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游子还乡与文化重塑——论莫言《白狗秋千架》的意象运用_杨宇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44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子还乡与文化重塑——论莫言《白狗秋千架》的意象运用_杨宇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子还乡与文化重塑——论莫言《白狗秋千架》的意象运用_杨宇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游子还乡与文化重塑——论莫言《白狗秋千架》的意象运用_杨宇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建设84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提 要】白狗秋千架全文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文题所指向的两个意象“白狗”和“秋千架”为切入点,在经过精神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过后,白狗秋千架展现了其深藏在表层女性悲剧故事背后的关于故乡与游子之间的灵魂牵引、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以及城乡文明交融的深层意蕴。【关键词】白狗秋千架象征精神分析意象莫言一、秋千架和白狗:分裂与“种”的起源(一)秋千架白狗秋千架(2004)一文以白狗意象和秋千架意象组合为题,为解读文章信息提供了明晰的思路。因题目最初名为秋千架,后来才加入了白狗意象,所以对于这两个意象的分析将首先从“秋千架”入手

2、。秋千是一项中国的传统运动,秋千架则是使秋千正常运作的必要设置,原文中男主人公回忆起秋千架时用了这样一段描述,“秋千架竖在场院边上,两根立木,一根横木,两个铁吊环,两根粗绳,一个木踏板。秋千架,默立在月光下,阴森森,像个鬼门关。架后不远是场院沟,沟里生着绵亘不断的刺槐树丛,尖尖又坚硬的刺针上,挑着青灰色的月亮。”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使用了大量“两”和“一”的对比以及阴森可怖的氛围描写,在“两根立木,一根横木”的秋千摇摆中,载着暖和白狗的那一个木踏板带着暖走向了与男主人公截然不同的两条生活道路上,将男主人公和暖之间的距离拉远到不可企及的程度。作者在此处设置的“两”与“一”的诸多对立和鬼门关的比喻,

3、实则都指向了从这个事件开始,两位主人公将走向不同的两段人生,而刺槐丛的刺针,则明确地暗示着小说此处存在着“伤害”行为。在暖被刺槐丛的刺针扎伤右眼之后,男主人公开始了他的外出求学,暖则因为眼睛受伤而留在了故乡。就以上所述,秋千架意象预示着“受伤”与“转折”,它预示着造成了男主人公和暖分道扬镳的原因是儿时故乡生活时带来的创伤记忆,而男主人公所选择的离开故乡和暖所选择的固守故乡则对应了两种游子与故乡的关系:一方面是离家获得发展机遇和守家延续家族传统的气魄;另一方面是思维上感受到故乡的牵引和实际行动时外出他乡寻找发展出路。(二)白狗白狗秋千架开篇便是对于白狗的描述:“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

4、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现在,那儿家家养的多是一些杂狗,偶有一只白色的,也总是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生出杂毛,显出混血的痕迹来。但只要这杂毛的面积在整个狗体的面积中占的比例不大,又不是在特别显眼的部位,大家也就习惯地以“白狗”称之,并不去循名求实,过分地挑毛病。”白狗是高密原产的动物,本来是通体洁白,后来却出现了混种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了纯种高密原产动物的混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高密原产这个定词所指向的既可以是高密地区特产的动物物种,也可以指向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回顾原文的描写,男主人公离开高密在外求学,当他十年后重新回到故土,曾经熟悉的白狗对他眼底表现出了淡漠、暖对他

5、高学历人才身份的挖苦以及难以忍受的高温描写,这无一不在传递男主的心理:故乡的本土文明与近代以来新生派文明之间的磨合与发展。但是,白狗眼底如何能有淡漠?烈日高温如何只晒得男主人公想要跳到河里去洗个澡?这其中的“拒绝”和“排斥”占据着男主人公的心绪,使得男主人公将自己的心理投射到了外物身上。其次,产生混种的原因主要是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去对待这种外来因素,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褒贬倾向,在叙述作品时,对于纯种和混种的态度自始至终都处于冷静的范围之内。文章以白狗作为纯种的代表,而“白”这个色彩在历史上总象征着崇高意味,如在中国道家思想中,白色是阳,对立属阴的黑色,相生相辅。而被赋游 子

6、 还乡与文化重塑论莫言白狗秋千架的意象运用杨宇婷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23大学语文建设85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予了神圣崇高含义的白色却总是与“死亡”挂着钩,从五行观念的角度来说,白属西方,是五行中的金元素,主秋季,象征着肃杀与死亡。在古代也有“物老而变白”的观念,白色又从死亡的象征牵引到超越生死边缘的意味上。在以白色表现沟通生死两极的观念影响下,白色的动物同样被赋予了神秘含义,如白鹤、白麟、白马等动物意象一经出现,往往能够预示着将出现祥瑞之事,白色动物将会带领人从凡尘人世走向纯洁平和的彼岸。在白色动物之中,白狗与白鸡具有其独特的辟邪作用,

