻辑的国防经济学理论体系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7傅允生.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与浙江经济增长J.浙江学刊,2014,(3).18吕培亮,牟成文.乡村振兴战略中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4).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