7、白色属金,主肃杀,而“犬,金畜也。”白狗便是金上加金,强化了金的杀伤力,可驱除邪祟、治疗疾病。通过分析白狗在文本中所指向的混种问题和整理中国文化背景中白狗意象独具的文化特性和沟通生死的作用,白狗秋千架中的白狗意象将其内涵有所指明:一是作者本人对于近代城乡剧变、人口迁徙流动、现代化融入中国乡村地区本土文明的敏锐感知;二是作者对于白狗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其神秘和圣洁的特性,但是与此同时并没有展现出对于混种的贬义倾向。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白狗”和“秋千架”两个意象的塑造中,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大环境下文明之间的碰撞给沉寂旧文明带来的影响,以新生文明的视角冷静地游走于新旧文明交融的大背景下,并在男主人

8、公对自我感觉的剖析中展现出两个倾向之下本土文明顽强的生命力量和生存诉求。二、暖的悲剧故事及其隐喻内涵在对“白狗”和“秋千架”的意象进行初步探析之后,白狗秋千架这部作品的象征意味得以崭露头角,这也使得小说的表层故事,即男主人公与暖的遭遇有了进一步被深层发掘的可能性。荣格(2014)认为,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具备两种性别特征,无论在男性或女性身上都蛰居着一个异性,双方彼此共享着集体无意识中对方的经验和记忆,以“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组为代表:“阿尼玛”是男性所有无意识中的女性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男性总扮演着具有阳刚之气、伟岸强大特质的类似人们记忆中“父亲”的角色,但其真实性格并不是必须如其表

9、面一样表现得无坚不摧,而是往往具备着敏感和脆弱的特性,这便是其无意识当中“阿尼玛”特质的外显。同样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温柔矜持、缺乏自信的类似人们记忆当中“母亲”的角色,但她们同样可以表现出坚强、阳光的“阿尼姆斯”特性。在被分开的两个世界里,暖的形象从相貌姣好的纯女性形象转换成为旁人视角中“蓝褂子,黑裤子,乌脚杆子黄胶鞋,要不是垂着的发,我是不大可能看出她是个女人的。”如此一种勤劳能干、不注重外貌形象的女性。而男主人公作为叙事者,社会层面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并不明显,只能从他的感知能力和面对暖丈夫时的想法中判断出他作为一个鲜活的人所具备的敏感与思虑。两个人在经历过十年的跨度之后,各自性格之中

10、的异性力量都出现了成长的趋势。那么,如果仅仅把两人视作为单一的性别区分是不正确的,至少从文本中来看,暖与男主人公都经历了性格的成长。男主人公和暖的关系借此原型意象被引向成:二人实际为从一体分裂成的两个个体。在前文对于秋千架的意象解析中,预示着“伤害”的刺槐丛在精神分析学的角度下显示出其第二层意义。刺槐有尖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2016)一书中认为,具有长而锋利特性的东西往往象征着男性。在白狗秋千架中,男主人公和暖在寒食节过后去打秋千,暖坐在秋千上,男主人公去推动秋千,最后导致暖被刺槐的刺针扎伤了右眼的事件,体现出了男性意识对于女性意识的无意识地攻击,这个攻击导致了童年时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二人的

11、经历的“分裂”,男主人公和暖度过了各自不甚明了的十年时间。然而同是分裂,为何女性个体暖的故事是被揭示的一方?王中原(2015)指出,荣格发现的集体无意识可以攫取天性敏感的艺术家进行为集体无意识和其内容原型寻找象征的任务。在这里,致使男主人公和暖分裂成两个个体情节的便是作者莫言本人。首先对于莫言本人而言,男主人公和暖是阿尼姆斯和阿尼玛原型的具象化表现,而为了剧情的推进到作者想要表现的集体无意识内容,角色原型需要发展和变形,于是在秋千架处设置了二人关系变化的转折点。因此仅从角色角度出发,男主人公和暖是同体分裂的两个个体,那么对于个体故事的表达只是为了展开世界而进行的叙事角度分裂,在转折过后,叙事角

12、度转移到男性个体身份,时间线的呈现也从“无蔽”的呈现,走向“遮蔽”,最后随着男性个体的重返故土,开始进行女性个体“暖”的故事“解蔽”。但以上的推断仅仅解释了暖失去右眼的悲剧故事和作者莫言在构造艺术形象时复杂的叙事心理状态,并没有达到可以了解此则故事的全貌的目的,或者说,重返家乡的男主人公所解开的“蔽”:这十年间暖在故乡的悲剧遭遇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学语文建设86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三、游子还乡和新旧文化的融合、重塑暖在故乡的十年,经历了因失去右眼而自卑失望不给男主人公回信、在等待蔡队长和男主人公无望后嫁去隔壁王家丘子的哑巴、一胎生三个的濒死遭遇,最终在日复一日的农活中等来了

13、男主人公这个归来的游子,将暖的故事重新连接起来。在这段过程中,被莫言后来加入文题的“白狗”意象起到了连接两个分开个体情感的作用,在作为人所无法直接言说的情况下,作者借白狗的情状表现出了许多人的情感:男主人公重回故土后,看到白狗“似乎在等人,显出一副喝水并非因为口渴的消闲样子。河水中映出狗脸上那种漠然的表情,水底的游鱼不断从狗脸上穿过。”淡漠是人的一种表情,在这种表情中,人类的诸多情感被埋藏在心底,呈现在面部表情上就只是平静;又如打秋千那晚,白狗与暖一起坐上了秋千,“绳子断了。我落在秋千架下,你和白狗飞到刺槐丛中去,一根槐针扎进了你的右眼。白狗从树丛中钻出来,在秋千架下醉酒般地转着圈,秋千把它晃

14、晕了”作为全文的转折点,这场意外发生得猝不及防,由此彻底转向两个人生方向的暖和男主人公在事发当时便是如梦似幻般地接受着这难以发展下去的现实。莫言发表这篇文章在 1985 年,近代以来,世界经历着一场大的思想转型,东方文明在西方文明占优势的状况下不断深入到自己本民族的深处,发掘属于本土民族的文明之花。城市与乡村的距离被拉近,知识青年下了乡、乡下人进了城,这部作品便诞生于这样一个跨民族、跨区域、跨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白狗意象将作品矛头直指“纯种混种”的问题,处于文化历史巨变的潮流下,作者在感知到这一现象的同时捕捉和预示了留给乡土文明、本土文化的两种出路:一个是男主人公的“外出游子”之路,在这条出路中

15、,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背井离乡所带来的是对故乡的惭愧和无法融入的痛苦;另一条则是暖的“守乡人”这条出路,人们虽然得以留守熟悉的故土,但是却面临着无限的生活苦楚和难以发声的困境。这两种选择方向皆有利弊,并且自始至终不能划分得干干净净,于是文章走向了最后一个高潮:借种。“好你你也该明白怕你厌恶,我装上了假眼。我正在期上我要个会说话的孩子你答应了就是救了我了,你不答应就是害死我了。有一千条理由,有一万个借口,你都不要对我说。”这是文章最后一段文字,也是暖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暖想要的并不是“正常”的孩子、“你(男主人公)”的孩子,而是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只有会说话,语言才得以诞生,文字、

16、文明应运而生,而固守故土只能落下几近索命的“哑”状结果。综上所述,已经被混种的白狗意象一直伴随在暖身旁,引领着男主人公这位外出游子走向暖,与故乡文明融合。暖所处的沉寂的故乡需要发声,宣泄出自己狂哮地想要构建文明的需求。外出的游子同样需要故乡的精神力量去维系自己在现代社会上生存的根基。秋千摇摆的两个不同方向,在秋千架的牵引下,重新成为一股合力,渴望融合、渴望发展。白狗秋千架短小篇幅的叙述中,莫言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态度问题和中心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这篇文章,并在其后续的作品中得到解读和延续。莫言象征隐喻式的描写、过于贴近现实而显得梦幻的感觉呈现、极度缺乏的现实与极致丰盈的感受形成对比,如此一种“

17、极致”表现手法所呈现出的浓厚的美学特征从白狗秋千架开始就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参考文献莫言2004白狗秋千架,当代世界出版社。王中原2015荣格文艺美学述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 4 期。刘一辰2017论中国古代白色动物崇拜的文化内涵,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12 期。刘海2018“城市”与“乡村”:从 到 的空间迁延,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 期。王金胜、吴义勤2019莫言文学的崇高美学及其复调意味,文艺争鸣第 4 期。颜水生2020 莫言“种的退化”的历史哲学,小说评论第 3 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20202020 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张学军2021莫言小说中的意象叙事,文史哲第 6 期。荣格著,成穷、王作虹译2014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译林出版社。弗洛伊德著,刘徽译2016梦的解析,民主与建设出版社。(通信地址:710061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